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2月21日電 (安源 龍婷婷)記者21日從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該局日前對外發布最新一組野外監測影像,首次記錄到亞洲黑熊哺乳的的畫面,整個過程充滿了溫馨。
據了解,位於保護區牛頭山海拔2100米左右的一臺紅外觸發相機,共拍攝到20張圖片和10段視頻,前所未有地呈現了黑熊媽媽哺乳、照顧幼仔和幼仔鍛練爬樹等生態行為。視頻中,9月一個午後,黑熊媽媽帶領著兩隻晃著小腦袋的熊仔來到樹下,尋覓著什麼。不一會小熊便靠近媽媽,仿佛說著「到開飯時間啦~」,就迫不及待地站著找奶喝。看來熊孩子們都餓了,熊媽媽順勢坐在地上,環抱著兩個小仔認真地哺乳起來。它愜意地仰頭,享受這溫馨時刻時,露出了胸前標誌性的「月牙」白斑。它不時抬抓撫摸小熊的頭,或輕咬耳朵來,最後輪流舔舐起兩隻小仔來。3分鐘以後,媽媽似乎有些累了,起身繼續嗅添樹幹和草坪,而意猶未盡的小熊仔仍不願鬆口,追著媽媽要奶喝。整個哺乳過程持續約4分鐘。
吃飽喝足的熊孩子們又抱著樹幹玩兒了起來,好奇地墊著腳尖,學著媽媽的樣子觀察跟它們身高差不多位置的小樹洞,四處嗅嗅舔舔,為了爭奪最佳站位還大打出手推搡起來,短手短腿地出拳踢腿模樣,萌翻了。媽媽則在一旁忙碌著,繞著樹幹四處嗅聞,立身打探小樹洞,還用後頸蹭了蹭樹幹。
紅外觸發相機拍攝到的影像。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據臥龍保護區木江坪保護站站長施小剛介紹,可以看出這隻母熊和它的一對小黑熊的身體狀況都非常好。從這隻黑熊嗅聞樹幹的行為來看,我們推測可能是有其他野生動物在這處樹幹上留的有氣味標記,引起了黑熊的興趣。
IUCN熊科動物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晟研究員表示,亞洲黑熊是中國分布最廣的熊科動物,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母熊一般是在冬季冬眠時在樹洞或石洞中產仔,每胎2-4仔。這次拍攝到的一對熊崽應該是去年冬天出生的,它們目前正在跟隨母親認識自然環境,學習各種生存技能。再過半年到一年,兩隻熊仔就要離開媽媽走向獨立。
紅外觸發相機拍攝到的影像。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據資料記載,亞洲黑熊,也被稱為月亮熊或月熊,因其胸口處有一條彎彎的白斑,呈月牙形,像一彎新月掛在夜空。亞洲黑熊屬雜食性動物,機警靈活,擅長爬樹和遊泳,白天在樹上或者洞中休息睡覺,夜間活動覓食。它們主要以植物的根、莖、葉和果實為食,也會吃點昆蟲、鳥類,也會挖掘蟻窩和蜂巢,偶爾還會取食死亡動物的殘骸。四川是中國黑熊分布範圍最廣的省份,尤其是在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內,黑熊相對更多,說明大熊貓保護區內受到良好保護的棲息地也成為黑熊的庇護所。
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委書記段兆剛表示,我們將加強野外巡護和監測,在其重點的活動區域增加布設紅外相機,更加詳細地記錄和分析其生態行為和種群關係。同時,我們在此重申,保護區核心區是絕對禁止任何非專業人員進入的,呼籲大眾遵守法律法規。我們也將加大公眾保護政策宣講和科普知識教育,讓大眾了解野生動植物知識,更加主動有效地參與保護。(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