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號》:文字的力量,讓一條街比整個世界還大

2020-12-12 仲尼之丘

查令十字街,「十字」本意其實並不是指一個十字路口,而是十字架的意思。這是一條長約一公裡的蜿蜒市街,著名的大英博物館便在那兒,博物館一帶就是書店聚集處,84號就是一家名為馬克斯與科恩的書店。書店從來都是愛書之人會挑剔的地方,他們可能對很多事兒都有著很大的包容心,但對書店和書而言又顯得斤斤計較,老英國老倫敦的藏書數不勝數,舊時所堆砌下來的文學更是引得本書的作者海蓮·漢芙隔著千山萬水去尋找,「記得好多年前一個朋友曾經說:人們到了英國,總能瞧見他們想看的。我說,我要去追尋英國文學,他告訴我:『就在那兒!』

查令十字街84號幾乎與貝克街221號相齊名,如果說人間有天堂,那一定是書店的樣子:「一走進店內,喧囂全被關在門外。一陣古書都陳舊氣味撲鼻而來。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那是一種混雜著黴味兒、長年積塵的氣息,加上牆壁、地板散發的木頭香……」

這就是曾經的查令十字街84號,他真實的存在過,書店已經不在了,但這條街依然存在,依然有許多人記得並且去哪兒看看,在那種歷史悠久,而又幾乎每天都有戲劇與藝術化的生活發生的地方,人們站到那兒,自己在往後退,時間會湧上來,哪怕你不知道他的經歷、出身及漫漫的歲月,也會與當下所見的古樸情景相連。而帶著書中的感情去到查令十字街84號的人們,想必也會體驗到這場二十年書籍時光的奇遇,因為這書信中的情感早就足以抵抗悠悠歲月。

書信的距離,文字的力量

就是這樣的一家在倫敦的書店,但卻和遠在美國的漢芙結下了深刻的緣分。而《查令十字街84號》就是真實的記錄這場奇遇的書,或者說它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冊信集,是愛書之人與書店之間的親密證明,也是一場從未謀面卻永遠不會泯滅的情感交織。現在我們不會以書信的方式與別人交流,便捷快速的網際網路將我們所要表達的情感迅速地傳給他人,有時我們甚至來不及仔細思考。寫信始終是一件私密而又充滿愛意的事情,再經過漫長的時間等待,使得書信的價值又在心中延伸。

這本書以書信的方式向我們展開,自然而又巧妙,書信自有他的魔力,而這種富有藝術氣息的交流方式,也與漢芙與書店之間的浪漫緣分十分契合。對於漢芙這種嗜書如命的人而言,她對文字的靈敏程度要遠超出圖畫與音樂,所以她的信將她自己表達的淋漓盡致,她的幽默聰明也因為對文字的掌握嫻熟,表達得像令人百看不厭的翩翩女郎。陳建銘先生是這本書的譯者,將英文譯作中文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他既沒有使本身的語言魅力有一絲損耗反而又通過古文來增色不少,讓人更能感受到字裡行間的情趣。古文對於中國讀者而言自會有一種親切感,但若是從英文翻譯過來卻不覺得突兀,又不會破壞文章整體的調性,是一件耗費心力並且要對這本書有著自己的獨到理解的事情。正是因為譯者的心血,更使本書能夠跨過語言的障礙傳達出本意,讓人一讀再讀。

以書交友,以心會友

人人讀書習慣不同,對於一些愛書成痴的人,有著各種各樣的癖好也不足為奇。我厭惡讀舊書,尤其是二手書,當然也會有例外,那就是在這本書上一任主人我很喜歡的情況下,我能夠將這本書依舊看重,但即使我擁有了這本書,但我仍舊覺得這不是屬於我自己的書,而是我與前者共有的。

漢芙可不這樣想:「我喜歡扉頁上有題籤、頁邊寫滿註記的舊書;我愛極了那種與心有靈犀的前人冥冥共讀,時而戚戚於胸、時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覺」。她給弗蘭克的信裡就這樣寫,說出自己對於書籍的癖好,對於一個書展了大部分生活的人而言是一種對於對方的信任,信任對方會理解並且包容她的讀書癖。漢芙的真誠是不可阻擋的,隔著山海都會傳到書店的那頭。她也絕不買沒有讀過的書,她覺得買沒有讀過的書如同買一件沒有試穿過的一模一樣冒失。

我們對於一本書常常需要通過時間才能看到這本書真正的價值,尤其是內容愈好、價值愈高的作品,往往會超過我們當下的知識儲備與經歷見識,所以需要長時間的與之相伴,方能見真知。

