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搖搖晃晃,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祟,家長早幹預娃早恢復

2020-12-19 C媽學堂

文丨C媽學堂(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收藏

鄰居小趙家的孩子現在已經兩歲多了,可是每當看到他家小孩走路的樣子時,大家總是忍不住嘀咕起來,因為小孩走路總是搖搖晃晃的,就好像隨時會摔倒一樣。

所以有些鄰居就忍不住問起了小趙,甚至還建議小趙帶孩子去醫院做做檢查,看看是不是孩子大腦發育存在問題?

一開始,小趙還沒當回事,覺得自家孩子只不過走路比較遲罷了,因為小趙小時候學會走路就比較遲。所以孩子現在兩三歲,走路還搖搖晃晃的,小趙也就沒當回事。但面對很多鄰居的疑問,小趙也忍不住懷疑了起來,生怕是孩子大腦發育存在什麼問題。

但醫生在仔細檢查後表示,他家孩子的大腦發育並沒有任何問題,孩子之所以走路搖搖晃晃的,其實是因為孩子的感覺統合出現了失調,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表現。但感覺統合失調,並不是智力方面出現了問題,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感覺統合失調其實是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問題,但大多數孩子出現感統失調都是比較輕微的,所以通過家長的一些幹預,就能及時的恢復正常,所以家長不用太過擔心。

但很多家長對於感統失調,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甚至在孩子已經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還並不知道。那麼孩子在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往往會有哪些表現?又是哪些原因導致孩子出現的感統失調呢?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01小孩出現感統失調有什麼表現?

當小孩出現感統失調時,身體也會隨之出現一定的表現,但因為小孩感統失調的輕微度不同,所以很多家長會忽視小孩已經出現的感統失調。

因此當自家小孩出現以下表現的時候,家長們需要引起注意,因為這有可能是因為小孩出現了感統失調導致的。

1)小孩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

當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小孩的語言能力變差,往往會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因此孩子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問題,所以要引起注意。

所以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在說話的時候,語言邏輯能力比較差,又或者結結巴巴的,這其實和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有一定關聯。這甚至也使得他們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容易出現忽略一些語句的情況發生。

2)小孩的行為比較不協調

兒童行為研究專家鄧紅珠表示,有些小孩在出現感統失調後,他們會因為本體統合失調,導致行為出現不協調的問題。

例如:在走路的時候歪歪扭扭,甚至出現極其容易摔倒的表現,這些都是比較明顯的症狀。

但有些小孩的這種表現,並不是特別明顯,但可能會在一些小事上體現出來。例如他們在拿東西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左右手混亂的情況,那麼這也是孩子感統失調的一些症狀。

3)小孩的注意力較分散

小孩注意力比較分散,難以集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當他們出現感統失調後,往往也會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的情況。

他們會出現對正在做的事情,非常心不在焉的狀態,甚至用不了多久就會走神。甚至會有較為明顯的依賴心理,難以依靠自己完成一些事情,這其實都是他們出現感統失調的一些表現。

02小孩為什麼會出現感統失調?

很多家長對於小孩的感統失調,可能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對於他們為什麼會出現感統失調,可能很多家長會感到非常奇怪。這其實和先天以及後天因素都有著一定聯繫,所以家長不能孤立的去看待。

①先天性的生理原因

小孩出現感統失調,其實有一部分原因,是由先天性的生理因素導致的。這是因為有的小孩在子宮裡的時候,沒有受到應有的壓迫感,所以使得孩子在出生後,觸覺方面就出現了失調。

有的媽媽則是在懷孕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用藥的情況,這也使得小孩在出生後,出現了感統失調的問題。

②小孩的成長環境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他們所處的成長環境影響,這也是造成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一大因素。因為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都非常溺愛,特別是由老人養大的小孩,所受到的偏愛是非常多的,甚至因為害怕危險,不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這就使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失去了本應該經歷的一些事情。

