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

2020-09-04 臨夏縣融媒體中心

全力衝刺 決戰貧困——臨夏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位於臨夏縣的臨夏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全景。臨夏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睿君


初秋時節,臨夏縣各處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產業在變強、群眾在變富、鄉村在變美……一幅幅脫貧攻堅的壯美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

臨夏縣是國家六盤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區之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重是基本縣情。2013年底,全縣218個行政村中116個是貧困村,貧困人口11.42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2.64%。

黨的十八大以來,臨夏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來抓,以「等不起」的責任感、「坐不住」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質量落實。截至目前,全縣「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得到解決,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取得新進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強力推進,扶貧領域作風持續向好,廣大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特色產業

鼓足群眾的「錢袋子」

近年來,臨夏縣將脫貧攻堅和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依託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把高原夏菜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群眾穩定增收的重點產業來培育。

為了將高原夏菜打造成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臨夏縣完善「黨建+企業+合作社+集體經濟+農戶」機制,引進培育百益、海特、成伯等10家龍頭企業,規模流轉土地1.5萬多畝,集中連片種植各類蔬菜10個品種3萬畝,帶動散戶種植3.26萬畝。如今,全縣高原夏菜年產量達15.65萬噸、產值5億元,實現了「一畝菜十畝糧」的收益。

每年夏季,臨夏縣北塬灌區和中部川區的田間地頭綠意盎然、熱鬧非凡,西藍花、紅萵筍、紅頭蔥等蔬菜長勢喜人,百餘名務工群眾不停穿梭忙碌。

當記者見到尹集鎮大灘澗村河州田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文俊時,他正忙著給務工群眾發放工資。「自從種了高原夏菜,合作社的效益連年見漲,群眾務工收入每月能達到3000元以上。」張文俊介紹說,「很多群眾都因種植高原夏菜而脫貧,我們發展的信心和底氣也更足了。」

在發展高原夏菜的基礎上,臨夏縣還努力擴大花椒、啤特果、油桃等特色林果基地規模,全力推動林下經濟快速發展,已形成「村村都有富民產業、戶戶都有增收渠道」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金融支持

為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很多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願望十分強烈,但缺少發展產業的啟動資金,阻礙了他們脫貧致富的步伐。」臨夏縣扶貧辦主任包春芳如是說。

對此,臨夏縣創新「金融+保險」創業擔保貸款模式,完善金融風險防控機制,千方百計籌措整合資金,做大縣級擔保平臺,採取「以獎代補、以獎代貸」的方式,最大限度滿足群眾發展產業的資金需求。

井溝鄉大塬頂村群眾素有養殖傳統,但由於缺少資金支持,養殖業在當地沒能形成氣候。為了支持養殖產業發展,臨夏縣為大塬頂村136戶養殖戶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44萬元,基本實現了應貸盡貸。

拿到1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後,大塬頂村群眾馬社累不僅增加肉羊養殖數量,還將羊圈改造成現代化養殖暖棚。他高興地說:「政府給予我們這麼多支持,我們一定要努力加油幹,爭取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大量資金的有效使用,不僅加快縣域特色產業發展步伐,還激發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包春芳說,目前,全縣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6.4億元,很多群眾都依靠創業貸款發展起了產業,並在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穩。

不僅如此,臨夏縣還為群眾量身打造「2+X」菜單式保險,即為群眾購買家庭意外傷害保險、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和農業保險,築牢群眾因意外致貧、返貧的兜底線,提升全縣農業生產的抗災能力,提高農民的整體收益。

全力衝刺

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

通過幾年努力,臨夏縣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2014年至2019年,全縣累計減貧10.62萬人,剩餘貧困人口為801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2.26%。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臨夏縣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瞄準薄弱環節集中發力,從嚴從細抓過程促工作,緊盯目標提質量保結果,以背水一戰的魄力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打響了脫貧攻堅「殲滅戰」。

