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校將肖經棟先生在線上講座分享的內容整理成了文字版本:
這段時間我經常被朋友問到,目前留學情況太複雜了,國際考試沒辦法考,國際航班也很少,孩子還要不要出國留學?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為什麼要送孩子出國留學。
出國留學在現在這個情況下,到底有沒有發生一些變化呢?宜校做過系統的統計,尤其是美本TOP30的學校和英國的G5學校,細緻的數據調研之後,我們發現今年2019-2020海外大學錄取大陸學生的數量並沒有特別大的變化,個別學校錄取人數反而上升了。而且今年的疫情是一個突發事件,出國留學的價值並不會因為疫情的存在而改變。
今年宜校訪談了近800名學生,我們會問每一個學生,你們為什麼要出國留學,是出於什麼樣的因素?特別是很優秀的學生,他們其實有很多的選擇。比如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的學生,他們國際部的學生的中考分數其實是超過本部的中考錄取線的,類似這種情況的還有深圳中學的學生,他的學生先考入普通高中部,再根據自願的原則可以學習國際課程。如果他們繼續留在普通高中的體系內,也是可以獲得一個比較好的升學結果。
所以說,他們的選擇其實是很多樣化的,但是他們選擇了出國。當我們問到原因時,他們是這樣回答的:高中畢業的時候才18歲,可是我根本還沒想明白我未來要做什麼。可是面臨高考,面臨大學生活,我不得不馬上作出專業的選擇,但是去美國留學我不用這麼快就作出決定,都可以嘗試一下。第二是有的學生並不是很喜歡現有的普通高中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他們希望能夠嘗試不一樣的教育理念。優秀的出國學生選擇出國留學的原因大概就是以上兩點。
這次的疫情,並沒有改變以上兩點因素,只是國際考試的取消、航班的減少包括籤證難度的加大等,加大了一些留學過程中的阻礙。但這些沒有從根本上動搖留學的價值。最近教育部發布的文件也提出,國家還是支持大家去海外留學的,而美國、英國等國家,也依然很歡迎中國學生去學習的。
也有很多朋友問到我,今年出國人數會不會下降?宜校統計分析過,今年即便沒有這次疫情,出國人數依然會下降。
宜校對2019年的留學數據做了非常詳細的統計,發現2019年全國本科出國留學總人數為77,907人,這個數據是通過把全國國際學校/國際部的畢業生人數加起來計算出來的。由於國家規定國內高校需要發布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其中會提到了本校有多少畢業生出國繼續深造了,去哪個國家了,這個數據是比較公開透明的。宜校就把全國2000多所大學所公布的留學人數加起來,發現2019年大學畢業生出國人數為12.4萬人。還會有部分低齡留學人員,低齡留學包括出國讀小學、初中、高中。宜校測算出2019年新增低齡留學總人數大概為1.3萬人,那麼低齡留學加上本科留學加上大學畢業生出國留學的全國總人數,2019年新增約20萬人。
宜校之前分析的2020年留學人數會下降,原因有很多。2009年-2019年,這11年期間留學人數一直在增長,甚至有兩位數比例增長(即超過10%),特別是2019年幾乎到達了頂峰,後面會持續下降,直至穩定。我們可以對比日本留學的情況,日本學生出國留學最高峰時,一年有8萬人,而現在穩定為5-6萬人。
加上現在國內普通高中的中考錄取率在提升,比如江蘇省普通高中錄取率之前約50%,現在要提升到65%,這樣也會大大減少想出國留學的基數。各個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出國留學人數的下滑,特別是2021年,人數下滑的現象會更加明顯。
因為宜校在2018年年底實地調研國際學校時,所拜訪的全國19個省市區50多所國際學校/國際部,超過80%的學校當年沒有招滿學生,有的學校連一半都沒有達到。這屆學生是2021年畢業,所以我們估計明年出國留學人數會進入低谷。當然可能也存在一些機遇,機遇和挑戰往往是同時存在。
剛剛我們講到海外名校今年的錄取學生的數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就拿大家最為關注的藤校舉例,我們發現2020年的一些藤校錄取人數甚至有所增長,比如哈耶普每年的錄取人數都很穩定,每年錄取人數為10人左右。而今年牛津、劍橋的錄取人數有很大的突破,對比往年數據,2019年牛劍的錄取人數增長了約40%。
