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出貧困——岷縣脫貧攻堅綜述

2020-09-12 岷縣發布

岷縣是我省58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也是全省未脫貧摘帽的8個縣之一,境內地形複雜多樣,生態環境脆弱,素有「十年九災」之說,災貧疊加是基本縣情。

自2013年底開始,經過歷年新識別、貧困人口自然增減等動態調整後,目前有系統數據顯示,岷縣全縣有貧困人口4.3萬戶18.26萬人,有脫貧監測戶1123戶4559人,「邊緣戶」2830戶10431人。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岷縣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有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目標標準,貫徹精準方略,全面夯實精準幫扶、產業扶貧、各方責任、基層隊伍和工作作風「五個基礎」,脫貧攻堅責任、政策、工作得到有效落實,為全縣如期脫貧摘帽打下堅實基礎。

農戶——「不想再做貧困戶」的春花與「電」亮致富路的愛國

盛夏七月,天氣晴好。洮水河畔的田間地頭,處處都有人民群眾忙碌的身影。

在這片土地上,在岷州兒女求新求變求發展的脫貧攻堅奔小康進程中,一個個自我覺醒的貧困生命,逐步完成了從「自我否定」到「自我認知」的精神脫貧洗禮,逐日發出了「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時代最強音。

他們,鮮活而又個性;他們,靠實幹脫貧,以雙手致富;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岷州兒女自強不息的奮進精神。「現在日子好了,女兒在鎮醫院工作,兒子參軍。我有能力養活我自己......我不想再當貧困戶了!我自願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的一天,岷縣西寨鎮大寨村婦女宋春花鄭重寫下申請,主動脫貧的故事,引發了鄉親們的熱議,也讓眾人欽佩不已。

記者見到宋春花時,她和兒子正忙著給小二樓裝修洗澡間。

這個從外表看就很能幹的女人,內心卻承載著一段心酸往事。

10年前她的丈夫離世,不僅讓這個家庭失去了主心骨,巨額的醫藥費開支也讓這個家變得步履維艱。

「生活過得很艱難,春天幹農活,秋天和冬天藥材下來了就收購藥材,然後販賣掉,好的一年能賺上七八千。」宋春花說,政府的各種補貼,對我幫助很大,解決了我的後顧之憂。

在宋春花生活最無助的時刻,國家的一系列扶貧政策為她送來了溫暖和光明。

「已然發生的事不可逃避,都要面對。」問及過去,宋春花以樂觀向上的精神解決人生的難題,為她的孩子樹起堅強榜樣。

「以後,要在城裡買個房,等兒子娶上媳婦幫著給他們帶娃。要把家往好裡過,要越走越好呢!」談及未來,宋春花笑著說,不論生活多麼艱難,明天的日子肯定比今天好。

脫貧不能等,致富需自強。如果說70後婦女宋春花是岷縣許許多多自強不息、以自身堅韌與不屈抗擊貧困的傳統藥農代表,那麼茶埠鎮嶽家灣村的80後小夥子郝愛國,則是依靠自身勤勞和聰明才智走上小康路的新一代藥農致富楷模。

如何實現從貧困戶到電商家族企業的華麗變身?郝愛國的故事還得從2015年說起。

在位於岷縣茶埠鎮嶽家灣村的岷縣如康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郝愛國告訴記者,過去家裡因病致貧,一家人靠吃低保勉強生活,2015年他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脫貧幫扶對象。

「當年,縣上入選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我被村上推薦去縣城學習電商。培訓回來後,就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網店,開始嘗試網上銷售中藥材。」從最初的一盒、兩盒,發展到後來的幾十盒,甚至幾百盒,郝愛國的電商之路逐漸壯大。

後來,他創辦了現在的合作社,採取農戶種植、合作社分揀切片、網店銷售的經營模式,發展壯大特色藥材產業經營。不到1年時間,銷售額突破200萬元。2017年,郝愛國家脫貧了。去年,他花了80萬元新建了300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洋樓。

「這是我家4年前的房屋,現在成了倉庫。」郝愛國指著低矮的兩間簡易塑鋼房說。

院內一高一低的房子,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些是他家近幾年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真實寫照。

