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英國的1.5萬名小留學生一直都是大家熱議的焦點。這些孩子從小離開父母,遠渡重洋到英國學習,表面看是為了留學,實際上是為了自己將來的利益著想,這也是很多網友詬病他們的重要原因!
這1.5萬名小留學生心心念念的是英國的永久居住權,而那些已經獲得了英國國籍的華人家庭,他們孩子的學習又和中國孩子有什麼不同呢?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英國的華人虎媽媽》,它給了我答案!
在這部紀錄片中拍攝了三個華人家庭,他們在對孩子的學習中卻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那就是哪怕身處英國,但是依然沿用很多中國式的教育方式。
1,努力和忙碌是他們的常態
主角一:馬修,今年6 歲。記錄片記者漢娜來到他家時,他媽媽向記者展示了馬修一周的的時間表安排,從這張密密麻麻的時間安排表中,馬修說出了一整周要學的科目:鋼琴、中文寫作、閱讀、英文拼寫、教堂、公文式考試、中文學校的課程、園藝、踢足球等等,這張表格滿滿當當地把馬修的每一分鐘都劃分地清清楚楚!
主角二:南森,薇薇安的大兒子,今年10歲。平時很少有機會出去,一到家要麼寫作業,要麼練習音樂 ,差不多要四五個小時才能完成所有的作業。
當記者問道薇薇安:「會給他們再安排什麼課後輔導嗎。」薇薇安明確表示:「不安排,已經沒有其他時間了!」而每天的學習被安排的滿滿的南森最盼望的就是睡覺,而且一睡下就不會醒來!
主角三:朱麗葉,今年4歲。被一所名校錄取,她的媽媽提到她即將上學的事情時,特別強調:必須讓她開始學習音樂或網球課程,要學習至少一門樂器,每周都要上課。開學後,還要學習一門中文課,一門體育課。
三個記錄片小主人公,雖然身在英國,但是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像極了很多在國內讀書的孩子:孩子父母的危機感普遍比較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也是將孩子的學習安排地滿滿當當的,不僅要完成家庭作業,還要報各種輔導班,將每一分鐘都劃分地清清楚楚,時間安排的顆粒度非常地小,努力和忙碌成了他們的常態!
2,身處英國,中國式思維根深蒂固
朱麗葉的父親是個英國人,他希望能夠給孩子更多的自由,讓孩子順其自然地成長,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長大的。
但片中的一位來自中國的母親卻提到的:西方國家的父母總是給孩子很多的自由,但是中國的父母卻總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所以我們總是對孩子特別嚴格!
就像南森的媽媽薇薇安說的那樣:學習的過程很重要,因為這是一門好課程,它會使他們明白,如果努力練習就能取得好成績,這是非常令人欣慰和鼓舞的。
而劇中朱麗葉的媽媽也提到習慣有壓力,因為只有有壓力才能不斷進步!
馬修的媽媽更是一針見血地提到:有些人會認為中國式教育太瘋狂了,但是我已經習慣了,我們已經習慣了刻苦工作,努力學習,這對於我來說就是一種常態!
因為我們國家是發展中國家,所以我們習慣了努力和奮鬥才能得到想要的,而英國作為發達國家來說福利待遇比較好,他們習慣了自由散漫的生活。但是這些華人家庭雖然身在英國,可是思維方式並沒有太大改變。
而且在鼓勵孩子的方式上,他們也是習慣亞洲人鼓勵的方式,不會找出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然後關注那方面,只是要麼好要麼不好。當孩子做的比較好時,只會比較含蓄地表達對孩子的讚美!
同時比較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當馬修媽媽提到馬修這次考試成績的第一後,她整個人都非常開心,微笑溢滿了整張臉。我記得有一次馬修測試成績只得了B時,她一臉的不高興!
在中國,我們的父母也特別看重孩子的成績,因為優質教育資源一直都是競爭比較激烈的,而好的成績就決定了你能否有機會到更好的學校!
所以雖然身處英國,但是為了能夠拿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些華人家庭依然比較努力和拼命!
通過以上幾點比較,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哪怕到了英國,中國式思維對他們的影響幾乎是根深蒂固的,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基本也是換湯不換藥的中國式教育!
回到文章開頭所提到的中國1.5萬在英小學生,他們小小年紀就離開父母到英國學習,是因為中國的基礎教育就一定比英國差嗎?答案是否定的。
記錄片《中國老師在英國》就曾經生動真實地記錄了中國和英國基礎教育的不同。
在這部紀錄片中,中國教師任教了一個「中國實驗班」,而英國教師則任教其他的班級。
中國實驗班全部沿用中式教育,包括上課方式,紀律管理還有測試等等,都採用中國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所以中式教育孩子的學習基本上是英式教育的兩倍。
最後的考試成績,中國實驗班的一位叫做安吉麗娜的英國女學生數學考試竟然考了100分,她看到分數後不敢相信,但是明顯感覺到她非常開心。讓她分享原因時,她特別強調上課要專心,懂得自主學習。
最後中英測試的成績結果是:中式學校的數學平均分67.74,而英式教育的平均分是54.81;自然科學中式學校的平均分是58.33,英式教育的平均分是50。中國老師教的中國實驗班在數學、自然科學的最終考試成績比起英國老師教的學生整體成績高出10%。
最後,英國學校負責人很真誠地說了一句:中國老師,你們很棒!
所以,那些雖然已經到了英國留學的家庭,甚至已經擁有了英國國籍的華人,依然會喜歡採用中國式教育,因為連他們也深知,中國基礎教育並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差!
記錄片《英國的華人虎媽媽》中,馬修的媽媽坦言,在她小的時候,中國是很窮,但是這20多年,超過了美國,甚至還會成為世界第一。
最後主持人問她:「如果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你會怎麼樣?」
馬修媽媽笑著說:「我會感到非常驕傲,如果那個時候我知道,我會把國籍改回中國國籍!」
也正因為他們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哪怕身在英國,也一直沒有放棄對中文的學習,這也證明了一句: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也許只有等我們自己的國家不斷強大,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優質人才,也才能讓更多的人選擇在國內讀書,而不是小小年紀就遠赴海外學習。
最後也想說一句,作為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中國人,並不是等到她強大了才去愛她,而是在她還不夠強大的時候選擇陪在她身邊,和她一起走向更輝煌的明天,這才是真正的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