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小編將給大家分享下,馬鈴薯種薯的挑選與處理方面的相關知識,想要知道詳細內容的朋友們,可以進來看看。
一、種薯的挑選
優質種土豆是確保馬鈴薯種植後健康成長的基礎。因此,馬鈴薯種薯的挑選應做好。挑選馬鈴薯種薯時,必須挑選無病毒的馬鈴薯種薯。脫毒馬鈴薯種薯具有出苗早,出苗率高,植株健壯,葉片擴大,根系發達,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產量高,品質好等優點。
在挑選種薯時,需要挑選早期排毒的種薯,並且在個體挑選中,種薯的形狀必須整齊並與品種特徵保持一致。馬鈴薯或成熟馬鈴薯,當挑選種土豆時,請除去患病,受傷,爛掉,冷凍,枯萎和畸形的種土豆。
二、種薯的催芽
從地窖中出來後,種土豆仍處於休眠狀態。如果它們沒有發芽,出苗後立即進行切割和播種會影響馬鈴薯塊的發芽和出苗,從而導致馬鈴薯出苗不均勻,不完整和不健康的現象。時間仍然相對較晚,一些馬鈴薯塊甚至不會出現幼苗,缺乏幼苗和壟裂的現象將導致產量下降。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在播種和播種前需要將種薯發芽。具體方法如下。
1.困種
首先從客戶那裡挑選出種土豆,將其放入尼龍網袋中,然後將其堆放在空曠的屋子中,並在10-15℃的溫度下充分光照。為了確保房間中有散射的光線,通常可以看到15-20天後剛在芽眼中發芽的白色小芽,然後可以切成小塊。
2.曬種
發芽和切塊之前需要播種土豆。種子播種後,應將其暴露在光線充足的房間或日光溫室中。將溫度保持在10-15°C。在種植過程中,必須經常轉動,以使每個種薯都能接受光照。當發現馬鈴薯表皮開始變綠,芽長到1-1.5cm,顏色為深紫色時,可以將種子精加工並在出現基點時切掉。
在發芽過程中,由於發芽時間長,在馬鈴薯發芽過程中,帶有病毒的馬鈴薯,如馬鈴薯環腐病毒,馬鈴薯晚疫病病毒等,會出現相應的症狀。這些種土豆被去除。另外,未發芽的種薯也被去除。
3.種薯切塊
播種前需要切大種子土豆。這可以促進塊莖內外的氧氣交換,並促進種子發芽和出苗。切成小塊時,馬鈴薯塊的大小通常要求為約50g,且不少於30g。如果種土豆本身約為50克,則無需切丁,即可播種整個土豆。對於大種土豆,在切開之前先除去種土豆的臍帶部分,然後將種土豆從脖子上縱向切成兩段。對於較大的馬鈴薯塊,請沿芽眼從底部切到頂部。一般可切成4-6片。
切片種土豆時,要注意消毒,因為有些病毒,例如環腐病和黑脛病,可以通過刀傳播。如果您用刀切開帶有環腐的塊莖,請繼續使用它。這把刀切開了病,可能會不經意地將疾病傳播到20多個新芽,因此為了避免刀傳播病毒,切割時應經常對刀進行消毒。通常,在操作過程中為員工準備兩把切刀,其中一把用消毒劑消毒,另一把切成小塊。當切割器使用了幾分鐘後,將其更換,然後將現有的切割器在消毒劑中滅菌以使用。
4.小整薯播種
種植馬鈴薯時,最好挑選種土豆進行播種,但是較大的種土豆會在種植時造成浪費。因此,如果您挑選種植整個馬鈴薯,最好挑選小的整個馬鈴薯。一系列問題可以減少馬鈴薯患病的風險。使用小的全土豆進行播種的優勢主要在於,它們可以節省大量的播種馬鈴薯。生產實踐表明,使用大種子馬鈴薯切塊播種每英畝需要150至180公斤,挑選小完整馬鈴薯種子播種每英畝需要100公斤,這可以減少種薯的數量。它可以確保出現整齊並增加產量。小種子馬鈴薯的外層有一層木質嵌入的表皮,即使在惡劣的土壤條件下,也可以確保幼苗均勻且結實。
播種馬鈴薯可以充分發揮其最大優勢,並且可以散發出多個主要莖。每個主莖通常可以產生3到5個塊莖。主莖數量越多,塊莖產量越高。這將增加產量。因此,使用小型種薯可以顯著提升產量。另外,使用小種子土豆播種還可以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因為將大種子土豆切成小塊,並且刀很容易傳播病毒,導致種子土豆品種退化,導致這種病在田間傳播,汙染土壤,使馬鈴薯不耐貯藏。播種小土豆可以防止病毒通過刀傳播。但是,在使用小薯種促進根系發育之前,必須注意發芽處理。
5.藥劑拌種
馬鈴薯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受到地下害蟲和病原體的破壞。為了減少成長過程中馬鈴薯病蟲害的發生,提升馬鈴薯的抗性並增加產量,播種前需要進行拌種處理。為了挑選合適的拌種劑,可以挑選拌種劑的一種或多種組合。在挑選多種拌種劑時,請注意以下事實:各個製劑之間沒有拮抗作用。此外,選礦劑的挑選必須根據當地土壤而定。挑選條件和品種的馬鈴薯。如果種植現場的地下害蟲很嚴重,則需要在拌種劑中添加殺蟲劑;如果細菌病很嚴重,則需要添加殺菌劑;如果種植現場的土壤貧瘠,則需要添加成長促進劑,以促進馬鈴薯種薯的成長。
挑選拌種劑後,需要拌種。第一種方法是將製劑與滑石粉混合後,配製成劑量,用量一般為每公斤2公斤,然後與切好的土豆充分混合;按照要求的劑量稀釋後,用水稀釋的藥物均勻地噴在種土豆上,然後與滑石粉混合。請注意,種土豆不能在混合後立即種植,而需要在種植前進行乾燥。
上面的內容,便是今天小編跟各位分享的知識要點,有問題的,可以提出來,我們會儘快給您答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