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普通人來說,只有真正的魔法師衝過車站牆壁就會穿越,到達九又四分之三車站,然後坐上5972火車,開往霍格沃茨魔法學校。
這趟去往魔法學校的列車從英國國王十字車站開出,與現實世界相同,在這裡,現實與魔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了。
2012年,耗時8年、斥資5億英鎊改造的倫敦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在倫敦奧運會之前投入了使用。
車站從最早一座工業遺產轉變為如今的倫敦新地標,從充滿著維多利亞式工業氣息的破敗區域變成了現代化的新社區,這座充滿魔法氣息的車站通過再利用、保存與新建等方法重現,流傳至今令人稱讚,成為倫敦旅遊的地標之一。
早在維多利亞時期,國王十字區就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區域,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與英格蘭北部的主要工業城市相連,從工業革命時期起,國王十字區域便成為工業物流重地。然而,隨著「汙染企業」的不斷增加,國王十字在戰後去工業化的浪潮中被淪為廢棄工業用地。
1830年,喬治四世的雕像被豎立在戰橋十字路口,此舉旨在提升該地區不光彩的形象。這座雕像引起了人們的嘲笑,並於1842年被拆除,但該地區的新名稱——「國王十字」卻被保留了下來。
國王十字站最初是被設計建設用於大北線鐵路的倫敦中轉站和東海岸主幹線的終點站,於1852年10月14日投入使用,1850年,第一個臨時客運站在米德蘭貨棧開張,乘客中有維多利亞女王,她於1851年從這裡出發前往蘇格蘭。
而改造前的國王十字地區可以說是典型的盤踞在大型火車站附近的「城中區」,聲名狼藉,小偷與酒鬼橫行,租金低廉,居住者多為中產以下。1995年,由於需建設「歐洲之星」停靠站,國王十字街區才開始改頭換面,重新煥發生機。
1996年,國王十字火車站及周邊區域聯動開發規劃開始啟動,在區域改造開始後,第一批搬進這個區域的是倫敦藝術大學,這是倫敦的最高藝術學府。學生們在改造後的倉庫裡上課,做項目,甚至搞T臺時裝秀,給這個曾經死氣沉沉的區域帶來了新的活力。
2008年,倫敦著名報紙《衛報》和《觀察家報》也遷址國王十字區,同一座建築裡還有倫敦中區30年來所建的第一個公共音樂廳,倫敦小交響樂團(和啟蒙時代管弦樂團皆駐紮於此。
另外在整個國王十字區的改造中,由JMP建築事務所設計的國王十字車站的改造項目可以說是重中之重。
作為歐洲單體跨度最大的車站建築,通過與英國文化遺產協會合作,JMP期望將國王十字車站改造工程創建為一個新的標誌性裡程碑。作為一級保護建築,國王十字車站的整個重建工作都必須保持原有特徵,以保證車站的歷史完整性。
光車站改造整體規劃就耗費了約7年時間(1998-2005)
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現有車站西側新建的半圓拱形大廳,跨度150米、覆蓋整個半圓形西大廳的白色網格頂篷,這幾乎是歐洲最大的單跨車站結構,由16個20米高的呈向上輻射狀的鋼結構圓錐「漏鬥」提供支撐,仿佛一棵盤根錯節的參天大樹,支撐著早已不堪重荷的老舊牆面,在老建築與新設計之間取得了絕佳的平衡。
如今,國王十字區一掃曾經的破敗,成了英國最大、最重要的綜合交通轉運站,也是歐洲最強大的交通樞紐。川流不息的人潮在站臺上來來去去,英國北部以及歐洲大陸由於車站的復興而變得觸手可及。
我們的城市需要的不是推翻重來,而是不斷地生長與更新,每一個老建築被賦予了不同的時代功能,它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推動和繼承著城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