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觸修剪與環境|後續感統訓練實操

2021-03-05 BabyBlue嬰幼兒早期發展中心

早期教育|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堅持

       家庭教育是激發孩子潛能的源泉

人出生後神經細胞便很快地伸展軸突和樹突,並形成彼此之間的聯結即突觸。這些聯結使得神經細胞能夠彼此交流。2~3歲前,突觸急速地增加,並發展到最高峰,每個細胞約有15000個突觸,比成人多出很多。相比於成人,幼兒的大腦更具未特定化和活躍性。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在突觸發生的最快時期,一些較少受刺激的神經元就會喪失它們的連接性纖維,最後會陷入死亡,這一過程被稱之為「突觸修剪」。而那些得到環境刺激的突觸將會保存下來,繼續發揮功能。很明顯,環境所提供的刺激和經驗決定著突觸的去與留,也就是說環境在加強各種神經聯繫外,還決定著哪些聯結需要增強,哪些需要修剪掉。所謂的「用進廢退」,就是這個道理。幸運的是,幼兒所擁有的突觸數量遠遠地超過了大腦實際需要的數量。這一過程中,恰如其分的環境刺激至關重要。

當然,「大腦不能無止境地產生許多連接,如果產生比正常需要多的連接,就要在以後修剪掉它們。清除舊的連接與增加新的連接同樣重要。當一些軟弱的突觸被修剪掉後,那些帶有很多信息的突觸會更加強壯地繼續生存。」過量的聯結被清除,是個體發展必不可少的過程。因為,突觸連接和修剪的過程, 能使個體更加容易地去適應周圍的環境。這種情況就像給果樹修剪枝丫一樣。


——家庭感統訓練——

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定地方;(2-3)
訓練目的:發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目測物體的速度的能力、反應能力),發展大運動——手部肘關節和手臂的活動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和家長分別站在1米的距離內,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時要有另一成人協助孩子的動作。
難度設置:

a、 在一定範圍內接球;

b、 聽從口頭指令去把球撿回指定地點。
幫助給予:儘量讓孩子在一定範圍內自己接球,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或身體指導。如果孩子對指令沒有反應,需要加以身體指導及口語、手勢提示。

能在協助下對牆推球和接球;(2-3)
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訓練要求:讓孩子雙手抱著中型球,蹲在地上用雙手把球往牆角推。
難度設置:

a、開始時離牆的距離要在一步以內;

b、逐漸拉大離牆的距離,並要求孩子藉助牆壁的反彈力接住彈回來的球。
幫助給予:手把手的身體協助;逐步撤消。

 

精彩內容:

——【了解我們點這裡

家長必知|智能新概念

國家衛計委培訓交流中心主任蔡建華來我中心參觀

鮑秀蘭教授早期發展研究

早期發展教育至關重要

什麼是兒童早期綜合發展?

