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細胞的這兩個發育過程制約了感統的發展,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2020-12-23 肯定式教養

要想對孩子進行系統的感統訓練,那麼我們就必須要了解我們的神經系統,因為神經系統決定了信息的傳輸和加工,是感覺統合的關鍵。而神經系統是由最基本的神經元組成的,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神經元。

神經元

什麼是神經元?

就是神經系統的最基本構成單位,也叫神經細胞,主要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構成。

神經元

我們大體了解這兩個結構。

細胞體由細胞核、細胞膜 、細胞質組成,功能是聯絡和整合輸入信息並傳出信息。

突起有樹突和軸突兩種。

樹突緊緊圍繞細胞體,呈樹枝狀,短而分叉多,主要作用是接受其他神經元傳來的衝動,並把信息傳遞給細胞體。

細胞體上延伸出來的長長的一條是軸突,長而分枝少,其主要作用是接受外來環境的刺激,然後傳給細胞體,再有樹突傳給其他的神經元。遍布我們全身的感覺神經其實就是軸突的神經末梢,不斷地採集各種信息。

軸突離開細胞體後獲得髓鞘,這是後天信息傳遞速度快的一個必備組織。髓鞘就像一個絕緣層包裹著軸突,然後一起組成了神經纖維。

神經纖維

在神經系統中,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結構——突觸。突觸是指信息從一個神經元傳到另一個神經元時相互接觸的結構。突觸是神經元之間在功能上發生聯繫的部位,也是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 。

神經元的發育

剛出生時,人的神經元總量在1000億--2000億。為了達到這個驚人的數量,神經元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快速的分裂。據科學研究,在某些發育的關鍵期,神經元細胞的分裂速度可以達到25萬個/分鐘。

剛出生的新生兒大腦增重很快,這時因為剛出生時的新生兒大腦中的神經元大多是獨立的,很少與其它神經元連接。但是在出生後,嬰兒腦中的神經元之間開始迅速建立無數的連接,神經元開始運作起來了。

儘管出生後,嬰兒的腦容量會迅速增加,但是同時,嬰兒大腦中的腦細胞卻還在進行另一個重要的進程——突觸修剪,這使得半數的腦細胞會死亡。

剛出生的嬰兒就像一個模胚,他攜帶了未經打磨的充足的神經元,但是神經元數量太多,遠遠超過後期人類成長的需要,如果不加處理,這些利用不到的神經元也是要消耗能量的,因此為了更好的生存,大腦就出現了一個突觸修剪過程,把那些利用不到的神經元修剪掉。

突觸修剪的結果不僅是把無用的神經元修剪掉,還使得剩餘的有用神經元不斷成長,加強它們神經網絡之間的突觸連接,再加上一個髓鞘化的過程,儘管失去了許多神經元,但剩餘神經元的體積不斷增大,複雜性不斷增強,因此我們的大腦體積越來越大,越來越高效。

神經元對感覺統合的影響

根據上面學到的知識,我們會發現神經元的兩個重要方面影響我們感覺統合:

1、神經元的「用進廢退」發育

相關焦點

  • 感統訓練,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頭等大事
    感統失調,通俗地講,就是心裡想的,與身體做的,很難統一起來,即身心發展不同步。結果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跟不上。體育運動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肌肉和神經的發育,但它對身體感官的刺激非常有限,所達到的效果也並不明顯。感覺訓練的過程是創設一定的環境,使孩子接受正確的、豐富的、不間斷的感覺刺激,以達到激活孩子心理、引發積極行為反應的目的。
  • 孩子注意力差,聽說是感統失調?真相原來在這裡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倒不會因為腦子不夠用,只要是孩子自己不認真......她滔滔不絕,半個小時以後我做了總結:你就是想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對嗎?對對,她好像獲得了寶藏似的,急忙點頭答應。接著她又搶著說「聽說,孩子的問題和感統失調有關呢,我尋思著要不帶孩子去醫院的發育科看看,咱家孩子可別是智力發育有問題!」
  • 長大後才明白,這一生輸給了感統失調:感統失調的孩子太難了
    感統失調的孩子,步入社會後,極有可能在這6個方面存在問題:01、聽不明白話,理解能力差和同事、領導交流溝通,經常會錯意,聽話聽不到點上;時間長了,發現你理解能力很差的時候,往往不願和你浪費時間,也不會把重要的事情交託給你。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如何通過感統訓練改善?
    ,4歲後孩子持續觀看靜態事物的能力會大大加強,但如果在這之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長,導致他們的眼睛習慣追蹤動態事物,再看靜態書本時,就很難穩定,也就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的問題。但這種遊戲活動又有別於一般性遊戲,它是訓練者根據兒童的感覺和動作發展的不良狀況,通過特殊研製、精心選擇、調配器材,以遊戲的方式,讓他們在遊戲中進行一系列的行為和腦力強化訓練,從而使機體能有效地運動,提高其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組織能力、概念與推理能力等等。下面推薦幾個感統方法,簡單易行!
  • 動因體育:平衡失調、注意力差,感統失調的孩子12歲就會定型
    注意力差、焦躁易怒、跳讀漏字 竟然是感統失調惹的禍「孩子今年5年級,老師在期末測評裡說他感統失調,老師還說超過12歲就改不了了,急的我帶著孩子去了趟醫院,大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也沒開藥,怎麼辦啊?」感統失調,通俗的講,就是孩子的「感覺」和「行為」不能一致。由於信息傳遞發生了偏差,會造成大腦和身體不能協調發展。感統失調在醫學層面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所以嚴格的講,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症,而且這樣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造成很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 髒有助於孩子感統發展
    另外孩子在做家務過程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感受到自己能為家庭做出貢獻,並從中建立自信,這種心理感受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幸福的體驗。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弄得這麼髒,不要來搞破壞,寧願讓孩子去看電視和手機。可是這樣做危害極大,6歲前看太多電視和手機等電子產品,最容易造成感統失調並引起肥胖、注意力不集中、脾氣暴躁、自閉、多動等現代兒童疾病。
  • 剖腹產的孩子,更需要感統訓練!
    很抱歉,從感覺統合發展的角度來講,剖腹產其實很不好!在上一節中我們提到愛爾絲博士列舉的導致兒童感統失調的八大原因,其中有一條就是「早產或剖腹產,造成觸覺學習不足」。不過,這只是一個籠統且大致的說法,實際剖腹產對兒童感覺統合發展的影響,要遠大於此。而本節內容,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剖腹產與兒童感統失調的關係。
  • 孩子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一回事
    不知道家長們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這些事情:孩子總是坐不住,比如看書,寫作業時一會趴著一會躺著,一會又要上廁所,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也不專心,總愛做些小動作。可能有些父母認為這只是孩子的小毛病,等長大就好了。但有研究表明,這類對孩子身體控制能力太差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了。一、什麼是「感統失調」百度百科是這麼解釋的:「感統」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
  • 梵哺丨孩子只做感統訓練能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嗎?
    孩子感統失調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有什麼內部因素在影響呢?據了解,在我們大腦中有一個特殊的部位——前庭覺,主要用來接收臉部正前方的信息。它就像是我們大腦信息的過濾器,把重要信息傳遞給大腦,如果孩子前庭發育不良,就無法分辨、過濾。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回事