調研過程中宜校發現,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開始英美雙申,這些學生本身學業基礎就很不錯,他們申請牛劍和G5的時候,達到英國學術要求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英美雙申對學生的要求很高,英國學校的部分專業入學時還需要單獨的筆試和面試,這樣也會給學生帶來相應的壓力和負擔。
我們再來看一下各個省市區藤校的錄取數量。很有意思的一點是頂尖大學的錄取率跟省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教育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等省市。藤校的錄取相對來說固定化,固定在某些區域、某些學校。藤校在設立錄取標準上是綜合考量的,不僅要看學生的標化成績,還要看學生是否有自己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留學資源比較豐富或者留學傳統久遠的區域是很有優勢的。
所以選擇一所合適的國際學校讀書,等於留學成功了一半。疫情發生後,選擇國際學校的重要性尤為突出。
而英國方面,牛津和劍橋的錄取規律和美國藤校的差異性很大。從今年的錄取結果來看,牛津、劍橋錄取學生的分布會比較散,不像藤校那麼集中。當然也有個別情況,今年深國交拿到了30份牛劍offer,佔比達到了全國10%,這是非常厲害和難得的。總體而言,牛劍除了中國發達城市,也會錄取一些中西部地區的學生,還有一些新興國際學校的學生。
湖北宜昌今年就拿到了4份牛劍offer,像宜昌龍盤湖國際學校拿到了3份劍橋預錄offer,像這樣的學校還有很多。這說明牛劍會經常錄取一些我們平時沒有太多關注的學校學生,因為他們更看重學術成績,只要學生的學業成績夠優秀,他們就有拿到英國名校offer的機會。加上現在英美雙申的學生越來越多,英國申請的競爭也會逐漸加大。
今年美國大學錄取門檻很明顯在下降,可以從兩個緯度來看。第一是今年很多「分控」學校(以往很重視學生GPA成績、語言成績的學校),往年錄取學生的託福成績都是110分以上,低於這個分數就不考慮了。但是在今年的學生訪談中,宜校發現,有些託福分數低於100分的學生被這樣的「分控」大學錄取了,這在往年基本是不可能出現的。
第二點,今年美國大學候補的學生人數明顯增加,轉正的學生人數也相應增多。這意味著之前錄取的學生取消入讀的人數也增多了,這也導致海外名校的錄取門檻在下降。
剛剛說到美國的申請人數在減少,門檻在降低。反之,英國申請的難度可能會加大。原先有很多優秀的學生只關注美國,只想去美國留學。如今隨著美國的不可測因素增加,改變方向去英國的學生人數增加,競爭程度也會隨之加劇。
說了這麼多,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首先對待出國留學這件事,我們應該理性看待,不管是在國內參加高考還是出國留學,都是教育的路徑之一,每個路徑都有自己的優勢。各有各的特長,適合不同的學生。某一門學科偏科非常嚴重的學生或者心智很成熟的學生,更適合去留學。這又說到了教育本源,教育本源是給孩子提供合適的環境和對應的教育方式,英美兩個國家也不太一樣。
在現狀下,選擇一所合適的國際學校的重要性也擺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為什麼?
由於疫情,現在很多考試如託福、SAT等考試都無法進行,需要學校提供相應的成績。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如果這所高中在大學中有很好的口碑,這所高中的畢業生很優秀,成績很好,會利於海外高校對他們的印象,會更信任這所學校開具的成績單,青睞這所高中的學生。這所高中新一年的申請成績很有可能會超過前一年。而這種現象對於初出茅廬的新國際學校或者關注度不高的國際學校就不是很有利了,對這樣的學校來說是一個考驗。
由於時間有限,我今天大致分享這些,其實這個話題延伸討論的內容有很多,我今天主要選了一些重要的部分跟大家分享,謝謝大家的支持。
以上為宜校創始人肖經棟在FT中文網線上講座中演講內容的文字版本,還有近40分鐘的提問環節。如「美國可能會對中國留學生不太友好,還出國嗎?」、「有沒有其他留學國家選擇呢?」、「如何看待海外大學排名,對擇校有幫助嗎?」等互動問題,歡迎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視頻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