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交大的校友廳與校徽(圖)

2020-12-13 環渤海新聞網

唐山交大的校友廳與校徽

唐山交大校徽

唐山交大校友廳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李國明)上世紀60年代,我負責維修火車站至唐山交大(時稱唐山鐵道學院)的電話線,每次巡查線路時總會從校內的校友廳(如圖)前走過。時間久了,我對這棟建築有了一些認知。

  該校友廳建於1935年,由本校的李汶教授設計、全校的教職員和校友捐款修建。前凸式的中廳,弧線形的屋頂,顯現出中西兼俱的建築風格。廳前荷池藤架,廳後苗圃綠茵,四周鳥語花香,環境格外幽靜怡人。難怪離校幾十年後的校友們,依然深深地懷念著它。

  寫有「唐山交大」四個篆體字的校徽(如圖)裝飾在校友廳門口的正上方。當年,一位在校的學生告訴我,校徽也是李汶教授設計的,整個圖案的含義為:正中大大的「T」字形,既代表工業學科常用的「丁字尺」,又是該校英文校名的字頭;左下方的青松,寓意「百年樹人,為國育才」的辦學宗旨;右下方的經緯測量儀,是土木工程專科必備的器具;上方的兩根鋼軌和一把洋鎬,表示學校長期從事鐵路工程系的教學。一枚小小的校徽,竟包涵如此豐富的內容,令人稱道。

  可是,後來一位「老交大」對我講:「校徽中的『鎬』並非廣義的『洋鎬』,而是專指採煤的『礦鎬』。因為學校早期曾開設『路科』和『礦科』兩個專業,所以校徽上分別用『鐵道』和『礦鎬』來表示,其中的『礦科』還是開平煤礦出資設立的。早年該校的校名即稱『路礦學堂』。」

  多年之後,「老交大」的話找到了印證。《西南交通大學(唐山交通大學)校史大事記》(1986年出版)有如下記述,「1906年3月19日,路局(指『關內外鐵路局』)呈報清政府鐵路督辦稱:開平礦務局懇請學堂(即『唐山鐵路學堂』,唐山交大最初的校名)除路科外增辦礦科。」「3月27日,(清政府鐵路)督辦批准增辦礦科的請求,並確定學堂名稱為唐山路礦學堂。」「5月30日,路局總辦周長令、吳家修與開平礦務局總辦那森訂立合同十六條。確定學堂建築與經常費用由鐵路與礦務局分別按所招學生人數比例分攤,按十四成核算,鐵路十成,礦務局四成……預計建校經費為銀117055兩。」這一年學堂為開平煤礦招收了「採礦工程系」學生40名。

  後來,唐山路礦學堂一度改稱唐山鐵路學校,並停止了「礦科」招生。1931年至1951年間,學校又重新設置了「礦冶工程系」或「採礦工程系」,畢業學生先後達350多人。至二三十年之前,在開灤煤礦及全國煤炭行業中的職工隊伍裡,仍有許多該校的畢業生。

  1972年,唐山交通大學遷址四川峨眉,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誰料,1976年的大地震使舊校園內的建築全部毀於一旦。從此,校友廳不見了,校徽也不見了,但相關的往事與印象,我卻久久地難以忘記。

