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因體育:平衡失調、注意力差,感統失調的孩子12歲就會定型

2020-09-05 動因體育

注意力差、焦躁易怒、跳讀漏字 竟然是感統失調惹的禍

「孩子今年5年級,老師在期末測評裡說他感統失調,老師還說超過12歲就改不了了,急的我帶著孩子去了趟醫院,大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也沒開藥,怎麼辦啊?」

「孩子就是好動點,注意力差,任性愛發脾氣,不愛說話,有時會打其他同學」

「老師說他念課文總漏行、偏旁老寫反、剛教會的字寫黑板上就不認識了,我還以為是他馬虎大意呢……」


家長群裡的一段話,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隨後一長串的「我家的也是」的家長附和中,還穿插著這樣的留言「我帶孩子去了小區旁邊的早教機構,說能糾正這個問題,3個月就花了1萬多,啥作用都沒有,白花錢……」

還有很多家長留言「感統失調是個啥?」「是不是病,要吃藥嗎?」「聽說12歲就定型了,真的嗎?」等許多問題,動哥有針對性的答了幾個問題之後,就發現既不系統又不全面,所以今天專門拿出一點時間,給家長們科普一下什麼是「感統失調」以及應對措施,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們。

(本文較長,閱讀時間約5分鐘,建議點擊右下角在看,讓更多的家長少走彎路)


什麼是感統失調 是一種病嗎?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現代城市家庭中,感統失調兒童比例高達85%,而其中約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統失調。

感統:全稱為「感覺統合」,是指視覺、聽覺、觸覺、平衡感等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也就是說,人通過眼、耳、鼻、舌、皮膚等器官採集信息,通過大腦整合以後,形成正確且精準的「行動」。

感統失調,通俗的講,就是孩子的「感覺」和「行為」不能一致。由於信息傳遞發生了偏差,會造成大腦和身體不能協調發展。感統失調在醫學層面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所以嚴格的講,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症,而且這樣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造成很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他們上課愛做小動作,愛左顧右盼,注意力無法集中,影響學習成績。

他們語言組織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與同學交流、回答老師的問題。

他們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和周圍的同學處不好關係,甚至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他們膽量自信心不足,一到人多的場合就緊張焦慮,更別說上臺表演了。

他們肢體不協調,舞蹈、體操要麼就做不好,要麼就要比其他同齡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做好。


看似常見的問題,其實都是感統失調讓孩子不能正常的行動、發揮與表達。要注意的是,感統失調並不意味著可以聽之任之發展,這將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與身心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很多家長和老師還會一味的用正常的標準去要求、衡量和評論他們,讓孩子們心裡有苦說不出,更得不到他人的理解。甚至被迫拿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終身評語,實在讓人痛心。更重要的是,數據統計表明:感統失調在12歲前通過正確的訓練很容易糾正,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

感統失調的孩子 有哪些表現?

感統失調的另一個學名,叫做「學習能力障礙」,這也是感統失調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地方,舉幾個例子大家就能明白它的「破壞力」:

聽不明白話,理解能力差:玩一個遊戲,講一遍規則,大家基本都明白了,但是有人就是聽不懂,反反覆覆問別人怎麼回事。甚至手把手教他怎麼做,還是會做錯。這就是感統失調中的聽覺感不良,這一類孩子經常會上課走神,聽而不聞,丟三落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布置的作業等,課後又會比別人多花一倍甚至幾倍時間來鞏固知識。成年以後,聽理解能力繼續跟不上節奏,不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也會因此喪失很多寶貴的機會。如果身邊的人發現你理解能力有問題,怎麼可能會把重要的事情託付給你,在講究高效率配合的未來社會,理解力的缺失將是事業的致命短板。

缺乏自信,嚴重「玻璃心」:本體感失調和前庭功能失常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消極退縮,容易緊張孤僻不合群。這一類孩子年少時常表現為好動不安,愛做小動作,容易違反課堂紀律,調皮任性、愛挑剔,很難和其他孩子分享玩具和食物,「小私心」嚴重,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遲。成人後容易有一顆「玻璃心」,沒遇到挫折前信心滿滿,稍遇否定就一蹶不振,一被批評就「蔫」了,遇到挑戰會輕易自我否定,又不願意主動學習,整天怨天尤人,把自己的遭遇歸罪於沒遇到「伯樂」,整天負能量爆棚。我想這樣的人,誰也不願意跟他共事和共同生活吧。