「電商飛速發展,常常感到本領恐慌,需要我不斷去學習、去探索。」郝愛國笑著說,下一步,計劃年內再增加1家網店、1個天貓店鋪,爭取全年營業額突破1200萬元,吸納建檔立卡戶35戶就業,並且帶動銷售200戶以上農戶的中藥材,助其增收。 

岷縣採訪期間,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岷縣積極培育電商人才,提升產業水平,讓當地「賦能增效」,貧困群眾也因電商扶貧搭上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2018年,岷縣入圍阿里巴巴貧困縣農產品電商前15強;2019年,岷縣電子商務網絡指數全省排名第二。截至記者發稿前,岷縣培育從事中藥材經銷的電子商務企業69家,網上註冊運營天貓店、拼多多、淘寶、微店等1000多家,實現電子商務銷售總額2.5億元,網購金額2億元。

村莊——回溝與大竜,岷縣脫貧奔小康進程中的兩個村莊縮影 

一個村,一個人,一片情懷,激發扶貧扶志新動力。

一個村,一個人,一段經歷,抒寫富民興村新篇章。

回溝,大竜,在岷州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進程中,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盛夏時節,維新鎮回溝村的土地煥發出新一輪生機。 

回溝村位於岷縣維新鎮東南部,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惡劣。這裡,農業生產不成規模,村民受教育水平較低,思想觀念比較保守,致富之路難上加難。

「群眾的滿意度是扶貧的最終落腳點。近兩年的駐村生活,感覺到群眾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回溝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安建昌說,回溝村的變化,更多來自群眾思想的「騰飛」。

2018年,省自然資源廳幹部安建昌來到這片貧瘠之地,開始了他的駐村幫扶生涯。幾經摸索,他提出了「1234」工作方法,即走好新疆移民;靠中藥材產業、靠勞務輸出;提升人居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提升基礎設施;抓好黨建工作、抓全扶貧工作、抓細婦聯工作、抓實群眾滿意度工作。除此之外,他還發揮駐村隊員「老師」身份,利用學生暑假時間,在村委會開展暑假作業輔導活動。

「扶貧工作,不僅需要提供物質上的支持,更需要智與志的扶貧。」安建昌說,扶志,就是讓大山深處的孩子們看到出路、擁有未來,讓家長和孩子們有更多信心和更遠的憧憬。

「安叔叔,成績出來了,能走個二本!」今年剛參加完高考的王愛梅在得知成績後的第一時間向安建昌微信報喜。

高考成績公布的那一刻,王愛梅看著大山,突然對自己的前途命運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

告別大山,走出去,這是她的心聲。王愛梅告訴記者,去年如果沒有安叔叔的幫助,她可能失去改變命運的機會。

生長在一個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家庭,王愛梅的求學之路相對同齡人來說比較坎坷。2018年因高考落榜,父親王安平不願意讓她再繼續讀書。安建昌得知此事後,幾番登門和王安平談思想、講道理,幾番對話後,王安平才終於讓女兒去復讀。 

這個曾因學致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於2018年也脫了貧。安建昌不僅在扶貧上幫了一程,更在扶志上播了「火種」。

窮了,上不起學;不上學,更窮,惡性循環。如此,像王安平一樣的家長在改變觀念的同時,也看到了阻斷世代貧困的希望。

去年,回溝村實現貧困戶脫貧53戶19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19%,圓滿完成脫貧任務。如今的回溝村,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孕育著新的希望。 

七月的一天,記者走進位於岷縣茶埠鎮大竜村的益農中藥材種植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一股濃濃的藥香撲面而來。生產車間內,衝洗、切片等各項工序正有條不紊地進行。

29歲的馬東娥是當地村民,一直以來她家以種植藥材為生。「以前自家的好藥材賣不上好價錢,現在有了這個合作社,藥材再也不愁銷路,還能賣個好價錢。2017年,我家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馬東娥還說,來這裡務工,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顧家掙錢兩不誤,日子好過從前。

