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魚」是阿里巴巴旗下個人閒置物品網上交易平臺,網民只需使用淘寶或支付寶帳戶登錄,無需經過複雜的開店流程,即可實現個人閒置二手物品的快速交易。
然而,該平臺在提供便利網絡服務的同時也給不法分子帶來可乘之機,利用低價、釣魚、誘騙等各種手段規避正常交易流程實施詐騙。
據統計,2020年1月1日至5月29日,南通全市共受理涉及「閒魚」平臺類詐騙案件23起,涉案金額共計14.5萬餘元。
案例解讀
今年4月4日,海門市民劉女士在閒魚APP上發布轉賣二手衣服的信息,一天收到通知有人要購買她的物品。可是買家發來消息,稱其掛出的衣服無法購買,並發了一張帶有二維碼的截圖給劉女士。
劉女士交完保證金後,對方又稱需繳納服務費,不然無法開通店鋪的交易渠道,必須繳納完才能退還所有費用,當劉女士交完費以後對方又讓她交保障金,這時,劉女士才意識到自己被騙,立即報案,共計損失人民幣2.9萬元。
近期,我省發生多起不法分子利用「閒魚」二手交易進行詐騙的案件。請廣大市民務必提高警惕!
1、5月11日,南京市民朱某在「閒魚」銷售面膜,一買家發了一張截圖給其說是付款時資金被凍結,後對方發了一個客服二維碼。「客服」以資質問題和資金被二次凍結為由,要求其支付質保金和假一賠三款,朱某用其微信掃碼支付給對方,共被騙6986元。
2、淮安市民徐某在「閒魚」APP上收到一條買家發來的信息,對方稱無法購買徐某掛在閒魚上的商品,並且發來一張交易被攔截的截圖,截圖上有一個二維碼。於是徐某掃了二維碼,進入了一個叫「閒魚客服中心」的程序。程序裡有一個自稱客服的發來一個付款二維碼,讓徐某進行付款認證,並且稱認證結束後會將錢退回。徐某通過微信掃碼轉帳方式向對方匯款,後發現被騙,共損失1999元。
3、5月12日,泰州市民顧某通過「閒魚」APP賣東西,後有人跟其買東西並發來截圖提示訂單無法支付,稱沒有開通閒魚賣家權限,讓其微信掃碼支付完成激活,付款後仍無法完成交易並稱其支付寶被凍結,讓其繼續掃碼支付開通假一賠三時發現被騙,被騙取1997元。
案件特點
作案對象:一是從未成交過的新開帳戶的閒魚賣家,掛賣物品數量不多,對交易流程不熟悉。二是專門挑選掛賣的閒置物品為童車、嬰兒床、美容儀、護膚品等的生育孩子不久的新媽媽或者年輕女性。作案手段:不法分子通過技術手段獲取商品信息,使用「閒魚」小號,偽裝買家下單並留言號稱支付失敗,讓賣家主動與之聯繫。在聊天中稱賣家尚未籤訂「閒魚誠信交易」協議導致交易無法成功,同時將仿冒的客服系統以連結或二維碼的形式發送給被害人。待被害人與「客服」取得聯繫後,嫌疑人以「保障金」、「假一賠三押金」等理由誘騙被害人轉帳支付實施詐騙。
大家注意,假客服提到的所謂《消費者保障服務》確實存在,不過針對的卻是淘寶的網店,網店一般是需要繳納保證金的,而閒魚是個人對個人,則不需要繳納保證金。請勿輕信「保證金」、「認證費」、「買家保障」等詐騙話術。如遇到問題請一定要聯繫官方客服。
再次提醒大家
網絡二手平臺交易存在風險
在購買物品或者轉賣閒置物品時
一定要慎之又慎
平臺外的交易方式沒有保障
切忌隨意通過來歷不明的二維碼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