馬虎粗心,表達能力差:視覺感不良的孩子,主要表現為無法流利的閱讀,經常出現跳讀和漏讀、多字少字,寫字偏旁部首顛倒,學了就忘,計算能力差,常抄錯題抄漏題,辨別形狀和字形困難、學習時動作遲緩。這樣不僅在考試、升學中倍感壓力,成人後還可能出現語言表達欠佳,講話缺乏邏輯性,做事抓不住重點,而且做人懶散,時間觀念差。作為現代人,不僅要具備深刻的思想與見解,在別人面前良好的表達也非常重要,這樣關鍵的能力缺乏,會讓機遇跟你擦肩而過,豈不可惜。而且人只要與「懶」字沾邊,就註定和優秀無緣了。


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差:動作協調不良的孩子,常表現為平衡能力差,走路東倒西歪,經常碰撞東西,笨手笨腳。緊張、不合群、偏食或暴飲暴食、害怕陌生環境、咬指甲、愛哭,手工能力差、精細動作差等。成人後容易沉浸在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以獲得安全感,故步自封,接受新鮮事務能力差,拒絕自我學習,固持己見。這樣很容易造成無法提升自己的水平,獲得的成就有限。


感統失調的孩子,成長的道路可以說是跌跌撞撞的,好不容易熬到了工作,以為可以有一番作為,殊不知感統失調帶來的影響是伴隨一生的。「差之毫厘,謬之千裡」的道理大家都懂,「颶風起於萍末」的意義也同樣深刻,看似輕微的「信號傳遞不良」卻可以對人的一生產生如此深遠影響,家長們不可不防。所以趁著孩子還在最適宜調理糾正的年齡,不要輕忽放過,我們不怕「一身」都是問題的孩子,怕的是孩子「一生」都有問題,而且之前問題還沒糾正,新問題又接踵而至,逐步積累下去變成「習慣」,將會成為孩子人生上無法跨越的「無底深淵」。


糾正感統失調 體適能訓練是一劑良方

對於感統失調,家長們必須要知道的一些醫學角度的乾貨信息:

幹預時間:3-7歲是感覺統合的最佳矯正期;7-12歲時感覺統合最佳彌補期;12歲以後就需要進行心理輔導和其他手段進行幹預了。

糾正方法:改善感統失調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儘早進行針對性的體適能訓練。

體適能訓練為什麼可以糾正感統失調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1、 完善思維模式,提高警覺力和驅動力,讓孩子明晰感覺信號傳遞的正確信息。

2、 運動訓練刺激神經細胞數量增加並完善相互連接,讓各類反射通路更順暢。

3、 激發海馬體的幹細胞分化成新的神經細胞,讓大腦前額葉的指揮中樞更精準地向運動中樞發出正確指令。

在這裡,動哥要隆重推薦《動因少兒直播運動課》:

動因少兒直播運動課針對兒童【動作發展+體適能素質+心理發展+專項技術】的綜合性培養,以體適能訓練為基礎,結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根據兒童身體體質、生長發育敏感期、心理發展,及運動素質窗口期,通過科學、趣味、科技、有效的全方位素質教育,幫助中國兒童從小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助力自我價值實現。


動因少兒直播運動課程以健康體適能和技能體適能為主要訓練方向,通過精心搭建多個趣味運動場景,合理設計科學訓練方案,引導孩子們身臨其境的探尋運動的意義,收穫標準化的運動動作發展,綜合性的身體素質提示,專業化的健康意識認知,有趣且有效!

