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公路零起點」查令十字,連接民族與時代之間的紐帶

2020-12-17 夜藍山2

文/多多

今天這篇文章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關於英國的小常識。我們都知道對於許多國家,尤其是歐美的交通便利的國家來說,都有一個「公路零起點」的說法。按常理來說,一個國家的「公路零起點」考慮到經濟、政治、文化一切因素都設置在這個國家首都的中心點。英國也不例外,讓我們走進「查令十字」,探索作為連接民族與時代之間的紐帶的秘密吧。

查令十字 (Charing Cross) 是位於倫敦西敏市的交匯路口,是英國倫敦的中心點,也是英國的公路和鐵路裡程零基準點,也就是剛剛提到的「公路零起點」。「公路零起點」是便於測量整個國家的公路、鐵路的總長度而確立的一個中心點,用一個地標的延伸來衡量國家的鐵路實力。而坐落於島國英國的中心小環島——查令十字街口,就是這樣一個見證歷史變遷的地方。

查令十字附近的查令十字火車站是倫敦市區的重點車站,主幹線路十分重要,在同一條線路上的還有滑鐵盧車站(位於泰晤士河畔對面)。查令十字火車站的裝修風格也從濃鬱文藝復興風格變成了極具後現代主義的裝潢。而火車站的隸屬公司也從東南鐵路公司變成了資成會計事務所。查令十字肩負起了鐵路公路起點的任務,以查令十字為中心點輻射周圍各個支線,建構起了英國的公路鐵路交通網。為英國的交通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能夠成為國家的中心點,光有前提基礎(地理位置)還不夠,查令十字更了不起的就是它冷眼看歷史的淡定。查令十字的歷史從13世紀末政治登上舞臺:當時的國王愛德華一世為了紀念自己的妻子——艾莉諾王后,便從王后去世的林肯市往倫敦修了十二座紀念碑,紀念碑上的十字架被稱作「艾莉諾十字」。而在倫敦的那座紀念碑恰巧位於小環島的中心點,當地的地域劃分範圍屬於倫敦城西的查令村,因此那座紀念碑就被叫做「查令十字」。

直到1647年的英國內戰,國會將十二座紀念碑拆除,而我們現在去英國旅遊看到代替「艾莉諾十字」紀念碑是查理一世的騎馬銅像。提起查理一世,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從歷史課本上就對他有所了解,他最著名的事件:歐洲史上第一位被送上斷頭臺的君王。按理來說,君王被處死這麼不光彩的事情,他的雕塑也沾染上了晦氣,會被拆除。但令國會沒有想到的是,或許是出於個人崇拜,也可能是對藝術的保護,鐵匠偷偷將雕像保留了下來。等到「叛逆」君王——查理二世上臺之後,又將自己斷頭父親的雕塑英姿放在倫敦的正中心。

後來,被拆除的艾莉諾王后雕像在1865年重修。伴隨著查令十字火車站和大飯店的竣工,艾莉諾王后的雕像被修在火車站和大飯店前,重新挺起腰板觀望世界,繼續見證歷史。

查令十字從「長腿」國王愛德華一世為他的妻子修雕塑時開始,查令十字就註定要成為風口浪尖的地理坐標,以查令十字為中點延伸出了倫敦的文化中心圈。查令十字街口的北面便是著名的特拉法加廣場,一個由馬廄建造成了多維度的文化、娛樂中心:北面的英國國家美術館,廣場上的著名雕像——納爾遜將軍,尾繞著納爾遜將軍的四頭銅獅、分布在廣場四周英國民族偉人的雕像。整個廣場都是英格蘭的血淚史和歷史豐碑。

再說回我們的日常生活,對於遠居亞洲大陸的我們來說,有關「查令十字」這四個關鍵字無非是來自畫像、書籍、電影的描述。作為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地方來說,自然少不了各級名流的追捧。印象派畫家莫奈就曾在1899-1904的五年期間畫過37幅作品,並將這一系列取名為《查令十字橋》,沿襲了他的繪畫傳統,在朦朧的色彩裡模糊了具體的地點,寫實性和莫奈從來都與他無瓜,這剩下美好的想像空間,又給查令十字蒙上神秘的色彩。

還有一本出版於1970年的文學作品《查令十字街84號》,後被翻拍成同名電影。兩個人孤獨內心的碰撞,與家庭生活的摩擦。書中展現的溫情故事也給讀者和觀眾包裹好了溫暖的世界。書名中的查令十字路確實是倫敦著名的書店街道:以二手書和各種類的專業書為主,是紙質書籍愛好者的天堂!而書店的名字加上查令十字這四個字也只是因為離火車站太近,和我們本篇文章的小環島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儘管現如今的英國文獻史料中已經沒有明確的規定說查令十字的權威性,以前的法律已經消失了,但在英國人民的心中早已默認以查令十字為中心點。其實查令十字這個名稱重要的不是英國官方的蓋章公認真正中心點的地位,而是這背後帶來的意義,一個以查令十字為中心點的輻射帶,包含了藝術政治文化哲學的英格蘭民族史,所以光是說查令十字的地理地位時遠遠不夠的。查令十字用自己連接了看得見的公路、鐵路,更是將人們心中的英格蘭跨越了時代和現代溝通交流。想去瞧一瞧英國的「公路零起點」,這個連接了民族與時代之間的紐帶的查令十字嗎?那就背起行囊出發吧