茶埠鎮大竜村是深度貧困村,地處偏遠,高寒陰溼,到處都是石頭山,且人多地少,全村以勞務輸出、中藥材種植為主要經濟來源。和馬東娥一樣,村裡大多農戶雖然種植中藥材,但藥材銷路不好,售價較低。

2016年,大竜村村主任邱富文牽頭成立了現在的合作社。採用「統一採購、統一培訓、統一種植、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七統一經營模式和「黨支部+合作社+電商+貧困戶」、「製藥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資金入股、訂單農業、吸納就業、產品入股、代購代銷等多種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切實解決了村民的「難心事」。

目前,合作社共吸納周邊兩個鄉鎮11個行政村包含400多貧困戶在內的500多農戶。近幾年來,合作社共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58.7萬元,貧困戶累積分紅達32.1萬元,近三年累計幫助農戶和貧困戶銷售中藥材300多噸,銷售收入1500多萬元,戶均增收800元。

「單打獨鬥成不了氣候,抱團發展才能實現共贏。」合作社成立3年後,邱富文意識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做大做強,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2019年3月,在邱富文的牽頭下,當地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成立「岷縣茶埠益農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實現了合作社抱團發展。

「希望吸納更多合作社加入,讓我們的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把我們的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讓我們的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帶動岷縣更多的群眾脫貧致富。」談及未來發展,邱富文胸懷更廣闊的天地要去「戰鬥」。

近年來,岷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堅持以「道地、綠色、生態」為核心,以全產業鏈開發為主線,以創新為動力,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推進中藥材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產量15萬噸,市值40億元,中藥材收入佔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

鄉鎮——維新:安居樂業食無憂 閭井:致富有路信心足

房子,不僅僅是容身之所,更多地被賦予「家」的意義。易地扶貧搬遷這一浩大工程,讓許多農村家庭從「居者有其屋」到「居者優其屋」,這期間,發生變化的不僅僅是住房的空間和面積,更是百姓幸福感的不斷提升。

院落整潔,房屋寬敞,新潮的家具電器一應俱全......在岷縣維新鎮柳林村集中安置點,今年36歲的蔡選鵬正在院子裡打理他的花花草草。「搬到這裡,比以前的房子好多了,住得很舒心。瞧,我自己還開了家商店,有些小收入。」這位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高興地說。 

在柳林村,和蔡選鵬一樣的村民有260戶,在政府的幫助下,2018年他們從大山深處舉家遷出,搬進新居所,重新開啟了一種新生活。現在,家家戶戶都通上了自來水、柏油路,出行更加方便。

「黨的政策真好,日子越過越有奔頭。」這是蔡選鵬一家最切身的感受。從大山深處搬遷到富民新村,一家人不僅搬離了窮窩,改變了居住環境,生活質量和精神面貌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安居,才能樂業。住房建設是岷縣聚力強化貧困鄉村基礎建設的一個縮影。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才是關鍵。維新鎮在抓安置區建設和搬遷入住的同時,紮實做好推進後續產業扶持政策。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成立合作社23個,田蜜蜜現代農業企業1個,扶持1041戶貧困戶種植中藥材3570畝,規範提升西溝等4個村電子商務服務點,建成蜂蜜加工扶貧車間1個。此外,持續強化就業扶貧。全鎮輸轉勞動力4350人,福州勞務輸轉人員30人。

「十三五」期間,岷縣1432戶安置住房已建成並全部實現搬遷入住,安置點配套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完成了搬遷群眾舊房拆除任務。同時,累計投入各類後續扶持產業項目資金4462萬元,並持續落實光伏電站到戶受益分紅58.32萬元,產業扶持實現全覆蓋。此外,1136戶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群眾已實現每戶1人及以上的穩定就業,2020年以來,已通過各種渠道輸轉建檔立卡搬遷戶勞動力1623人,有效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問題,確保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一般貧困戶的「安居」與「樂業」都解決好了,那些特困戶供養人員怎麼辦?扶貧奔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這是池灘村黨支部一干人用實際行動做出的回答。