■ 健康體適能

健康體適能是與健康有密切關係的體適能,身體成分、肌力和肌肉耐力、心肺耐力和柔軟素質。

■ 技能體適能

技能體適能包括靈敏、平衡、協調、速度、爆發力和反應等,這些要素是從事各種運動的基礎。

原價4980元,春暖特惠立減1000元

在籍用戶限時福利:現在購課,贈送4節線下課程


星際遨遊、雲端之旅、衝刺流星、魔法水晶、瘋狂兔子、人猿泰山、漫步巔峰、叢林探險、小鷹展飛......創造冒險主題式課程體驗,豐富運動感知,在精心設計的運動氛圍中,將運動的趣味性最大化。


動因少兒直播運動課程設計洞察兒童身體體質、生長發育敏感期,抓住兒童心理發展、運動素質窗口期,突破專項課程局限,打造多維訓練課程體系,營造循環進階情景教學氛圍,創造多功能學習空間,以學習-複習-測試為每個主題單元的教學體系重要環節,全方位助力學員身心成長。


■ 競技遊戲

課程組織1V1多人 PK賽等競技遊戲環節,增加學員互動,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團隊協作的同時增強競爭意識。

■ 勳章獎勵

直播課堂中教練實時關注每位學員學習成果與運動表現,為優秀的學員頒發定製勳章激勵學員認真學習,不斷努力,增強學員自信心。

■ 隨堂測試

直播課堂中教練將隨堂安排測試環節與進階挑戰環節,幫助學員規範動作進階提高,同時驗收每位學員學習成果,及時給予糾正指導。

■ 運動報告

直播課堂支持記錄式學習,為學員創建學習檔案,形成專業運動報告,記錄學員運動成長,用大數據全面剖析,提出針對性提升意見。


一、動因少兒直播運動課如何安排?

動因少兒直播運動課以直播形式開課,學員可足不出戶即可享受運動。設置穩定班級、固定教練,每節45分鐘的高效課堂覆蓋年度課程, 9大主題課程內容,共計80節。每周安排2節課程,科學訓練,實時指導。同時,專屬教練+班主任的雙師模式,陪伴學員成長,家長全程無憂。

二、動因少兒直播運動課適合哪些小朋友?

動因少兒直播運動課現專為6-12歲小朋友設計趣味專業的運動指導直播課程。科學分班,根據不同年齡層的孩子的心理發展及身體發展研發適齡、適度、適量的訓練方案,從小塑造孩子的陽光心理,強健體魄以及優秀的運動能力,培養孩子們正確的健康管理意識與良好的運動習慣,更好的應對未來。

課程適用於以下情況的小朋友

肥胖、體態不健康,缺乏自信心

瘦弱、挑食,沉迷遊戲性格內向

缺乏科學指導,體能訓練意識弱

注意不集中,專注、堅持意志弱

不靈活,靈敏與協調性有待提高

體能差核心感應弱,體測成績低

思維固化,所學技巧運用不靈活

喜愛運動,想感受專業運動氛圍

缺乏運動興趣,未掌握專項能力

父母無暇接送,無法體驗線下課

三、動因少兒直播運動課孩子得到哪些鍛鍊?

動因少兒直播運動課程,可以幫助小學員們全面提升身體素質。提高身體素質,強化骨骼、血管和關節;增強運動素質,包含增強力量、速度、耐力、彈跳、靈活、協調、平衡、柔韌、攀爬、投擲、平衡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大肌肉群與深層肌肉的協調發展;基本動作模式的建立,包含跑、跳、推、拉、蹲、爬、滾動、旋轉等方面的動作;打造各專項體能基礎,包含射箭、棒壘球、皮划艇、籃球、遊泳、網球、足球、體操、羽毛球、高爾夫等項目所需要的身體素質條件;學校體育測試能力提升,包含仰臥起坐、投擲實心球、跳繩、引體向上、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短跑、長跑等項目;

四、動因少兒直播運動課如何預約體驗課?

家長可在動因體育微信小程序預約體驗課,班主任會與您溝通體驗詳情。在籍學員享受限時福利,現在購課可贈送4節動因體育線下課程。

五、我們的承諾

■ 免費體驗(0 元領取體驗課,體驗滿意再報名)

■ 隨時換班(孩子所在班級不合適,教練授課風格不喜歡,可隨時更換)

