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講座 | 史麗晶:帶孩子來一場未知的旅行

2021-02-14 加拿達外國語學校劍橋郡

史麗晶教授的講座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讓我飽享了高規格的"文化大餐",史教授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讓我們從課程開發目標的設定、課程的實施再到課程的評價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讓我們對課程開發作出了重新的審視和定位,為我們今後進一步課程開放,提供了明晰的思路和清晰的指引。荀子說過:學不可以已。我想,應當把它作為教育路上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不安於現狀,做一名終身學習的教師。——Snow

 

聽完史麗晶博士的講座後腦子裡閃過一句話:聽君一言,勝讀十年書。遊戲中讓我們動手實踐解說了我們難以理解的名詞詞義,通過博士精彩的講座讓我們受益匪淺。當講起她的大學授課情況讓我有種想回到大學當她的學生的衝動,博士講得太棒了。——Kiky

 

教師已經不僅僅是過去那樣只教授課本知識,新時代的教師要開發屬於自己的特色課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走出一條新大路,開闢一片新天地。——Rosita

 

聽了史麗晶博士的分享,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我覺得對我的幫助不僅是教學技巧的提高,更多的是觀念的改變,也為博士的敬業精神所感動。——Linda

 

本次史老師的培訓是一次純乾貨的學習,從「學生為中心」建構主義的核心理念中,一個目標、2個關鍵、3個轉變、4個要素、5個原則,到課程設計的要點,史老師把所有內容從繁到精,從精到簡,讓我的音樂課程改革有了新的想法,令我最感動的是史老師站在講臺上的那份從容和執著。最後感謝學校給了一次這麼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們真正明白「成長在路上——風雨無阻」的重要性。 ——ken

 

史教授的講座乾貨特別多,舉例生動生活化,令人難忘!關於用碎片化學習解決「系統化」問題的觀點,在老師日後的教學與日常生活中都會很有用。——Genia

 

史教授的一席話讓一線教師如夢初醒,讓我們的教育意義不再局限在小小的三尺講臺。課程資源的開發讓老師在不斷提高對教育教學的認識水平,同時也培養了老師開放的思維和意識,是影響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因素。——Rose

 

史教授的講座讓我初步了解了如何去做開發課程,如何更好地進行學科課程的系統規劃,收穫很多。——Evelyn

其實學習就像摺紙,看五十遍摺紙的過程,不如自己動手摺一折。讓學生單純的聽課,是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成績的,要讓學生在教授他人的過程中逐步提升。這正好與我們研學後教的思路相吻合!!!——Ada

 

提到課程的開發、校本課程的建設等,似乎一直在跟隨別人的步伐前行,就好像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什麼方向與見地。有幸聆聽了史麗晶教授的一番講解,從目標的確立到實施的科學性、流程化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給我們以指引,讓身處一線教師的我對課程開發有了系統的認識。——Deep

史教授的課,不僅是一節專業知識指導課,也是教師上課的示範課,更是一場教師心靈洗滌之旅。深度的課程理論知識,引人入勝的情景模擬,發人深思的活動情節,打開了如何構建課程體系的大門,指明了一線教師思考的方向。——Miya

史教授的講座既接地氣兒,又與教育前沿並行,指導性、可操作性蘊含其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題的課堂再次使我們內化為自己的教學常識。最讓我為之喝彩的是:史教授的學生敢於去研究「死亡教育」這個課題,這在國外已基本成為常態化教育課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小學生也能勇敢而坦然地面對這個屬於挫折教育之一的話題。——Jally

史教授的講座中向我們展示一些她學生的作品,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手藝》這門課程設計。它清晰地向我們介紹了泰勒的目標模式課程設計,從目標——內容——方法——評價(怎麼做——動手做——主動做),這種課程框架的學習我覺得有助於學校老師在個性選修課程的開發和設計,受益良多。——Jennifer

 

史教授的講座為我們一線教師拓寬了思考空間,課程的設計結合建構的思想,走在教育前沿。如何在同一門課程中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模式,在不同的課程中又有何共性,值得我們深入思考,不斷探索前行。——Lily-Huang

 

聽了史教授的講座之後,我有一種剝開雲霧見陽光的感覺。一直覺得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內心感到膽怯,但是聽過之後卻有一點頭緒,覺得也不是那麼的難以勝任了。也許實施起來還是會手忙腳亂,但相信有史教授的精彩分享之後我們會慢慢的越走越穩。——Joy

 

史老師的講座就像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史老師通過精彩的講解把自己建構教程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可謂是異彩紛呈。首先是通過對框架的講解,讓我們大家清楚的知道了課程建設的的流程。——Will

有幸聽了史教授的講座,別具一格的講授風格和獨特視角的教授內容讓人印象深刻。其中設計課程篇章,史教授從七個步驟「手把手」教我們怎樣系統的設計課程,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對一線教師來說,課程開發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可以觸摸到的教學理論。——Alisa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家庭教育對於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但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填鴨式的教育,註定是不適合教育教學的發展,放手大膽讓孩子們去探究,去研究,讓孩子們從被動學習轉化成團隊學習,參與式學習,才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Lulu