「食堂的飯好,離家近,我每天穿洗乾淨後就來吃飯。」今年58歲的李貴喜是維新鎮池灘村的一名特困供養人員,像他一樣每天中午到當地愛心食堂吃飯的老年人共有11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為進一步完善老人用餐服務體系,緩解老人用餐難問題,池灘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於今年6月建成了老年人愛心食堂,7月初開始服務當地孤寡老人,服務對象為11名特困供養和一、二類低保人員,每天中午提供免費午餐。

記者在「愛心食堂」看到了配套齊全的炊具和新鮮的蔬菜,就餐環境乾淨整潔。「一方面幫助解決他們的個人衛生,另一方面也解決他們做飯不便的困境,全面提升老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也是我們抓黨建促脫貧的實際行動。」該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趙小東說。

視線轉移,被雨水洗刷的閭井鎮,愈發青翠迷人。 

走進岷縣方正草業有限責任公司閭井鎮貓尾草扶貧車間,幾位師傅正在操作機器給貓尾草打捆,滿眼儘是貓尾草的身影。

近年來,岷縣立足特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貓尾草為主的草產業,並引導龍頭企業「出城進村」,打造「扶貧車間」,探索出了一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

「我們的草一部分來自自種,另一部分從周邊收購,已帶動周邊貧困戶2462戶,每年分紅174萬元,戶均每年分紅800元。2019年季節性用工360人次,發放季節性工資48萬元。」方正草業閭井分廠的負責人郭芳說。

王惠強家,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於2019年脫貧。「一個月能掙4500元,比外出打工要好得多。這裡的活輕鬆,還能幫著家裡增收,去年買了車,生活還不錯。」

「一天掙100元,扶貧車間建到家門口,不僅能照顧上家,還能掙上錢,好得很。」在這裡上班的李志蘭高興地說道,她對如今「家門口」的這份工作表示很滿意。 

興產業、助發展、帶民富。近年來,岷縣按照「立草為業、示範推廣、企業帶動、市場驅動、整體推進」的產業開發思路,完善了以岷縣貓尾草為主的特色草產業規模化種植、加工和銷售等全產業鏈發展,按照氣候差異和產業基礎,將全縣適宜種植岷縣貓尾草的13個鄉鎮劃分為東山區和西南川2個草產業發展片帶;在寺溝、閭井等鄉鎮建成牧草種植加工「扶貧車間」5處,在適合種植岷縣貓尾草的13個鄉鎮發展草產業合作社78個,帶動8878戶貧困戶穩定增收。目前,全縣累計種植岷縣貓尾草10萬畝,年產量已達6萬噸,總產值3.6億元。

蔡選鵬一家嘗到了易地搬遷的甜頭,更增加了脫貧致富的勁頭;池灘村孤寡老人能吃上一碗熱乎飯,讓晚年生活「食」無憂;發展牧草產業,脫貧致富有了更廣「門路」。住房安全、吃飯保障、產業壯大......日子越過越好,勁頭就會越來越足,創造美好生活的內生動力才會更持續。

農戶,村莊,鄉鎮。這些層層疊疊、曲曲折折的可喜變化,被扶貧改變的岷州兒女,正朝著鄉村振興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進......

