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壩區種植小蔥田裡,3臺挖掘機開墾荒地,村民們紛紛下到地間分組施肥、犁地、移栽小蔥等,機械與人力交叉春耕作業,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我們昨天聽說壩區需要人手,今天一早我們過來幫忙了,做工一天能拿到100元的勞動報酬。」鳳凰村村民陳二蓮說,在家門口就能工作,勞務費還能供家裡孩子讀書。
對於許多農戶來說,受疫情影響,此時移栽蔥苗相比往年已是較晚,為了緊抓農時,周邊農戶積極響應各村委號召,為避免人群聚集,大家分組進行勞作,在春耕生產的同時疫情防控同樣重要。樂平鎮從開展春耕生產宣傳動員、幫助群眾出謀劃策規劃種植、強化技術指導入手,讓春耕生產工作有條不紊。
「小蔥種植間距要保持在5寸,這樣小蔥生長才不會受影響,現在種植的小蔥一年可以收四次,讓周邊的農戶每天的有工作」。來自鳳凰村種植技術員趙財貴說,之前在雲南就學習種植小蔥技術,半年前看到自己家鄉發展變化很大,決心留在這裡幫助解決農戶種植問題。
「抓緊時間移栽小蔥,縮短生長時間,早日採收;為下一批蔬菜騰出地塊,以增加蔬菜產量」。趙財貴介紹,壩區採取複種模式,讓土地利用價值最大化,保證群眾月月有菜賣、月月有菜種,讓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和就近務工等多種渠道增收致富。
此外,給與趙財貴和廣大農戶春耕生產信心的原因,種植出的蔬菜將銷往廣東,深圳,四川,重慶等地,有著廣闊的銷售市場,還有今年平均畝產值將達12000元,可以說是高產又接地氣。
貴州鼎興高山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勤江介紹,依託平臺公司統一流轉土地,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打造青莊壩區高標準高質量的樣板田、科技田、效益田,聚焦省級樣板壩區創建指標。
近年來,該鎮作為省級樣板壩區,對照全省樣板壩區創建指標,不斷優化青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總面積約7000畝,涉及7個村,21個自然村寨,主要種植小蔥、冬瓜、山藥等高收益蔬菜,產業帶動農戶5247戶,農民人口20403人增收,其中貧困戶586戶,貧困人口1995人。
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樂平鎮緊抓農時,按照產業發展「八要素」要求,發展青莊壩區小蔥面積800畝,山藥面積1000畝,冬瓜面積1200畝,畝產值將從去年9000元提升至12000元,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高效農業,提高農產品經濟效應,帶動廣大人民群眾致富脫貧。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張恆新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