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別恨我!媽媽連自己都照顧不了,又怎能照顧好你

2020-12-24 米哈裡教育

雖然麗麗一再提醒自己:「要冷靜、千萬別發火、孩子是親生的、不是撿來的、打罵是不對的,」,可一出口就又變成了:「跟你說過多少遍了,豬腦子啊,就這麼簡單個題都不會做,有那麼難嗎」!看著怒火衝天媽媽,兒子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又是一個"血雨腥風"夜晚......當晚,躺在床上麗麗又開始內疚了,我這是怎麼了?脾氣就這麼難控制嗎?

佛系的父母我見過不少,可大部分屬於躁狂型的,當孩子的行為不符合預期時,心中那股怒火就像持續加熱10小時的高壓鍋,壓都壓不住,可每次打罵完孩子,我們反而變得內疚,傷心,我們後悔自己剛剛的魯莽,憎恨自己的失控,討厭自己的行為......

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打了兒子,晚上睡覺的時候,我竟然哭了,哭得比兒子還傷心,我問自己:為什麼要傷害自己最愛的人?那一夜,我失眠了。我反覆在想:不就是幾道題不會嘛,難道幾道題就能決定他一生的成敗?我又在想:就算考不上重點,難道他未來就真的沒出路了嗎?...最後,我懂了,根本就不是孩子的問題,他們能有什麼錯,誰還沒有個卡殼的時候,以他的年齡,本身就有孩子該有的懵懂,我們做父母為何不能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

所以,問題根本不在於孩子,而僅僅是因為我們自己太過焦慮,我們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生活的煩惱和工作的壓力,讓我們喘不過氣來,我們的情緒根本無處安置,事實上,我們也很委屈。

可是轉念一想,為何我們不能先照顧一下自己。在我看來,咱們大可不必自責,咱不是聖人,更不是佛,咱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既然是凡人,自然會有煩惱,會有情緒,一個人可以高興,快樂,興奮,當然也可以生氣,發火,抓狂,情緒就是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咱們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不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

因為我們不接納,所以我們從來沒審視過自己的情緒因為我們不接納,所以我們討厭它、忽視它、甚至打壓它因為我們不接納,所以情緒一直壓在內心,時間久了,當我們再也壓不住的時候,傷害才真正開始

想通這點之後,我感覺自己找到了控制情緒的鑰匙,為此,我還專門找了一個」佛系媽媽「,問她是如何做到的,順便驗證我的想法,她是這麼說的:

哪裡會不生氣,有時候也火的不得了,只不過,在發火前,我會及時地按下了「暫停鍵」,我會躲進廁所,我會認真地感受此刻的情緒,我會觀察它,分析它,研究它為什麼會被激發,在研究的過程中,我的情緒也就慢慢消去了。

我問她:難道你就沒忍不住的情況?她說:

當然有!不過,經過多次的「訓練」後,我會直接跟孩子大喊講:「媽媽現在馬上就要爆發了,我需要去冷靜,晚點再跟你說!」

「佛系媽媽」的做法充分驗證了我的觀點,我認為:解決孩子問題的關鍵,在於先處理自己的情緒。我為什麼這麼說?

照顧不好自己的人如何照顧別人

如果我們不照顧自己的情緒,不關注自己的需求,不在意自己的感受,那麼我們根本就不具備處理孩子問題的正能量,換句話說,你傳遞給孩子的只是情緒,與教育無關!

心理學有一個「55387定律」,它說的是一個人表達出來的語言只有7%是內容,而另外的55%是態度、外在形象和表情,38%是你講話時的語氣,這就意味著,如果你的情緒沒處理好,那麼你跟孩子說的話中,只有7%是有效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感覺孩子聽不見,每次都要吼好幾遍才行。

人類是感性動物,要麼你成為情緒的主人,要麼你成為情緒的奴僕

如果不關照自己的情緒,那我們很容易被情緒淹沒,成為情緒的奴僕,當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再是媽媽,也不再是爸爸,我們失去了自我,變成了一隻怪獸,在這種氛圍下,孩子很快就會被你的情緒傳染,他要麼攻擊,要麼防禦,無論怎麼做,他已經不再是個理性的孩子了,他大腦的能量將全部用來對付你。

小結:父母養育孩子,就是要把自己作為成年人的閱歷、經驗、影響力順利地傳遞給孩子,可想要實現這個過程,我們需要保持穩定的情緒,情緒失控不利於傳遞過程。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掌控情緒,如何做情緒的主人?我推薦以下幾種方法:

正念冥想,正念冥想是心理學臨床治療中最常用的手段,它的作用就是讓我們專注當下,可以有效提升我們的情緒管理能力,做法非常簡單,找一個安靜的場所,閉上眼睛,放空自己,耐心地關注自己的呼吸,如果發現自己走神了,沒關係,把注意力放回到呼吸即可。記錄情緒,我經常使用這個做法,當控制不住自己,衝孩子發完火後,我會把整個過程記錄下來,寫清楚發生了什麼,我當時的感受是什麼,發完火後我的感受又是什麼,我當時是什麼樣的情緒,面對我的情緒,孩子有什麼樣的反應,等等。通過一個多月的記錄,我幾乎沒有再對孩子發火過。

關照自己,放鬆自己,如果把情緒比作高壓鍋裡的水蒸氣,那麼你就懂了,不可能一直給高壓鍋加熱,然後又不給排氣口,試想,長時間這麼做的結果是什麼?此時的高壓鍋就像是一顆炸彈,隨時有可能爆發。因此,只要有時間,我們都需要放空自己,把內心的壓抑排洩出去,你可以通過跑步、籃球、遊泳等體育運動,也可以通過瑜伽、購物、吃大餐等方式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

提升自我,如果我們是個職場老手,那麼工作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我們很少會因為工作的事情發飆,道理很簡單,我們hold得住它,同理,如果我們是教育專家,那麼對待孩子的問題,我們自然輕車熟路,當遇到一些問題時,我們根本不需要發表,我們知道怎麼處理,因此,多學習,多看書,要知道父母升級是孩子轉變的最佳方式(沒有之一)

學會表達愛,這一點看著像句廢話,其實不然,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愛孩子,但會愛的父母並不多,我們所謂的愛,很多時候是控制,是威脅,是綁架,我們的愛並沒有讓孩子感知到,請問,孩子沒有感知到的愛算愛嗎?我覺得不算,因此,我們需要學習溝通,懂得傾聽與理解,這些看著簡單,但做好並不容易。以上是我關於掌控情緒的一些實踐經驗,效果極好,在我看來,情緒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所有的教育攻略,育兒技巧,其實從根兒上說,都在試圖解決情緒問題,只要我們把握住本質,所有的育兒問題都不再是問題。送給大家一句話:

誰不是第一次當父母,誰也不要苛責誰,接納自己的缺點不是勇氣,是愛!

