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人聲」原理和教學,認識一點混音概念!

2021-02-13 音平資訊

這是一篇「去人聲」教學,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懂得「去人聲」、知道「去人聲」的原理,也會知道為何有些歌曲,會殘留「和音」「回音」,甚至沒法「去人聲」。

我也會介紹一些更強硬的「去人聲」方法,還會走馬看花地觸及一些混音慨念。沒錯,只是一點點的混音慨念,作用只是提起大家的興趣,更深入的原理和技術就要將來再解釋!

一句說完!「去人聲」的原理和過程:人聲通常會放在立體聲的中間,透過反轉左右聲道其中一邊,再合在一起,就會消除中間的聲音。

很多軟體的「去人聲」效果都是用這個方法。或者是在這個原理上,加插不同的功能,改善效果。

為什麼反轉左右聲道其中一邊,就可以消除中間的聲音??加插什麼東西

可以改善效果?慢慢來~我們逐步拆解。

慨念1. 

我們先學習一些基本聲音物理。(其實是中學物理的其中一節!)聲音是由震動形成的,這些震動我們可以透過「波形圖」表示出來。

當兩個波形完全一樣的聲音重迭起來,就會大聲一倍,兩個剛好相反的波形重迭呢?就會抵銷至無聲。

不信?我們來看看例子:

慨念2. 

立體聲:立體聲是利用兩個或以上的「聲道」,造成聲音有不同位置、空間的錯覺。好像很複雜?其實大家早已接觸過!兩個聲道的立體聲!就是,你的耳機~

左比右大聲:我們會聽到「這聲音是在左邊!」。

左右播放完全相同的聲音:我們會聽到「這聲音是在中間!」。

左右播放不同的聲音:左邊琴,右邊鼓:我們會聽到「左邊琴!右邊鼓!」

左右播放稍微不同的聲音:左邊琴,右邊稍微走音的琴:我們會聽到「這聲音很闊!」或者「這聲音在我耳朵兩邊播放!」

沒法想像的話,可以聽聽例子:

慨念3.

最後我們看看,各種樂器,常見的立體聲位置:

開始明白「去人聲」的原理了嗎?人聲通常會放在立體聲的中間。

中間的聲音,就是左右聲道相同波形的聲音。反轉左右聲道其中一邊,再重迭,相同波形的聲音便會抵銷至無聲,餘下不在中間的樂器。  

明白了嗎?我們實戰一下。

實戰過後我們碰到了問題!

有些歌曲會殘留「和音」、「回音」,甚至沒法「去人聲」!

只要人聲不是在中間,或者歌曲跟本沒有立體聲,只有單聲道,便無法使用此方法「去人聲」。「和音」通常會放在立體聲的左右兩邊,所以無法去走。

有些歌曲為了令人聲聽起來「更壯闊」或者「有空間感」,會加上「回音(又名:延遲)」或者「餘響」效果,這些聲音是散播在整個立體聲之中(想像一下走廊的回音,是由四方百面返射回來的),所以也是無法去走。

雖然人聲消失了,但同時鼓和Bass都消失了!大家看看立體聲位置那張圖片,中間的樂器不只有人聲。把中間的聲音全部消除掉,豈不是把低音樂器、小鼓也去掉?

真的是沒法去走嗎?如何保存其他樂器,只去走人聲?我們再學多一個概念:

慨念4.

頻率:頻率是一秒震動多少次,頻率越高越高音;頻率越低越低音。每樣樂器都會佔據一定的頻率範圍,例如:大提琴佔據「低頻」,女聲佔據「中頻」,小沙錘的擦擦聲佔據「高頻」。

下圖是更詳細的解釋:

(這個圖片比想像中難製作orz,如果看不明白可以參考以下網站)

http://www.independentrecording.net/irn/resources/freqchart/main_display.htm

Equalizer(中文有兩個譯法:均衡器和均衡器)可以控制不同頻率的音量。透過使用Equalizer,將立體聲中間,其他樂器的頻率範圍補回,我們可以保存其他樂器,只去走人聲。

但相反用Equalizer直接把人聲去掉,就困難很多。因為人聲佔據的範圍中,還有很多其他樂器。把人聲佔據的頻率範圍,音量減少,會同時影響其他樂器。

而且減太多的時候,歌曲聽起來很奇怪很不自然。所以這個方法只能用來「令人聲變得不顯眼」,不能用來「去人聲」。

其實還有更強硬的方法,包括:使用spectral editing,逐粒逐粒字移除。使用特定軟體或插件:例如QuikQuak MashTactic,melodyne等等。

但大部份都需要付費,而且插件必須配合daw使用。況且即使使用特定軟體,效果也不是出色的。所以大家大費周章地「去人聲」之前,有沒有找清楚卡拉OK版??純音樂(instrumental/off vocal)版?找同學彈一次純音樂版錄下來可以嗎??還是到K房偷錄...(餵!!)