漢芙常常令我發笑,她太自然了,我們常常礙於情面禮貌,說一些冠冕堂皇的面子話,卻會使我們失掉很多情趣與真心,漢芙不同,她長時間沒收到書時,在信裡大吵大鬧「弗蘭克·德爾!你在幹嗎?我啥也沒收到!你該不是在打混吧?」而她想讀情詩卻又沒有明確選擇的書籍時,她命令式地寫道「春意漸濃,我想讀點兒情詩。別給我寄濟慈或雪萊!我要那款款深情而不是口沫橫飛的。

懷亞特還是瓊森或誰的,該寄什麼給我,你自己動點兒腦筋!最好是小小一本,可以讓我輕鬆塞進口袋裡,帶到中央公園去讀。」別人來選擇自己的讀物,這對於一個對書籍瘋狂迷戀的人而言是一件十分親近信賴的事情,同時也說明漢芙與這家書店有著同樣的對書的偏愛與欣賞。「我相當能夠理解,當您發現了該書闕漏了喜愛的章節時,會有何等的失落感受」,正是因為他懂,所以她才能夠如此理直氣壯的「沒大沒小」。

漢芙毫不客氣的口吻,從旁人來看可能覺得突兀,但確是她自己那股白羊座與生俱來的熱情與直爽,也是她內心單純真誠才能展現出來的毫無保留,不加掩飾。漢芙的幽默使她整個人都形象都明朗起來,使人不得不去想像關於她的一起,如果我是塞西莉,我想我也會忍不住偷偷寫信給她,「我們都好喜歡讀您的來信,大伙兒也常湊在一起揣摩您的模樣兒。」

幽默的人總是讓人感到親切,更何況從未謀面並且相隔千裡的漢芙,又是那麼真誠又自然地給他們送一些救濟食物呢?德爾的信從頭到尾都是典型的英國紳士的語調,與漢芙不拘一格洋洋灑灑的風格對比十分鮮明,這種兩個完全不同甚至是處於極端的性格,卻又能夠十分緊密並且契合聯繫在一起,只是因為讀書。

他們之間的聯繫並不是很緊密的,像是音樂快要進入尾聲之前的那段旋律,纏纏繞繞又留著空白停歇的美。

君子之交淡如水,或許漢芙與弗蘭克之間的情誼遠遠超越了朋友,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愛情,他們之間信件的往來是如此的自然又藏著無與倫比的默契,甚至弗蘭克的妻子在給漢芙寫的信裡都說:「有的時候,我並不忌諱告訴你我曾經很嫉妒過你,因為弗蘭克對你的信如此喜歡,你的信與他的幽默感又如此相同!」但這種特殊的情感註定只能沉寂,最好也只能是在心底。

英國詩人多恩有這樣一句話:「全體人類就是一本書。當一個人死亡,這並非有一章被從書中撕去,而是被翻譯成一種更好的語言。」他們之間的情感,我想也會以另一種方式解讀。

「你們若恰好路徑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我們都應當獻上自己的敬意,因為每個人都虧欠她良多。