 

我在史教授講授的《基於任務的課程開發技術》中受益良多,系統化地了解到了如何快速有效的進行一個新的課程開發與整合。史教授講到如何分析解決創編困難,碎片化的學習新常態、課程開發的建構主義種種,為我接下來的課程創編帶來頓悟。 ——Nicole

相關焦點

  • 解密馬蜂窩「未知旅行實驗室」
    馬蜂窩「未知旅行實驗室」是旨在探索「旅行與人性」奇妙關係的非常規理想主義營銷品牌,定期面向大眾發起以「未知」為核心的旅行實驗,期望與全球旅行者共同探索世界上與旅行相關的一切未知與可能。2016年9月成立至今三年,未知旅行實驗室推出的「一場未知的旅行」、「未知小黃盒」、「Tripmon Go」、「攻略全世界網紅牆」、「電梯裡的電話」等項目,已經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現象級營銷事件。
  • 假期應不應該帶孩子來一場家庭旅行旅行?您和孩子一起旅行過嗎?
    所以經常出門旅行已經是許多家庭的常態,然而如何讓孩子出門能玩得安全、玩得舒服、玩得放心,那就需要父母們提前做好準備了。前些天小李度過了一個非常不開心的家庭旅行,她和丈夫好不容易攢了十天年假,準備帶兩歲的寶寶出去看看世界。結果寶寶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旅行,在飛機上十分不適應,又哭又鬧,惹得旁邊的乘客十分不滿。
  • 為什麼要帶孩子出去旅行?我們從兩個案例探究親子旅行的意義
    1號家庭一說起帶孩子出遊的事,立刻來了興趣,滔滔不絕。這家媽媽說,從孩子兩歲開始,就到處飛了,因為大家都說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嘛!我們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去哪裡不一定,因為我一直在留意各種團,哪裡便宜就去哪,反正我全職在家,現在孩子還上幼兒園階段,請假很方便。我們最近去了一趟新疆。帶孩子出門就是太累了!」一聽媽媽說起來,孩子立刻來了興致:「我記得新疆,新疆可好玩了,烤羊腿特別好吃。」
  • 愛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時候聽一場家庭教育講座了!
    愛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時候聽一場家庭教育講座了!,一起聆聽由市婦聯主辦,市婦兒中心、市圖書館承辦,作業幫家庭教育中心協辦的「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大型家庭教育公益講座。
  • 全國知名幼教專家王曼卿來遵講座 每個孩子來到世間都是天使
    4月27日,全國知名幼教專家王曼卿教授蒞臨遵義,為遵義北師大新標準實驗幼兒園的家長進行了《陪伴兒童與家庭教養》的主題講座,讓家長們受益匪淺。但是,王曼卿教授的講座是綠色的,純淨的,是從教育的本源出發。記者現場採訪看到,王教授的開場白也很特別,從自然環境入手,繼而過渡到人文環境,才切入專題講座的主題。整個講座,王曼卿教授儘量避免枯燥乏味的「學術味」,而是用貼近生活,且富有詩意的語言闡明一些頗為深刻的道理,言語之中,滿是對孩子的愛,不管是聽話的孩子,還是貌似頑皮的孩子,在王曼卿教授看來,都是可愛的孩子。
  • 講座報名 | 劍橋國際頂尖英語專家:如何在家輕鬆帶孩子做英語啟蒙?
    Herbert Puchta 為小花生的讀者們做了一次特別演講:沒有母語環境,怎麼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戳藍色字回顧講座內容)講座現場有一百多名朋友參加,關於這個話題我們撰寫的文章,在網際網路上獲得無數次轉發和幾百萬次點擊。很多看過的朋友給我們留言,希望小花生能組織更多這樣的機會,與國際頂尖英語教育專家交流我們關注的英語學習問題。
  • 十位親子旅行達人來告訴你,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帶孩子去旅行
    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這些散發光芒的作者,她們的傾囊分享是小愛前進動力,也會是您新年裡再次啟程的葵花寶典~大米小麥媽,是一個孩子剛三個月就開始帶娃踏上旅程的「瘋狂媽媽」。大米和小麥這兩個女寶,分別在五個月和三個月開始了驢友生涯。大米媽如此狂熱地愛好旅行也許來自於童年爸爸的影響,她從小跟著爸爸玩,幾乎所有的寒暑假都不在家貓著。
  • 「一場需要克服私慾的旅行」 ——生態旅行團和他們背後的蟲圈世界...
    帶團機構的資質,昆蟲的來源,都是他們不願言明的地方。在這場旅行中,帶團者沒能克服自己的私慾,他冒了最大的風險,想帶回那隻珍稀的變色龍。2019年2月6日,蟲圈達人馬嘯堃和武藝,帶著17名團友,開啟了一場遠赴馬達加斯加的旅行。在活動招募通知的描述中,這是旨在「探索自然」的親子之旅。馬達加斯加是所有昆蟲和爬寵愛好者的嚮往之地。
  • 全國著名教育專家王金戰來平作專題講座
    全國著名教育專家王金戰來平作專題講座 2020-11-02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果旅行只帶5件必需品 你會帶什麼?