相關焦點

  • 全職媽媽,你如何照顧好自己?
    後果可想而知,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她每天忙於照顧孩子,無暇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最終被憤怒的情緒所耗竭。我相信「全職媽媽」都有這種體驗,尤其是半夜大家都在熟睡的時候,孩子醒了,第一個起來換尿布的是媽媽,起來餵奶的也是媽媽,誰讓媽媽是整個家裡面第二天不上班的人呢。千萬別這樣去想,也別這樣做,要學會「張口求助」,你是全職媽媽但不是24小時保姆,不需要在壓抑自己憤怒情緒的基礎上做事情。
  • 全職媽媽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照顧好所有人,卻忘了照顧好自己
    一個女人,只有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家庭。一個媽媽,只有身體健康,才能讓孩子幸福。這樣簡單的道理,相信每個人都聽說過,但是聽過不代表能做到,就像我看過的很多雞湯文裡說的:為什麼聽過很多道理,我們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 親愛的,不管我在不在,你都要照顧好自己
    其實,剛剛分手的時候我對你是滿腔的怨氣,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仇恨也不為過。當時的自己,只恨你離開了我,把我一個人孤零零的留在我們的愛情的原地。然而,時間是最公正的裁判。我們的這份愛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沉澱後,總是會讓人冷靜下來的。也會讓人在冷靜下來後有一個理智的分析。
  • 先照顧好自己,再照顧好孩子
    分享: 我們放棄曾經安逸的生活到處打拼,是為了孩子將來得到更好的教育;我放棄所有的休息時間,去學兒童教育,是為了能更好地培養他。可是,我卻不曾想過,要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首先要給予他一個充滿愛的家。要照顧好孩子,先要照顧好自己;要有好的親子關係,先要處理好夫妻關係。
  • 幼兒園在職媽媽:別為了孩子去幼兒園當老師,照顧孩子?你想多了
    輪到幼兒園開學時,媽媽終於可以把雯雯又送回幼兒園了!雯雯媽媽心想著,孩子回幼兒園了,我也該繼續找工作上班了。可有什麼工作能照顧到孩子呢?偶然的機會看到孩子幼兒園發布的招聘消息,雯雯媽媽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孩子幼兒園上班,工作帶娃兩不誤!自己也是當媽媽的,照顧孩子應該不難。
  • 母親,照顧好孩子之前,請照顧好自己
    很多媽媽照顧孩子已經夠忙了,還要應付周遭的負能量。許多母親的身邊,都有不少能量吸血鬼在吸取他們的正能量。媽媽們請幫自己畫定界線,有些事情能簡則簡、能推就推,不要擔下太多重擔。身體壞了,孩子失去依靠,周圍的能量吸血鬼也不會幫你,更可能落井下石。
  • 坐月子是家人照顧好,還是請月嫂照顧?兩個年輕媽媽給你帶來借鑑
    自己是遠嫁的媳婦,不知自己坐月子,是讓家人照顧,還是請月嫂照顧好?帶著她的這個問題,我和幾個剛坐完月子的朋友聊天,詢問她們坐月子情況。這些媽媽有的說讓家人照顧更放心,有的說請月嫂照顧好。我選擇了兩位媽媽,一個讓家人照顧,一個讓月嫂照顧,希望能給予這位讀者帶來幫助和借鑑。
  • 孩子生病,不讓自己的媽媽來找顧,爸爸卻讓班主任來照顧她!
    孩子生病,不讓自己的媽媽來找顧,爸爸卻讓班主任來照顧她!可能是被你們兩個的愛情之火給燒了吧」他爸爸雖然很疼小麗,但是學校裡面今天有一個測試,非他不可,然後張大哥對小麗說「不然讓你媽過來照顧你一下吧,現在我也在這呆不住」小麗說「別別,我現在看到我媽就煩,我媽現在處於更年期啊,看我哪都不順眼,而且現在成立了公司,他現在可是大老闆,還整天那麼忙,哪有時間在我身上浪費啊」他爸接著「不然讓你奶奶過來照顧你吧,反正他現在在家也沒事
  • 一個女人,只有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家人
    照顧丈夫,照顧孩子,侍奉公婆,孝敬父母,工作從來也不落後。日復一日操勞,照料好一切,照顧好所有人,忙得風生水起。可再強大的人終究也只是人,會累也會病倒。她說著說著就哽咽住難過得說不下去了。我聽著也難過得不知該說些什麼。我們走過千山萬水,才充分意識到,這個世界最寶貴的事情,就是先照顧好你自己。一個女人只有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家人。
  • 我不應該提醒你,照顧好自己!
    恩,我不應該提醒你,要注意保護好自己!昨天,我之前特別喜歡的一個胖子終於回來了,「騷豬」,我覺得他應該不會介意我這樣叫它,說實話還是蠻感慨的。我們能看到這些傷口,真的是觸目驚心,這個是真實的,說實話還是多虧了他之前直播賺了不少錢,對於金錢上面沒有壓力,但是你們肯定是不知道,好多人在病魔選擇了低頭,因為他們沒有錢了,都說錢是「王八蛋」,但是誰都是喜歡這個王八蛋,你沒有這個,你在哪裡都是寸步難行。
