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央視點名的「感統失調」,正在禍害孩子,家長早知道早阻止

2020-10-27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家長有沒有發現一個事實:雖然,現在養娃越來越用心,可是養出來的孩子,卻問題越來越多。比如,運動能力很差;反應能力不佳等等。究竟是哪裡出現問題了呢?

早前,我在看電視的時候,看見央視做過一期節目,點名「感統失調」。說的是,現代兒童,享受到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是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卻多了。

節目還列舉了孩子感統失調的種種表現,如笨手笨腳容易滑倒、語言發育遲緩等等問題。這期節目,讓我意識到「感統失調」正在禍害我們的孩子,所以我們來說說這個詞背後的含義。

什麼是「感統失調」?

可能部分家長對「感統失調」一詞很陌生,只是初次聽說,感覺好像很高深的樣子。其實,「感統失調」並不神秘。1972年,有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埃爾絲提出「感統」理論。用專業的話來解釋它就是,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而「感統失調」通俗一點理解就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很輕微的障礙。但它也不是實質性的病症。

「感統失調」的孩子,就是大腦不能準確地接受信息,或者不能正確地處理信息,還有做出反應。舉一個例子,孩子走路時,前方有一個障礙物,孩子看見了,但是大腦不能及時處理這一信息,導致身體不能及時地做出反應,最後被障礙物絆倒。所以,感統失調的孩子,會表現出平衡能力差、愛發脾氣、無法流利閱讀、等情況,嚴重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感統失調」的成因複雜

如果現在家長對「感統失調」已經初步了解了,應該就能發現它像是一個現代孩子身上才常會出現的。以前的孩子,像70、80年代的孩子,每天上躥下跳,玩跳房子、扔沙包、爬樹,各種機靈搞怪,像猴兒一樣活潑、靈巧,很少出現柔柔弱弱,連路都走不穩的情況。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出現「感統失調」呢?

①打娘胎裡帶出來的

孩子出現感統失調,常見的有先天性的因素。比如,早產或者剖腹產導致的幼兒壓迫感不足,就造成了觸覺失調。如果孩子是打娘胎裡帶出來的「感統失調」,或許怪不了家長,但是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害。

②孩子出生後,缺乏相應的訓練

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家裡人呵護備至地嬌養著。不讓玩水、不讓碰泥巴、不讓撿路上的石子,還有可能跑兩步,家長都心疼別累著。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各項能力是通過訓練才能獲得的,孩子需要各種訓練,刺激感官,讓聽覺、觸覺、視覺、味覺等,相互配合、協調,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如果家長對孩子的保護過於周到,其實會阻礙他感覺的發展。

③電子產品的刺激

如今,電子產品廣泛普及,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已經失去對外部環境探索的興趣,喜歡宅在家看電視、打遊戲。孩子在看電視時,電視的畫面切換的很快,孩子眼睛長時間盯著屏幕,會影響視力的發育。還有孩子大量的時間都在接收電子產品傳遞出來的信息,阻礙了孩子思維的發散,也會影響孩子大腦的發育,最終造成孩子各種感覺系統之間配合不當,出現失調的情況。

如何防止孩子「感統失調」?

如果一個孩子感統失調,這對他的影響不僅僅是,肢體語言上緩慢、笨拙了一些,或者行為活動受限,其實影響更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和社交。當孩子對外表現出,不夠伶俐,或者表現能力不足的情況,影響他的人緣,也會打擊他的自信心。所以,家長要做好防止孩子「感統失調」的措施:

①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小孩子天性活潑,喜歡自由,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順應他的天性,多帶他出門逛逛,接觸大自然,和花、鳥、蟲、草,有親密接觸的機會。讓孩子多聽、多看、多感受,身體各項感官都調動起來,就能防止「感官失調」。

