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親子旅行已經成為越來越熱門的話題。今天推送的這篇文章來自大小愛玩(微信號:dxloveplay),看後令我頗為觸動。大小愛玩由七個有趣、愛玩、會玩的媽媽聯手發起,旨在向大家推薦媽媽們去過的適合大盆友小盆友一起high的玩樂場所,分享玩樂心得,倡導新派玩樂主張,如今已成長為愛粉們共同參與的親子玩樂分享平臺。
麥兜媽是愛玩媽媽團中親子旅行次數最多的人,當別人的娃還第一次坐飛機時,麥兜已經飛了十幾次了。對麥兜一家而言,旅行就像去鄰居家串門一樣稀鬆平常。每個人都有一顆嚮往旅行的心,我們來聽聽麥兜媽是怎麼做到的。
大小愛玩還是騰訊「年度親子類自媒體」,絕對值得分享。通訊錄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dxloveplay或大小愛玩。
文、圖/@麥兜媽
剛結束了一場長達21天的旅行,至今還深深沉浸在帶著我三歲半的小旅伴同行的快樂中。工作以來,從來沒有過如此奢侈的長假期。似乎一切都值得,就在這些朝夕相處的日子裡,我深深體會了小朋友的「蛻變」。
回來後,很多人都說她黑了,瘦了,但長高了。而我更看重的是她這些日子以來心智的成長——眼見她越來越膽大,越來越不懼怕與人打交道。看著她從之前那個不敢蕩高鞦韆的膽小鬼,變成那個非要我把鞦韆蕩得很高,「要蕩得我哈哈笑才行」的瘋娃子;看著天生害羞的她,從最開始見到生人就躲在背後,到後來和賣東西的阿姨擁抱親吻,自己跑去主動和空姐要apple juice。
從膽小鬼變成瘋妹紙
看著她從以前的那個乖乖寶,變成了一個小「談判家」:為了達成她想要完成的目標,她會費盡唇舌和我們探討一切可能實現目標的途徑,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看著她從之前的不大愛主動說話,變成一個愛編故事的小話癆,旅館門口看到螞蟻,她居然煞有其事地編出在幼兒園看到一群螞蟻搬家的故事。
為何要帶著小小的她/他去旅行?
在我看來,旅行能帶給孩子的改變,在家或許也會有,但相信不會有這麼巨大,只因:
旅行,是最親密無間的時間。旅行,最大的意義在於無條件的陪伴。試想平時我們都少不了忙碌的工作,能夠全天候24小時見證孩子的成長的,只有旅行時分了。
更有意思的是,我們要和娃一起經歷旅行中的各種意外:火車晚點、坐過站、忘帶東西、差點錯過飛機、遭遇小偷……面對各種酸甜苦辣的歷練,大人和孩子都在學習從容和進步。
21*24小時的親密陪伴
帶著她/他去旅行,去看不一樣的東西,接觸不一樣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是一本比任何繪本都更生動形象的教科書,當書上的畫變成了真實的場景時,對小朋友是最真實的刺激和美好的回憶。在丹麥的菲德烈堡宮,我們「偶遇」了王宮裡的「公主」,這成為小朋友一路津津樂道的事,至今連公主長什麼樣子都記得。而這類的驚喜,我們旅行途中幾乎每天都會經歷。
城堡裡的「公主」秒殺了小朋友。外面的世界比繪本更精彩
學到不一樣的典範/榜樣。出門旅行,尤其是出國體驗不同的異域文化,能讓孩子們接觸到其他類型的優秀的人和行為。要知道,小朋友的一個示範作用,要勝過家長的千萬句勸說。
連我自己都說不清楚,這是帶上她的第幾次旅行了。如果算上國內遊、周邊遊,大大小小也得要幾十次了吧。粗略估計她應該已飛過30多段航程,已經是資深的「小空中飛人」。我真心覺得,每一次旅行過後,她都會有很大的變化,而我在這當中逐漸積累更多的親子旅行經驗。
