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問題如果沒有你現在正遇到的難題,歡迎評論區留言,我會放到下一篇文章中繼續回答。
學什麼內容好?不知道能學什麼/彈什麼?
先問一下你自己:
最想彈的那首曲目是哪個?
最初讓你燃起學琴熱情的是什麼場景?
你喜歡聽什麼風格/類型的音樂?
吉他也分種類:電吉他、民謠吉他、古典吉他
電吉他是需要通電接喇叭才可以出聲的,通常用於合奏/樂隊演奏,它的特點是:(相較於木吉他更好按出聲音...)、由於效果器的加持,讓音色更多變,很多人都著迷與這個。
民謠吉他是我們生活/電視中較為常見的,很多人統稱它為木吉他。這類吉他可以用於指彈演奏(伴奏和旋律一起)、彈唱(你唱旋律、吉他伴奏)、樂隊/合奏。
古典吉他的聲音更溫和細膩,多用來演奏一些古典的曲目,對演奏者姿勢、技法要求較高。常見於個人獨奏、幾乎很少見彈唱...
學電吉他好還是木吉他好?
各自有各自的優劣勢、結合自己的情況去選擇即可。
以下分析均只針對初學者情況↓
電吉他優勢:
①左手琴弦更好按(琴弦較細)
②可使用的音色多,更會讓學習者沉迷
③更豐富的表現力和極強的可玩性
電吉他劣勢:
①除了吉他,你還要買基本的配置(音箱+效果器),又是一筆支出
②因為電吉他接通音箱後,琴弦有的時候不碰都響,所以對演奏者技法要求會更高
③合奏才是快樂的核心,如果找不到隊友、只能自己一個人玩,很容易無聊且喪失信心...
木吉他優勢:
①即拿即彈
②國內人對吉他的認知都是彈唱,所以學完後很有市場
③自己一個人玩不孤單,喜歡唱歌就彈唱,不想唱就指彈...
木吉他劣勢:
①按完弦確實有一點手指疼,尤其是如果你的琴不太好的情況...
②沒有那麼多可變的音色,玩起來的風格相對沒有電吉他那麼寬
③樂隊找吉他手,更多時候喜歡找電吉他手
說到底,玩哪類吉他都有自己的好和壞,不必糾結太多。對於真心喜歡一門樂器的人而言,再多劣勢,也都能轉變成優勢。
如何選購?有沒有推薦?
答案一句話:預算之內選最貴。
民謠吉他按價位來分有低-中-高 三檔
按照你的預算,這裡我個人推薦品牌選擇:
¥1000以內:Kepma卡馬、FAYATE法雅特、Rosen羅森
¥1500~3000:娜塔莎、慢手、Eastman
¥4000以上:Martin馬丁、Taylor泰勒、一些手工琴
尺寸分:
36寸-38寸-39寸-40寸-41寸-42寸-43寸(後兩種市面上較為少見)
如果你是個子較小的女生,不建議買40寸以上的琴,因為它的箱體過大,你可能要架著胳膊彈,很難受,也會影響彈琴姿勢。
手指疼、彈的東西枯燥,學不下去了手指疼是初學的必經困難之一。
所以:規劃練習時間、最大效率提升練琴效率,有限時間內做到最大進步。才是問題的關鍵。
零基礎小白左手手指磨出繭子之後,大概1~2周時間疼痛感就會有好轉,可以持續練習更久。這些繭子就是天然的保護膜,之後再彈就不太會疼。(不要買所謂的「指套」)
練習的內容很重要:初學者學習,保持興趣最為關鍵,要維持持續學習下去的動力。音樂應該是感知的,而不是為了彈琴而彈琴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要學會在學習過程中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調味劑。在這裡推薦一個視頻練習,裡面的內容可以讓零基礎的朋友輕鬆上手、且配合伴奏演奏更有成就感:
跟著伴奏,簡單撥動三根弦就能彈出一段音樂,這樣的練習可以消去吉他學習過程中的很多乏味枯燥。
雖然你不學也不會影響到你把琴彈出聲音,但我建議:
最好是學。
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學習樂理後會提升學琴效率,讓你更近一步接近音樂的本質,更方便玩轉演奏。樂理都是通用的,也更助於你去理解其他樂器。
應該如何學習樂理?
許多人找不到學習的入口,網絡上碎片知識一大堆,書籍又多的天花亂墜,問題是很多人已經沒有大塊時間去抱著一本書來啃了...
所以,學音樂:學的內容就至關重要了~
對於初學者來說,我個人覺得最好的方式是通過曲目實戰的方式,直接學習其中涉及到的技巧和理論;關鍵的地方是:曲目不能隨意選,一定要經過系統化的設置,前後難度調配要剛好適中...
為什麼這麼說?
曲目的學習,能讓初學者收穫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不是為了彈琴而彈琴)無論從初期的培養興趣、還是後期的聽感建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且相比於一上來就訓練很多枯燥的基本功,讓初學者保持住興趣,擁有持續學習下去的動力才最重要。
曲目前後的設計,就更考驗教研水平了... 如何讓曲目好聽、富有音樂性、又能其中涉及到的知識點不至於過度臃腫、方便愛好者在前後學習過程中可以順利接受... 這幾點結合在一起是非常難的。
說到這裡,我特別想推薦一套義大利音樂學院的零基礎階段學習方法:
它剛好解決了以上我們提到的難題。掃碼免費體驗他們的教學方式:
(長按掃碼)
關於彈琴姿勢,如何才是標準,我這裡不多說,以前發過一篇很詳細的說明(戳這裡)你可以參考。
說到姿勢,我不推薦你去學習大師的演奏姿勢,那對你來說還太早。
比如:岸部真明老師彈琴時,琴頭會向下偏
這樣不是不能彈,而是對於初學者而言,這樣子左手按弦就會更累一些。
這樣為了按弦,左肩就不得不得下沉,這樣彈琴久了,手腕和肩膀都會非常疲勞。
所以正確的姿勢是將琴頭微微抬起5到10度即可。也不要抬得太高,太高會導致琴體往下滑。
保持上圖這樣子的姿勢彈琴,左手和左肩就會處於一個比較舒適的狀態。
對於高級玩家和專業的吉他手而言,其實持琴姿勢已經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了,只要身體覺得舒適即可。
其實世界級的吉他大師們也都有各自獨特的演奏姿勢,所以岸部真明老師的姿勢並不是錯誤的,只是不適合初學者。
看你想彈什麼曲了... 不同的曲目涉及到不同難度的理論和技法。沒辦法以具體時間計量。
如果像是一些網絡上比較火的國內流行曲彈唱,在你保持練琴頻率的情況下,平均下來不超過2周。
每天練習多久?它就像健身一樣。
每周練1次,1次3小時 vs 每周練5次,每次30min
肯定是後者要比前者進步快得多的多~
建議找老師/大神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做好練習規劃,有明確、正確且合理的安排才好。
吉他初學者常見問題我一共整理了14條出來,都是根據這些年接觸了無數的愛好者總結出的。
無論你是已經入坑的吉他新手、還是打算入坑的準新人,我相信這14條問題都能幫助到你避開彎路、找到正確高效的學琴方法。
由於內容量過大,文章限於篇幅,我將會在下一次更新剩下的7個問題的回答。
以上,希望對你有用。你可以在評論區和我交流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還不錯,歡迎關注我的微信視頻號。
今日還有抽送課程的福利...
我會每天更新一條關於音樂/吉他/教學/在線教育者工作日常...等方面的視頻,最好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