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統失調,家長別大意,抓住最佳改善時機,超過12歲就遲了

2020-12-22 螢火好物分享

孩子感統失調,家長別大意,抓住最佳改善時機,超過12歲就遲了

很難融入到集體、語言成長不好、閱讀困難、愛發脾氣、咬指甲、好動、身體的協調性差、注意力不能集中,如果你小孩出現上面這幾種表現,表明小孩的感統失調了。很多大人在小孩出現這樣狀況時,不留意,覺得小孩長大以後就會好的。於是等到小孩長大後,發現不但沒有好,而且更加嚴重了,這時想要給小孩治療,卻發現錯過了最好的時期。

什麼是感統失調呢?人就像是一個機器,所有的行動,都需要腦子進行處理,最後才會做出相應的動作,這就叫感覺統合。所謂的感統失調就是心中所想與實際做的不能一致,使得小孩學習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

這樣的小孩不管在學習上還是生活,都是比較讓大人費心的,這樣還會使小孩不自信,不能很好的融入到集體之中。這樣的小孩一般在智力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只是在學習與行動上有很大的困難,這就會讓大人認為小孩智力成長的不是很好。小孩這樣的問題,一般在沒有上學之前是不容易被大人所發現的,直到上學後大人才會發現。所以當小孩出現這樣狀況時,大人一定要及時給小孩治療,而六歲之前是最好的時期,超過12歲就定型,很難改變了。

