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全年氣候涼爽,光照強,晝夜溫差大,病害蟲少,土壤富含硒元素。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虎形山瑤族鄉走出了以中藥材種植、高山生態果蔬種植、民俗旅遊為特色產業的發展路子。
開展產業扶貧以來,金銀花成了虎形山瑤族鄉家家必種的支柱產業,以產量大、質量高而聞名。目前全鄉金銀花種植面積已達3萬畝,市值在1億元以上。近年來,通過大力推廣機器新法加工,全鄉已有近30家加工作坊、90臺生產設備,烤乾金銀花時既快捷高效,又可避免硫磺的汙染。
大託村在科技示範戶伍先權等人的帶動下,率先推行金銀花品種改良,建設200畝高位嫁接品改「花王」示範基地,年產值突破百萬元。基地輻射帶動全村開展金銀花品改820餘畝,覆蓋50餘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萬元以上。
虎形山瑤族鄉獨特的氣候與土壤,為發展高山延季生態蔬菜提供了有利條件。以四季豆、土豆「兩豆」為主的高山延季蔬菜深受消費者喜愛,供不應求。
2019年,虎形山瑤族鄉利用崇木凼、茅坳等村海拔1400餘米的荒地實施「坡改梯」項目,試種四季豆、花菜、西葫蘆等蔬菜,獲得了豐收。進而發展起的高山蔬菜基地,解決了附近崇木凼、茅坳、草原等村300餘人的務工問題,其中50名為貧困戶。採摘期平均每天用工百餘人,每人每天的工資標準為男性150元、女性100元。
2015年,白水洞村以種植戶+資金+技術+渠道的模式,實施高山富硒水稻種植試驗與示範項目。項目組免費向種植者提供種藥肥等農資及種植技術,並按照高於市場價30%的價格回購稻穀,使參與種植的村民實現每畝增收近千元。2016年,村裡成立了隆回縣九鳳白水洞富硒水稻專業合作社,全面開展高山富硒水稻的種植加工,並將工作隊的包裝設計、種植技術等作為村集體資產入股合作社,為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2018年,合作社帶領72戶村民種植205畝富硒水稻,其中貧困戶27戶、124人。白水洞村還聯繫湖南大學等單位,通過以購代捐的消費扶貧模式定向採購村裡的富硒大米。
白水洞村地處北緯27°,海拔600~1260米,終年雲霧繚繞,降水充沛。利用黃金緯度優勢研發的高山雲霧茶質量上乘,色香味俱佳。湖南大學和湖南虎久霧語茶業有限公司在此聯手打造出了茶葉品牌「虎久霧語」,獲評2019年瀟湘「邵陽紅」100億茶產業第三屆技能大賽綠茶最佳獎,被譽為「瑤山第一紅」。
湖南虎久霧語茶業有限公司以文創+扶貧的模式,與貧困戶籤訂利益聯結合同,並提供相應服務。同時創建扶貧車間,新增108個就業崗位,吸納31名貧困戶。公司品牌不斷提升,年產值由2014年的30餘萬元增至現在的600餘萬元,帶動周邊340戶、1321人就業增收,其中貧困戶34戶、118人,已實現穩定脫貧。
虎形山瑤族鄉民俗和生態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有奇特的婚葬俗、全木民舍建築、沒有文字口口相傳的瑤語;擁有花瑤挑花和嗚哇山歌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瑤傳統節日「討僚皈」和花瑤婚俗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瑤山歌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還有奇山異石、峽谷飛瀑、花瑤梯田、金銀花海等秀麗的自然風光。
近幾年來,這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旅遊資源,隨著旅遊扶貧的興起逐漸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虎形山瑤族鄉也從鮮為人知的荒涼之地變成了風景名勝區,帶動許多貧困戶吃上了「旅遊飯」。
在特色產業的帶動下,至2019年底,虎形山瑤族鄉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82戶、3294人脫貧,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86元增至2019年的10240元,貧困發生率由2018年的2.86%降至2019年的0.6%。2019年,虎形山瑤族鄉在全縣脫貧攻堅考核中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