②不要給孩子過度的保護。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保護過於周到,不讓孩子亂跑亂跳,怕孩子磕到、碰到、摔倒,無意中造成了孩子缺乏團體遊戲的機會,也缺乏身體運動的鍛鍊,使天性被扼殺,大腦發育受阻。家長應該學會放手,適當地給孩子自由,不要給孩子過多的保護。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有感統失調的表現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CCTV央視都點名「感統失調」的孩子,家長們可不要疏忽了!
    感統失調的孩子在智力上大多沒有缺陷,但在學習和行為上經常會出現困難。央視關於感統失調五大類型症狀表現感統失調主要有先天原因和後天原因。生理原因(先天)◆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調。◆ 因早產或剖腹產造成幼兒壓迫感不足。
  • 孩子走搖搖晃晃,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祟,家長早幹預娃早恢復
    感覺統合失調其實是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問題,但大多數孩子出現感統失調都是比較輕微的,所以通過家長的一些幹預,就能及時的恢復正常,所以家長不用太過擔心。但很多家長對於感統失調,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甚至在孩子已經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還並不知道。那麼孩子在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往往會有哪些表現?
  • CCTV點名「感統失調」,抓住孩子關鍵期很重要!
    日前,中央電視臺CCTV13新聞頻道對感統失調進行了專題報導。 央視新聞頻道官方認證: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學習困難,表達能力差,語言發育遲緩等狀況,要警惕孩子出現了感統失調,需要針對性的訓練。
  • 家長對感統失調的六大誤區,你佔了幾個?
    前段時間,央視新聞點名「感統失調」這件事兒,我家宸寶也是感統失調寶寶,語言遲緩。作為家長你知道感統失調的具體表現嗎?它包括視知覺失調、聽知覺失調、觸覺系統失調、前庭系統失調、本體系統失調等幾種類型,每種類型的行為表現不同。
  • 金色雨林提醒家長:孩子感統失調不容忽視,6歲之前是最佳發展時期
    臨近期末,央視新聞頻道的一則報導,引起了小學在校生家長的廣泛關注:新聞中,一些孩子存在明顯的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小動作多、記憶力差、閱讀理解困難等問題,還有的孩子,會存在運動敏感度不好,學習狀態低下,經常出現焦躁、焦慮的不良情緒;這些問題,都讓家長感到擔憂,卻又無所適從。
  • 家長過度「愛乾淨」,可能會造成孩子感統失調
    父母愛乾淨可能會造成孩子感統失調這些全心全意呵護孩子的父母,卻並不知道,因為他們的阻止,孩子沒辦法去自由地在草地上爬行,在水窪裡踩水,在公園裡玩沙子。愛乾淨為什麼會導致孩子感統失調1 「愛乾淨」會造成孩子前廳失調!地上髒,別爬!
  • 原來感統失調是這樣造成的
    然而,很多家長天真地認為,孩子感統失調不是病,而是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感統失調確實不是病,但是如果不及時調整,孩子長大了就晚了。為什麼孩子會感統失調?一、生育原因1、準媽媽 「養胎過度」、「城市病」、「胎位不正、早產、剖腹產等非正常生育情況」,導致孩子在出生後出現的「先天」感統失調。二、家長的過度保護由於家長的過度保護,大大降低了孩子感知大自然的機會。為什麼常常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就是因為大自然從小就在鍛鍊我們感統的敏銳度。
  • 央視新聞:治療孩子感統失調 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期!
    兒童感統失調 最近,有很多家長留言說,孩子今年上的幼兒園,本以為自己會輕鬆一些,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究竟是孩子哪裡出現了呢? 根據現代醫學判斷,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是由孩子感統失調所引起。 據調查顯示,城市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發生率不斷攀升,幾乎成了「城市兒童」的專利。 然而,很多家長根本就沒聽說過「感覺統合失調」,對相關症狀完全沒概念。
  • 感統失調會自愈嗎?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現在感統失調,長大了是不是就好了? 現在很多城市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整個家庭都圍繞著兒女轉。「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是很多家長的心態。這樣的過度保護,使得孩子失去了鍛鍊大腦和身體各大感覺系統協調運作的機會,以至於很多的城市兒童有感統失調的症狀。
  • 孩子脾氣暴躁、學習不好?或許是感統失調!家長要及時檢查和預防
    感統失調會損害個體做事的相關技能,導致簡單的事情難度增加。 患上感統失調的孩子,日常生活與學習生活被嚴重的影響。 央視新聞曾經根據兒童感感統失調的現象對北京兒童醫院的馬楊醫師進行了採訪。
  • 孩子走路跌跌撞撞,可能是「感統失調」作祟,家長要及早幹預
