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中的第75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講述了戰國末期的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與李牧。雖然他們分屬敵對的陣營,彼此的遭遇和結局也不盡相同,但是他們馳騁疆場的赫赫戰功,卻永垂青史。所以才有第76句「宣威沙漠馳譽丹青」,算是對這四位名將的肯定與緬懷。
「宣威沙漠」,說的是他們的威名遠播到沙漠邊地,連塞北的胡人也敬佩不已;「馳譽丹青」指他們的肖像被畫師用丹青妙筆劃下來,永垂青史。
我國古代,有為功臣畫像立卷的習俗,凡是對國家有大功的人,皇帝常命人將他們的形象繪製下來,掛在一個特定的地方以示表彰。丹青本是作畫用的顏色,此處有加載史冊,流芳百世的意思。
身為武將,戰場才是他們的舞臺。也許是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也許是《木蘭辭》「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描述的,交織著為國捐軀與勝利凱旋的悲喜。也許只有血與火的洗禮,才能打造出不朽的戰魂吧。
結合對鄧石如小篆《千字文》的學習,除了了解「宣威沙漠馳譽丹青」的含義,我們也從單字入手,對這八個字進行講解,並配上篆書的插圖,毛筆字愛好者可在臨摹的時候對照,沒有毛筆字基礎的朋友,用描紅字帖摹寫也可以。
【宣】
《說文》中的解釋為,天子宣室也。甲骨文字形由「宀」(宮殿)和「亙」(表翻卷)組成,本義是帝王宮室中官員展開卷冊進行宣讀。引申有宣傳,宣布等含義。篆文中間的寫法,像是捲起來的捲軸。
【威】
《說文》中的解釋為,姑也。金文字形由「戌」(長柄斧)和「女」(女子)組成,像女子蜷縮在兵器之下,本義是強者對弱勢人群的威嚇。引申有威嚴,威力等含義。
【沙】
《說文》中的解釋為,水散石也。「沙」的本字是「少」,甲骨文字形為幾個點,本義是細碎的石粒。後因表「不多」、「小」等義,金文則加「水」另造「沙」表原義。
【漠】
《說文》中的解釋為,北方流沙也。篆文字形由「水」和「莫」(表沒有)組成,本義指因缺少水而形成的大片乾旱沙地,即沙漠。引申有冷漠、淡漠等含義。
【馳】
《說文》中的解釋為,大驅也。篆文字形由「馬」(馬匹)和「也」(也,表鬆開、放開)組成,本義是鬆開韁繩讓馬發力奔跑。引申有疾行、傳播等含義。
【譽】
《說文》中的解釋為,稱也。金文字形由「與」(推舉)和「口」(評論)組成,本義是稱讚,讚美。引申有榮譽等含義。篆文將金文字形中的「口」換成「言」,本義不變。
【丹】
《說文》中的解釋為,巴越之赤石也。甲骨文字形為井口中間加一點,表示從井中取得的礦物顏料,本義是硃砂。引申有紅色,丹心等含義。
【青】
《說文》中的解釋為,東方色也。甲骨文由「屮」(表綠色植物)和「井」(井坑)組成,本義表示地下礦裡出產,如草木色的礦石,研磨後可做青色染、顏料。金文寫作「生」和「丹」的組合,本義不變。
《千字文》中描寫武將的筆墨不多,也就這兩句,也只寫了四位名將,卻點出了一個武將的最終願望,就是統帥軍隊徵戰四方,去建功立業。這種精神與氣質,不會為歷史所磨滅,歷經歲月仍然熠熠生輝。《千字文》為南朝梁武帝時期周興嗣所著,多年以後的宋朝,我們在辛棄疾的這首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再次讀到了這樣的豪情壯志。
醉裡挑燈看,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無非就是「宣威沙漠,馳譽丹青」,有這兩句話,作為一個武將的人生總結,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