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越大發現對電腦的熱情也就越小,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學生時期,每當過完新年後,手上的壓歲錢成了折騰電腦的唯一資金來源,而最後一次更換電腦裝備已經是大學畢業工作後的事了,工作以後一直覺得i5 2500K+GTX960又不是不能用,便一直懶得更新,直到我遇上了吃雞和工作變動的原因導致了我萌生出裝一臺新電腦的想法。
產品都是從狗東上剁手,顯卡則是從一個土豪朋友那半買半搶拿回來的,可以說是本次裝機的最大福利了,嘿嘿。
I7 8700k國行馬來西亞產,狗東特價2840入的,可惜並不是大雕體質。
幾年沒怎麼認真接觸DIY,發現現在的電腦硬體都玩起了RGB風了,主板也不例外。我選華碩ROG STRIX Z370F-GAMING主板,選這貨的原因有3點:1.敗家之眼,信仰 2.國行一年換新保修服務感覺靠譜 3.之前用的主板是華碩P8P67 EVO,服役6年了到現在都沒毛病,超頻性也不錯。
配件一覽,看到一款主板有這麼多附件我是感到毫不意外,畢竟在我之前用過的華碩P8P67 EVO主板配件也賊多。除了常規的說明書、信仰貼紙、光碟、SATA、RGB線材和I/O擋板外,還有HB SLI橋和CPU輔助安裝工具以及用於輔助散熱的風扇支架,配件都是以實用性為主。
主板外觀有點奔放,IO飾板、MOSEFT散熱片、南橋散熱片不規則造型我喜歡,原因可能是我本來就一個比較浪的人,哈哈哈哈。
雖然Strix被有些玩家稱為「低配」ROG系列,但無可否認的是它確實比華碩自家的A(PRIME Z370-A)系列在外觀設計上下更多功夫,而且與A系列的價格相差也不太大。
LGA 1151接口,事實證明,Intel在不要臉方面確實超出我們想像,以往改接口針腳數跟你說不兼容還勉強說得過去。到了第八代是直接不改,與7代主板/CPU互不兼容。這不,民間有許多高手聽到了玩家心中對Intel的MMP口號,紛紛將7代主板魔改上8代U(貌似最高只能i3)。
4內存插槽,最高支持DDR4 64G 4000MHz內存(超頻),聽說最近紫光內存開工了,希望未來能與三星在打出價格戰吧,畢竟現在內存貴到上天!內存插槽旁邊設有啟動指示燈QLED,方便查找故障源。
Ziziizizi,享受破膜的快感,小火車汙汙汙.......
在不同的光線和角度下看敗家之眼有不同的質感,可惜沒有燈不會亮啊.......
細看才發現這主板在南橋上有雙層散熱片,黑色部分為南橋的,而銀色部分則是通過M.2固態散熱片延伸過去,有一定的層次感。提一下上圖中較為搶眼的兩個白色接口用於RGB 設備連接,其中右邊的接口還可以對RGB燈效實現編程。
掀開銀色金屬散熱片後,隱藏在下方的是M.2接口。
在M.2散熱片背後帶有Laird導熱墊。
6個縱向SATA 3.0 接口,前置USB3.0接口也是縱向的,可能是敗家眼散熱片太大的原因吧,哈哈。不過縱向設計顯然兼容性更高。
在擴展性方面,主板配備了PCI-e 3.0x16、x8插槽,支持SLI和CF交火,插槽外層帶有金屬加固層。其餘接口則是PCI-e3.0 x1接口,可以用無線網卡、獨立音效卡之類的。
PCI-e 3.0插槽其中有兩根合金加固處理,
購買這個價位和級別的主板的玩家或多或少都會玩下超頻,8+2相數字供電,每相配備1+1Moseft。應該能餵飽i7 8700K 6核超頻後的供電胃口了。
LanGuard網絡防護晶片利用貼片電容提高網絡穩定性,防電湧、防靜電元件保護主板避免雷擊和靜電傷害。
音頻方面這主板採用SupremeFX S1220A方案,音效卡周邊配備尼吉康液態音頻電容。
Intel Z370晶片
主板後置I/O接口方面,USB3.1 Type-A、Type-C都有了,DVIHDMIDP視頻輸出接口也少不了,其餘的是常見的2*USB3.0、2*USB2.0、5個音頻接口和S/PDIF光纖輸出接口。
一塊主板的顏值的好壞,散熱片的顏值好看與否有著80%的影響,拆了這些後你會發現主板輕了不少......
