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對翟建的博士論文進行簡單介紹:
博士論文題目:若干高超聲速流動控制方法及機理研究
摘要:未來高超聲速飛行器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如:經濟效益高、對環境友好、安全可靠等。為此,它需要性能良好的超燃衝壓發動機和氣動布局。然而,激波/邊界層幹擾會降低超燃衝壓發動機的性能。另外,目前出現的新概念氣動布局也各有局限性。為此,本文的工作主要分為兩個方面:1)提出了一種控制高超聲速進氣道內激波/邊界層幹擾的方法,目的是提高超燃衝壓發動機的性能;2)提出了一種新概念雙翼氣動布局,目的是提高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氣動性能。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和創新點如下:
(1)提出了控制激波/邊界層幹擾的臺階型激波發生器,並根據臺階型激波發生器的原理,發展了臺階型唇口和臺階型上翼。研究了臺階型激波發生器對進氣道起動能力的影響,臺階型唇口對高超聲速混壓式進氣道內激波/邊界層幹擾的影響,臺階型上翼對寬速域低阻雙翼氣動性能的影響。(2)在臺階型激波發生器的控制下,進氣道從不起動狀態變為起動狀態,不起動時的大尺度分離泡被兩個小尺度分離泡替代。起動後,進氣道的性能顯著提高。在臺階型唇罩的控制下,二元進氣道中的激波/邊界層幹擾減弱,分離泡尺寸變小,總壓恢復係數增大,阻力係數減小。側壓板附近的分離泡基本被消除,對稱面附近的分離泡被抑制,中間的分離泡被分解為兩個比較小的分離泡。(3)通過理論分析和數值方法揭示了臺階型激波發生器的控制機理。安裝在激波發生器上的後臺階使激波發生器產生的激波強度變弱,從而抑制了激波/邊界層幹擾。並且通過參數化研究分析了臺階型激波發生器的有效、失效和臨界工作狀態。(4)發明了一種新的寬速域低阻雙翼,給出了它的設計方法。通過交錯布置寬速域低阻雙翼的上下翼,使其內收縮面積比增大,減弱了流動壅塞問題。研究結果表明,寬速域低阻雙翼不僅具有更高的升阻比,而且很大程度上解決了Busemann雙翼存在的流動壅塞問題,為超聲速雙翼的工程化打開了新局面。(5)研究了寬速域低阻雙翼在高超聲速條件下的氣動性能,研究發現,在比較大的攻角下,Busemann雙翼的流場中容易出現流動分離,甚至流動壅塞現象;但在寬速域低阻雙翼的流場中則不會出現流動分離。氣流偏轉角越大,寬速域低阻雙翼的氣動性能相對越好。另外,臺階型上翼可以控制寬速域低阻雙翼中激波/邊界層幹擾引起的大尺度流動分離。在臺階型上翼的控制下,寬速域低阻雙翼的起動能力提高,起動馬赫數從3.4降低至2.9。[1] Zhai Jian, Zhang Chen-an, Wang Fa-min, Zhang Wei-Wei. Design of a new supersonic biplane[J]. Acta Astronautica, 2020, 175: 216-233.
[2] Zhai Jian, Zhang Chen-an, Wang Fa-min, Zhang Wei-Wei. Alleviation of lateral spillage of two-dimensional hypersonic inlet using waverider-configuration chin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2020: 2040074.
[3] Zhai Jian, Zhang Wei-Wei Gao Chuan-qiang, Zhang Yan-hua, Ye Zheng-yin. Side force control 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2016:230-232.
[4] 翟建, 張偉偉, 王煥玲. 大迎角前體渦控制方法綜述[J]. 空氣動力學學報, 2017, 35(003):354-367.
[5] 王曉朋, 張陳安, 翟建, 王發民, 葉正寅. 乘波布局高焓激波風洞測熱試驗研究[J]. 實驗流體力學, 2019, 033(004):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