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關於教育的書,在書中不難發現,我們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把德育放在了非常重要和非常高的地位。其實也非常好理解,對於學生而言,做事先做人,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學得越好可能就會錯得越深。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為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觀、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在學校中可以開展非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比如:每周的升國旗活動,國慶節的國旗進校園活動,建黨詩歌朗誦和知識競答等等一系列的活動,這些活動都可以對學生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活動,但這些畢竟是在課下,每年進行的次數不能太多,否則會嚴重影響一個學校的教學,所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充分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每位教師都應該是德育能手。德育的進行絕不只是班主任或者某個學校部門的工作,他應該是所有教師都應該掌握和熟練進行的教學工作。對應每一學科的學科素養,每一節課都應該給學生傳達相應的思想、知識以及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就要滲透相應的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在講到《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一節的過程中,除了要把基本的知識講解清楚之外,還要向學生滲透我們為什麼不能浪費糧食,在這兒的時候很多學生會拿牛頓定律說:「即便我吃不完的東西,能量也沒有消失啊,因為能量守恆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就知道了,雖然能量沒有消失,但是這部分的能量我們就利用不到了,它無法向著我們可以控制的方向進行了,這也就是浪費,所以我們還是不能浪費糧食。在講到《生態環境的保護》的時候,更是要讓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其他學科的講解中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有把德育放在平時,滲透在教學中,才是長久之計。
課堂中德育的進行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大部分的這種教育還是需要滲透到學生的思想當中去,這種滲透體現在老師的語言、態度和價值觀當中的,教師想給學生什麼,這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基本知識加外展的方式滲透。在生物課本中有關於病毒的講解和介紹,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沒有細胞結構,是由蛋白質外殼和核酸構成。雖然在無機環境中並不表現出生命特徵,但是一旦進入到特定細胞,就會大量繁殖,並破壞宿主細胞。講解結束之後就可以實時說出飯前洗手和保持個人衛生的重要性,同時提醒學生,做這些同時也是為了防止一些致病菌。從而對從學生產生更深的理解。教師還可以採用直接告知的方式。在歷史的近代史講解中,中國經歷了很多的屈辱,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向學生直接說明「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不斷強化自身、提升自己,才有可能不斷向前,不被欺辱,同時告知學生沒有國哪兒來的家,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在我看來,德育必須融入課堂,不能流於形式,更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開展活動,只是佔用學生時間而完全沒有實際效果,堅決抵制形式主義。
德育不可忽視,更不可胡亂作為。我們一定要明確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從「根」出發,切不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