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三官廟鎮龍門村花椒栽植忙

2020-12-19 第一資訊1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郝鍾毓 攝

西安新聞網訊(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閆珅 通訊員 周俊)氣溫回暖,春意漸濃。藍田縣三官廟鎮已陸續開始了花椒樹苗栽植工作。

記者在龍門村看到,村民們抓緊農時,平田整地、測距挖坑、移栽新苗,處處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與往年春耕場景不同,村民都戴上了口罩,在努力做好春耕生產的同時,疫情防控工作也沒有鬆懈。

「最近縣上出臺一些措施,讓我們在疫情防控的同時緊抓農業生產。村上設置了3個監測點,所有村民在生產前都經過體溫監測和登記。這80畝的花椒是村上的扶貧產業,今天全部黨員幹部都來幹活,爭取3天時間完成花椒栽植。」村黨支部書記韓紅牛說。

為了疫情防控和今春花椒栽植同步有序推進,三官廟鎮一邊進村入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一邊動員花椒種植戶搶抓農時,要求各路口卡點在嚴格排查人員車輛的同時,為村民春忙留出「綠色通道」,確保農用機械和花椒苗的出入通暢,引導群眾做好個人疫情防護,努力將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減少到最低。

春耕備耕也沒有放鬆,三官廟鎮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推進產業發展,以「135花椒」產業為契機,盤活土地資源,全鎮18個行政村已流轉到1520畝土地到村集體,力爭在春耕時節完成嶺區花椒栽植。

