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戰貧困——臨夏廣河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2020-08-27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

凝心聚力戰貧困

——廣河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廣河縣城全景。廣河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

廣河縣是國列省列扶貧開發重點縣。2014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545戶、5.78萬人,貧困村51個,其中深度貧困村28個,貧困發生率為27.03%。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河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按照「突出重點、全面推進、連片攻堅、到戶到人、精準施策」的工作思路,緊盯「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切實提高扶貧開發質量水平。2019年底,全縣5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06%。今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回望來路,一張張優異的成績單見證著廣河縣各族幹部群眾在扶貧開發徵程中的苦幹實幹。2016年,廣河縣被評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2019年,廣河縣入選第二批41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名單;同年,廣河縣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四好農村路

群眾的致富路幸福路

廣河縣總體呈現出「一川、兩山、五流域」的地理特徵。過去很多年裡,全縣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不僅造成群眾出行困難,更阻礙各類產業發展。

精準扶貧,交通先行。「只有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徹底改善農村地區交通條件,完善全縣路網結構,才能有效盤活農村資源,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廣河縣扶貧辦主任馬永忠如是說。

脫貧攻堅以來,廣河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攻堅克難,聚焦發展瓶頸,積極實施交通先行工程,不斷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入,完善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提高農村公路運輸服務水平,打響了交通扶貧攻堅戰。

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投資7.3億元,硬化農村道路1100多公裡,全縣各級公路裡程達2647公裡,通村道路硬化率100%,通社道路硬化率90%,通戶道路硬化率85%。

通過幾年的發展,廣河縣內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國省幹線縱橫交錯,縣鄉村公路交織成網,不僅徹底解決了群眾的出行難題,還為特色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過去,我們要走幾十裡山路,趕著牛羊到市場去賣。現在好了,汽車直接開到家門口,運輸、銷售牛羊都很方便。」官坊鄉河灘村養殖戶馬葉青高興地說。

沿著一條條連接十裡八鄉的農村公路,廣河縣群眾走上了一條條「脫貧路」「致富路」「幸福路」。「四好農村路」為廣河大地帶去了人氣、財氣,也為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

「糧改飼」

推動種植養殖業共發展

每年年初,行走在廣河縣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一個個或白或綠的塑料大包,當地人親切地稱它們為牛羊的「麵包」。

「這是全縣開展『糧改飼』的成果,這些青貯飼料包已成為鄉親們致富的『寶貝』,很多貧困戶都靠它順利脫貧。」廣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馬進福介紹說。

自古以來,廣河縣群眾就有「無牛無羊不成家」的傳統養殖觀念。但過去幾年間,隨著養殖成本不斷提高,群眾養殖效益下滑,嚴重阻礙了當地草食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2015年起,廣河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在全省範圍內率先開展「糧改飼」工作,探索出一條「糧飼兼顧、草畜配套、以種供養、農牧互促」的循環農業發展和產業扶貧新路,推動旱作農業的「第二次革命」。

201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村裡廣播上聽到「糧改飼」工作的重大意義後,三甲集鎮頭家村養殖戶馬忠明決定用家裡的3畝旱地嘗試「糧改飼」。

「用自家的草料餵自家的牛羊,一頭牛算下來一年至少省下1000多元的成本。不僅如此,多餘的飼料還能賣給附近的企業。」馬忠明高興地說,同樣是辛苦一年,「糧改飼」後家裡收入翻了好幾番。

在廣河縣,和馬忠明一樣從「糧改飼」中嘗到甜頭的群眾還有很多。據統計,2019年,全縣完成「糧改飼」20萬畝,加工優質飼草80萬噸,帶動貧困戶1.1萬多戶,畝均增收400元以上。

電商扶貧

探索增收新路徑

今年5月,一場以「電子商務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的「直播賣貨」活動在廣河縣開展。短短兩個小時,活動吸引圍觀網友8萬多名,點讚數量18.23萬個,成交特色產品600多單,交易額達7萬多元。

