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
逐夢小康共奮進
——宕昌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宕昌縣城新貌。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劉國慶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
宕昌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是我省深度貧困縣。近年來,宕昌縣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聚焦深度貧困鄉村、特殊困難群體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卯足勁攻堅,憋足氣衝刺,保重點、攻難點、補弱點、通堵點,勠力同心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2019年,全縣計劃退出貧困村121個、減貧3萬人,實際退出貧困村144個、減貧3.12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54%,奮力衝刺高質量脫貧目標,向全面小康邁出了更加堅實的一步。
富民產業遍地開花
在宕昌縣木耳鄉奤治村一家扶貧車間裡,工人們忙著修剪黃芪根須,打包黃芪、當歸等藥材切片,這些品質上乘的藥材產品將遠銷北京、上海、福州等地。
在官亭鎮仇家山村,一簇簇顆粒飽滿的花椒綴滿枝頭,村民們笑盈盈地摘下新鮮花椒裝筐,喜迎豐收,盼望能賣個好價錢。
在阿塢鎮西迭村羌寨雲耳產業扶貧園的一座座溫室大棚裡,今年第一茬木耳紛紛從菌棒中萌髮長大,當地群眾在產業扶貧園裡採摘、晾曬,錢袋子越來越鼓。
產業扶貧是貧困地區群眾實現長久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宕昌縣緊緊抓住特色產業「牛鼻子」,不斷壯大中藥材、花椒等傳統特色優勢產業,積極發展食用菌、辣椒、金雞、中蜂等「短平快」種植養殖產業,富民產業遍地開花,人人有了致富門路。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宕昌縣通過由村辦合作社抱團成立聯合社控股富民公司,構建「以貧困戶為基礎、村辦合作社為單元、鄉鎮聯合社為紐帶、縣聯合社為主體、股份公司為龍頭的產業扶貧『宕昌模式』」。「宕昌模式」使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推動了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目前,宕昌縣初步建立了中藥材、食用菌、養蜂、養雞「四大產業」體系,目前菌棒加工廠已生產菌棒400萬棒,建成了168座大棚的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全縣中華蜂養殖達到7.6萬箱;中藥材倉儲企業琦昆公司與村辦合作社籤訂訂單1萬畝,帶動宕昌縣北部5個鄉鎮建成11.3萬畝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金雞產業園共養殖蛋雞60萬隻、青年雞30萬隻,今年9月底達到120萬隻的滿產規模。
穩定就業保障收入
宕昌縣是勞務大縣,勞務產業已成為全縣群眾擺脫貧困、奔向小康的支柱產業。
今年,宕昌縣克服疫情帶來的就業壓力,提前謀劃,主動作為,精準打好就業增收「組合拳」,努力減少疫情對貧困群眾增收的影響。
宕昌縣組建富昌勞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了省際間「點對點」勞務對接合作機制,採取勞務大巴、火車專廂、統一送機等方式向山東青島、浙江嘉興、江蘇南通及省內金昌等市進行集中輸轉,促進縣內農民工有序返崗復工轉移就業。
對暫時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通過扶貧項目以工代賑吸納一批、扶貧車間就地就近僱用一批、設置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的辦法,推進龍頭企業、村辦合作社,分時段、分散靈活地復工復產,安置勞動力就地就近務工;新增鄉村公益性崗位,吸納貧困群眾參與生態保護、全域無垃圾治理,給無法外出的貧困勞動力添置了穩定「飯碗」。
「在扶貧車間上班,每天至少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正在宕昌縣騰達實業扶貧車間縫製衣服的城關鎮紅光村村民包來菊手下一刻不停,她說,「不用外出打工,能按時上下班,給家裡人做飯不耽誤,心裡頭踏實多了。」
目前,全縣共輸轉勞動力8.73萬人,其中輸轉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4.6萬人;新開發並選聘農村公益性崗位人員2905名,總數達到10247名。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1169人。加強外出務工返鄉回流人員動態監管,目前對返鄉回流的288人,已全部動員就近務工。
改善人居衛生環境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宕昌縣努力實現農業興,農民富,農村美。
乾淨整潔的村巷道、黛瓦白牆的農家院、漂亮寬敞的小廣場,走進宕昌縣的一個個村落,隨處有花、有綠、有景……近年來,宕昌縣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圍繞消除「視覺貧困」,全面拆除危舊房屋和殘垣斷壁,集中整治村莊巷道和農戶庭院各類亂象,著力提升村容村貌,全縣各鄉村呈現出「綠、美、淨」的生態宜居畫面。
「以前房前屋後雜物亂堆,垃圾亂扔。村裡搞養殖的人多,路邊的牲畜糞便也沒人收拾,髒亂差不說,一到夏天,臭氣燻天的。」宕昌縣南陽鎮瓦石坪村村民付信中說,「去年村裡大搞環境衛生,巷道硬化了,牆也粉刷了,家家修起了雜物棚,牲畜都拉到集中養殖圈捨去,環境大變樣!」
瓦石坪村的改變只是宕昌縣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一個縮影。
2019年,宕昌縣紮實開展拆危治亂,推進農戶庭院硬化和改廁改圈工作,拆除一座、平整一處、美化一處,充分利用房屋拆除後的廢棄建材,打造小廣場、小花園等,方便群眾休閒娛樂。對有文化價值的房屋應保盡保,通過維修翻新、建立村史館等方式,留住鄉愁。截至2019年底,累計拆除危舊房屋5.7萬多間、殘垣斷壁7.9萬餘米;完成了74個貧困村的巷道硬化、158個村的庭院硬化;改建戶用衛生廁所3800座,新建農村公廁51座。充分發揮農村公益性崗位人員的作用,全方位、無死角整治村莊環境衛生。截至目前,高標準打造人居環境整體提升示範村33個,創建清潔村莊4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