為什麼孩子的早期教育離不開醫生的參與

心理發展關鍵期

寶寶體能發展關鍵期

親愛的寶媽寶爸們,對於寶寶的早期指導教育,真的該重新認知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進行感統訓練?感統訓練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孩子到了什麼樣的年紀就有什麼樣的樣子,沒有必要進行感統訓練。」在線下培訓時,很多家長跟我,不必告訴孩子要怎麼爬、怎麼站起來,自己家孩子在一歲自然會走路,三歲自然能融入幼兒園,六歲自然會讀書寫字。但孩子的成長並非理所當然,有些孩子因為家長的帶養方式,生活的環境影響,感覺統合能力得不到提升,身體的生長發育和認知能力很可能比不上一般人,這時感覺統合能力需要後天的開發和鍛鍊。在專業感統教育的引導和幫助下,使孩子更出色的方面得以展現,讓更多的孩子成為更優秀的個體,這就是進行感統訓練的意義。
  • 鍛鍊孩子去思考的好方法,突觸修剪
    今天看到一本書,書中讀到一個新名詞:突觸修剪。這是大腦工作中一個重要行為,重要的動作。大腦發育影響孩子的學習、思考、情緒、行為等等。研究大腦發育,對於研究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重要的科學依據。突觸是神經元之間微小的間隙。當電荷穿過神經元和它的突起部分,它能刺激神經遞質的釋放,神經遞質的作用是穿過突觸把信息從一個神經元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
  • 什麼是孩子的感統訓練,何為兒童感統訓練
    兒童感統訓練,也叫感覺統合訓練,它的定義是指孩子的各種感覺統合有機運作。通俗來講,就是孩子想學習任何東西,都需要多個器官協調配合才能完成。感統訓練的本質是促進大腦功能更完善,因為在幼兒階段,孩子的大腦就是靠各種感覺信息刺激,來促進大腦神經元的突觸網絡發展。所以,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感統訓練的最大好處,是促進大腦發育。
  • 為什麼感統訓練具備提升兒童能力的效果?原因在這……
    ,使得行為和環境匹配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一點,也是感統訓練的前提所在。,而突觸的連接就需要依靠感覺刺激了。感統失調不是病,也並非只有感統失調的兒童才需要做訓練,任何兒童都可以進行。它可以幫助兒童「培優補差」,提升和改善學習力、專注力、語言發育、情緒控制、膽量自信心、身體控制、人際交往、大腦生長發育等能力。
  • 5G 時代的感統訓練是什麼樣的?感統對自閉兒有多大作用?
    感統訓練是什麼?是器材教具的刻板應用?還是數字和量的固化?那是過去......那是傳統......現在觀念變了、方法變了、思維變了5G 時代正來臨,不能再墨守成規,生活中處處是感統,自然中萬物是教具。,要對這些  孩子進行康復幹預,感覺統合訓練成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和內容,它  的訓練效果直接影響孩子的整體進步。
  • 突觸修剪失控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
    一項對小鼠的研究顯示,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早期,大腦在發育過程中修剪多餘突觸的過程可能出現了異常。最近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中,波士頓兒童醫院神經學家Beth Stevens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事實上在阿爾茨海默病初期突觸可能就會減少,而不是之前專家認為那樣,是蛋白質病理學中的繼發效應,Beth Stevens的團隊認為突觸損失這一過程可能先於斑塊的形成。近些年Stevens著迷於研究突觸消除或「突觸修剪」這一大腦發育的正常過程。
  • 親子感統訓練很重要,除非您確定自己沒有感統失調
    大腦中的神經元(佔大腦10% )靠著大腦中大量的膠質細胞(佔大腦90% )來協助處理信息,而過程中靠著突觸的連接來完成信息的傳遞,這是大腦發育的真正目標。突觸的產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許多神經元還沒走完這個歷程就死去了。而大腦中83%的突觸是在出生之後發展的,一般女生要到20歲以後大腦迴路的連結才算完成,男生的腦要更久。
  • 蘭考縣8歲兒童感統訓練
    蘭考縣8歲兒童感統訓練,讓更多的孩子更健康更自信更快樂,讓更多的父母更智慧更幸福,更是成為每一位眾艾人的堅定信念和時刻牢記於心的人生準則。蘭考縣8歲兒童感統訓練, 本體系統失調的兒童容易走失,對捉迷藏,繫鞋帶,扣紐扣,用筷子等動作較為遲鈍,還伴隨有手功能力差,動作協調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等現象。
  • 孩子有感統失調,不能等!年齡越大,感統訓練效果越差
    常常有家長會問,感統訓練適合什麼年齡段的孩子?我的孩子年齡太小適合做感統訓練嗎?那麼針對這一疑問,我們結合科學理論和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總結出: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與兒童的生理髮育和腦神經網絡聯結息息相關,感統訓練是以兒童的生長發育為中心,以尊重兒童的差異發展為原則的能力提升訓練。