例如在小孩學習走路的年齡,家長應該讓他們多多下地走路,以此來培養小孩的平衡能力。可是很多家長卻非常喜歡抱著小孩,生怕他們走路不穩會摔著,這就使得小孩鍛鍊機會變少,久而久之,也就容易使小孩出現感統失調的問題。

③小孩的心理因素

當小孩心理出現了一些問題的時候,也容易使他們出現感統失調的問題。因為有的家長,對小孩要求會比較高,所以無論小孩做什麼事情,都會要求他們做到最好。他們甚至會在孩子達不到自己要求的時候,對他們進行打罵,這就容易使小孩心理出現波動。

這在《兒童行為心理學》中提到過,當小孩內心受到了一定的刺激後,往往就會使他們的感官,或者其他一些方面出現失調,從而使他們情緒變化變得非常大,甚至會有焦慮等表現的出現。

03家長面對感統失調,容易出現哪些誤區?

小孩在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雖然絕大多數都是比較輕微的表現,但很多家長卻容易陷入一些誤區,這就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影響和傷害,所以家長們需要引起注意。

1.家長發現不了孩子感統失調

家長對於感統失調的最大誤區,其實就是發現不了孩子存在著感統失調的問題。這也就使得很多已經出現了感統失調的孩子,他們的行為會被認為是其他問題導致的,因此會使孩子在糾正這些問題的時候,容易陷進很多誤區。

2.「等孩子長大就好了」

有些家長雖然已經意識到了,孩子可能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但卻認為這一問題,會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

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感統失調,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就能變好,因此及時的進行幹預,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3.不需要進行感統訓練

很多家長在聽到孩子需要進行感統訓練的時候,可能會習慣性的拒絕,甚至會認為這種訓練,是和腦癱兒一樣的康復訓練,因此會認為孩子並不需要。

但是感統失調,並不是指孩子患上了某種疾病,而是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著障礙。所以通過這種訓練,可以幫助孩子消除這些障礙,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04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感統失調?

那麼當孩子出現感統失調後,家長應該積極的去應對,但很多家長並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家長可以如何進行幹預?

多多進行相對應的訓練孩子的感統失調,是指身體某處出現了感覺統合失調,所以家長應該針對孩子出現的感統失調,進行相對應的訓練。例如當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存在障礙的時候,那麼家長就可以針對孩子這方面進行培養,例如和孩子進行語言上的互動,比如講故事之類的。

如果是孩子四肢出現了不協調的表現,那麼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進行一些運動,來鍛鍊孩子的協調力。通常通過這一系列的針對性訓練,往往可以使孩子在這方面的信心得到提高,從而使孩子的感覺統合恢復正常。

鼓勵小孩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有些小孩是因為家庭環境的緣故,導致他們出現了感統失調,所以家長可以多多鼓勵他們,讓他們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

這樣家長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到,自家小孩想要的究竟是什麼?這其實也能讓小孩認識到,自家在家裡的位置究竟是什麼?這對於他們的健康心理,以及後續性格的形成,也是比較有幫助的。

家長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很多小孩在出現了一定的感統失調後,可能會存在自卑或者缺乏自信的表現,因此家長對小孩感統失調進行幹預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重新拾起信心。

因為這對小孩重新建造他們的自信和自尊,都具有很好的幫助,同時也能讓小孩走出不健康的心理。要知道家長的鼓勵,往往比任何幹預都有效果,因為這能讓小孩在內心得到滿足和安全感。

小孩在出現感統失調後,家長應該積極的幫助他們,看看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他們出現的感統失調。因為感統失調在出現後,應當及早的進行幹預,這才能更好的消除小孩成長中的障礙,讓他們變成更好的一個人。