相關焦點

  • 85%的兒童「感統失調」:平衡感差、注意力差,12歲就會定型且無法改變
    等多種表現的時候,就會有人告訴你孩子是「感統失調」,是不是感覺這些表現你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這些常見行為表現也會讓父母們很焦慮、很著急,卻很少有正確應對的辦法……「孩子今年5年級,老師在期末測評裡說他感統失調,老師還說超過12歲就改不了了,急的我帶著孩子去了趟醫院,大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也沒開藥,怎麼辦啊?」
  • 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及時進行感統訓練
    由於孩子總是顧忌身體如何行動,手腳不靈活,因此心情經常處於緊張,焦慮狀態,長期就會表現出自卑。 這種偏重於平衡能力感統失調、前庭統合失調的孩子,給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活潑,可愛,好動。 但這樣的孩子很難與其他人同樂,也很難與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育遲緩,說話詞不達意,語言表達困難等。
  • 孩子注意力差,聽說是感統失調?真相原來在這裡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倒不會因為腦子不夠用,只要是孩子自己不認真......她滔滔不絕,半個小時以後我做了總結:你就是想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對嗎?對對,她好像獲得了寶藏似的,急忙點頭答應。接著她又搶著說「聽說,孩子的問題和感統失調有關呢,我尋思著要不帶孩子去醫院的發育科看看,咱家孩子可別是智力發育有問題!」
  • 【感統教育】孩子的感統失調真的長大就會好嗎?感統失調的孩子上學面臨的五大困惑
    另外,這類孩子的記憶力一般都比較差,不能對老師課堂上講授的東西很好的吸收,也是他們學習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這類孩子通常是出現了聽知覺能力失調的情況。注意力和記憶力對於孩子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注意力是孩子有意識地、自覺主動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根本手段。同時,記憶力是識記、保持、再認識和重現客觀事物所反映的內容和經驗的能力。
  • 孩子感統失調,家長別大意,抓住最佳改善時機,超過12歲就遲了
    孩子感統失調,家長別大意,抓住最佳改善時機,超過12歲就遲了很難融入到集體、語言成長不好、閱讀困難、愛發脾氣、咬指甲、好動、身體的協調性差、注意力不能集中,如果你小孩出現上面這幾種表現,表明小孩的感統失調了。
  • 「眾艾感統」孩子不同年齡段感統失調的表現
    在我國3-13歲兒童中的比例大概佔到10%-30%之間,絕大多數是遺傳及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且個體差異大,主要涉及個體的學習能力、心理情緒、行為表現、社會交往等方面。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孩感統失調的表現也有差異。
  • 感統失調的孩子上學面臨的5大困境
    另外,這類孩子的記憶力一般都比較差,不能對老師課堂上講授的東西很好的吸收,也是他們學習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這類孩子通常是出現了聽知覺能力失調的情況。注意力和記憶力對於孩子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注意力是孩子有意識地、自覺主動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根本手段。同時,記憶力是識記、保持、再認識和重現客觀事物所反映的內容和經驗的能力。
  • 預防感統失調,從孩子0-3歲做起
    央視新聞頻道特別指出: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閱讀困難,記憶力差,情緒不穩定等狀況,要警惕孩子出現了感統失調,需要針對性的訓練。據調查顯示,我國兒童感統失調的發生率在不斷的攀升,尤其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兒童而言,幾乎成為了專利。孩子感統失調症狀的最佳觀察與預防期是0-3歲,最佳矯正期是在6歲前,一旦過了12歲,發現的一些問題很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記者丨蔣超 沈興超日前,成都90後新手媽媽李女士在給孩子選早教班時,從課程顧問口中聽到了一個新詞——「感統失調」。「對方將孩子注意力差、行為習慣不好都歸咎於感統失調,(跟我說)如果不及時糾正,未來將影響孩子成長,還說剖腹產也是影響娃娃感統失調的原因」,李女士既驚嚇又懷疑:「聽起來很懸,總覺得像忽悠。」
  • 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他感統失調,12歲前應儘早幹預
    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它是寶寶大腦在發育過程中出現輕微的障礙,導致大腦功能失調,造成學習、運動等能力障礙。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發育並無異常,只是大腦和身體各部位的協調出現了障礙,所以會出現一系列異常行為,比如好動不安、走路容易跌倒、過度害怕陌生環境等等。感統失調在孩子小時候是很容易糾正過來的,一旦過了12歲就無法改變了,所以需要家長早發現、早處理。
  • 長大後才明白,這一生輸給了感統失調:感統失調的孩子太難了