相關焦點

  • 消逝的查令十字街84號,讓人唏噓!
    「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它良多。」我是帶著海蓮 漢芙的心願,去尋訪查令十字街84號的。這次,自打定下英倫行程,我便一直琢磨著去查令十字街84號「她的書店」看看,以此向這位書痴致敬。可是,我比她還失望。電影中,漢芙走下黑色出租,單薄的身軀在查令十字街上的舊書鋪中逡巡。好不容易,她發現了84號,停了下來。
  • 《查令十字街84號》在華人世界傳播的四個推手
    說到《查令十字街84號》在華人世界的傳播,早期也是最重要的四個推手就是楊靜遠、鍾芳玲、愷蒂和陳建銘了。對國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在中國的傳播,一開始總是偶然的、零星的、個別的,然後越來越多的人和媒介參與傳播,涓涓細流終於變成大江大河,《查令十字街84號》也概莫能外。
  • 查令十字街84號書店今已變成一家麥當勞
    讀過《查令十字街84號》的讀者或許都會忍不住想像一件事:假如海蓮到了倫敦會怎樣?近日,海蓮·漢芙的續作中譯本《重返查令十字街84號》最新出版,幫助讀者完成了想像。通信最終戛然而止於弗蘭克的早亡,而海蓮在結尾寫下的那句話也曾令無數讀者感動:「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查令十字街84號》很大一部分的美好在於「距離」,在於他們終生未見的遺憾。
  • 《查令十字街84號》:愛書人的心靈聖經,迷惘者的精神燈塔
    高校圖書館我也有這樣的體驗,為了借閱《查令十字街84號》,我跑了兩所高校的圖書館,明明在館藏,卻怎麼也找不到;後又去公共圖書館,不是被別人借走,就是處於修復狀態。書照借書的迫切就像愛情,擱淺一段時間後,我終於在市圖書館借到《查令十字街84號》,利用整個晚上閱讀,那種感覺奇妙極了。想想,奔波近兩年,才到手的書,怎能不珍視呢。
  • 電影《查令十字街84號》:能跨越山和大海的,不只是愛情
    電影《查令十字街84號》改編自美國女作家海蓮·漢芙創作的同名書信體小說《查令十字街84號》,主角海蓮和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即是如此,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爽直的白羊座女生海蓮·漢芙是個嗜書如命的窮作家,偶然間通過書信聯繫到專營絕版書的英國查令十字街84號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從那時起,他們的書面情緣便穿越山和大海,二十年未曾中斷。
  • 探訪英國淘書聖地:查令十字街
    唐諾那篇《有這一道街,它比整個世界還要大》談到,此書讓他「鼓起餘勇、生出遠志」,要去看看查令十字街,因為對書人來說,如果有一處聖地,「短短人生說什麼也都想法子至少去它一次,那必定就是查令十字街,英國倫敦這道無與倫比的老書街」。我讀完後也堅定了同樣的信念,哪怕明知,84號早非舊貌,而這樣的探訪又如何小資可笑。
  • 豆瓣8.3《查令十字街84號》:被全球人鍾愛的書,究竟有何魅力?
    《查令十字街84號》這本書,沒有引人入勝的波折情節,也沒有優美華麗的創造手法,但依舊在數十年來引得愛書之人為之讚嘆和感動:讚嘆從這本書信集的字裡行間中緩緩流淌的真摯情誼,感動在古老舊書的世界中心與心的溫暖相依。我們嚮往的,羨慕的,卻又無法輕易獲得的,全在這本薄薄的書信集中展現了出來。
  • 《查令十字街84號》愛書人的聖經,20句精選金句讓你愛上讀書
    文/秋暮《查令十字街84號》素來享有「愛書人的聖經」的美譽。本書以作者海蓮·漢芙,以及其家人與書店員工的書信集所組成。講述了以為窮困的美國女作家海蓮·漢芙因難以忍受紐約昂貴且庸俗的新版書,而寫信給英國倫敦馬克思與科恩書店。由此展開了她與書商弗蘭克·德爾之間的書緣與情緣。
  • 《查令十字街84號》:共鳴的靈魂,比愛與性更重要
    Alice據說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鯨,她是1992年被海軍觀測站人員發現的。正常鯨魚發出的聲音頻率在15-25赫茲,而Alice發出的聲音頻率是52赫茲,這意味著Alice的聲音不會被任何同類所回應。Alice的歌聲雖然美妙,在漫無邊際的海洋裡卻遇不到欣賞她歌聲的人。
  • 因為《查令十字街八十四號》,決定給遠方人寫下一封信
    原諒我冒昧的給您寫信,起因是在網絡上看到了一條網友詢問關於《查令十字街84號》這本書的帖子,您在下方給予評論,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並做了推薦,也說了您是看了這本書開始給朋友寫信,我原來看這本書的時候也有這個想法,但是可能我封閉意識比較強,不知道該怎麼給朋友發出去,於是照著您下面留下的地址郵寄了人生中第一封信。
  • 英國的「公路零起點」查令十字,連接民族與時代之間的紐帶
    「公路零起點」是便於測量整個國家的公路、鐵路的總長度而確立的一個中心點,用一個地標的延伸來衡量國家的鐵路實力。而坐落於島國英國的中心小環島——查令十字街口,就是這樣一個見證歷史變遷的地方。查令十字肩負起了鐵路公路起點的任務,以查令十字為中心點輻射周圍各個支線,建構起了英國的公路鐵路交通網。為英國的交通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能夠成為國家的中心點,光有前提基礎(地理位置)還不夠,查令十字更了不起的就是它冷眼看歷史的淡定。
  • 《一本好書2》來了,你還記得第一季的書單嗎?
    書籍充盈著我的精神世界,《一本好書》吸引著我的休閒時光。1、《月亮與六便士》這是一場理想與現實的碰撞,這是一場年齡與時光的較量。3、《三體》科幻的世界,閃現新星。我們的驕傲,世界的自豪。4、《人類簡史》好朋友告訴我,一定要讀一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