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麗麗一再提醒自己:「要冷靜、千萬別發火、孩子是親生的、不是撿來的、打罵是不對的,」,可一出口就又變成了:「跟你說過多少遍了,豬腦子啊,就這麼簡單個題都不會做,有那麼難嗎」!看著怒火衝天媽媽,兒子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又是一個"血雨腥風"夜晚......當晚,躺在床上麗麗又開始內疚了,我這是怎麼了?脾氣就這麼難控制嗎?
佛系的父母我見過不少,可大部分屬於躁狂型的,當孩子的行為不符合預期時,心中那股怒火就像持續加熱10小時的高壓鍋,壓都壓不住,可每次打罵完孩子,我們反而變得內疚,傷心,我們後悔自己剛剛的魯莽,憎恨自己的失控,討厭自己的行為......
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打了兒子,晚上睡覺的時候,我竟然哭了,哭得比兒子還傷心,我問自己:為什麼要傷害自己最愛的人?那一夜,我失眠了。我反覆在想:不就是幾道題不會嘛,難道幾道題就能決定他一生的成敗?我又在想:就算考不上重點,難道他未來就真的沒出路了嗎?...最後,我懂了,根本就不是孩子的問題,他們能有什麼錯,誰還沒有個卡殼的時候,以他的年齡,本身就有孩子該有的懵懂,我們做父母為何不能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
所以,問題根本不在於孩子,而僅僅是因為我們自己太過焦慮,我們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生活的煩惱和工作的壓力,讓我們喘不過氣來,我們的情緒根本無處安置,事實上,我們也很委屈。
可是轉念一想,為何我們不能先照顧一下自己。在我看來,咱們大可不必自責,咱不是聖人,更不是佛,咱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既然是凡人,自然會有煩惱,會有情緒,一個人可以高興,快樂,興奮,當然也可以生氣,發火,抓狂,情緒就是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咱們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不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
因為我們不接納,所以我們從來沒審視過自己的情緒因為我們不接納,所以我們討厭它、忽視它、甚至打壓它因為我們不接納,所以情緒一直壓在內心,時間久了,當我們再也壓不住的時候,傷害才真正開始
想通這點之後,我感覺自己找到了控制情緒的鑰匙,為此,我還專門找了一個」佛系媽媽「,問她是如何做到的,順便驗證我的想法,她是這麼說的:
哪裡會不生氣,有時候也火的不得了,只不過,在發火前,我會及時地按下了「暫停鍵」,我會躲進廁所,我會認真地感受此刻的情緒,我會觀察它,分析它,研究它為什麼會被激發,在研究的過程中,我的情緒也就慢慢消去了。
我問她:難道你就沒忍不住的情況?她說:
當然有!不過,經過多次的「訓練」後,我會直接跟孩子大喊講:「媽媽現在馬上就要爆發了,我需要去冷靜,晚點再跟你說!」
「佛系媽媽」的做法充分驗證了我的觀點,我認為:解決孩子問題的關鍵,在於先處理自己的情緒。我為什麼這麼說?
照顧不好自己的人如何照顧別人
如果我們不照顧自己的情緒,不關注自己的需求,不在意自己的感受,那麼我們根本就不具備處理孩子問題的正能量,換句話說,你傳遞給孩子的只是情緒,與教育無關!
心理學有一個「55387定律」,它說的是一個人表達出來的語言只有7%是內容,而另外的55%是態度、外在形象和表情,38%是你講話時的語氣,這就意味著,如果你的情緒沒處理好,那麼你跟孩子說的話中,只有7%是有效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感覺孩子聽不見,每次都要吼好幾遍才行。
人類是感性動物,要麼你成為情緒的主人,要麼你成為情緒的奴僕
如果不關照自己的情緒,那我們很容易被情緒淹沒,成為情緒的奴僕,當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再是媽媽,也不再是爸爸,我們失去了自我,變成了一隻怪獸,在這種氛圍下,孩子很快就會被你的情緒傳染,他要麼攻擊,要麼防禦,無論怎麼做,他已經不再是個理性的孩子了,他大腦的能量將全部用來對付你。
小結:父母養育孩子,就是要把自己作為成年人的閱歷、經驗、影響力順利地傳遞給孩子,可想要實現這個過程,我們需要保持穩定的情緒,情緒失控不利於傳遞過程。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掌控情緒,如何做情緒的主人?我推薦以下幾種方法:
正念冥想,正念冥想是心理學臨床治療中最常用的手段,它的作用就是讓我們專注當下,可以有效提升我們的情緒管理能力,做法非常簡單,找一個安靜的場所,閉上眼睛,放空自己,耐心地關注自己的呼吸,如果發現自己走神了,沒關係,把注意力放回到呼吸即可。記錄情緒,我經常使用這個做法,當控制不住自己,衝孩子發完火後,我會把整個過程記錄下來,寫清楚發生了什麼,我當時的感受是什麼,發完火後我的感受又是什麼,我當時是什麼樣的情緒,面對我的情緒,孩子有什麼樣的反應,等等。通過一個多月的記錄,我幾乎沒有再對孩子發火過。
關照自己,放鬆自己,如果把情緒比作高壓鍋裡的水蒸氣,那麼你就懂了,不可能一直給高壓鍋加熱,然後又不給排氣口,試想,長時間這麼做的結果是什麼?此時的高壓鍋就像是一顆炸彈,隨時有可能爆發。因此,只要有時間,我們都需要放空自己,把內心的壓抑排洩出去,你可以通過跑步、籃球、遊泳等體育運動,也可以通過瑜伽、購物、吃大餐等方式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
提升自我,如果我們是個職場老手,那麼工作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我們很少會因為工作的事情發飆,道理很簡單,我們hold得住它,同理,如果我們是教育專家,那麼對待孩子的問題,我們自然輕車熟路,當遇到一些問題時,我們根本不需要發表,我們知道怎麼處理,因此,多學習,多看書,要知道父母升級是孩子轉變的最佳方式(沒有之一)
學會表達愛,這一點看著像句廢話,其實不然,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愛孩子,但會愛的父母並不多,我們所謂的愛,很多時候是控制,是威脅,是綁架,我們的愛並沒有讓孩子感知到,請問,孩子沒有感知到的愛算愛嗎?我覺得不算,因此,我們需要學習溝通,懂得傾聽與理解,這些看著簡單,但做好並不容易。以上是我關於掌控情緒的一些實踐經驗,效果極好,在我看來,情緒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所有的教育攻略,育兒技巧,其實從根兒上說,都在試圖解決情緒問題,只要我們把握住本質,所有的育兒問題都不再是問題。送給大家一句話:
誰不是第一次當父母,誰也不要苛責誰,接納自己的缺點不是勇氣,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