相關焦點

  • 探訪英國淘書聖地:查令十字街
    劇中湯唯和吳秀波以該書(及查令十字街84號的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為媒,以致敬(模仿)海蓮與書店之間書信來往的情節,演繹現代人的孤獨生存和溫暖情感,令該書得到普及式傳播,編劇、導演薛曉路可謂用心良苦,不過,當中有超越史實的改編。
  • 兩大早期文明中心之間的連接紐帶,巴勒斯坦與腓尼基
    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是最早的兩個文明中心,而這兩個文明中心之間也有它們的連接紐帶,接下來大家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吧!自然地,居住在這兩個文明中心之間的土地上的民族,受到的影響也許一時沒有其他民族大,但從長遠來看,他們受到的影響持續時間更久,也更有效。儘管古埃及兩側都是幾乎無法逾越的沙漠,但在它的東北角,沿地中海海岸沙漠外緣的近海地區不像其他地區那麼乾燥,再往北去則是一片有著較充足水源的豐饒的沿海低地和內陸丘陵地帶,這裡是非利士人、希伯來人和腓尼基人的故鄉。
  • 北京到各個城市的公路「零公裡」起點標誌,你知道在哪裡嗎
    「零公裡」標誌是一個國家或者城市公路起點的象徵,同時也是這個城市中心點的象徵。 中國公路「零公裡」起點標誌就鑲嵌於天安門廣場最南端的正陽門,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前門、前門樓子、大前門的南城門口前的地面上,和國旗杆、毛主席紀念堂、正陽門同在中軸線上。
  • 消逝的查令十字街84號,讓人唏噓!
    身在紐約的她,酷愛英國文學,在紐約淘書無果,便照著《周六文學評論》上的廣告,與這家千裡之外的書店發生了聯繫。一來二往,她的率性天真、她的豪爽大方,加上包括弗蘭克杜爾在內所有書店員工積極的回應,使得本來極其簡單的買賣關係,在食物、聖誕卡片等小禮物的映襯下,鍍上了一層人性的光芒,充滿文藝範兒的暖色調。
  • 《查令十字街84號》愛書人的聖經,20句精選金句讓你愛上讀書
    文/秋暮《查令十字街84號》素來享有「愛書人的聖經」的美譽。本書以作者海蓮·漢芙,以及其家人與書店員工的書信集所組成。講述了以為窮困的美國女作家海蓮·漢芙因難以忍受紐約昂貴且庸俗的新版書,而寫信給英國倫敦馬克思與科恩書店。由此展開了她與書商弗蘭克·德爾之間的書緣與情緣。
  • 《查令十字街84號》:文字的力量,讓一條街比整個世界還大
    查令十字街,「十字」本意其實並不是指一個十字路口,而是十字架的意思。這是一條長約一公裡的蜿蜒市街,著名的大英博物館便在那兒,博物館一帶就是書店聚集處,84號就是一家名為馬克斯與科恩的書店。書店從來都是愛書之人會挑剔的地方,他們可能對很多事兒都有著很大的包容心,但對書店和書而言又顯得斤斤計較,老英國老倫敦的藏書數不勝數,舊時所堆砌下來的文學更是引得本書的作者海蓮·漢芙隔著千山萬水去尋找,「記得好多年前一個朋友曾經說:人們到了英國,總能瞧見他們想看的。我說,我要去追尋英國文學,他告訴我:『就在那兒!』
  • 《查令十字街84號》在華人世界傳播的四個推手
    《查令十字街84號》是海蓮至今唯一一部翻譯成中文的作品。其他五部作品,部分見諸中文,篇幅最多的就是《布盧姆斯伯裡的公爵夫人》了。     在譯文開始之前,楊靜遠先生簡介了海蓮的生平:祖籍英國的猶太族女作家,自由撰稿人,以及她的前期創作活動。
  • 查令十字街84號書店今已變成一家麥當勞
    二十年間,海蓮和Marks & Co.書店,尤其是店員弗蘭克之間,發展出了一段遠隔重洋的友情。除了在信中討論古書籍,海蓮得知英國在二戰後食品短缺,並不富裕的她還時常會給店員們寄去火腿、雞蛋、香腸等補給品,令遠在英國的書店店員們大受感動;他們也會在往來的信件裡討論英國的首相選舉、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上世紀六十年代蓬勃發展的搖滾樂等。
  • 在英國的「母親河」上遊倫敦,一半現代摩登,一半像是中世紀
    從羅馬時代這裡就開始建橋,修修建建直到今天。泰晤士河全程有多達214座的橋梁,流經大倫敦地區的河段上有33座,而在倫敦市中心的河段上,就有16座,各式各樣橫跨泰晤士河的橋梁既記錄了歷史,也與兩岸的知名建築成為了倫敦一道最美的風景。
  • 豆瓣8.3《查令十字街84號》:被全球人鍾愛的書,究竟有何魅力?
    《查令十字街84號》這本書的浪漫,不僅是這種因偶然獲得的書緣聯結,更是在書緣中滲透出的人與人之間真切而美好的情感牽連。海蓮在鄰居那裡得知,受戰爭的影響,英國戰後經濟凋零,物質極為緊張,在實行配給制的英國,每戶家庭一星期才能得到一兩肉,雞蛋更是一個月才得到一枚。
  • 電影《查令十字街84號》:能跨越山和大海的,不只是愛情
    電影《查令十字街84號》改編自美國女作家海蓮·漢芙創作的同名書信體小說《查令十字街84號》,主角海蓮和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即是如此,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爽直的白羊座女生海蓮·漢芙是個嗜書如命的窮作家,偶然間通過書信聯繫到專營絕版書的英國查令十字街84號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從那時起,他們的書面情緣便穿越山和大海,二十年未曾中斷。
