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沈婷婷
近日,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發布2020年度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深圳大學作為主要單位完成的項目「面向下一代信息處理的智能光電子元器件與晶片」成果獲得吳文俊人工智慧專項獎晶片項目三等獎。這是深圳大學首次獲得該獎項。
經全國各地方人工智慧學會、協會及聯盟,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學會各專業委員會及工作委會,各團體會員(企業)單位和兩院院士、學會會士等專家學者的提名推薦,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辦公室通過對提名項目進行網絡評審、會議初評和終評答辯,最終對100個成果授獎。深圳大學獲獎項目「面向下一代信息處理的智能光電子元器件與晶片」,微納光電子學院教授張晗為第一完成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助理教授宋宇鋒為第二完成人。
記者了解到,項目主要完成人張晗教授研究團隊長期從事信息光電子器件領域的研究,作為學術帶頭人組建深圳大學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積極探索人工智慧與信息光電子科學的交叉融合,帶領團隊研製出有望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高性能智能光電子晶片與元器件。
該項目主要圍繞非線性超快光子學與智能器件研究,在新型鎖模器件、二維材料全光信號處理器件、黑磷光電子器件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成果,解決了在超短脈衝產生、調控與探測等方面所面臨的器件性能的局限(帶寬、動態調控、響應速率等),為光的脈衝產生、調製與調控、探測等器件的發展提供了解決方案,實現:1)飛秒至皮秒兩級的高功率鎖模雷射器; 2)實現基於二維材料複合波導結構光,並實現大調製器帶寬,研製出低自啟動閾值、高調製深度、寬波段(400 nm~800 nm)的全光開關,研製出在通信波段工作的、大波長轉換範圍、高開關消光比的波長轉換器件並實現了其在全光通信系統中的集成;基於交叉互相位調製作用的高消光比偏振控制器件的全光閾值器件、重複頻率可調控(從kHz~到MHz)、大帶寬、高穩定性的全光調製微納器件;3)構建出基於二維材料高速光探測器元器件和集成陣列,實現可見光-中紅外光(400-3000 nm)連續智能探測。相關成果推動了信息功能器件與集成技術的進步,為我國核心光電子器件的研發做出突出貢獻。
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以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數學大師、人工智慧先驅、我國智能科學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軍人、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先生命名,依託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具備提名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資格,被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代表人工智慧領域的最高榮譽象徵。以上兩個項目均是深圳大學首次參與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的獎項評比,體現了電力系統領域人工智慧研究的快速發展。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夏楊
審籤 | 梁澤銘
實習生 | 李思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