來源:定西日報

相關焦點

  • 【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決戰決勝最後貧困堡壘——岷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一片片藥材基地託起群眾脫貧的夢想,一個個扶貧車間奏出農戶致富的樂章,美麗鄉村新畫卷在洮河之畔徐徐鋪開。岷縣是國扶貧困縣和六盤山片區重點貧困縣之一,是甘肅省深度貧困縣之一。過去5年,岷縣共有131個貧困村退出,3.85萬戶16.83萬人實現了穩定脫貧。作為全省未脫貧摘帽的8個縣之一,岷縣全縣上下眾志成城,盡銳出戰,咬定目標,一鼓作氣,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最後總攻。
  • 發掘產業優勢,決戰脫貧攻堅——甘肅岷縣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天獨厚——岷縣縣域情況岷縣,隸屬於甘肅省定西市,因境內有岷山而得縣名。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境內海拔2040-3754米,素有「隴原旱碼頭」之稱。低溫乾燥,自然災害頻發,是7·22定西地震的重災縣,更是國家級扶貧困縣和六盤山片區58個重點貧困縣之一。
  • 凝心聚力戰貧困——臨夏廣河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凝心聚力戰貧困——廣河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廣河縣城全景。2014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545戶、5.78萬人,貧困村51個,其中深度貧困村28個,貧困發生率為27.03%。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河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按照「突出重點、全面推進、連片攻堅、到戶到人、精準施策」的工作思路,緊盯「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切實提高扶貧開發質量水平。2019年底,全縣5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06%。
  • 大山深處戰貧困——東鄉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大山深處戰貧困——東鄉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作為國家「三區三州」和六盤山片區深度貧困縣的東鄉族自治縣,是甘肅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東鄉視察調研,極大地鼓舞了各族幹部群眾戰勝貧困的信心決心。東鄉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滾石上山、背水一戰,敢死拼命、攻堅克難,打響了脫貧攻堅殲滅戰、收官戰。
  • 中宣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主題採訪活動第三採訪組繼續在岷縣開展採訪
    岷縣是國扶貧困縣和六盤山片區58個重點貧困縣之一,也是全國、全省確定的深度貧困縣之一。近年來,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決策部署,凝心聚力、真抓實幹、盡銳出戰,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脫貧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尤其是「產業扶貧三大寶,藥材蜂蜜貓尾草」的產業扶貧,為2020年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基礎。
  • 消除絕對貧困 齊心同奔小康——山丹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消除絕對貧困 齊心同奔小康——山丹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鄭朝華 通訊員 翟繼宗山丹縣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是張掖市的東大門,素有「走廊蜂腰」「甘涼咽喉」之稱,是古代「絲綢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
  • 宕昌縣衛健局機關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開班
    為認真貫徹落實林鐸書記在省委組織部呈送的《岷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明察暗訪情況》上的批示精神和省委組織部李元平部長在岷縣掛牌督戰推進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按照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關於舉辦7個未摘帽縣縣鄉村三級幹部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的通知》要求,從8月20日開始利用5天時間,縣衛健局機關舉辦了幫扶幹部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
  • 時不我待戰貧困——西和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2013年底建檔立卡時,全縣有223個貧困村、15.38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39.52%。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退出貧困村175個,減貧14.75萬人。截至2019年底,全縣還有貧困村48個,貧困人口4054戶1.32萬人,貧困發生率3.43%。
  • 擺脫貧困,走向物阜民豐——康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康縣縣委、縣政府堅持立足「山大溝深耕地少」的劣勢,挖掘「綠水青山特產多」特色優勢,堅持走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按照「生態為基、發展為要、民生為本、黨建為先」的發展理念和「統籌城鄉一體發展,建設小康美麗康縣」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施策,持續推進大扶貧工程,全面開展脫貧攻堅「3+1」衝刺清零行動,加壓定責,盡銳出戰,合力攻堅。