另一方面,我們學會了一點聲音的物理和混音概念。大家嘗試自己混音的時候,會不會留意立體聲位置呢,各個頻率的音量有沒有平衡?會不會太多「低頻」「高頻」,聽起來很奇怪很不自然呢?

相關焦點

  • 看了各種「混音」免費教學的你,最後學會了嗎?
    經過第一和第二期的授課,已經有200餘位學員通過關皓聰老師的細心教學,逐漸掌握了混音的原理和技巧。為了給大家更好的學習體驗,同時根據前兩期課程的學員反饋,我們對本套混音課程進行了優化和升級,以全新的面貌和大家見面。
  • waves混音教學:修復薄弱人聲4步快招
    剔除超低頻在增強人聲之前,清理超低頻是非常重要的。低於100hz的頻率可能會干擾混音的緊密感。對於男聲,通常可以使用Waves Q10均衡器裡的高通濾波器,在80-100Hz左右做一個平緩梯度;而對於女聲,則可能需要在120-150Hz左右設置更緩的高通濾波器。
  • 音樂製作課:一次搞懂「錄音、混音、母帶」之間的差別
    接下來,帶大家進入到重要的音樂製作環節,即錄音、混音、母帶後制,讓大家一次搞懂「錄音、混音、母帶」之間的差別以及三者之間的內在關係。是的,今天的家庭錄音室越來越普及。好的音樂也可以從臥室、車庫或雜物間中製作出來。錄一首歌、傳上網、病毒傳播,然後一夜成名。但是,一夜成名的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 混音系統課終極目錄,從零帶你入門混音!
    不明白各類效果器的作用,也不清楚上面的參數,就是一知半解的混音,為了調參數而調參數。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做無用功。固然,有耐力、能堅持、彎路走得夠多,最終也能領悟。但如此低效率的學習很容易磨滅對音樂的興趣。而我們的混音課完全從零教學,系統規劃各章節內容,能讓你對混音的各個環節有個全面且專業的認知,並及時糾正可能存在的錯誤觀念。
  • 人聲混音後期全攻略
    ,它為分軌混音和人聲貼唱兩類,為人聲做後期就是屬於後者的範疇。當伴奏已經混音完成,並且只有人聲與伴奏兩軌開始製作。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通過有限的改動,將人聲巧妙的放進去,並且避免頻率的打架。接下來就讓樂哥帶大家走進混音的世界,通過混音提升音樂審美、享受天籟之音。
  • 說唱的內容與技巧教學視頻全套以及說唱歌曲後期混音教學視頻全套
    兩套完整的說唱教程已出一套是關於說唱的內容和技巧的教學一套是關於說唱歌曲後期混音的教學說唱教學的內容包括:歌詞、節奏的掌握、Flow、押韻以及氣息的教學如何快速有效地練好快嘴?如何選擇一首好的說唱伴奏去寫歌?
  • 音樂製作課:如何給爵士鼓混音並擁有唱片級的鼓聲?
    ▲ 「音樂製作課」創辦人、混音師阿輝Shawn在我的音樂製作生涯裡面,我混音過搖滾、金屬、流行的鼓組聲響,做過許多不同曲風的鼓組混音。根據客戶不同的成本考量,有真鼓也有使用MIDI的音源鼓。我想,這和大部分想要製作自己音樂的朋友狀況都相同。
  • 聽寧波圖書館錄音師聊聊錄音與混音「圖」
    在音樂工業環環相扣的工序中,錄音與混音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它與其他環節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10月30日的「藝+1」特輯,由寧波圖書館音樂館員工畢業於南藝錄音藝術系的薄峰老師,與我們介紹樂理,暢遊錄音與混音。薄峰老師認真製作了課件,從留聲機開始,介紹音樂工業的發展歷程。
  • 人聲去除嘶聲的幾個注意事項...
    因為這個頻段可能並不適合觸發去嘶聲處理器。因此需要對去嘶聲處理器進行「優化」,而優化的位置通常在10 - 12kHz之間。這裡你可以有兩個選擇:一是將嘶聲分離到一條新的軌道中並對其進行均衡處理,然後確保它們進入相同的鏈進一步到下遊去做其他處理,但這可能會導致人工痕跡。另一個解決方案,是你可以使用Neutron 2中的動態均衡器。其
  • 關於混音中的三個平衡(一)
    很多人做了很多混音,成品都是非常棒的,但是他們的一些理念卻未必適合初學者了。本人因為也是一個初學者,所以能夠用更加簡單的語言和想法去理解這三大平衡,於是就有了這篇雜談,您看了後有什麼意見和批判儘管告訴我,我一定耐心聽取努力完善。