    就像我們開頭所提到的,走路東倒西歪,做作業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丟三落四。很多家長可能就以孩子的年紀還小,手腳不協調,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還有些家長還認為,小孩子天真活潑是一件好事,說明孩子頭腦比較靈活。
  • 央視新聞:治療孩子感統失調 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期!
    今年9月份有許多北京的家長帶著孩子前往醫院檢查孩子的感統失調問題,經過記者採訪發現,很多孩子都是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人際交往弱等問題。老師反饋可能是感覺統合能力出了問題。 央視新聞頻道報導稱: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閱讀困難,記憶力差,情緒不穩定等狀況,要警惕孩子出現了感統失調,需要針對性的訓練。
  • 【科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特別好動?家長要注意了,可能是感統失調
    感覺統合是兒童發育的最重要基礎,對其身心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嬰幼兒期是感覺統合發展的最重要時期。    感覺統合失調的影響:大腦不能有效整合感覺信息,從而導致兒童產生一系列的行為問題,表現為學習、專注力、姿勢控制、小肌肉協調、情緒、生活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礙。所有感覺系統都可以發生感覺統合失調。
  • 小感統牽著大感統,齊齊發育走
    感統」是「感覺統合」或「感覺統合訓練」的簡稱,是建立在腦神經科學基礎上的一種理論學說與系列技術,能夠用來解釋人在環境中出現的適應性反應行為。「感統失調」最常見的表現包括了暈車、恐高、身體平衡障礙、肢體協調障礙、注意力缺陷、多動易怒等。
  • 85%的兒童「感統失調」:平衡感差、注意力差,12歲就會定型且無法改變
    感統失調,通俗的講,就是孩子的「感覺」和「行為」不能一致。由於信息傳遞發生了偏差,會造成大腦和身體不能協調發展。感統失調在醫學層面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 看似常見的問題,其實都是感統失調讓孩子不能正常的行動、發揮與表達。要注意的是,感統失調並不意味著可以聽之任之發展,這將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與身心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很多家長和老師還會一味的用正常的標準去要求、衡量和評論他們,讓孩子們心裡有苦說不出,更得不到他人的理解。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要做好引導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專注是一種能力,有些孩子能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就是因為他有很強的專注力。但這部分孩子畢竟是少數。注意力不能持久是大部分孩子在成長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同時,這也是每個家長都要面對的一道難關。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記者丨蔣超 沈興超日前,成都90後新手媽媽李女士在給孩子選早教班時,從課程顧問口中聽到了一個新詞——「感統失調」。「對方將孩子注意力差、行為習慣不好都歸咎於感統失調,(跟我說)如果不及時糾正,未來將影響孩子成長,還說剖腹產也是影響娃娃感統失調的原因」,李女士既驚嚇又懷疑:「聽起來很懸,總覺得像忽悠。」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附:注意力專業訓練卡片)
    注意力的大部分功能分布在大腦的額葉中,尤其是前額葉,注意力不集中,是兒童期常見的一個問題。有常伴有好動、坐不住、學習困難等不良現象,這就是額葉功能發展欠佳的原因。注意力就是留意一些東西的冋時,也會忽略另一些東西。
  • 感統失調孩子上學後遇到的五大主要困難_濟寧眾艾感統
    感統失調——簡單來說就是,大腦與身體相互協調的過程中出現的輕微障礙,使得孩子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近年來,隨著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等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包辦溺愛、過度限制和保護等帶養方式的影響,大部分孩子接受的感覺體驗不足,感統失調的現象愈加普遍。  很多家長以為,感統失調等孩子長大了就好,其實不然。
  • 當媽的修養:影響孩子能力發展的感統知識,媽媽必須要懂
    大腦活動的最基本過程就是大腦通過我們的眼睛、耳朵、嘴巴、鼻子、身體獲取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信息,然後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判斷、比較等等,做出適應性的反應,也就是正確的反應,這就是感覺統合。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健忘,父母別當小事,可能「感統失調」作祟
    大腦在人成長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特別是孩子三歲以後,大腦發育成熟就會逐漸的指揮自己的行為,而我們身體所做出的行為必然是通過大腦作出反應—身體接受指令—之後行為出現。 只是對於某一部分孩子來說,因為感統失調的原因他們在面臨一些事物時,會比別人更加遲鈍,甚至慢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