  • 《查令十字街84號》:愛書人的心靈聖經,迷惘者的精神燈塔
    海蓮·漢芙,三十三歲的剩女,紐約窮作家,受不了紐約新版本書的昂貴,偶然機會在《星期六文學評論》刊登的廣告上獲知,英國有一家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店主是古書商,專售絕版書,她便致信購書,道出自己的要求,「買不到而想讀的書、目前最想讀又遍尋不著的、而且每本書不高於5美元。」
  • 英國駐廣州總領事:留學生是中英之間的特殊紐帶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2014中國農曆新年英文致辭中表示:「中英兩國的深厚關係遠不僅限於經濟上。比如,很多中國學生有機會來到英國的大學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英國駐廣州總領事Alastair Morgan告訴記者,在英留學生中中國留學生是最多的,目前大概有13萬中國學生在英國接受全日制教學,這一數字還在繼續上升,而他們中的大多數處於大學教育階段(超過9.5萬名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授課)。「中國學生是最大的在英外國留學生群體,他們是兩個國家之間特殊而又重要的紐帶,無論是在當下還是在他們學成歸國之後。」
  • 鋁型材十字打孔使用的連接件介紹
    鋁型材上經常會進行打孔操作,然後進行連接固定。孔的類型有十字孔,腰孔,通孔,沉頭孔等等,其中十字孔主要用於鋁型材的十字連接,常用在圍欄隔斷,防護罩,機箱機櫃等框架上面。那麼鋁型材十字孔連接使用的配件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1、內置連接件。
  • 日耳曼民族,早期是遊牧民族,主要紐帶是「家族關係」和「貴族權力」
    其他的日耳曼民族繼續向東移,並在俄羅斯南部的大草原上建立了一個王國。日耳曼民族像其他原始的民族一樣,日耳曼人對於單個公民與有序政府的政治關係一無所知;相反,日耳曼社會的結構卻通過個人忠誠的紐帶而被編織在一起。
  • 工作坊|流動時代的民族志與人類學
    在此背景下,中山大學人類學繫於2019年10月25-27日舉辦「流動時代的民族志與人類學」學術工作坊,探討人類學理論與民族志實踐在流動的時代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工作坊分為:(1)區域、邊境與流動;(2)流動、信息與知識再生產;(3)城鄉、流動與家園;(4)生態、觀念與技術等四個專題。
  • 蘭州紅古川海大橋與濱河路連接公路建成 山臺地道路項目獲批
    2020年4月20日,蘭州市紅古區政府網站發布了紅古區川海大橋與濱河路連接公路規劃選址報告的公示。該項目位於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鎮上海石村,東鄰耕地,南鄰濱河西路,西鄰耕地,北鄰耕地。
  • 世界中央樞紐站巡禮—英國國王十字車站丨百家故事
    這趟去往魔法學校的列車從英國國王十字車站開出,與現實世界相同,在這裡,現實與魔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了。2012年,耗時8年、斥資5億英鎊改造的倫敦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在倫敦奧運會之前投入了使用。
  • 同性圈電影|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是個別的,連接著紐帶,卻可以斷開
    因為這個作品是男一號和女一號在一起時候的情感紐帶。決定出演話劇的男二號消失了幾天後回到舞臺,對著男一號說,他將會成為一開始的仇敵。因為singger一直愛著的是walter,他對馬克(男一號飾演)是情敵關係。話劇的開場時在一個廢舊的倉庫,兩個都假戲真做。男二號真情湧入,覺得自己已經被男一號拋棄了,也沒必要活在這個世界上。於是決定自殺。
  • 上海紐約大學俞立中:教育交流是連接中國和世界的紐帶
    俞立中認為,儘管當前的疫情影響了學生之間的流動,地緣政治的因素影響了我們對國際教育的理解,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留學的趨勢還會持續下去。青年間的交流將引領未來世界格局「我們要守住人文交流這條底線。」俞立中在論壇上表示,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考慮,中美之間的摩擦或長期存在。也正因此,文化的交流、教育的交流,在當前的世界形勢下變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