相關焦點

  • 孩子走路跌跌撞撞,可能是「感統失調」作祟,家長要及早幹預
    但感覺統合失調,並不是智力方面出現了問題,所以不用太過擔心。感覺統合失調其實是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問題,但大多數孩子出現感統失調都是比較輕微的,所以通過家長的一些幹預,就能及時的恢復正常,所以家長不用太過擔心。
  • 被央視點名的「感統失調」,正在禍害孩子,家長早知道早阻止
    文|秘籍君家長有沒有發現一個事實:雖然,現在養娃越來越用心,可是養出來的孩子,卻問題越來越多。比如,運動能力很差;反應能力不佳等等。究竟是哪裡出現問題了呢?早前,我在看電視的時候,看見央視做過一期節目,點名「感統失調」。
  • 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他感統失調,12歲前應儘早幹預
    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它是寶寶大腦在發育過程中出現輕微的障礙,導致大腦功能失調,造成學習、運動等能力障礙。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發育並無異常,只是大腦和身體各部位的協調出現了障礙,所以會出現一系列異常行為,比如好動不安、走路容易跌倒、過度害怕陌生環境等等。感統失調在孩子小時候是很容易糾正過來的,一旦過了12歲就無法改變了,所以需要家長早發現、早處理。
  • 注意力不集中是感統失調了,家長不幹預,孩子長大後會更痛苦
    先來看看孩子感統失調有哪些症狀:前庭平衡覺失調:好動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容易違反課堂紀律,容易與人衝突,語言表達困難。圖片源於網絡針對以上情況,家長們要及時的幹預,鍛鍊孩子的感統能力。
  • 感統失調家長知多少?
    Q:什麼是感統失調?A: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大腦會接受各種感覺信息,我們需要運用多個感官的信息進行綜合處理,比如視覺、聽覺、嗅覺、本體覺等,大腦對於感覺信息的收集、篩選、處理和整合的過程就是感覺統合的過程。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回事
    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回事不知道家長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挺聰明的,就是注意力不太集中。」或者是孩子走路走的好好的,突然就手腳不協調,甚至是東倒西歪。很多家長可能就以孩子的年紀還小,手腳不協調,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還有些家長還認為,小孩子天真活潑是一件好事,說明孩子頭腦比較靈活。但是,我不得不在這裡提醒有些家長,孩子這些過於活潑的舉動,可能並不是孩子異於常人的原因,反而是孩子可能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不如別人,無法很好的掌控自己的身體,有關兒童專家稱這個現象為兒童「感統失調」。
  •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
    其實很可能就是感覺統合失調!!!什麼是感覺統合?感統失調藥物是無效的,必須通過訓練才能糾正。 也就是說,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病症。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感統失調方面的表現,可以帶寶寶去專業的醫療康復機構給寶寶做相應的幹預訓練。
  • 孩子或感統失調,但只要幹預也沒那麼可怕
    媽媽工作日在鄰市上班周末才能回家,原本計劃爸爸全職帶娃,但因為孩子表現差,爸爸又缺少耐心,輔導作業時頻繁出現打孩子的情況,且儘管爸爸已經「很努力」了,但孩子的成績一直墊底。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建議家長帶著孩子去做一個感覺統合失調的檢查。果然,經過專業的檢查最後診斷為輕度感覺統合失調。
  • 原來感統失調是這樣造成的
    然而,很多家長天真地認為,孩子感統失調不是病,而是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感統失調確實不是病,但是如果不及時調整,孩子長大了就晚了。為什麼孩子會感統失調?一、生育原因1、準媽媽 「養胎過度」、「城市病」、「胎位不正、早產、剖腹產等非正常生育情況」,導致孩子在出生後出現的「先天」感統失調。二、家長的過度保護由於家長的過度保護,大大降低了孩子感知大自然的機會。為什麼常常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就是因為大自然從小就在鍛鍊我們感統的敏銳度。
  • 娃的這些鬧心行為,可能是「感統失調」惹的禍,不幹預影響一生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磨蹭拖拉、笨手笨腳;無法理解別人講話、說話含糊不清;學習上也有障礙,寫字歪七扭八;閱讀跳行漏字,注意力不集中;不論怎麼管教,都無法糾正,讓人太不省心了。這一過程,任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形成孩子感統失調的現象。
  • 【科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特別好動?家長要注意了,可能是感統失調