相關焦點

  • 你娃在藍田哪個學區:2019年藍田小學、初中學區權威匯總
    三官廟鎮金山初中金山小學、恓惶嶺小學、龍曲小學金山村、龍門村、南灣嶺村、北蒼灣村、龍曲村、恓惶嶺村、胡家窯村廟鎮三官廟鎮中心校本部 三官廟鎮三官廟村三官廟鎮馮嶺教學點馮嶺村三官廟鎮裡峪灣教學點三官廟鎮裡峪灣村八個村民小組、宋家坡村九個村民小組三官廟鎮韓嶺教學點
  • 8分鐘交易額破千萬,直播銷售大王林梅任藍田縣委書記
    此前的月26日,藍田縣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嶺區), 聚焦全縣脫貧攻堅存在突出短板,動員全縣上下堅定必勝信心、拿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和擔當,盡銳出戰、精準發力、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翻身仗,重塑藍田形象。全體縣級領導、縣級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各鎮街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參加現場會。
  • 花椒樹的栽植季節又到了,怎樣栽,才能成保證活率高
    現在我們農村中,又到栽植花椒樹的時候了,這幾年,隨著花椒價格的上漲,好多地方都形成了大量農戶栽植花椒樹的熱潮。花椒樹栽植,也有好多技巧,栽植的好,不但成活率高,而且成活後,生長較快。栽植技術不好,不但成活率低,而成活後也只是活著,一點都不長,幾年後,還是個小老樹。要想花椒樹栽植後,成活率高又能快速生長,要做好這幾個點。第一先要選好苗,選剛挖的苗,苗子毛根完整的,沒有被風吹乾,保溼良好的兩年以上健壯苗最好。一年生花椒苗,木質化形成不好,成活率較低,一般不要選用。
  • 從零星栽植到規模連片 潼南花椒成「新寵」
    從零星栽植到規模連片 潼南花椒成「新寵」 2020-08-26 18:2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藍田縣三官廟鎮龍門村落實集體產業分紅 村民甜在心頭
    近日,藍田縣三官廟鎮龍門村落實了集體產業分紅,10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順序,有序籤字領錢,大家笑在臉上喜在眼裡甜在心頭。一直以來,龍門村由於位置偏僻、長期缺水、交通不便,發展十分緩慢,村民們只能種地「靠天吃飯」,住的土坯房多數都是危房。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龍門村都被大家稱作「十裡爛龍門」。
  • 藍田帶把肘子—一名藍田女廚師的傳承堅守之路
    歷時兩個多月的藍田美食品牌提升暨2020年餐飲人才培訓活動已圓滿結束,由杜西鋒、徐長安等中國烹飪大師和烹飪餐飲行業專家在藍田開展藍田餐飲名店、藍田餐飲名宴、藍田餐飲名菜、藍田餐飲特色名菜的評選,讓藍田的餐飲業呈現出百家爭鳴之態。這其中就有一名女廚師,她的拿手好菜藍田帶把肘子也被評為陝西名菜、藍田名菜。
  • 花椒樹的四季修剪
    萌芽率高、成枝力強,栽植第二年就能見果,強烈刺激著農民的神經線,所以,平原地的栽植面積也日益擴大。同時,它對短截、回縮、復壯反應也明顯。4、健壯枝條易成花,虛旺枝條難成花。這個大家好理解,花椒花芽的生理分化是6、7、8月,形態分化是在10月下旬開始,直到開花前才結束。
  • 藍田見聞錄
    一街四博士拜訪藍田街道旁一老者,吃茶閒天。聊到前年藍田中學舉辦校慶五十周年,聊到藍田的博士。始知,藍田街道三百米之內,竟扎堆出了四位博士。街頭藍田衛生院旁的兩位博士,一位是化學博士,泉州市引進的高級人才,現為中石化泉州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一位是歷史學博士,現為四川巴蜀書社副編審。街中徐明偉兒子是生物學博士。街尾藍田中學旁的鄭文才是法學博士。
  • 麻家灣變「花椒灣」不再是夢
    7月中旬,記者來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巴州鎮麻家灣村的一處山坳裡,三伏天的烈日下,栽植在田埂上數百株花椒樹引人注目,墨綠色的椒葉和綠中泛紅的椒果,成為麻家灣村乾旱山坳裡一道獨特的風景。走近花椒樹前,尚未成熟的椒果簇擁而生,綠中泛紅,時不時撲面溢來一陣陣奇異的花椒麻香味兒。
  • 消炎美食——藍田蕎面餄餎
    蕎面餄餎是以蕎麥為主要材料製作的食品,是陝西的傳統風味小吃之一,尤以藍田生產的餄餎備受歡迎。藍田蕎面餄餎,古人稱為河漏,名揚關中,雖是小吃,卻在大城流行。西安人言藍田玉美,餄餎更香,三月不吃,心裡怪想。「蕎面餄餎黑是黑,筋道爽口能待客。」因為蕎面餄餎色澤黃亮、筋細滑軟、清香爽口、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所以就成為藍田群眾招待親朋好友的佳餚。
  • 重磅,藍田"十三五"規劃發布(2016-2020)!
    以大旅遊為引領,帶動三次產業融合,實現縣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華夏文明尋根地:發掘提煉蘊藏在藍田猿人、華胥氏和四呂等文化資源中的內在一致性,彰顯其華夏文明源頭性、唯一性特徵,深入挖掘文化的當代價值,推動文化研究、宣傳、開發及利用,將藍田打造成為「華夏文明尋根地」,增強文化自信,全方位提升藍田文化軟實力。
  • 青花椒幼苗種植管理技術,用以下方法你能種出比別人好的花椒
    二、栽植密度青花椒的栽植宜稀不宜密,稀則通風透光條件好,樹冠大,單株結果量大,樹齡長;過分密擠,致盛果期相對偏小,互相遮蔭,影響產量,生長壽命相對偏短。青花椒栽植需因地制宜。三、栽植方法1、挖栽植坑,一般栽植坑深度為50--60釐米,直徑30--40釐米,做到坑大根舒。2、將底肥(生物有機肥或微生物菌肥)與土壤混合拌勻後回填到栽植坑底部,再蓋10--20釐米厚土壤。
  • 監督熱線:小小花椒樹,撐起脫貧大產業
    2007年,曹川鎮寺頭村原黨支部書記關仙梅為了發展「一村一品」,打造當地支柱產業,通過多方考察學習,選擇了種植花椒。並率先成立仙梅花椒合作社,為村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仙梅花椒合作社社長 關仙梅當時的情況下,廣大農戶對這花椒不太認識,不太認可,所以說只有5戶參加我們的合作社,到現在發展到80多戶,870多畝花椒。
  • 藍田人:袁粉葉(陝西省勞動模範)
    袁粉葉, 女,1955年6月生,陝西藍田人,西安市秦星飼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2010年榮獲西安市勞動模範稱號,2012年獲陝西省勞動模範稱號。響應政府號召, 帶頭栽植核桃150畝,建良種核桃苗木基地100畝,建良種採穗苗圃50畝,帶動村民綠化家園。常年在企業安置剩餘勞動力130多人,帶動周邊千餘農戶發展養殖業,為發展地域經濟做出了貢獻。 2010年被全國婦聯評為 「2009年度經濟女性年度人物」。
  • 合陽坊鎮乾落文明實踐站:強化科學技術培訓 助力花椒產業發展
    6月18日上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老科協、坊鎮、合陽縣審計局聯合組織在乾落社區文明實踐站舉辦了現代農業科技花椒培訓管理培訓班。培訓班開幕式由乾落社區第一書記孟慶濤主持。本次培訓班以"花椒發展前景"和"花椒栽植與管理"為主題,邀請林學院楊途熙教授花椒團隊等一行3人,到合陽縣坊鎮乾落社區做詳細授課指導。
  • 不同種苗移栽的適宜規格和栽植季節的選擇。
    老習慣,閒話少說,今天的內容,是苗木種植中,不同種苗移栽的適宜規格和栽植季節的選擇。先說種苗移栽年限以及規格,以小編基地常年出售的北方果樹苗為例,基本上按照規格可以分為三個區間。一、小規格,地徑0.8到1.5釐米的一年苗。
  • 花椒樹栽培技術|青花椒實用栽培技術之生物學習性
    一、 青花椒的習性 1、 喜溫。花椒為喜溫樹種, 生長發育期間都需較高的溫度。花椒生長需要大量的氧氣, 短期積水或洪水衝淤都能使花椒樹因缺氧而死亡。 針對花椒的這一特性, 我們在選擇花椒造林地時一定要格外注意,以防澇災造成花椒樹死亡。4、 最忌暴風。因此, 山頂、 風口、 陰寒地區不宜栽植。
  • 藍田系捲土重來,中國藍田投資743家公司,意欲何為?
    中國藍田總公司(下稱「中國藍田」)欲借東方金鈺(600086.SH)登陸資本市場,昔日藍田股份財務造假的主角瞿兆玉欲重返A股,這引起監管層的問詢和市場的廣泛關注。2月12日東方金鈺表示,鑑於交易對手方中國藍田針對問詢函回復的相關材料目前未能提供,暫時無法回復。
  • 工作忙、壓力大、溼氣重,睡前花椒水泡個腳,真管用?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現代人工作忙、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很多人一看中醫,都被說「體內有溼氣」。喝中藥太麻煩,很多人就選擇從日常生活中入手「祛溼」,聽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花椒水泡腳,然而它真的管用嗎?《神農本草經》記載花椒「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溼痺痛,下氣」;《本草綱目》云:「椒,純陽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氣溫以熱。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溼,治風寒溼痺……」花椒藥性辛、熱,有小毒,歸脾、胃、腎經。辛熱溫散,善溫中散寒而止痛,併兼燥溼。因此,用花椒泡腳確實有驅散寒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