張家界旅遊,餓壞了抱著碗大口大口吃飯
旅行的意義很多元,可依然有很多媽媽在「帶孩子旅行」這個問題上畏首畏尾,排除時間上和錢的因素,多半是擔心自己「搞掂不定寶寶」怎麼辦?總結了幾點我認為有助於順利完成旅行的經驗,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和孩子一起慢慢走,把出遊的節奏變慢、心境放慢。帶娃出遊,行程的設置要儘可能寬鬆再寬鬆。如果正常的旅行要去兩個景點,那帶娃的話就好好玩好一個。旅行的真正意義不在於走過多少路,看過多少風景,而在於體會多少心境。對於孩子來說,跟團遊是最拙劣的旅遊方式,因為在他們眼裡,疲於奔命根本和快樂搭不上邊。
他們的小幸福、小快樂很簡單,在海邊,一捧沙子加上一灘海水就足以讓他們樂一個下午。
孩子的幸福快樂很簡單,好好玩一個景點勝過走馬觀花
對於沒有旅行經驗的小寶寶家庭,第一次出遊可以選擇周邊的景點,或者是不會太折騰的海邊。
海邊適合小寶寶出行
相信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不要為他們預設很多障礙和難題,覺得他們辦不了這個辦不了那個。我們出發前也難免各種擔憂,又擔心時差又擔心適應不了。可事實證明,小朋友的去程近9小時飛機都沒有哭鬧,倒時差也很順利;反倒是後來我和她爸在乘坐快船時敗下陣來,她卻一點暈船反應都沒有。小朋友的適應能力真是超強。要記住,為小朋友出門設置障礙的不是他們自己,而是大人!
尊重孩子,請記得要向對待大人一樣平等對待他們。無論多小的寶寶,每天出門前,可以先和他們分享接下來一天的行程,告訴她/他我們將看到什麼樣的東西,設定一些他們可實現的目標,並請他們協助你們一起去完成。這樣最有助於讓他們在旅途中更有主人翁意識,也會讓他們更有參與感。
對於稍大可自由交流的孩子,就可以設立一個「平等議事」的機制,不能滿足的事,告知為什麼,什麼樣的情況才可以滿足;養成這樣的習慣,你會發現孩子會很擅長為爭取自己的權利討價還價,但總體來看,有獨立想法/努力動腦筋都不是壞事!
旅行中培養獨立思考的孩子
要鼓勵孩子的各種努力和嘗試,及時肯定他們的每個進步。哪怕會失敗,也值得一試,小朋友的主動能力和自信心會在你的鼓勵下不斷得到提升。麥兜特別喜歡拿我的手機拍照,我非但沒有阻攔,反而加以鼓勵和指導,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後她的拍照能力真的突飛猛進,已經能獨立拍出構圖和畫面都非常不錯的照片來。
學會放手,小朋友能帶給你驚喜
羞澀的孩子可以多鼓勵他們去自己主動辦一些事(比如點餐,要水),切忌大包大攬。還可以鼓勵他們多去主動要求和異國的小朋友玩,再暗中幫助協調,成功後不僅能收穫玩伴,更能讓孩子收穫與人成功交往的自信心。
不再害羞,主動和異國小朋友交往
給予孩子無窮盡的耐心。旅途中難免各種不順利,各種從未盤算好的意外,當這些「壞事情」破壞你的好心情時,可別把這些不如意發洩到孩子身上。生氣和發火只會讓局面變得更糟糕。記得要永遠給孩子120%的耐心,即使是面對他們的哭鬧,用耐心和溫柔的聲音也足以化解。想要生氣的時候就時時提醒自己,所有的問題都只是暫時的,「她只是個孩子,總歸會長大的。我會陪著她慢慢長大」。
最後,我想說,親子旅行不在乎遠近,不在乎簡單或奢華,只在乎全身心的陪伴。想要嘗試,就從一場說走就走離家很近的旅行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