    近日,馬蜂窩旅遊網旗下的未知旅行實驗室與蜂首俱樂部,共同面向廣大用戶發起了一場「極簡旅行實驗」,要求參與者全程只能帶一個背包,挑戰沒有手機,沒有社交網絡的「極簡旅行」。據悉,這是馬蜂窩未知旅行實驗室成立以來的第十季活動,也是馬蜂窩又一次向旅遊愛好者們提出的關於旅行意義的思考。 對於很多旅行者來說,旅行原本是讓人前往陌生的目的地,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 [青藤雲課堂]兒童生長發育科普講座,你不知道的專家來解答
    十月金秋,小長假已經結束多時,家長與孩子們在這八日遊玩親密接觸過程中是否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問題:1.給孩子買的新衣服已經很久沒有換碼數了;2.孩子身高比同年齡孩子都要矮一小截;3.近期孩子身高不長,但體重突增;4.孩子變得內向害羞,含胸駝背;.......
  • 你想和孩子來一場特殊的「旅行」嗎?
    松居直說:「念書給孩子聽,就好像和孩子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一段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平時忙於工作的你,如果也想和孩子來一場特殊的「旅行」,不如來參加園區婦聯的「親子伴讀」公益活動吧!一起和孩子,開啟心靈的旅行~親子伴讀《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
  • 旅行的意義在於一切都是未知
    我覺得人生的曼妙在於未知的際遇,而旅行就是遇見未知的方式。我喜歡說走就走的旅行,沒有計劃一切都是未知的,才會更能體會那旅行的意義。我的旅行從來都是臨時起意,今天想去哪裡,只有明天不上班的情況下今晚我就會買一張車票然後收拾東西出門。這種說走就走的旅途上 你會遇到更多的未知事物。
  • 旅遊|KLOOK帶你打開城市被摺疊的未知
    新快報訊 記者陳鏇報導 " 五一勞動節 " 小長假即將來臨,大家得以來一場久違的輕型戶外探索之旅,重新發現我們所熱愛的城市。記者日前獲悉,KLOOK 客路旅行針對廣州、深圳推出了 " 城市不摺疊 " 為主題的眾多本地遊特色玩樂項目,打開城市被摺疊的未知。
  • 本周活動:親子旅行、繪本閱讀……讓孩子玩得好、更能學得好
    9月17日家長講座預告:《親子旅行,如何讓孩子玩得好、更能學得好?》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現代人說:「靈魂和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這兩句話告訴我們讀書和旅行的重要性。那我們要不要帶孩子去旅行?如何帶孩子去旅行?怎麼才能讓孩子獲得一次高質量的旅行?
  • 在閱讀中來一場博物館旅行,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國慶假期,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外出遊玩,遊山玩水,見識世面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逛博物館,一趟旅程,就能欣賞到各個朝代的文物,了解歷史的變遷,同時教育孩子,讓孩子開啟一場奇妙的認知之旅。《中國國家博物館兒童歷史百科繪本》是很適合孩子閱讀的系列繪本,全彩印刷,繪畫非常精美,文字簡潔幹練,將中華文明的歷史結晶文物與現代圖書融合,從兒童的角度出發,是非常適合親子閱讀的科普繪本。
  • 家教雲課堂 | 帶你走進家庭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的精彩講座!
    家教雲課堂 | 帶你走進家庭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的精彩講座!講座上,李教授從出生講到青春期,抓住了人心理發展幾個關鍵時期,與現場家長分享了家庭心理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 六一兒童節要來了,推薦4個適合帶孩子去旅行的地方
    六一兒童節馬上就到了,暑假也馬上來了,在家裡憋了這麼久,是時候帶孩子一起出去逛一圈了。那帶孩子去哪呢?推薦幾個適合帶孩子去旅行的地方吧!泉城海洋極地世界可以讓孩子體驗動物的多樣性,開闊眼界,培養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懷,重點是,夏天去海洋館,很涼爽而且不曬哦。
  • 趁秋高氣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羅馬假日》裡有句話說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 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有多少人是和小編一樣的上班族, 只有周末休息, 不過沒有關係, 周末也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今天小編就帶你們說走就走。
  • 親子旅行 我為什麼要三年裡帶孩子旅行三十多次?
    麥兜媽是愛玩媽媽團中親子旅行次數最多的人,當別人的娃還第一次坐飛機時,麥兜已經飛了十幾次了。對麥兜一家而言,旅行就像去鄰居家串門一樣稀鬆平常。每個人都有一顆嚮往旅行的心,我們來聽聽麥兜媽是怎麼做到的。大小愛玩還是騰訊「年度親子類自媒體」,絕對值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