    如果發現孩子有那些異常行為,家長可以先帶孩子到來賓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做一個心理測評,看看孩子屬於感統失調的哪一階段,再由醫院的專業指導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感統訓練。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由專業的訓練師為孩子制定最為適宜的訓練方案。    感覺統合失調不是病,但是小時候不幹預,長大無法改變。0-3歲是感覺統合的形成期,3-6歲是最佳矯正期,6-13歲是彌補期,13歲後感覺統合基本定型,難以矯正。所以,很多小時候不運動的笨拙娃,長大很努力也沒法精通一門運動,因為肢體靈巧性,平衡性已經沒法彌補。
  • 孩子出現感統失調問題,跟家長有關係嗎?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也就是為什麼家長所說的「小孩越長大越不乖,越長大越笨」的原因。的確,孩子們的很多感統問題都跟家長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不妨來分析分析,孩子的感統問題是如何造成的?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只要孩子處於正常的生長發育狀態,即使出現與其他孩子不太一樣的特點,也不必焦慮,更不必盲目過分介入,完全可以給孩子更多成長空間。」金色雨林稱感統失調不是個別現象將消弱孩子的認知與學習能力「感統失調並不是個別現象,每個孩子都可能需要科學的感統訓練。」
  • 感統失調會自愈嗎?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現在感統失調,長大了是不是就好了? 現在很多城市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整個家庭都圍繞著兒女轉。「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是很多家長的心態。這樣的過度保護,使得孩子失去了鍛鍊大腦和身體各大感覺系統協調運作的機會,以至於很多的城市兒童有感統失調的症狀。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要做好引導
    孩子犯錯的原因只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嗎?原因往往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簡單。你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是因為他已經「感統失調」了!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呢?又是什麼導致了「感統失調」?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進行矯正呢?一、什麼是「感統失調」?
  • 感統失調訓練:在騙家長錢的路上,我們又走在了世界前列
    孩子大動作發育慢,感統可能不太好。你們寶寶玩不了 10 分鐘就要幹別的,有可能是感統失調。孩子但凡有個小問題,都有可能跟「感統失調」掛上鉤。這兩年,隨著早教的興起,有關「感統失調」的宣傳鋪天蓋地地向家長襲來。
  • 兒童感統失調有多種表現,家長需注意
    劉曉佩說:「這三種模式的功能障礙很多情況下是交互並存的,會以多種方式表現出來:兒童可能對感覺輸入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活動水平可能異常高,或異常低;可能經常運動,或容易疲勞。有些孩子還可能會在這些極端之間波動。當這三個系統功能不正常時,運動協調問題就很常見,並可能導致語音語言延遲和學業成績不佳。從行為上講,孩子可能會變得衝動,容易分心,並且缺乏計劃性。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健忘,父母別當小事,可能「感統失調」作祟
    如果從學習能力方面來考慮,或許孩子就是一種學習能力障礙。 孩子出現感統失調也不是偶然的,不管是生理原因還是後天的因素,都有可能對孩子的行為造成相應的影響。 因此他們的聽覺、觸覺等各個感覺就逐漸的不再像正常孩子那樣靈敏,自然而然不能通過大腦指揮進行相應執行。 02「感統失調」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問題呢? 從上面的分析之中,我們就可以得知孩子感統失調並不簡單。因為在孕期出現的問題,大都是先天性,以及後天性聯合而成的。
  • 小孩感統失調不是病,家長沒處理好會操碎心
    感統失調,是目前越來越多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很多孩子可能是輕微,還有不少孩子還蠻嚴重,那麼到底感統失調是怎麼來的?要怎麼去讓孩子調整呢?首先感統失調其實是孩子生長發育的一種缺陷,並不是孩子不聰明不優秀,但是他就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 深度解析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原因
    上次小編說到了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家長必須儘早預防自己的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表現。有些家長就產生了一個疑問:天真活潑的孩子為什麼會得感覺統合失調症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再次解析一下感統失調產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