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暉戴上交大校徽

2020-12-13 東方網
  東方網12月27日消息:從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潘敏手中接過錄取通知書,神情嚴肅的丁俊暉露出了一絲微笑。昨天,這顆斯諾克世界的新星完成了一次角色轉換。在「熱烈歡迎丁俊暉就讀上海交通大學」的橫幅下,這位佩戴著交通大學校徽的撞球神童成了交大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丁俊暉同學」。

  進交大名正言順

  或許是打斯諾克太久的緣故,不苟言笑成了丁俊暉的標籤。有記者問:「戴上交大校徽是什麼感覺?」他沉默了一會兒,然後淡淡說了句:「第一次進大學校園很高興。」「這麼久沒有進過課堂,現在又開始讀書,會不會吃力?」「吃力是肯定的,前景不知道。」

  一個中學沒有畢業的人如何能進大學課堂?對此,交大體育系主任孫麒麟說:「錄取丁俊暉是按照國家有關文件精神來操作的,名正言順,而且招收體育人才也是交大的傳統。我去過美國的史丹福大學、耶魯大學考察,他們對體育明星也是破格錄取的。」

  拿文憑並不容易

  丁俊暉跨進大學校門沒有太費周章,可他能否順利畢業、取得文憑?孫麒麟說:「桌球國手曹燕華、施之皓也曾在我們這裡讀書,但因為種種原因,他們沒能完成學業。可見,要取得畢業證書並不是容易的。」

  交大的「工商管理專業培訓計劃」規定,普通本科生有50多門課程。不過,體育特招生只需選擇35門左右主幹課程,每門課程配一名教師單獨面授,再結合網上遠程教育。劉國梁就是採用這種學習模式,每學期到學校強化學習10天左右。

  主幹課程包括運籌學、財務管理、會計學概論、銷售渠道管理、證券投資分析等,專業性都比較強,對丁俊暉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他原來對法律專業也很感興趣,不過綜合考量後,覺得工商管理專業對他今後事業的發展更有利。據了解,一對一給丁俊暉授課的,有不少是平時給MBA上課的教授。

  新身份眾人期待

  與兒子的低調相反,父親丁文鈞難掩激動:「小暉終於進了大學校園,他球能打得好,讀書肯定也能讀好。」母親陳習娟說:「以前小暉在廣州打球讀書,老師常跟我說,這孩子接受能力特別強,一教就會。」

