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期末考試周,我們總會看到很多玩了將近一學期的同學開始突擊「預習」了,然而成績出來後,有些一直認真學習的同學卻發現自己的成績不如那些突擊「預習」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失落感。
簡單點說,首先,你需要明白,大學期末考試周的複習很重要很重要,關鍵時刻一定不能掉鏈子,抓住這段時間會使你在平時認真學習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其次,你要想清楚,那些在期末考試周才拼命「預習」的同學,他們的學習效率其實是非常高的,他們從早到晚的不停學習,幾天時間下來,其實並不比一學期的課時少多少,而且記憶性也高。
再者,這個期末考試成績與出題類型也有很大的關係,考到你會的或者不會的,擅長的抑或不擅長的都有很大的關係。
總結幾點學習的技巧
有些同學上課不聽課但是不意味著他沒有在學習,只是他的進度比老師快。文科的同學有提前預習做功課的習慣,所以一般講課的內容有很多資料可以參考。他們會查閱這些資料,做好相關記錄並且列出自己的的問題並在社交軟體上跟老師進行溝通,會利用課間時間拷貝老師的ppt,回到寢室會梳理瀏覽。周末會借一些同學的筆記看有沒有遺漏什麼的,不過一般遺漏的地方不多。
重要的總結。
這件事的重要性對我來說僅次於預習。在總結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梳理知識還有了解文章脈絡,對框架有個認識之後再去把零散的知識點總結在一起,無論是半期考試還是期末考試,看著這些你自己總結出來的東西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並且這能節約一大半時間好拿去刷題,畢竟期末考試真的會出原題,能不能刷到全看肝跟臉好不好。
複習很重要。
講完了課之後也許還記得那麼些內容,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不去經常翻閱的話也會忘得差不多,尤其是期末複習那段時間,你的時間會變得非常緊並且也會給你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壓力。我個人的話是以1個月時間為間隔進行複習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看幾遍多寫幾遍就這樣。總結一下就是,把期末考試階段需要花大量時間記憶的東西平均分配給日常階段從而利用剩下的時間刷題或者提升自己,以達到高分高績點。
平常心看待考試,不要急躁。
期末考試前突擊複習、通宵熬夜幾乎是每個大學都有的風景線了,平時沒有好好學習的同學爭取不掛科,平時有好好學習的同學在這種全體緊張的氛圍中更加努力了。這都是個人選擇。大學裡的誘惑實在是太多了,當你參加了幾場演唱會,聽了幾場講座,交了幾次作業……突然伸個懶腰,看看時間,「我的天,還有一個禮拜就是期末考試周了!學委,課堂筆記借我一下!」和高中完全不一樣的是,高中時期,你只需做好一件事,一件身邊同齡人都在一起做的事情,好好學習,拿高分。但是到了大學,你有學生工作、有想參加的課餘活動,注意力不聚焦,對時間流逝的靈敏度也下降了。為了不掛科,只能臨時抱佛腳了。
雖然這種行為不提倡,但是這種現象在大學非常普遍,學生逃課的原因有很多,不僅僅是因為偷懶不學,還有可能是授課老師教的方式或者內容,如果老師僅僅是對照PPT或者課本讀,那這樣的課實在沒必要去上。你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去做科研、實習、競賽等等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而起如果這門課內容比較簡單,期末完全可以用2-3天的時間自學完成,這樣的課其實也可以不用去聽。
個人認為要區別看待突擊這件事。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因為打遊戲刷劇浪費時間而匆匆應付考試。大學生的生活相對自由。每個人都能夠安排自己的課餘生活,所以往往會有時間上的衝突。因為很少有人能自律到像初中高中一樣,把80%以上的精力放在課堂作業學習上。
有了自己可支配時間的權利後,更多人要考慮的是怎麼合理利用時間,豐富生活的同時兼顧課業。因為大學不是死讀書的地方。想拿到畢業證的保證自己能通過考試,而對專業有興趣的當然可以拼命研究。
當然,要想真正學到知識、取得高分,光靠期末考試前的突擊可並不太可行,還是要靠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