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冠疫情不一定發源於中國?

2020-12-13 雷鋒網

對疫情的預測首先考慮中國沒考慮國外,但根據目前國外出現的一些情況,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在 2020 年 2 月 27 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如是說道。

【圖源:中國新聞網】

雖然疫情來源尚不明確,但不得不說,此前有關此次新冠病毒宿主的一系列研究的確說明「國外起源論」並非空穴來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將當前與這一結論有關的推測進行了整理歸納。

矛頭指向馬來亞穿山甲,而非中華穿山甲

實際上,人們為滿足自身的食用和藥用需求,大量捕捉穿山甲並進行非法交易。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標準,中華穿山甲的保護級別處於極危(CR)。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也曾宣布,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功能性滅絕」。

因此,生活在東南亞國家的馬來亞穿山甲慘遭毒手。

2020 年 1 月,virological 論壇有文章指出,根據公開的病毒宏基因組學數據集,新冠病毒和馬來亞穿山甲所攜帶的病毒的 S1 受體結合結構域在 350-530 胺基酸殘基處的相似度為 97%,從而判定馬來亞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宿主。

此後,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矛頭多次指向馬來亞穿山甲。

2020 年 2 月 7 日,華南農業大學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情況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在會上表示,穿山甲可能為新冠肺炎的潛在中間宿主。

2020 年 2 月 18 日,香港大學管軼團隊與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團隊的論文在預印本網站 bioRxiv 上發表。管軼等人對三批馬來亞穿山甲樣本進行了分析與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與馬來亞穿山甲冠狀病毒的受體結合域的胺基酸序列相似度高達 97.4%。同時,馬來亞穿山甲冠狀病毒和新冠病毒在病毒受體區域的 5 個關鍵殘基(如下圖紅框部分)上共享胺基酸(詳見雷鋒網此前報導)。

2020 年 2 月 20 日,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團隊及廣州動物園科研部在預印本 bioRxiv 再次發表論文表示,馬來亞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團隊對 2019 年 3 - 12 月獲得的 29 只走私穿山甲(4 只中華穿山甲和 25 只馬來亞穿山甲)的組織標本進行了檢測,發現馬來亞穿山甲中冠狀病毒陽性率為 68%(17 / 25)。

同時,從馬來穿山甲中分離的冠狀病毒基因與新冠病毒刺突表面糖蛋白(S)、小包膜蛋白(E)、基質蛋白(M)和核衣殼蛋白(N)的一致性依次為 90.4%,100%,98.2%,96.7%。S 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幾乎與新冠病毒相同,僅有一個胺基酸序列差異。

可以說,馬來亞穿山甲大多攜帶病毒,中華穿山甲卻沒有——這也或多或少解釋了「疫情不一定發源在中國」的觀點。

病毒變異與病毒重組

對於「國外起源論」,還有其他說法。

2020 年 2 月 20 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通過官網發布研究成果信息稱,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其他地方傳入的 ,推論該市場不是病毒發源地。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研究成果還提到,擴散的病例至少來自於 3 個途徑。

為細分來源,研究人員將 58 種單倍型(若干個決定同一性狀的緊密連鎖的基因構成的基因型)分成五組,採用標準是 3 個中心(古老超級傳播者)單倍型(H1,H3 和 H13)和 2 個新的超級傳播者單倍型(H56 和 mv2)。H56 同時是澳大利亞、法國和美國,以及我國臺灣患者的傳染源。其他國家患者因為樣品比較少,大多數的來源比較單一,他們除了是武漢旅遊輸入或在武漢感染外,有一些人可能是在廣東、新加坡等地被感染。

實際上,相關背景人士也表示,可能會出現病毒源於別處,在武漢變異的可能性。

【圖源知乎@李雷】

此外,2017 年,石正麗團隊曾有研究表明: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可能直接感染人。2020 年 1 月 23 日,石正麗團隊在 bioRxiv 發表的論文中提到,新冠病毒與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在整個基因組中有 96.2% 的一致性。

基於此,當前還存在一種「病毒重組」的說法——主要包括兩個推論,一是中間宿主中發生了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和馬來亞穿山甲攜帶的冠狀病毒的重組,二是蝙蝠冠狀病毒直接感染人。

【圖源:知乎@Vigorous Cooler】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推論雖依據了此前一系列的專家研究成果,但並不能完全說明新冠病毒源於國外,究竟病毒來源於何處,雷鋒網還將持續關注相關科研進展。