主板PP也是有圖案紋理,蠻有趣的。
內存方面,我用的是宇瞻DDR4 3000MHz 8G*2。別問我為什麼沒選帶RGB的燈條,還不是因為qiong!但就品質來說宇瞻還是放心的,宇瞻已經老牌儲存品牌了。
固態硬碟方面,選擇的是浦科特M8Pe 和M8V,兩個都是256GB,雖然兩者都是TLC顆粒,但勝在顆粒為東芝原廠出品,這可是廠家在產品宣傳上標識的,相信不會有假,畢竟現在折騰的人多的是,拆開一看是假的話應該早被爆料了。
半買半送(qiang)的華碩ROG Strix GTX1070Ti,什麼?你問價格?我只能笑笑說是漲價前的GTX1060的價。為什麼有這個福利?因為義務幫土豪修電腦多了,碰巧他又將要出國,所以就福利我了.所以說,人總要多交些朋友,總沒壞處....
電源方面,我選的是訊景XT500 80PLUS銅牌電源,海韻代工。有人說i7 8700K+GTX1080Ti居然搭用定500W電源?CPU超頻的話還夠用嗎?其實我想說現在的配件都比較省電,這貨雙路12V 17A設計,到底夠不夠用,繼續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散熱器方面,我選的是酷冷至尊MASTERAIR MA620P,6熱管雙塔雙風扇設計,風扇支持多家主板廠商的RGB,而華碩的ARUA自然是包含其中了。該散熱器配備了兩把 MasterFan MF120 RGB 風扇,這個規模能壓制 TDP 高達200W的CPU。
機箱方面,用的同樣是酷冷至尊出品的毀滅者三代至尊版機箱,標配前置2個後置1個的12cm風扇,風扇支持華碩、華擎等主流板卡廠商的RGB燈效,機箱右邊側板為玻璃材質。前置2*USB 3.0接口和音頻接口,上至可以安裝240水冷或者兩個12CM風扇進行散熱。
裝機完成圖,沒有顯卡支撐杆有點尷尬!顯卡下面的敗家之眼有種暗中觀察的感覺........
華碩的AURA軟體可以說城會玩,關於各種RGB顏色、燈效玩法你都能在這裡找到,如果接上了可編程的RGB設備,也能在這裡設置,控制每顆RGB燈珠的顏色。
亮機後主機RGB燈效一覽,好看不好看?反正我覺得還可以,畢竟預算有限,有這個效果我是挺滿足了,不過這麼多種顏色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藍色,頗有科技感的,你們覺得是嗎?
前文已經說了,去我是越來越懶得折騰了,雖然現在超頻已經灰常Easy,但是一想到還要不斷烤機驗證穩定性,就不自覺感到心累。不過又覺得放著i 7 8700K不上5G又好像對不起自己。進BIOS看了下驚喜發現居然裡有一鍵超頻5G選項,果斷試了下!發現電壓也不算太高,5.0G才1.35V,本想再折騰下調低一點電壓,但最終懶惰戰勝了自己,而且國行盒裝三年保,燒了再說.....
現在寫裝機分享不放魯大師跑分圖分分鐘可能被噴.......
跑分一波流.......
AID內存緩存讀寫測試,超到5G後8700k的L1 和L2緩存讀寫速度可以說是666.....
超到5G的i7 8700K跑Super π 1M有著7秒的測成績,單核效能槓槓的!
忘了說魯大師還有個吃雞檢測,得到的分數是90%+,接近極速吃雞級別.....
而在實際吃雞的過程中,流暢是肯定的了,畢竟畫質設置只是在1080P解析度、全高畫質下,憑藉GTX1070Ti的實力,以後有條件上2K屏吃雞也是妥妥的。
主機噪音、主板溫度:
遊戲的過程中,CPU供電模塊的溫度才46℃,貌似不太高啊,畢竟室溫都快20℃了.......
Errr,風扇多的代價還是不小的,機箱+CPU散熱風扇都已經多達5個了,烤機CPU滿載主機噪音有點起飛的感覺,不過將主機放遠一丟丟情況就好不少了。
功耗方面,實際證明額定500W電源是完全滿足使用:在CPU超頻至5.0GHz+GTX1070Ti情況下運行3DMARK壓力測試時,整機功耗才278W,玩GTA5、吃雞時的功耗也差不多。即使遇上更極端的環境,相信最多也就400W左右。
總結:
總的來說,這次裝機我還是挺滿意的,年輕人的第一臺RGB主機就此完成!畢竟在目前顯卡和內存貴到發瘋的情況下,總花費在1W元以內就搞定了i7 8700K+GTX1070Ti+16G內存的配置(正常來說光顯卡都5K了)。我覺得至少能戰3年左右吧,或許更久都有可能,畢竟我的i5 2500K也戰了N年了呢。而這套主機缺點是,整機滿載運行噪音略大,沒有使用RGB燈條是一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