  • 岷縣教育系統3000多名志願者假期不休投身脫貧攻堅一線
    暑假到來,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岷縣廣大教師隊伍利用休息時間,投入到脫貧攻堅一線。3000多名志願者走村入戶,傾心幫扶,幫助群眾拆危(違)治亂,整治戶內環境衛生,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發揮自身優勢,貢獻教育力量。
  • 岷縣:聚焦脫貧攻堅打造素質過硬村級「領頭雁」
    今年以來,岷縣聚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堅持選優配強,打造素質過硬的村級帶頭人隊伍,著力提升村黨組織組織力,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緊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工作實際,按照「力量不減、持續優化」的思路,持續用力抓好村級帶頭人隊伍優化調整。緊盯村級「兩委」班子換屆的工作實際,對村黨組織書記抓黨建、抓產業、抓治理、抓發展等能力素質進行全面分析研判,找準村級帶頭人隊伍建設中的短板弱項,夯實換屆工作基礎。
  • 甘肅岷縣:六十萬畝中藥材成脫貧支柱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光明日報記者 王冰雅 訾 謙 楊 颯凌晨四點,在「中國當歸之鄉」甘肅岷縣,當歸城已悄然開市。岷縣當歸城是全國最大的當歸交易市場,南來北往的客商在這裡採購優質道地中藥材。
  • 扶貧日記7.30 | 岷縣檢察院持續集中開展脫貧攻堅大走訪、大排查、大清零行動
    7月30日,岷縣檢察院持續集中開展脫貧攻堅大走訪、大排查、大清零行動,組織第十五批次幫扶責任人與黨員志願者集結到幫扶村同時協同村幹部和駐村幫扶隊開展拆危(違)治亂後續平整工作,幫助貧困戶整理危(違)房拆除後保留的舊家具、磚瓦、木材,動員引導群眾修建小花園、小菜園,美化戶內戶外人居環境,提振農戶脫貧信心。同時幫扶責任人與黨員志願者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百姓家中,與群眾話家常、講政策,廣泛宣傳人居環境整治思路,引導貧困群眾消除「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 靜寧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成紀嬗變——靜寧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平涼日報記者 李娟淑每日甘肅網8月13日訊據平涼日報報導 八月的靜寧大地,群山蔥蘢,綠植遍野。在風起雲湧、氤氳變幻的夏秋交替時節,多雨的成紀河山更顯氣象萬千,分外迷人。
  • 【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全力衝刺 決戰貧困——臨夏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產業在變強、群眾在變富、鄉村在變美……一幅幅脫貧攻堅的壯美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臨夏縣是國家六盤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區之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重是基本縣情。2013年底,全縣218個行政村中116個是貧困村,貧困人口11.42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2.64%。黨的十八大以來,臨夏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來抓,以「等不起」的責任感、「坐不住」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質量落實。
  • 平涼、隴南、岷縣詩詞學會「脫貧攻堅」主題詩詞作品選
    脫貧攻堅,是2015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的重要講話強調的內容。他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為此,全國人民在黨的帶領下,經過五年的艱苦努力,今年即將實現全民脫貧。
  • 扶貧日記7.27 | 岷縣檢察院持續集中開展脫貧攻堅大走訪、大排查、大清零行動
    > 7月27日,岷縣檢察院持續集中開展脫貧攻堅大走訪、大排查、大清零行動,組織第十二批次幫扶責任人與黨員志願者集結到幫扶村,繼續開展入戶走訪和問題排查整改。 幫扶責任人與黨員志願者在深入排查摸底的基礎上,繼續聚焦「視覺貧困
  •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擺脫貧困,走向物阜民豐——康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康縣縣委、縣政府堅持立足「山大溝深耕地少」的劣勢,挖掘「綠水青山特產多」特色優勢,堅持走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按照「生態為基、發展為要、民生為本、黨建為先」的發展理念和「統籌城鄉一體發展,建設小康美麗康縣」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施策,持續推進大扶貧工程,全面開展脫貧攻堅「3+1」衝刺清零行動,加壓定責,盡銳出戰,合力攻堅。
  • 扶貧日記7.26 | 岷縣檢察院持續集中開展脫貧攻堅大走訪、大排查、大清零行動
    7月26日,岷縣檢察院持續集中開展脫貧攻堅大走訪、大排查、大清零行動,組織第十一批次幫扶責任人與黨員志願者集結到幫扶村,繼續開展入戶走訪和問題排查整改。 幫扶責任人與黨員志願者繼續深入幫扶村逐戶走訪,完善「一戶一檔」資料、排查住房安全隱患,到戶宣傳脫貧攻堅政策,懸掛宣傳橫幅,切實讓群眾思想觀念從「要我拆」轉變為「我要拆」,實際行動從
  • 「幫」有特色 「扶」有成效——張樓鄉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幫」有特色 「扶」有成效——張樓鄉脫貧攻堅工作綜述張樓鄉與市區相連,面積73.5平方公裡,轄26個行政村,人口6.3萬,耕地面積8.1萬畝;現有黨支部42個、黨員1272名,2015年至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641戶1569人,已脫貧534戶1462人,5個貧困村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