相關焦點

  • 西南、北京交大校徽研究
    學校移歸鐵道部管轄,將設在上海、唐山、北平三處的交通大學各學院合併,統稱鐵道部交通大學,分上海本部、唐山土木工程學院和北平交通管理學院。交大第二次合併。此次名義上的並校陸續持續到抗戰結束。究其實,西南、北京交大的關係比諸它們分別與西安、上海更近一些。
  • 交大新校徽,您支持哪個?
    我交校徽的歷史,學校官網上鮮有提及,故大部分校友並不甚了解。我交現行校徽的原型為唐院校友廳上所掛的盾型標誌。唐院校友廳於1935年校慶時奠基,歷時半年建成。盾型標誌為當時剛畢業留校的助教李汶設計。李汶1933年畢業,他大學畢業後留校作助教。孫鴻哲院長責成他和邵福晤教授負責校友廳的具體設計和施工。
  • 交通大學標識系列之二:校徽
    復校初期,由校友吳伯楨學長(唐山交大礦冶系45級,今西南交通大學)與盧善棟學長(唐山交大礦冶系43級,今西南交通大學)設計了校徽。該校徽取消原交大校徽中英文校名,將齒輪齒數改為24,代表二十四小時,隱含著「日復一日,周而復始,自強不息」之意。該校徽後來廢止了,但至於是何年廢止,何年啟用新校徽,暫不可考。
  • 南航、武漢理工、西南交大、暨南大學的校徽,今天,它們來了!
    圖片來自網絡武漢理工大學校徽以武漢理工大學的英文縮寫「WUT」為基礎,以動感的形式構成流暢的圖形,形態和色彩組合上既有時代特徵,又不乏理性與文化內涵。圖片來自網絡1935年5月15日,由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院長孫鴻哲和教授提議、校友捐資、李汶設計的校友廳正式舉行奠基儀式。
  • 西南交大 唐山符號遍校園
    翳唐山,靈秀鍾。這是校歌歌詞。  ——嚇我一跳。引申為隱藏的意思。不是早和你說過,這所大學不是從咱們唐山搬過來的嗎?多翻翻校史吧。  我恍然。  第二天,我們新生進行入學教育,我發現校徽上依舊有篆文「唐山1896」的字樣,和挺拔的松樹、測量儀相映成趣,渾然一體。我想。在這所屬於自己的校園裡,唐山的符號真是無處不在啊。由此,離家的生疏、寂寞無形中淡了許多。
  •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大學畢業證 西南交大的河北記憶
    攝影:何嫣然、劉思雯     西南交大校史館依據辦學歷史各階段,將展廳劃分為序廳、榆關始創、復校唐山、成就斐然、烽火薪傳、迎接曙光、砥礪前行、創業峨眉、蓉城新篇、桃穠李鬱燦若星河——交大力量等10個部分。走進校史館,展館序廳中央以米軌機車為中心的一組造型,寓意著西南交通大學像一列奔騰的機車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雖歷經坎坷卻仍然一往無前。
  • 唐山交大少年歸來
    這裡是「唐山交大園」項目施工現場,西南交通大學唐山園區建設已初見雛形。在項目工地門前,靜靜矗立著的一座刻有「唐山交通大學舊址」字樣的石碑,上面的文字似乎還在靜靜訴說著這片土地曾經的故事。圖為交通大學唐山學校老校門。
  • 臺灣交通大學的校徽
    抗戰勝利交大在上海復校後,逐漸恢復元氣,後在四年內戰中也基本沒有受太大影響。抗戰與後來的內戰期間,交大學生開始積極參加政治運動,用血的代價鑄就了當時上海的「紅色堡壘」,並湧現出了一批革命者、社會活動家、政治家。後期,國民黨敗局已定,開始搜羅全國名士也包括把交大的一些名教授帶去臺灣,其中就有凌鴻勳、李熙謀等。1949年6月15日,國立交通大學被新政權接收,遂改名交通大學。
  • 這所低調的西南211名校,校門、校徽卻刻有華北地名
    固然沒有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的綜合實力,但從當下高校圈來看,西南交大絕對堪稱「最具性價比」的211大學之一。曾經聽說過一段故事:一高考生準備報考西南交大,但從網上搜得校名上卻刻有「唐山」字樣,就簡單的認為該校在河北,於是就放棄了。其實不僅是校名,西南交大的校徽上同樣也有「唐山」二字,這是一種尊重歷史且充滿自信的表現。
  • 西南交通大學唐山研究生院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朱健梅,學校研究生院、學生處、團委等職能部處負責人,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黨政領導,唐山校友會校友代表,唐山研究生院包括100名新生在內的全體學生、全體教師參加了開學典禮。典禮由唐山研究生院黨總支書記劉偉主持。  典禮上,朱健梅向長期以來關懷和支持西南交通大學建設和發展的唐山市委、市政府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 西南交大四道校門將「變臉」 仿原唐山路礦學堂老校門式樣