  • 混音的秘密:溝通與減法(下)
    「整個大體調整過程會花去我幾個小時的時間。通常在這個時候,我會在休息的間隙讓另外一名工程師加入進來,我需要有另一雙耳朵確保我沒有破壞某些好的設想。當我完成增益結構Gain structure的優化及大體混音框架調整後,我會回過頭去聽粗混,以確定我是否改變了整首歌曲的氛圍,如果改變了,還要確保這是出於一個合適的理由。
  • 【W1ND基礎混音教學】
    有關於混音問題的都可以加微信發給我,我會整理好在視頻裡面講      首先做這個教學視頻的初衷是因為身邊也有挺多人想學的,也有人希望我可以教學,我不是什麼10幾年的大神,我也是自己摸索了大半年才有了大概的認識,到現在能夠混出自己的作品,在我網易雲裡面都可以很明顯聽到我混音技術變化的過程,早期作品到現在的作品是有很大對比的。
  • 幾幅圖為你講清楚混音的思路!
    人們常說「一張圖片能夠勝過千言萬語」,特別是在表達比較複雜的概念時,這一點就體現得更為明顯。利用圖形進行描述通常會比簡單的堆疊詞語效果更好,能夠更快地表達出您的想法。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更像是一個圖像處理器,而不是文字處理器,負責處理詞語的大腦部位相比處理視覺信息的大腦部位要小很多。因此,視覺上的線索和提示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憶和檢索複雜的信息。
  • 半音學院預修錄播課|錄音混音「15-17課」:一條測試題、為什麼要混音、什麼是母帶處理
    ↑往期回顧      預修課說明     利用半音學院多學科教學的優勢,為了擴充各科學員的知識面,以及為目標學科學員進行提前基礎概念預熱學習,半音學院預修課是由半音文化製作的視頻錄播課,是半音學院全體學員免費自學的必修課程,涉及錄音混音、聲樂、編曲、製作等常年科目。
  • 馬斯克的「第一原理」到底是什麼?
    在亞里斯多德的書中,第一原理是這樣表述的:「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從這段話中,我們大概可以想像,這裡的「第一原理」相當於數學裡面的公理。其實在亞裡斯多德眼中,「第一原理」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他甚至表示「第一原理」充滿「神性」。他曾經說「神性無所不在,就在那自然之中」。
  • 【教學設計中的32個基本概念】五星教學原理
    五星教學原理作為有效教研究的集大成者還是非常厲害的不僅僅可以用於教學也可以用於生活中五星教學原理真真很牛啊【五星教學原理的由來】五星教學原理又稱為首要教學原理是由當前國際著名教育家梅裡爾先生提出的這裡面的因緣是
  • 近期長沙「DJ課程」一對一教學開課!
    CS304 一對一DJ課程One to one teaching mode DJ course一對一教學,高度熟練運用用DJM-900,CDJ-2000 NEXUS等高端設備,以及Rekordbox軟體,掌握三段EQ混音技巧,獨立SET設計能力,以及靈活運用派隊控場技巧。
  • 在音樂領域經常出現「混音」一詞 但大部分國人混淆了幾個術語的概念
    今天我們將對三種不同意思,卻經常會被人縮寫成「混音」的專業術語進行相對而言更加詳細一些的科普,分別用一個自然段,可能會便於你理解和區分。在音樂製作領域的後期環節,有一個步驟叫Audio Mixing,也就是音頻混音,一般都直接稱之為混音。要知道任何一種音樂風格都是需要經過混音這一步驟的,並非單指電子音樂。
  • 「教學診療室」教學 vs. 遊戲化
    這期的教學診療室,Caves Connect 以兒童英語教學中最常見的「遊戲」來探討遊戲在教學上的定位、目的以及課堂設計上該注意的事項。閱讀 Irene 老師回應大家對教學遊戲化各式提問前,先來看看這次的動指調查結果!
  • 「融合教育」在臺灣:是「融」或「不容」?
    CRPD 第 4 號一般性意見便藉由「排除」(exclusion)、「隔離」(segregation)、「整合」(integration)與「融合」(inclusion)4 種概念的比較來說明這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