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性格孤僻不理人?
為什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暴躁?
為什麼孩子喜歡哭鬧、對外界刺激沒興趣?
這些行為都有可能證明孩子得了「感覺綜合失調」。
感統失調到底是什麼?
感統失調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種獨特的發育障礙。
感統失調可以被概括為學習能力障礙。
它是一種導致孩子大腦能力紊亂的發育障礙。
感統失調總共分為6大類:視覺、聽覺、觸覺、平衡、本體、前庭。
感統失調會損害個體做事的相關技能,導致簡單的事情難度增加。
患上感統失調的孩子,日常生活與學習生活被嚴重的影響。
央視新聞曾經根據兒童感感統失調的現象對北京兒童醫院的馬楊醫師進行了採訪。
馬主任指出:
根據調查顯示,近年我國患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
但是這種疾病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進行糾正。
而這種疾病最好在6歲之前,家長們做好訓練,以免影響孩子的日後生活。
孩子為什麼會患上感統失調?
【先天因素】
生產過程中受到擠壓的孩子,很可能會出現感統失調,具體表現為多動、調皮、專注力低。
【後天影響】
孩子的各項技能並不是先天就固定的,而是需要後天的影響才能最終獲得。
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孩子大腦進行發育的過程。
後天的外界刺激會改變孩子的行為,輔助孩子大腦發育。
如果孩子們在後天的發育過程中沒有得到相應的訓練,那麼就容易患上感統失調。
感統訓練與大腦的發育的聯繫: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
剛降生的新生兒腦神經細胞高達140億個,而3歲時,孩子大腦的重量會的達到成年人的百分之八十。
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正在飛速的開發運轉。
我們作為家長應該緊抓這個時期,與外界的刺激進行互相配合,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開發孩子的自身潛力。
而感統訓練就是刺激手段中最有效果的那一種。
身體各部位在大腦的調動下,互相協調配合,孩子的感統能力會得到顯著的提高。
什麼時候是最佳的感統訓練時間: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智慧的根源來自嬰幼兒時期的感覺和運動發展。」
所以在6歲之前,孩子剛降生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進行感統訓練了。
而馬主任也認為6歲之前是最佳的訓練時期,而最晚也不要超過12歲。
早期教育會幫助孩子在大腦開發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感統訓練如何進行?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發育特徵。
家長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差距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感統訓練預防期:0到3歲
【0到1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通過自身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系統接觸世界。
所以家長們可以準備一些顏色奪目的卡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鍛鍊這幾項。
而且爬行也會鍛鍊孩子的前庭與本體覺感官。
感統訓練黃金期:3到6歲
孩子處於這個年齡段的父母,可以對孩子進行綜合性的感統訓練了。
目的是連接孩子的所有感官系統,讓孩子基本掌握自己的身體。
家長們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室外玩耍,運動會訓練孩子的本體覺與前庭覺。
也可以準備一些提高邏輯思維的繪本故事書,幫助孩子開發大腦。
感統訓練後期補救期:6到12歲
如果6歲之前的時期,家長們沒有把握住,那麼千萬不要氣餒。
可以鼓勵孩子進行綜合性的運動項目,例如籃球、足球等。
不僅訓練了的孩子的感統,還會提高孩子的平衡力。
感統失調典型症狀:
1、討厭觸碰、躲避接觸,例如討厭理髮、刷牙、繪畫等。
2、脾氣大、喜歡打人,尤其是身體觸碰後,脾氣會尤其暴躁。
3、喜歡玩旋轉類遊戲設施,並且感覺不到眩暈,
4、行動的時候,經常忘記一邊的動作,身體很不協調。
我是小柳,一位成長中的多平臺育兒作者,在育兒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每篇科普都是根據相關科學文獻和多年自我育兒經驗進行的總結,關於今天的討論內容,各位家長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分享到評論區,我會及時觀看並進行溝通,如果科普內容有什麼不足,歡迎大家指出,我會及時進行更正,帶給大家更科學有效的育兒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