針對未脫貧村、未脫貧人口、邊緣戶和監測戶,臨夏縣紮實開展掛牌作戰和「3+1+1」衝刺清零後續行動、「5+1」專項提升行動,推動幹部「住戶」幫扶,開展鄉鎮村自查、縣級自驗,以「過篩子」的方式全面查漏補缺、補齊短板弱項,確保脫貧質量成色。

「我們堅持抓黨建促脫貧,讓縣鄉村三級幫扶幹部深入貧困群眾家中,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釐米』。」包春芳說,這一做法,不僅加快脫貧攻堅進程,還從根本上轉變扶貧工作作風,讓幹部真正撲下身子為貧困群眾幹實事。

截至目前,臨夏縣剩餘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和收入穩定達標,邊緣人口和監測人口返貧致貧風險全面消除。上半年,全縣農村居民、建檔立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698.52元、3164元,同比增長7.30%、8.78%。

來源:新甘肅-手機客戶端

  • 編 輯: 李旭東
  • 責 編: 張少春
  • 監 制: 張桂紅
  • 總監製: 王興樹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盡銳出戰打贏收官戰——鎮原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鎮原縣屯字鎮閆孟村現代有機果園。鎮原縣扶貧辦主任楊俊傑表示,「幹部要當好全縣脫貧攻堅的先鋒隊,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咬定目標不放鬆、勇往直前不停頓、苦幹實幹不懈怠,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為全面壓實脫貧攻堅工作責任,鎮原縣堅持重點工作「周調度、月督查、季解析」,嚴格按照掛牌作戰要求,把13個未脫貧村、3765戶重點戶10867人,全部納入掛牌作戰範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逐夢小康共奮進——宕昌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劉國慶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  宕昌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是我省深度貧困縣。近年來,宕昌縣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聚焦深度貧困鄉村、特殊困難群體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卯足勁攻堅,憋足氣衝刺,保重點、攻難點、補弱點、通堵點,勠力同心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康大街」,夢實現的地方村民賈建東一家坐在自家小院裡,享受著愜意的傍晚時光。之後的幾年裡,李引生一家人搬進了樓房,孩子們流轉了土地,在附近的產業園裡就了業,孫子們一個個長大成人,老李一家的日子過得有模有樣。「從山上的土坯房搬下來,再也不擔心颳風下雨,家裡有了洗澡間,好久都沒適應。」說起生活的變化,李引生滄桑的臉上滿是笑容。以前在山上,水質不好,喝多了肚子就發脹。老李走多了山路,渾身都是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群眾下山上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群眾下山上樓 開啟「城市」新生活 2020-12-07 2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發展產業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發展產業增活力 華麗蛻變展新貌 2020-12-24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車間裡的大作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車間裡的大作為 ——靈臺縣扶貧車間助力脫貧攻堅速記 2020-12-23 2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紅色...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紅色土地綻新姿走在南梁、走過華池,你總能看到鮮明的紅色印跡;走在南梁、走過華池,你總能感受到流淌在血脈中的南梁精神。
  •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擺脫貧困,走向物阜民豐——康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資料圖)地處秦巴山區的康縣,轄21個鄉鎮350個行政村,全縣20.1萬人中農業人口佔了近九成。「石山插在雲中間,碎田掛在林裡面。」受自然環境、經濟、文化、條件的制約,長期以來,康縣農業產業化商品化程度低,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扶貧難度大,群眾生活環境髒、亂、差,是第一批國列貧困縣和甘肅省58個特困片區縣之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蘋果產量穩中...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蘋果產量穩中有增 政府搭橋果農抱團銷售 2020-10-13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凝心聚力戰貧困——臨夏廣河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凝心聚力戰貧困——廣河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廣河縣城全景。2014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545戶、5.78萬人,貧困村51個,其中深度貧困村28個,貧困發生率為27.03%。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河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按照「突出重點、全面推進、連片攻堅、到戶到人、精準施策」的工作思路,緊盯「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切實提高扶貧開發質量水平。2019年底,全縣5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06%。