孩子感統失調,家長別大意,抓住最佳改善時機,超過12歲就遲了。那麼,大人應該怎麼做呢?出現這樣的問題,大人只要多多的鍛鍊小孩,一兩個月就會有很大效果的。

1-2歲抓泡泡:大人吹出一些泡泡,讓小孩去抓,可以鍛鍊小孩手與腳的協調,也能培養小孩的平衡力。

2-3歲投籃:大人鼓勵小孩多投籃運動,可以鍛鍊小孩肌肉的力量,並且期間多誇獎小孩,增強他的自信。

4-6歲多畫畫:畫畫對於小孩動作細緻是很有幫助的,還能增強他對事物的觀察,同時進行腦子的開發。

相關焦點

  • 金色雨林提醒家長:孩子感統失調不容忽視,6歲之前是最佳發展時期
    感統失調,可能對於很多家長比較陌生,簡單來說,感統失調,就是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是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輸入組合起來,再經過大腦的處理,例如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繫和統一等,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並反饋指導行為、語言、思維等的能力。  感覺統合,也是孩子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 動因體育:平衡失調、注意力差,感統失調的孩子12歲就會定型
    注意力差、焦躁易怒、跳讀漏字 竟然是感統失調惹的禍「孩子今年5年級,老師在期末測評裡說他感統失調,老師還說超過12歲就改不了了,急的我帶著孩子去了趟醫院,大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也沒開藥,怎麼辦啊?」「聽說12歲就定型了,真的嗎?」等許多問題,動哥有針對性的答了幾個問題之後,就發現既不系統又不全面,所以今天專門拿出一點時間,給家長們科普一下什麼是「感統失調」以及應對措施,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們。
  • 央視新聞:治療孩子感統失調 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期!
    兒童感統失調 最近,有很多家長留言說,孩子今年上的幼兒園,本以為自己會輕鬆一些,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究竟是孩子哪裡出現了呢? 根據現代醫學判斷,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是由孩子感統失調所引起。 據調查顯示,城市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發生率不斷攀升,幾乎成了「城市兒童」的專利。 然而,很多家長根本就沒聽說過「感覺統合失調」,對相關症狀完全沒概念。
  • 85%的兒童「感統失調」:平衡感差、注意力差,12歲就會定型且無法改變
    這些常見行為表現也會讓父母們很焦慮、很著急,卻很少有正確應對的辦法……「孩子今年5年級,老師在期末測評裡說他感統失調,老師還說超過12歲就改不了了,急的我帶著孩子去了趟醫院,大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也沒開藥,怎麼辦啊?」
  • CCTV點名「感統失調」,抓住孩子關鍵期很重要!
    日前,中央電視臺CCTV13新聞頻道對感統失調進行了專題報導。 央視新聞頻道官方認證: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學習困難,表達能力差,語言發育遲緩等狀況,要警惕孩子出現了感統失調,需要針對性的訓練。
  • 別總怪孩子學不好,先搞明白啥是「感統失調」
    感統訓練的黃金時期,一定要抓住孩子的重要年齡階段進行預防、訓練改善、糾正,不然月齡越往上越不可逆轉。一些感統失調中重度的孩子已經表現的相當明顯,但是一些輕微失調的孩子不被家長所重視。對孩子感統失調的問題,現在很多家長存在一定的理解誤區。這不僅不能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問題,還有可能耽誤孩子進行感統訓練幹預的黃金時期,最終影響孩子身、心、腦的正常發育。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回事
    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回事不知道家長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挺聰明的,就是注意力不太集中。」或者是孩子走路走的好好的,突然就手腳不協調,甚至是東倒西歪。我們都知道嬰兒時期是一個人學習和吸收能力最強的時候,但是對於「感統失調」的孩子,他可能行為就比一般的孩子要緩慢,別的小朋友可能一歲左右就可以行走,但是「感統失調」的孩子,可能一歲的時候還只能爬行。
  • 預防感統失調,從孩子0-3歲做起
    很多孩子往往到了上幼兒園時,才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明顯跟其他的小朋友存在著差距,家長不禁擔憂焦慮。其實,這是「感覺統合失調(感統失調)」的現象,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還做過專題報導!據調查顯示,我國兒童感統失調的發生率在不斷的攀升,尤其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兒童而言,幾乎成為了專利。孩子感統失調症狀的最佳觀察與預防期是0-3歲,最佳矯正期是在6歲前,一旦過了12歲,發現的一些問題很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
  • 你是怎麼一步一步把自己孩子帶成感統失調的?
    很多家長不太明白感統失調是什麼,今天,羅媽媽在這裡再和大家說一下,所謂的感統失調就是: 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感統」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
  • CCTV央視都點名「感統失調」的孩子,家長們可不要疏忽了!
    感統失調的孩子在智力上大多沒有缺陷,但在學習和行為上經常會出現困難。但不要因為這個原因而抗拒剖腹產,並不是所有的順產孩子都感統不失調,也並不是所有剖腹產的孩子都感統失調很嚴重。媽媽們千萬不要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壓力,媽媽給了孩子生命,都是偉大的!只要生產後,對孩子平時的表現多一些關注,早一些進行感統訓練預防,感統失調的情況能夠得到一定的減輕。
  • 感統失調的孩子,如何在「玩」中訓練改善?
    孩子身體不協調,平衡感差;難以完成跳繩、投擲、接球、踢球、等運動,穿衣服、繫鞋帶、系扣子困難,不能靈活用筷子 、剪刀剪紙、寫字、玩拼圖遊戲困難,身體乏力、笨拙、鬆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專注於一件事。上面這些問題,與感統失調都有很大關係,我發布了很多關於孩子感統失調問題的文章,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嚴重感統失調的人往往在運動、協調、判斷、處理、語言、視覺、聽覺,記憶、和其他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問題。感統失調隨著年齡、身體的發展,會有相應的改善,但如果不及時幹預訓練,成年後仍然會存在,身體協調差、易疲勞、情緒差,計劃和組織事務,存在相應困難的問題。
  • 感統失調的孩子經過改善後有哪些好處?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出現了感統問題不是什麼大問題。如果您也有這個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孩子一旦感統失調,就需要家長們採取相應的改正措施了。感統課程就是其中一種方法,感統課程對於孩子的好處還是很大的,那上完感統課程孩子會有哪些變化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孩子總是「左右」不分,或是「感統失調」惹的禍,家長要注意
    一般來說,正常的孩子到了兩三歲就能夠分清"左右"了,如果孩子到了三歲以上,仍然分不清"左右",甚至在被教導調整之後仍然無法改變,那麼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有可能孩子時患了"感統失調"。孩子分不清"左右"是小,但是如果孩子患了"感統失調",就要加以重視和調整。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呢?
  • 孩子脾氣暴躁、學習不好?或許是感統失調!家長要及時檢查和預防
    感統失調會損害個體做事的相關技能,導致簡單的事情難度增加。 患上感統失調的孩子,日常生活與學習生活被嚴重的影響。 馬主任指出: 根據調查顯示,近年我國患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 但是這種疾病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進行糾正。 而這種疾病最好在6歲之前,家長們做好訓練,以免影響孩子的日後生活。
  • 免費感統講座 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很可能是感統失調!美嬰教育
    所以想要孩子全面發展,需要從小給與大腦感覺統合充足的刺激。三、感統訓練的最佳時期是什麼時候?感統訓練時期0-3歲——感統訓練的起步期這一時期是一個基礎階段,通過感統訓練幫助孩子度過此階段的各個敏感期。3-6歲——感統訓練的黃金期黃金期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提升感覺統合能力,讓孩子身心協調,自在成長。
  • 感統失調長大就好了?你不會是這麼想的吧?美嬰教育
    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父母對感統訓練存在的誤區1、長大了自然就會協調說感統失調長大自然就會好,完全是自欺欺人,沒有及時通過感覺統合訓練來幫孩子調整,無疑也是在給孩子的未來設置障礙!
  • 孩子出現感統失調問題,跟家長有關係嗎?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也就是為什麼家長所說的「小孩越長大越不乖,越長大越笨」的原因。的確,孩子們的很多感統問題都跟家長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不妨來分析分析,孩子的感統問題是如何造成的?
  • 0到12歲孩子為什麼要進行感統訓練?
    0到12歲形成的大腦基礎網絡,是孩子一切能力發展的根本。 說到做感統訓練,現在依然有一部分家長不知感統為何物,也依然有一部分家長只是聽說過,所以就想當然地認為——「那是給有病的孩子做的!」,當然,還有一部分家長,即使已經發現孩子存在感覺統合不足的情況(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膽小愛哭粘人,笨手笨腳等),卻也想當然地認為——「長大就會好,不必做感統訓練!」但是,感統訓練真的不必要做嗎?No!感統訓練不僅需要做,而且不止感統統合不足的孩子需要做,所有12歲以下的孩子都必須做!
  • 「你孩子感統失調,得治!」不要被騙了,感統失調在家就能「治」
    這個說法是由1972年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麗斯博士提出的,她認為孩子可能會受先天和後天的影響,導致大腦功能失調,即感統失調。感統失調是一種"病"?1.什麼是感統失調?其中就包括:過分保護而導致孩子缺乏觸覺刺激,比如說家長擔心孩子,對孩子事事包辦;過分嚴厲,導致孩子精神受挫;或是過早地使用學步車,使得孩子前庭平衡和頭部支持力不足等等。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對孩子有什麼重要影響?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金色雨林還強調,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當感統失調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出現影響時,必須及時給予必要的矯正。「其中3-6歲為感統訓練的黃金期,若錯過訓練黃金期,則需要更大力度更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超過12歲的孩子感統能力將難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