「這些年,我們在電商扶貧這條道路上越走越穩,很多貧困戶在電商企業的帶動下,實現穩定增收。」廣河縣商務局局長馬俊祥說。

近年來,廣河縣探索建成廠房式和居家式兩種「電商扶貧車間」,採取「電子商務+扶貧車間+貧困戶」的運營模式,破解大批無法外出務工群眾的增收難題。

在廣河縣莊窠集鎮大莊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位於村中心的「電商扶貧示範點」。

馬歪謝是大莊村「電商扶貧示範點」裡的產業工人。幾年下來,他通過在示範點裡打工實現了脫貧。「我幹縫紉加工的活,不用風吹日曬,每月也能掙近3000元,日子過得很紅火。」馬歪謝如是說。

如今,廣河縣電商企業已發展到200多家,從業人員8000多人。2019年,全縣電子商務線上銷售額達2.02億元,比上年增長30.3%,通過「電商扶貧車間」產品銷售額達3500萬元,帶動就業近20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00多人。

電子商務讓越來越多的廣河特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各地。馬俊祥表示,將繼續做大電商扶貧產業,讓更多群眾依靠電商扶貧實現長期穩定脫貧。

相關焦點

  • 大山深處戰貧困——東鄉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大山深處戰貧困——東鄉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作為國家「三區三州」和六盤山片區深度貧困縣的東鄉族自治縣,是甘肅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東鄉視察調研,極大地鼓舞了各族幹部群眾戰勝貧困的信心決心。東鄉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滾石上山、背水一戰,敢死拼命、攻堅克難,打響了脫貧攻堅殲滅戰、收官戰。
  • 【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全力衝刺 決戰貧困——臨夏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產業在變強、群眾在變富、鄉村在變美……一幅幅脫貧攻堅的壯美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臨夏縣是國家六盤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區之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重是基本縣情。2013年底,全縣218個行政村中116個是貧困村,貧困人口11.42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2.64%。黨的十八大以來,臨夏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來抓,以「等不起」的責任感、「坐不住」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質量落實。
  • 時不我待戰貧困——西和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2013年底建檔立卡時,全縣有223個貧困村、15.38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39.52%。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退出貧困村175個,減貧14.75萬人。截至2019年底,全縣還有貧困村48個,貧困人口4054戶1.32萬人,貧困發生率3.43%。
  • 廣河縣公安局召開脫貧攻堅基層基礎工作業務培訓會
    >基層基礎工作,抓實抓細工作舉措,加快補齊工作短板,確保高質量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廣河縣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於6月28日上午在縣局召開脫貧攻堅基層基礎工作業務培訓會。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馬進虎出席會議並作動員講話,局黨委副書記、政委馬長祿主持會議,縣脫領辦綜合協調組副組長馬天翔應邀參加指導培訓,縣局駐村工作隊員及所有幫扶責任人參加培訓會。
  • 消除絕對貧困 齊心同奔小康——山丹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消除絕對貧困 齊心同奔小康——山丹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鄭朝華 通訊員 翟繼宗山丹縣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是張掖市的東大門,素有「走廊蜂腰」「甘涼咽喉」之稱,是古代「絲綢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
  • #脫貧攻堅 政法護航#臨夏縣開展15個行政村2020年度貧困退出縣級驗收工作
    根據《臨夏縣2020年度貧困退出縣級驗收暨縣級摘帽退出自評工作方案》精神,8月29日-9月8日,臨夏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李雲平帶領縣級第五驗收組成員,集中利用11天時間,到民主鄉、新集鎮15個行政村,開展2020年度貧困退出縣級驗收工作。
  • 臨夏州政協委員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及計劃、財政報告
    委員們建議,一是要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堅持做到「四個不摘」,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二是要發揮「旅遊直通車」作用,打通積石山縣城北濱河路環西延伸段通往石海旅遊景點的道路,與扶貧旅遊大通道相接;三是依託積石山縣優美獨特的自然風貌,建立採風基地;四是臨大公路測速點多、標識不清楚,臨夏縣、積石山縣限速不一致,希望州上統一設計、合理規劃;五是充分發揮基層政協委員的作用
  • 較真碰硬「督」 凝心聚力「戰」——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實施掛牌督戰
    原標題: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實施掛牌督戰 較真碰硬「督」 凝心聚力「戰」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截至去年底,我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551萬貧困人口未脫貧,如何攻克最後的堡壘?確保剩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較真碰硬「督」,各地凝心聚力「戰」,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真督實戰,真抓實幹,掛牌督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龍陽鎮:凝心聚力盡銳出戰 開展脫貧攻堅普查「大練兵」