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黃花灘盛開...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黃花灘盛開幸福花富民新村社區。 孟 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國華 李 峰 杜雪琴 楊世智 伏潤之古浪黃花灘,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朵朵黃花。沿橫貫古浪東西的308公路向移民新村行進,一個個新農村和一棟棟新莊院構成的美麗鄉村新圖景,從我們眼前閃過。如果不是路邊不時出現的長滿綠色植物的沙丘提醒,我們真有一種行進在某個新城市街區的錯覺。富康新村、感恩新村、陽光新村、圓夢新村、惠民新村……古浪縣南部山區8個鄉鎮困難群眾搬遷至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新建的12個新農村和1個綠洲鎮,是當地脫貧攻堅的「大手筆」。
  • 大山深處戰貧困——東鄉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大山深處戰貧困——東鄉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作為國家「三區三州」和六盤山片區深度貧困縣的東鄉族自治縣,是甘肅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東鄉視察調研,極大地鼓舞了各族幹部群眾戰勝貧困的信心決心。東鄉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滾石上山、背水一戰,敢死拼命、攻堅克難,打響了脫貧攻堅殲滅戰、收官戰。
  • 【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決戰決勝最後貧困堡壘——岷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一片片藥材基地託起群眾脫貧的夢想,一個個扶貧車間奏出農戶致富的樂章,美麗鄉村新畫卷在洮河之畔徐徐鋪開。岷縣是國扶貧困縣和六盤山片區重點貧困縣之一,是甘肅省深度貧困縣之一。過去5年,岷縣共有131個貧困村退出,3.85萬戶16.83萬人實現了穩定脫貧。作為全省未脫貧摘帽的8個縣之一,岷縣全縣上下眾志成城,盡銳出戰,咬定目標,一鼓作氣,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最後總攻。
  •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決勝脫貧攻堅 走向小康大道——漳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這組數據應當被載入漳縣的歷史:2013年底,全縣有貧困村68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7萬餘人,貧困發生率為36.27%;至2019年底,貧困村減少到4個,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76%,實現了整縣脫貧摘帽。秀美的武陽大地上,處處升騰著希望。
  • 8月18日 讓我們相約《甘肅新聞---合水:鄉村「蝶變」綻新顏 產業扶貧譜新篇》
    8月18日18點30分,甘肅新聞《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欄目將播出《合水:鄉村「蝶變」綻新顏 產業扶貧譜新篇》,歡迎大家屆時關注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合水縣發生的巨大變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奮力書寫脫貧攻堅壯麗...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奮力書寫脫貧攻堅壯麗史詩  ?——東鄉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東鄉縣是我省58個集中連片特困片區縣和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書寫群眾滿意的脫貧答卷——文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冉創昌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陳 多文縣屬國家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縣、全省深度貧困縣。2019年全年組織勞務輸轉5.8萬人次,創收13億元以上,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建立的60家扶貧車間,共帶動1300多人實現脫貧。配合勞務工作,文縣始終把貧困群眾作為主體,通過系列精準培訓,強化技能訓練,為脫貧攻堅工作注入活力。在培訓中,文縣圍繞電工、焊工、中式烹調師、家政服務員等開展了入村進社的線下技能培訓,讓廣大農民工在家門口學習技能。
  • 全省25個貧困縣脫貧退出意味著什麼?官方告訴你!
    全省25個貧困縣脫貧退出的重大意義有以下幾點:具有政治意義江西是著名革命老區、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其中25個貧困縣脫貧攻堅任務尤為繁重艱巨。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關切江西老區人民,2015年全國「兩會」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2016年春節期間視察江西時和2019年5月時隔三年再次視察江西時,寄予江西殷殷囑託,明確要求我們「決不能讓一個老區群眾在全面小康進程中掉隊」。
  •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盡銳出戰打贏收官戰——鎮原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對我們而言,當務之急就是釐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必須做到情況明、底數清、數字準。」鎮原縣扶貧辦主任楊俊傑表示,「幹部要當好全縣脫貧攻堅的先鋒隊,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咬定目標不放鬆、勇往直前不停頓、苦幹實幹不懈怠,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