  丁俊暉的表哥告訴記者,除了打球,讀書是小暉最大的愛好。他說,如果能積少成多,一年下來會學到很多知識,而且學習對丁俊暉來說也是件新鮮事物,他應該會努力的。

相關焦點

  • 丁俊暉戴上交大校徽 正式成為工商管理06級學生
    昨天下午,19歲的丁俊暉在輟學整整7年之後,終於再次走進了校園。捧著紅皮的「錄取通知書」,胸前「交通大學」的新校徽閃閃發亮,丁俊暉正式成為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2006級的學生。「第一次進大學,以前沒見過,很高興。」發布會上,丁俊暉顯得有些緊張,始終未露一絲笑容。對於即將展開的大學本科學習,他直言:「吃力是肯定的,前景不知道。」
  • 丁俊暉交大選課工商管理
    記者昨天從上海交大方面了解到,丁俊暉將和經紀人在本月27日左右去交大敲定上課的具體事宜,而工商管理則成了小暉比較中意的專業。  丁俊暉原來比較傾向於法律專業,但考慮到自己已經有了比較專業的經紀人提供法律保障,所以轉向了經濟管理類,而他的經紀人昨天與交大的一位老師進行了溝通,表示小暉對工商管理比較有興趣。
  • 西南、北京交大校徽研究
    西南、北京交大校徽研究昨天,本號發布了《西安、上海交大就校徽問題達成和解的過程》一文之後,引起了廣大讀者特別是交大校友的興趣
  • 唐山交大的校友廳與校徽(圖)
    唐山交大的校友廳與校徽唐山交大校徽唐山交大校友廳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李國明)上世紀60年代,我負責維修火車站至唐山交大(時稱唐山鐵道學院)的電話線,每次巡查線路時總會從校內的校友廳(如圖  寫有「唐山交大」四個篆體字的校徽(如圖)裝飾在校友廳門口的正上方。當年,一位在校的學生告訴我,校徽也是李汶教授設計的,整個圖案的含義為:正中大大的「T」字形,既代表工業學科常用的「丁字尺」,又是該校英文校名的字頭;左下方的青松,寓意「百年樹人,為國育才」的辦學宗旨;右下方的經緯測量儀,是土木工程專科必備的器具;上方的兩根鋼軌和一把洋鎬,表示學校長期從事鐵路工程系的教學。
  • 丁俊暉入讀上海交大:錄取容易畢業難
    「神奇小子」丁俊暉又創造了一個「神奇」,他憑藉在撞球桌上的優異表現,一步跨越了高校的門檻。這些天,丁俊暉一桿打進上海交大的新聞,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有肯定的,有反對的,有的甚至質疑,丁俊暉進大學,到底是「特招生」還是「特權生」。有爭議並不是一件壞事。有爭議,反映的是我們現代社會的開放心態。    在為體育運動員創造更寬鬆、更寬容的成材環境的同時,如何扭轉單純金牌的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全面人才觀,在保持較高訓練水平的基礎上,讓青少年運動員接受更多的文化學習,值得我們深思。人為割裂文化學習與體育訓練的做法,有害而無益。
  • 戴著校徽在校園走一圈 兩鬢斑白老校友交大尋找昔日足跡
    櫻花爛漫的四月,來自全球的上海交大校友趕來為母校的110年華誕慶賀,昨天,更有4500名畢業50年以上的老校友收到了母校的特別邀請。  紀念校徽售得最紅火  在交大閔行校區菁菁堂前,記者看到,新老校友紛紛圍著由鮮花組成的校慶標誌合影留念,就連出售校慶紀念品的專櫃也被圍得水洩不通。「小同學,對不起,我的眼睛有點花,能不能麻煩你幫我把交大的校徽別在衣服上。」老校友們光買校徽還不算,更要親自戴上它在校園內走上一圈。
  • 【校史故事365】303 意蘊悠長的交大校徽(二)
    自此,該圖案成為交通大學校徽的固定圖案,此後在學校的變遷和發展中未再出現根本性的改變。 我校現行校徽 新中國成立後,我校曾有多年採用毛體校徽。但是文革後大家日益鍾情傳統校徽,在校園內外廣泛應用,大至會場、講堂,小到信封、名片,老校徽成為學校的重要標誌。不過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多個版本,齒輪數以及內部圖形均不統一。
  • 交大新校徽,您支持哪個?
    我交校徽的歷史,學校官網上鮮有提及,故大部分校友並不甚了解。我交現行校徽的原型為唐院校友廳上所掛的盾型標誌。唐院校友廳於1935年校慶時奠基,歷時半年建成。盾型標誌為當時剛畢業留校的助教李汶設計。李汶1933年畢業,他大學畢業後留校作助教。孫鴻哲院長責成他和邵福晤教授負責校友廳的具體設計和施工。
  • 戴墨鏡說英文騎摩託車 這樣的丁俊暉你見過嗎?
    近日丁俊暉出席某品牌復古紳士夜活動,與品牌高層切磋斯諾克球技,丁俊暉現場戴墨鏡騎摩託車酷勁十足,還秀了一口流利英語。三十而立的丁俊暉近年來有著諸多不順,母親去世,患上眼疾再到大師賽一輪遊,丁俊暉受到不少挫折打擊。不過最近的丁俊暉明顯看出恢復不少。對於中國斯諾克界需要接班人的問題,丁俊暉回答說:"這兩年中國球手打得都不錯,包括李行,之前連續兩個比賽進入前8前4,曹宇鵬在蘇格蘭公開賽打進決賽,顏丙濤非常年輕,他第二個賽季就已經打得非常不錯了,排名也非常靠前。