  • 女人都在照顧關係,男人都在照顧自己
    我說:「那好吧,我去,我騎電動車不冷!」然後他灰溜溜地去接孩子了。還有一次,我買的東西有點多,把重的給他拿,我拿輕一點的,他拿著東西說:「這麼沉,怎麼拿啊?」我說:「那我來拿吧,我拿不沉!」他就一句話沒有了!我感覺現在很多男人都有公主病,還是對他們太客氣了!女人一定要反省一下自己! 這條評論讓我想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 大寶:媽媽我要跟奶奶睡,你都照顧不上我了!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
    大寶上幼兒園,二寶還不到一周歲,都需要媽媽照顧。平時的時候她老公還不在家,只有她和奶奶,白天朋友上班兒,奶奶看兩個孩子。晚上回家基本上就是她在看孩子了,但是兩個孩子都要照顧,尤其是兩個同時生病的孩子。平時兩個孩子都是跟著她睡,關鍵時候二寶就被照顧得多一些,敏感的大寶感受到了,有天晚上他跟媽媽說,媽媽我要跟奶奶睡,你都照顧不上我了?
  • 「你生的孩子不帶把,我不照顧你」「我也不需要你照顧」
    很多女人在剛剛嫁入婆家的時候,都曾滿懷信心想要跟公婆搞好關係,這樣才能讓婚姻更加和諧幸福,只可惜並不是所有的婆婆都值得。我和老公剛剛認識的時候,他們家的條件還是相當不錯的,不但有車有房,公婆還都有退休金,至少不用再擔心養老的問題。可就在我們訂婚前夕,公公卻突然生了一場重病,我擔心婆婆年紀大照顧不好,便主動辭職去了醫院陪護,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瘦了很多。
  • 「照顧得了別人的孩子,我卻沒辦法帶好自家孩子」園長媽媽的講述
    「照顧得了別人孩子,我卻沒辦法帶好自家孩子」萬事開頭難,所有的項目都要親力親為,陪伴孩子的時間自然得不到保障。好不容易暑假全家去旅遊,結果一路上爸爸電話不斷,逼不得已只能在酒店工作。媽媽帶著孩子出去玩,說實話,雖然是玩,但形勢所迫,媽媽心裡多少難過。
  • 「老婆,這是你的孩子,我媽沒義務照顧」「那養老也別找我」
    因為婚房和嶽母在隔壁,所以婚後,公公婆婆每個月都在這裡吃飯。悅悅和王輝抱怨王輝總是笑,當嶽嶽說得太多時,他敷衍了事地說:「你跟老人在一起怎麼想,我父母能吃多少飯,不要太算計。另外,你應該做家務,我父母在嗎。懷孕一個月後不久,搬去來到悅悅媽媽家,因為月子懷孕後,婆婆再也不忍心做家務了。
  • 90後寶媽:「別讓親媽照顧自己坐月子」,雖傷媽媽心,但卻是實話
    但是愛情就是這樣,如果你沒有勇氣去嘗試,那就註定只有陪伴自己孤寂的靈魂。我們在生活中,常見到初為人母的媽媽,坐月子都是有婆婆幫忙,可是很多婆媳矛盾發生的家庭,本就矛盾多,讓婆婆幫忙照顧月子,倘若有啥不順心的事,更會引起彼此的不滿,所以很多剛生完寶寶的女人都會選擇讓親媽照顧自己坐月子。那讓親媽照顧自己,這種方法真的可以嗎?
  • 小桂英語|不光要照顧好自己,也要照顧好家裡的花草哦~
    每周日晚上7:00《小桂英語》約定你讓我們一起看看本期的精彩內容吧!剛開始當然是最有趣的英語電影配音環節!小桂英語 | 不光要照顧好自己,也要照顧好家裡的花草哦~是不是還沒看夠呢,別擔心!接下來還有Kate和Angela為我們帶來的配音表演哦,他們要演繹的是SpongeBob SquarePants海綿寶寶中的角色,她們分別扮演電影中壞壞的痞老闆與憨憨的海綿寶寶,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兩位小朋友的精彩演繹?
  • "你不是神,又怎能面面俱到?"不做超人媽媽,是老公教我的信條
    前言:35歲才升級做媽媽,可謂是小心翼翼,總想把全世界的美好送給兒子,可又怎能如願呢?所幸有老公一路上的支持與包容,讓我不孤單。&34;,這是他告訴我的信條。文/牧寶媽我和老公玩心重,35歲才升級做媽媽。
  • 寧願讓婆婆照顧月子,也別讓媽媽伺候,媽媽理由引起網友共鳴
    生完孩子之後沒兩天,雯雯就順利出院,回家休養生息坐月子去了。雯雯的媽媽也從老家趕來了照顧她。雯雯就是擔心這件事情會影響家庭關係,所以就想讓媽媽照顧自己。家人對於雯雯的決定都沒有什麼異議。一開始雯雯為自己的決定感到很是慶幸,因為是養育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媽媽,平時溝通起來不需要小心翼翼的在意什麼,媽媽照顧自己和孩子也非常的盡心盡力。但是沒多久就出現了一些小意外。
  • 小孩子同樣能照顧好自己
    很多孩子的父母不放心孩子,不相信孩子有照顧好自己的能力,簡直想把孩子的一事情都放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但他們忘了孩子是一個在不斷成長的獨立個體,讓孩子在擁有了自理能力的年齡,父母仍然對他們的事情大包大攬,全盤託管,結果很容易加重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心理,導致他們產生等靠要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