參考資料:

http://virological.org/t/ncov-2019-spike-protein-receptor-binding-domain-shares-high-amino-acid-identity-with-a-coronavirus-recovered-from-a-pangolin-viral-metagenomic-dataset/36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013479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3.945485v1.full.pdf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22.914952v1

http://www.xtbg.ac.cn/xwzx/kydt/202002/t20200220_5502619.html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經濟學人》精讀筆記 | 新冠疫情讓全球變了個樣
    如有任何英語問題或發現任何翻譯錯誤,歡迎小夥伴們留言討論或指正哦~本文討論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衝擊,一切都變了。因從「常態」到「變化」,新冠疫情對世界帶來的影響有哪些?Why the pandemic willbe remembered as a turning-point為什麼新冠疫情會作為轉折點而被銘記The sheer scale of the suffering from covid-19, the injustices and dangers thepandemic has revealed, and the promise
  • 成都推出應對新冠疫情防控社區社會工作案例集
    10月16日,成都市社會組織社區和社工人才服務中心、成都市社會工作協會聯合成都市愛有戲社區發展中心推出《成都市應對新冠疫情防控社區社會工作案例集》,旨在貫徹落實《四川省民政廳關於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體防控策略,進一步引導我市廣大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社會工作者做好疫情防控應急準備,積極開展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 新冠疫情將加劇意外懷孕風險 封鎖期間無法獲得避孕藥等衛生用品
    新冠疫情將加劇意外懷孕風險 封鎖期間無法獲得避孕藥等衛生用品  Emma Chou • 2020-07-11 17:04:
  •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當前防控策略的關鍵是將新冠疫情反覆...
    面對疫情偶爾反覆的問題,薛瀾認為:當前的防控策略的關鍵在於,怎麼樣能夠把新冠疫情反覆的風險壓在可接受的水平之下,在防止病毒大規模傳播和保證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之間做好權衡。首先,要明確社會對新冠疫情可接受的風險水平是什麼;第二點,在不同時期新冠疫情風險控制的成本不同,存在效益遞減,因此對疫情控制策略的成本效益分析要更加精確。
  • 浙江百誠葉惠忠:新冠疫情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並非不能克服
    但浙江百誠集團董事長葉惠忠告訴筆者,新冠疫情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並非不能克服。最近一段時間葉惠忠也被「隔離」在家,對於一家年度營業收入穩定在60億元左右的大型商業企業的執掌者而言,這種難得而又不得不獨自在家不出門的狀態並非是葉惠忠想要的。幾乎所有企業都在思考如何將疫情對自身的負面衝擊降低到最小,而這也是葉惠忠現在直面的課題。
  • 五分之三的人說,新冠疫情在美國暴發前,他們也未能感到自己的財務...
    調查結果顯示,新冠疫情僅是美國人財務狀況未獲改善的部分原因。五分之三的人說,新冠疫情在美國暴發前,他們也未能感到自己的財務狀況有任何改善。銀行利率網站資深經濟分析師馬克·哈姆裡克說:「現在看來,(新冠疫情前)長達128個月的經濟擴張期內,儘管失業率較低,但收入增長同樣緩慢。我們國家財富階梯攀登難度更大了。」
  • 義大利新冠疫情反彈 報告:共有活躍病毒傳染鏈925條
    中國新聞網消息,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14日,義大利衛生部和高等衛生研究院公布的報告顯示,受新冠病毒境外輸入病例持續增加的影響,義大利已連續兩周新增確診病例呈增長趨勢,解禁境外旅遊或使第二波疫情加速到來。
  • 新冠病毒確認二次感染,新冠疫情最終會演變成另一種普通感冒嗎?
    為什麼把再次感染病例的確認稱為「鞋子落地」呢? 新冠病毒二次感染在學界的預期之中 這是因為,新冠病毒可以發生再感染完全在科學家的預期之內。 因此,大流行結束,新冠疫情變成季節性流行後,我們可能需要像接種流感疫苗一樣每年都需要接種新冠疫苗。 但是,感染或者疫苗接種不能建立長期免疫保護,跟再感染和疫情變成季節性流行並不在同一緯度上。
  • 【加拿大政府宣布延長為新冠疫情制定的救助計劃】加拿大副總理兼...
    2020-08-21 08:22:29來源:FX168 【加拿大政府宣布延長為新冠疫情制定的救助計劃】加拿大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弗裡蘭(Chrystia Freeland)和就業部長卡拉·夸特洛夫(Carla Qualtrough)於渥太華當地時間20日下午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將聯邦政府此前為新冠疫情制定的加拿大緊急救濟金(CERB)計劃再延長一個月,並修訂了就業保險計劃,讓更多的人在新冠疫情期間獲得救助。