  • 【校史故事365】302 意蘊深長的交大校徽(一)
    校徽是一個學校的標誌和象徵,代表了學校的精神追求。縱觀世界各著名大學,都有設計新穎別致、寓意深刻的校徽。校徽不但令在校師生自豪,就是分布在天南海北的校友,只要一看到那熟悉的圖案,也會湧起濃濃的母校情結,一種發自肺腑的親切感和認同感油然而生。而在琳琅滿目的校徽中,我們交大的校徽極富特色,且歷史悠長。
  • 西安交大中秋發校徽月餅,同學捨不得吃
    西安交大中秋發校徽月餅,同學捨不得吃 9月11日,陝西西安交通大學的學生們收到中秋特供的定製月餅,精美的包裝盒收到眾多在校同學的點讚,月餅上印有交大校徽和西遷標誌。
  • 武漢高校近九成學生從未戴校徽 不戴"說法"多
    近日,記者在武漢高校做學生抽樣問卷調查時發現——近九成大學生未戴過據了解,武漢大多高校規定,校徽作為學生身份證明的標誌,應隨時佩戴,愛護使用並妥善保管,不得轉借他人,學生參加校內重大活動時必須佩戴。記者對武漢各大高校240名大學生隨機調查時發現,僅33名大學生戴過校徽,佔調查人數約14%,偶爾佩戴的佔1%,85%的大學生則表示,他們從未佩戴過校徽。絕大部分大學生表示,一入學校就發校徽了,但直接被他們丟在宿舍「睡大覺」。武漢大學研究生鄭星說,校徽是學校的象徵和校園文化的積澱,校徽一定要有,但佩戴自由,分情況而定。
  • 那些年,我們戴過的校徽
    那些年,我們戴過的校徽 2012/04/17 04:28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莊越 瀏覽:2116
  • 劍河三胞胎姐妹提前戴上川大校徽
    8月17日,四川大學貴州校友會的校友們特意前往黔東南州劍河縣民族中學,看望了他們的新校友、楊家三胞胎小師妹,還特意為三個小師妹提前戴上了四川大學的校徽。「劍河三胞胎讀川大……」在凱裡市運輸公司門口,報童拿著一份貴州都市報吆喝開來,最近幾天,劍河縣三胞胎姐妹上川大的消息成了黔東南最熱的話題
  • 姚明交大畢業典禮 身穿學士服在校徽下合影
    原標題:37歲姚明帶父母參加交大畢業典禮 人生再添一角色姚明交大畢業典禮網易體育7月8日報導:自從2011年入學上海交通大學後,姚明終於在近日畢業,拿到了相應的學位,而他的父母姚志遠和方鳳娣也一起與之合影留念
  • 西安電子科大、河海大學、北京交大、華中師大校徽,今天,來了!
    校徽內環為一條電子旋繞軌跡,內環外上書毛體校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下為學校英文名稱「XIDIAN UNIVERSITY」。校徽中間的「河海」篆字和白底藍字的整體色系是繼承1915年學校創建時期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的校徽圖樣和色系,選取河海藍為標準色,體現了河海大學具有大江大海的寬廣胸懷和磅礴氣勢,代表了河海大學緣水而生、因水而為、順水而長的水利專業辦學特色。
  • 臺灣交通大學的校徽
    抗戰勝利交大在上海復校後,逐漸恢復元氣,後在四年內戰中也基本沒有受太大影響。抗戰與後來的內戰期間,交大學生開始積極參加政治運動,用血的代價鑄就了當時上海的「紅色堡壘」,並湧現出了一批革命者、社會活動家、政治家。後期,國民黨敗局已定,開始搜羅全國名士也包括把交大的一些名教授帶去臺灣,其中就有凌鴻勳、李熙謀等。1949年6月15日,國立交通大學被新政權接收,遂改名交通大學。
  • 華師大女生將校徽當成耳釘戴 有人贊有人彈[圖]
    將大學校徽當做耳釘,戴在耳朵上?你沒聽錯!校徽耳釘已經開始悄悄流行起來了!近日,華東師範大學文科專業的張同學就嘗試了一把「校徽耳釘」,走出校門時,回頭率接近百分之一百。  記者了解到,不少高校其實都已悄悄流行起了這種獨特的校徽戴法。在微博上,「北京理工大學學生會」微博就曬出了女生戴「耳釘」的照片,隨後留言道,「我理女生高端大氣。」
  • 西政校徽形似「獨角獸的臉」 高校校徽深意你知否
    原標題:西政校徽形似「獨角獸的臉」 高校校徽深意你知否 今日,「重慶校園資訊」公眾微信發布總結了重慶多所高校的校徽特點和深意,引起大學生熱議,其中,西南政法大學的校徽被稱作是「獨角獸的臉」,重慶交通大學的校徽被認為是「解釋最多的」,重慶大學的校徽則是「城市發展的印記」。一起來看看重慶高校校徽都有啥深意。
  • 交通大學標識系列之二:校徽
    這八字的最早提及,是1933年4月9日的交大三日刊社出版的《國立交通大學工業鐵道展覽會特刊》(第11號)有關報導中,提到這八個字懸掛在文治堂講壇上。1935年黎照寰校長提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校訓的信函上也是這八個字。然而1937年6月編印的《交通大學一覽》上,還公布有十六字校訓。但不論如何,應該是在三十年代,八字校訓版校徽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