    一、感統失調的孩子長大後什麼樣?感統失調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當我們走入社會工作後發現,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其實就是學習能力的差別,一個成功的人,一定具備非常強大的學習能力。感統失調的孩子,步入社會後,極有可能在這6個方面存在問題:01、聽不明白話,理解能力差和同事、領導交流溝通,經常會錯意,聽話聽不到點上;時間長了,發現你理解能力很差的時候,往往不願和你浪費時間,也不會把重要的事情交託給你。
  • 「你孩子感統失調,得治!」不要被騙了,感統失調在家就能「治」
    其中就包括:過分保護而導致孩子缺乏觸覺刺激,比如說家長擔心孩子,對孩子事事包辦;過分嚴厲,導致孩子精神受挫;或是過早地使用學步車,使得孩子前庭平衡和頭部支持力不足等等。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對孩子有什麼重要影響?
  •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
    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有如下表現1.前庭功能失衡表現為自控能力差,好動不安,上課或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愛搞小動作,下課時到處亂跑,愛招惹別人,有攻擊行為,平衡能力差,走路愛摔跤。感統失調藥物是無效的,必須通過訓練才能糾正。 也就是說,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病症。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感統失調方面的表現,可以帶寶寶去專業的醫療康復機構給寶寶做相應的幹預訓練。
  • 孩子總是「左右」不分,或是「感統失調」惹的禍,家長要注意
    一般來說,正常的孩子到了兩三歲就能夠分清"左右"了,如果孩子到了三歲以上,仍然分不清"左右",甚至在被教導調整之後仍然無法改變,那麼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有可能孩子時患了"感統失調"。孩子分不清"左右"是小,但是如果孩子患了"感統失調",就要加以重視和調整。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呢?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要做好引導
    一位姓陳的女士向我們分享了自己的煩惱:她的女兒今年8歲,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表示孩子十分好動,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因此陳女士對女兒進行了口頭批評。孩子犯錯的原因只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嗎?原因往往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簡單。你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是因為他已經「感統失調」了!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呢?又是什麼導致了「感統失調」?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進行矯正呢?一、什麼是「感統失調」?
  • 孩子好哭、黏人,也許是被大部分家長忽視的「感統失調」(一)
    ,那麼大腦神經處理信息的過程就會出現混亂,從而出現「感統失調」。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症,大部分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行為問題,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控制能力差、粗心、好動等,以至於無法完成正常的學業。
  • CCTV點名「感統失調」,抓住孩子關鍵期很重要!
    日前,中央電視臺CCTV13新聞頻道對感統失調進行了專題報導。 央視新聞頻道官方認證: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學習困難,表達能力差,語言發育遲緩等狀況,要警惕孩子出現了感統失調,需要針對性的訓練。
  • 孩子出現「感統失調」,不要驚慌,請聽我說
    這些「好」孩子的標籤幾乎都用在了她身上,但這位孩子的媽媽看到《正向管教》這本書,裡面出現「感統失調」,又看到感統失調的表現與自己的女兒有些相似,就和我聊起了自己的孩子好像是「感統失調」,怎麼辦啊?3.平衡統合失調:沒有距離感,做事協調能力差,站無站相,坐無坐相,容易跌倒,拿東西不穩,走路撞牆,心煩氣燥,好動不安,注意不集中,人際關係不良,有攻擊性。4.本體統合失調:動作協調不良,平衡能力差,易摔倒,笨手笨腳,自信心不足。
  • 孩子出現感統失調問題,跟家長有關係嗎?
    感統失調是孩子因腦神經發育不良,對身體感覺和運動的控制能力不足,表現在學習上會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空間知覺能力差感統失調對人的影響深遠,如果在嬰幼兒時期沒有打好基礎,孩子的一生可能都要吃感統失調的苦。因此,在孩子12歲之前,父母要儘可能地讓孩子玩,尤其是要走出家門,在戶外廣闊的天地中攀、爬、滾、蹦、跳,站、臥、行、走、立,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獲得感覺統合能力的提升。
  • 孩子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一回事
    可能有些父母認為這只是孩子的小毛病,等長大就好了。但有研究表明,這類對孩子身體控制能力太差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了。一、什麼是「感統失調」百度百科是這麼解釋的:「感統」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