  • 全球養老金指數揭示新冠疫情對未來養老金的影響
    日前美世CFA協會全球養老金(Mercer CFA Institute Global Pension Index)指數是第12年發布,該報告顯示新冠疫情造成的廣泛經濟影響加劇了退休人員當前和未來的財務壓力。
  • 政治裂痕加大、新冠疫情失控 美國政府治理亂象多
    政治裂痕加大、新冠疫情失控、經濟發展失衡正是治理之亂的幾個主要表現。  政治裂痕加大  美國政府的治理之亂首先體現在政治裂痕加大。距離11月3日美國大選投票日已過了20天。美國總務管理局局長埃米莉·墨菲23日通知民主黨人、前副總統拜登及其團隊,共和黨籍現任總統川普的政府已做好準備正式開始政權過渡進程。
  • 四川為新冠疫情防控一線科技人員職稱評定開闢綠色通道
    央廣網成都3月17日消息(記者韓民權)四川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近日印發《關於做好全省新冠疫情防控一線科技人員評審自然科學研究系列職稱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在評審自然科學研究系列職稱中,為新冠疫情防控一線科技人員提供一系列支持,為職稱評定開闢綠色通道。
  • Faker為新冠疫情捐款3000萬韓幣 faker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捐款疫情現在又蔓延世界的趨勢,許多電競選手都為抗疫加油,還有不少熱心職業選手捐款,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據Faker所屬社T1透露,李相赫faker於5日向愛心福祉機構捐款3000萬韓幣用於支援新冠肺炎疫情。同時faker也發微博好找大家應援,希望不管大家在哪都能為疫情努力,真的感動,疫情無國界,愛也無國界。
  • 【數據可視化】新冠疫情數據可視化
    range_start=70, range_end=100),#bar.set_global_opts為對全局進行配置 ,設置圖形下方的滑塊                  title_opts=opts.TitleOpts(title='全國新增病例趨勢')))#設置圖形標題line.render_notebook()#顯示圖像1月24日左右,新增病例增速稍微提高,原因可能是新冠疫情存在
  • 【特稿】疫情致國際航空市場呈現新特徵|國際航空|新冠疫情|天巡網...
    疫情致國際航空市場呈現新特徵楊舒怡一份2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國際航空市場近期呈現新特徵:越來越多旅客拖到「出行前最後一刻」才訂購機票,並且單程票比往返票受歡迎,國內航線比國際航線受歡迎。調查表明,各國面臨新冠疫情不斷調整邊界管控、隔離觀察等防疫措施,這意味著民眾出行計劃可能受擾亂,需要退訂或改籤機票、調整旅行線路甚至放棄旅行。天巡網主要為消費者提供各航空公司機票價格比較和訂票服務。公司高管休·艾特肯告訴路透社,該網站的訪問量最近數月減少60%至70%,這與新冠疫情重創旅遊業有關。
  • 社科院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形勢八大趨勢 新冠疫情成最大不確定因素
    中新社北京5月13日電 (李京澤 張蔚然)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3日共同發布《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形勢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預測了2020年全球形勢八大趨勢。鑑於當前疫情發展,參與報告發布會的學者認為,新冠疫情將成為研判全球形勢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 新冠疫情正值高峰,印度又暴發「神秘疾病」! 數百人感染,專家擔憂...
    新冠疫情正值高峰,印度又暴發「神秘疾病」! 據海外網12月9日消息,冠疫情尚未平息,印度日前又暴發了一種「神秘疾病」,已致印度南部安得拉邦500多人住院和1人死亡,當地衛生官員和專家目前仍對該病束手無策。有專家稱,該病可能影響20萬人。
  • 復旦EMBA供應鏈協會走進螞蟻必達|新冠疫情下企業的轉型與應對
    面對一段時間未見的老朋友們,以及一些驚喜初見的新朋友們,與會成員們首先通過親切的自我介紹,快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作為東道主,螞蟻必達創始人兼CEO、復旦EMBA供應鏈協會副會長胥軼對各位來賓致以問候,並以一段精彩的自我品牌故事分享開啟了此次的迎新會。
  • 防新冠疫情 北京要求學校餐廳不得製售冷食生食
    防新冠疫情 北京要求學校餐廳不得製售冷食生食由於冷凍食品外包裝近期頻繁檢出新冠病毒,北京市教委要求,學校食堂不得製售冷食生食。自8月15日起,北京具備校園疫情防控條件的大學,已可組織學生「錯時錯峰」返校和新生報到。
  • 英首相詹森:新冠疫情對英國來說是一場災難,一場噩夢
    29日,英國首相詹森在一次電臺採訪中直言,新冠疫情對英國來說是一場災難,一場噩夢。他承認英國政府在疫情應對上出現過失誤,並且會對此調查,但「所有人正在竭力應對疫情,現在不是把大量官方精力花在這上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