    但很多家長對於感統失調,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甚至在孩子已經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還並不知道。那麼孩子在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往往會有哪些表現?又是哪些原因導致孩子出現的感統失調呢?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 父母都是體育老師,孩子還感統失調,為什麼?
    2019年11月,CCTV新聞直播間《關注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節目專門報導了感覺統合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點名「感統失調」對孩子的影響,並提醒家長要關注孩子的感覺統合狀態。這個資訊一度刷爆了各大網絡銀屏和朋友圈,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家長來關注感覺統合,並希望通過感統訓練來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 孩子有這些表現的話,可能是感統失調的情況,家長要及早預防
    等孩子上學之後,學習成績特別差,總是佔據班級倒數。小夢這才重視孩子慢半拍的事情,去檢查之後,醫生說孩子有感統失調的情況。孩子有這些表現的話,可能是感統失調的情況,家長要及早預防。一、感統失調的寶寶有什麼表現感統失調,用通俗點的話來講,其實就是寶寶心、手、眼不太協調,比如這孩子眼睛看到的數字是3,但是孩子嘴裡讀出來的數字確實4,等孩子把數字寫出來的時候,有可能就變成了7。這樣的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身上會有一些小動作,走路的時候肢體看起來不太協調,看起來比較慢半拍在,這樣的寶寶基本就是感統失調了。
  • 感統失調家長知多少?
    Q:什麼是感統失調?A: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大腦會接受各種感覺信息,我們需要運用多個感官的信息進行綜合處理,比如視覺、聽覺、嗅覺、本體覺等,大腦對於感覺信息的收集、篩選、處理和整合的過程就是感覺統合的過程。
  • 深度解析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原因
    上次小編說到了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家長必須儘早預防自己的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表現。有些家長就產生了一個疑問:天真活潑的孩子為什麼會得感覺統合失調症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再次解析一下感統失調產生的原因!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四川省政府婦兒工委辦兒童工作專家,四川省兒童工作資源中心負責人、成都理工大學李海梅副教授告訴記者,「感統失調是一個臨床心理學概念,通常也被叫做學習能力障礙,它主要是指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大腦綜合功能發揮失調的一種表現。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並不是一種疾病。」「家長們需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的特點。
  • 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在家自評一下就知道
    當今社會,由於自由活動的受限、家長溺愛的包辦、缺少玩伴、剖腹產孩子的增加、先天原因等各種因素,導致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去年,連CCTV-13《新聞直播間》都針對感覺統合、感統失調和感統訓練進行了報導。
  • 家長過度「愛乾淨」,會造成孩子「感統失調」,父母需要警惕!
    孩子玩得安心,父母也很放心。父母"愛乾淨",會造成孩子"感統失調"這些全心全意呵護孩子的父母,卻並不知道,因為他們的阻止,孩子沒辦法去自由地在草地上爬行,在水窪裡踩水,在公園裡玩沙子。也因為他們的過度幹涉,他們失去了了爬、滾、跳、躍、翻跟鬥的機會,他們更是失去了用感官感知世界冷暖,探索世界未知的機會。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回事
    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回事不知道家長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挺聰明的,就是注意力不太集中。」或者是孩子走路走的好好的,突然就手腳不協調,甚至是東倒西歪。很多家長可能就以孩子的年紀還小,手腳不協調,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還有些家長還認為,小孩子天真活潑是一件好事,說明孩子頭腦比較靈活。但是,我不得不在這裡提醒有些家長,孩子這些過於活潑的舉動,可能並不是孩子異於常人的原因,反而是孩子可能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不如別人,無法很好的掌控自己的身體,有關兒童專家稱這個現象為兒童「感統失調」。
  • 孩子感統失調,就要上感統訓練課?有心的家長自己就能搞定
    我經常留意商場裡的培訓班,培訓班的種類已經超乎我的想像,除了傳統的英語數學舞蹈鋼琴畫畫,還有看名字不知道是幹啥的機構。前幾天看到一個訓練館,裡面有一些兒童健身器材,我以為是個體能運動館,沒想到是XX感統訓練館。感統訓練,是智商稅,還是我不知道的寶藏?作為一個好奇寶寶,我開始翻書找資料,也就有了今天的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