  • 神經細胞的這兩個發育過程制約了感統的發展,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要想對孩子進行系統的感統訓練,那麼我們就必須要了解我們的神經系統,因為神經系統決定了信息的傳輸和加工,是感覺統合的關鍵。而神經系統是由最基本的神經元組成的,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神經元。細胞體上延伸出來的長長的一條是軸突,長而分枝少,其主要作用是接受外來環境的刺激,然後傳給細胞體,再有樹突傳給其他的神經元。遍布我們全身的感覺神經其實就是軸突的神經末梢,不斷地採集各種信息。軸突離開細胞體後獲得髓鞘,這是後天信息傳遞速度快的一個必備組織。
  • PNAS:中國科學家發現一種特異神經遞質受體對大腦突觸修剪至關重要
    2013年1月1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華人博士張忠偉副教授領導的傑克遜實驗室研究人員提供了直接的證據證明某個特定的神經遞質受體在新生哺乳動物大腦中突觸的修剪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早期發育階段突觸錯誤修剪與自閉症譜系障礙和精神分裂症密切相關。
  • 0到12歲孩子為什麼要進行感統訓練?
    ,當然,還有一部分家長,即使已經發現孩子存在感覺統合不足的情況(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膽小愛哭粘人,笨手笨腳等),卻也想當然地認為——「長大就會好,不必做感統訓練!」但是,感統訓練真的不必要做嗎?No!感統訓練不僅需要做,而且不止感統統合不足的孩子需要做,所有12歲以下的孩子都必須做!
  • 感統訓練
    到後來貝貝的媽媽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找到美國聰明兔鄭州感統訓練營,經過測試,確定孩子是感覺統合失調症——  到底什麼是感統失調呢?專家認為: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息不能在孩子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從而使整個機體不能和諧地運作。這時候就要依賴感統訓練改善這種失調。
  • 感統訓練的益處
    感統訓練可以直接刺激到孩子腦幹層次的細胞,協調孩子神經系統的組織及整合功能的發展。感統訓練對改善孩子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學習成績等都具有明顯效果。通過感統訓練,孩子與環境產生互動,有助於孩子認識物體的形狀、顏色、質感、聲音等,有助於提高孩子認識自己身體的能力,有助於孩子應變能力、協調能力、平衡能力的發展。
  • 感統高級 0-6歲感統訓練清單 美嬰教育
    肚子貼地爬行以及手掌和膝蓋撐地爬行時,大腦會接收本體覺,前庭覺和視覺的感覺刺激,同時了解環境中物品與自己的空間關係,以及對自己身體位置的知覺,爬行對於孩子今後大腦左右分化及專責化及眼球控制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要儘可能多的讓孩子爬行。
  • 在家輕鬆做感統訓練
    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對個體從視、聽、嗅、味、觸、前庭、本體的不同感覺通路輸入的感覺信息進行選擇、解釋、聯繫和統一的神經心理過程,是個體進行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礎感統訓練,包括視覺、聽覺、本體覺、觸覺、平衡覺。
  • 南京【小孩感統訓練】
    南京【小孩感統訓練】,能優全腦教育來幫您。南京【小孩感統訓練】, 目前,很多家長對小孩的感統能力相關問題了解不多,或者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原因,家庭環境原因等各種可觀原因不能在家進行系統的、長期的訓練,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進行訓練。
  • 做感統訓練前,家長一定要知道的六個真相!
    ……當譜系孩子這些問題出現,做「感統訓練」仿佛迫在眉睫。感統統合就好比一個會自覺地不停運轉的引擎,當它運轉順暢的時候,我們的聽覺、觸覺、本體覺、前庭覺會對於環境,產生良好的反應,這些良好的反應,不只有動作,還有穩定的情緒,恰好的注意力,適當的動機等。這樣就會讓我們的身體不躁動、姿勢端正、注意力集中,以及跟環境有很好的互動。
  • 感統訓練是智商稅嗎?
    圖 源 | pixabay說到感統失調、感統訓練在育兒圈中的知名度,絕對算得上名列前茅,很多發育行為問題都可能被冠上「感統失調」的診斷,感統訓練如萬金油般似乎能夠解決很多問題。事實上,感統失調是正常發育階段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這裡面的原因涉及到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孩子有與生俱來的自我調節能力,即使是存在感統失調的表現,也可能是不可迴避的「發育進階門檻」,跨過去意味著個人的發展更加完善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