    為進一步檢驗龍陽鎮脫貧攻堅成效,確保脫貧攻堅結果真實準確,龍陽鎮聚焦全鎮10個村67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5戶非貧邊緣戶、6戶脫貧監測戶,發動全體鎮村幹部力量,凝心聚力開展脫貧攻堅「村村清、戶戶清」普查演練工作。
  • 臨夏縣:全力衝刺 決戰貧困
    臨夏縣委宣傳部供圖臨夏縣是國家六盤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區之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重是基本縣情2013年底全縣218個行政村中116個是貧困村貧困人口11.42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2.64%黨的十八大以來臨夏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
  •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盡銳出戰打贏收官戰——鎮原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2014年至2019年,全縣39119戶159474人實現穩定脫貧,貧困村退出107個,2019年底下剩貧困人口3195戶8570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75%。打造脫貧攻堅「鐵軍」哪裡有強烈的責任擔當,哪裡就有生動的脫貧實踐;不放鬆、不停頓、不懈怠,層層抓好落實,才能解決實際問題。
  • 凝心聚力 全情投入脫貧攻堅
    近幾年來,全國脫貧攻堅力度最大、規模最廣、影響最深,取得了關鍵性進展,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全國各地各級黨委政府都將重大政治責任扛在肩上,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方針政策,結合各地區自身優勢,努力探索新路徑、新方法。
  • 凝心聚力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 徽商銀行真情傾注助力扶貧
    來源:中國經營報凝心聚力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 徽商銀行真情傾注助力扶貧佚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亦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作為服務地方實體經濟的金融主力,徽商銀行掛牌成立15年來,一直積極服務精準扶貧和普惠金融工作。
  • 靜寧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成紀嬗變——靜寧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平涼日報記者 李娟淑每日甘肅網8月13日訊據平涼日報報導 八月的靜寧大地,群山蔥蘢,綠植遍野。在風起雲湧、氤氳變幻的夏秋交替時節,多雨的成紀河山更顯氣象萬千,分外迷人。
  • 廈門市工商聯組織考察團來廣河縣開展脫貧攻堅考察
    8月30日,廈門市工商聯組織脫貧攻堅考察團來廣河縣參觀考察,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馬韶華 通過這次實地考察,考察團對廣河縣營商環境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廣河縣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發展環境日益優化、園區基礎設施完善,蘊藏著無限商機,是一塊生機勃勃的投資熱土,並表示希望兩地能在多方面多領域加強聯繫溝通、合作交流,共同推動兩地經濟社會發展。
  • 擺脫貧困,走向物阜民豐——康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康縣縣委、縣政府堅持立足「山大溝深耕地少」的劣勢,挖掘「綠水青山特產多」特色優勢,堅持走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按照「生態為基、發展為要、民生為本、黨建為先」的發展理念和「統籌城鄉一體發展,建設小康美麗康縣」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施策,持續推進大扶貧工程,全面開展脫貧攻堅「3+1」衝刺清零行動,加壓定責,盡銳出戰,合力攻堅。
  • 「幫」有特色 「扶」有成效——張樓鄉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幫」有特色 「扶」有成效——張樓鄉脫貧攻堅工作綜述張樓鄉與市區相連,面積73.5平方公裡,轄26個行政村,人口6.3萬,耕地面積8.1萬畝;現有黨支部42個、黨員1272名,2015年至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641戶1569人,已脫貧534戶1462人,5個貧困村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0.4%。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
    全力衝刺 決戰貧困——臨夏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臨夏縣是國家六盤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區之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重是基本縣情。2013年底,全縣218個行政村中116個是貧困村,貧困人口11.42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2.64%。黨的十八大以來,臨夏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來抓,以「等不起」的責任感、「坐不住」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質量落實。
  • 廣河縣扶貧幹部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第四期)在廈門大學開班
    8月27日,廣河縣扶貧幹部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第四期)在廈門大學開班,來自廣河縣各領域的54名扶貧幹部參加開班儀式。 此次培訓為期5天,課程設置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重要講話精神助力鄉村振興」「移動電商助力地方振興」「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的廈門美麗鄉村建設」等內容,同時,培訓班安排了現場觀摩廈門市產業轉型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