  • 仿照100年前原唐山路礦學堂老校門 交大4道校門變回百年學府「範兒」
    發布時間:2011年03月25日08時19分 稿源:成都晚報 仿照100年前原唐山路礦學堂老校門交大4道校門變回百年學府「範兒」   西南交大九裡堤校區東南西北的4道校門都將「變臉」,大伙兒熟悉的正門,將一改頂尖式的花崗巖建築
  • 【校史故事365】303 意蘊悠長的交大校徽(二)
    自此,該圖案成為交通大學校徽的固定圖案,此後在學校的變遷和發展中未再出現根本性的改變。 我校現行校徽 新中國成立後,我校曾有多年採用毛體校徽。但是文革後大家日益鍾情傳統校徽,在校園內外廣泛應用,大至會場、講堂,小到信封、名片,老校徽成為學校的重要標誌。不過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多個版本,齒輪數以及內部圖形均不統一。
  • 丁俊暉戴上交大校徽
    在「熱烈歡迎丁俊暉就讀上海交通大學」的橫幅下,這位佩戴著交通大學校徽的撞球神童成了交大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丁俊暉同學」。   進交大名正言順   或許是打斯諾克太久的緣故,不苟言笑成了丁俊暉的標籤。有記者問:「戴上交大校徽是什麼感覺?」他沉默了一會兒,然後淡淡說了句:「第一次進大學校園很高興。」
  • 大學校徽釋義 之六(W-Y)
    (地球寓外交;鴿子指和平;書籍指知識)武漢大學(該校的標誌性建築物老圖書館正面圖;寓工讀並重、融匯古今、學貫中西之意)(交通大學都是一家,所以北交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的校徽都整體一致,僅細微處有所區別,比如書籍的擺放等)
  • 唐山將啟動西南交大研究生院建設
    原標題:明年唐山將啟動西南交大研究生院建設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趙錫臣通訊員王雪漫):記者從西南(唐山)交通大學唐山校友會獲悉,明年4月,唐山市將啟動建設西南交大研究生院、國際部,屆時西南(唐山)交通大學這座和唐山血脈相連的學校將在唐山市的人才培養上發揮更大優勢。
  • 唐山學院更名被指「欺世盜名」 西南交大、西安交大發聲暗諷
    其中,來自河北省的唐山學院申請更名為「唐山交通學院」的消息,引起了距其1900多公裡外的西南交通大學(以下簡稱「西南交大」)學生的不滿。西南交大學生最為擔心的是,母校在歷史沿革中曾用過的「唐山交通大學」之名,有可能在未來被其他高校拿去使用。怎麼個邏輯?
  • 五老四少之許元啟:交大情結唐山緣
    從1916年來唐山求學到1969年離開唐山,在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歲月裡,愛國、愛校,拳拳之心,日月可鑑。從青蔥歲月到耄耋之年,許元啟與唐山、交大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交大滬校(1920年北京郵電學校、北京鐵路管理學校、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合併,成立交通大學。上海為交大滬校、唐山為交大唐校。)美籍教師楊怡琦遇到了自己的學生許元啟,便邀他任自己的助教。許元啟作為楊怡琦的助教,從她那裡深得學識和嚴謹工作態度的教益。而作為校友他始終關心母校——交大唐校的發展。
  • 唐山交大與斐陶斐勵學會
    唐山交通大學是斐陶斐勵學會的創始成員之一,唐山交大「五老」之一的李斐英教授更出任了斐陶斐勵學會的副會長。1922年斐陶斐唐山分會成立時,其初始會員包括當時在校任教的知名教授,如羅忠忱、武鏡湖、黃壽恆等;同時,已畢業各班最優秀學生也入選為初始會員,如1914屆杜鎮遠、1915屆王節堯、1916屆茅以升、1917屆譚真、1918屆侯家源、1920屆王洵才、1921屆潘承孝等。此後,每屆最優秀學生,經已入選會員,全票當選者方得入會。
  • 「東方康奈爾」唐山交大復建工作進入實施階段
    20日,西南(唐山)交通大學校友、天津大學彭一剛院士一進母校,就尋找著當年的記憶:「這兒是以前的圖書館,這邊是東講堂,那邊是西講堂,後面就是實驗室,這一帶是整個學校的教學中心。」  當日,唐山交大舊址復建暨唐山研究院一體化建設項目概念規劃設計方案研討會在唐山學院召開,記者在會議上獲悉,唐山交大復建工作正式進入實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