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失調訓練:在騙家長錢的路上,我們又走在了世界前列

2020-12-19 丁香媽媽

孩子大動作發育慢,感統可能不太好。

你們寶寶玩不了 10 分鐘就要幹別的,有可能是感統失調。

上面的對話,你一定不陌生,尤其是去早教中心做評估時。

孩子但凡有個小問題,都有可能跟「感統失調」掛上鉤。

這兩年,隨著早教的興起,有關「感統失調」的宣傳鋪天蓋地地向家長襲來。

孩子是不是「感統失調」,成了千千萬萬家長不容忽視的焦慮源。

到底什麼是「感統失調」,動輒上萬的「感統訓練課」有沒有必要上,今天我們請葉壯老師好好說說。

感統失調

早教界的偽概念?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感統,就是感覺統合的簡稱,就是指大腦將感覺和身體統一起來。

感覺統合要是「失調」,往往意味著,這已經不是小毛病了,已經上升到臨床障礙的程度。

這需要複雜的臨床診斷,一般情況下,早教班和幼兒園的普通教師是不能給出準確判斷的。

實際上,早教班老師口中的「感統失調」,並未被收納進入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DSM),專家並不認為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行為障礙。

網上出現的「感統失調」相關的百科詞條,統統沒有參考文獻的詳細出處。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你所能搜到的內容,基本都是育兒經驗和一大堆廣告,「感覺統合」充其量是一個帽子,而不是一個成體系的理論。

說的不好聽點,「感統失調」就是山寨疾病,並未得到專家的統一認可。

所以,「感統失調」沒有統一的標準,這也意味著怎麼說都不會錯。

圖片來源:網絡

很多早教機構,就鑽了這個空子,刻意製造「感統失調」的焦慮,什麼問題都算到「感統失調」頭上,達到讓家長付錢的目的。

這些都是感統失調?

千萬別被商家忽悠了!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感統失調」,被下論斷最多的場景,就是早教中心。

回想起來,只要去早教中心檢測,孩子基本沒有不「感統失調」的。

但他們給出的理由,通常是站不住腳的。

1. 拒絕接觸

圖片來源:某早教中心宣傳頁

拒絕他人的身體接觸,確實是感覺統合不到位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

但反過來說,不願意被抱就是「感統失調」,卻不一定成立。

就像你咳嗽,可能是支氣管炎,也可能是嗆了水,還有可能其他原因。但不能因為咳嗽,我們就直接給出呼吸系統重病的結論。

孩子兩歲左右,學會了認生,不像剛出生時誰抱都行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孩子認為外界他人是不安全的,當然不願意被抱,大多數情況跟「感統失調」沒啥關係。

2. 注意力不集中

圖片來源:某早教中心宣傳頁

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家長特別擔心的問題,也成了早教中心收費的切入點。

注意力不集中的潛在原因非常多,神經系統遞質分泌不足、壓力過大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專注力的不足。

更多的情況是,孩子的能力,根本都沒有達到長期專注於一件事的水平。

隨著年齡的增長,即使不做感覺統合訓練,孩子的專注力也會得到提高。

3. 剖腹產

評估老師們,給出造成孩子「感統失調」的原因千奇百怪,竟然還說剖腹產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某早教中心宣傳頁

理由是,剖腹產時孩子的皮膚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大腦沒經歷將感知覺和肢體動作統一起來的第一次機會,孩子就容易「感統失調」。

但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可以表明,產道擠壓與大腦發育之間存在這樣的關係。

要是擠壓能激發大腦神經細胞發育,照這麼說,孩子豈不是越擠越聰明了?

提升感覺統合能力

在家就能做到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為了讓孩子不至於陷入感統方面的問題,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1. 加強親子互動

很多家長沒時間陪孩子,我的建議是:再沒時間,也要擠出時間來陪孩子,尤其是爸爸們。

大部分對孩子感統能力有幫助的體能活動,媽媽們一個人搞不定。

而且孩子需要跟爸爸互動,來獲得更多性格上的正向影響。

體能激活、跟爸爸一起玩的交互經驗,對於孩子感統能力的提升都非常重要。

很多時候,你跟孩子「玩什麼」和「怎麼玩」都不是特別重要,你只要跟他玩,就能起到非常優質的效果。

1 歲前,爸媽兩個人用小毯子一起搖晃寶寶、帶寶寶模擬蹬自行車、和寶寶躲貓貓;1 歲後,和孩子玩傳球遊戲、赤腳在家裡走路、走小平衡木都是很好的鍛鍊方式。

2. 鼓勵探索

今天的孩子,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被保護得太好。

滿大街汽車人販子,誰敢讓孩子放手去探索呢?少點探索,就意味著少點麻煩。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但是我還是很建議家長給孩子尋找這樣的機會:足夠大的空間、足夠多的元素、足夠多的時間去探索。

三個足夠都是核心關鍵詞,空間小了就沒有探索的半徑,元素少了,孩子就覺得沒意思,時間短了孩子會覺得不盡興。

我見過很多著急的家長,催著趕著孩子「玩兒一會就走」,這樣的約束,怎麼讓孩子好好探索呢?

3. 不過分焦慮

家長不應該成為傳達焦慮的人。

你覺得孩子「感統失調」,那你怎麼看他都覺得有問題。

你對這事兒一焦慮,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多多少少有點問題。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沒問題也變得有問題。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我能理解,孩子的事情無小事,但很多時候,事情並不像你想像地那麼嚴重與不可挽回。

我不是攛掇你當一個「心大」的家長,我是希望你能成為一個「抗忽悠」的家長。

不要早教班老師,或者其他小朋友的家長,一說點什麼,你就覺得自己的孩子有毛病。

那是你孩子,你應該信任他多一點。

很多時候,傷害孩子的,不是「感統失調」,是家長對「感統失調」不該有的焦慮。

育兒路上的各種未知陷阱

還需科學地指引

才能成功避開

早教班有沒有必要去?

全腦開發到底靠不靠譜?

關注「丁媽說育兒」

養育的難題這裡都有答案

相關焦點

  • 拆解感統失調、訓練專注力培訓機構的營銷謊言
    01 大部分感統失調,只是階段問題我們先來弄懂幾個關係:感統失調的孩子生理髮育正常,但感官、大腦等功能發育不協調,可表現為專注力差、多動、語言能力差等。通常是綜合型的感統失調,不會是單項的某種症狀。自閉症、多動症的孩子會有感統失調的症狀,但反過來講,感統失調卻未必是自閉症、多動症,三者有聯繫,卻是不同的。
  • 拆解感統失調、訓練專注力培訓機構的營銷謊言
    所以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感統失調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作為一個普遍性的階段問題,再把症狀拿出來講,自然就可以命中很多孩子。很多機構都告訴你要來我們這訓練就可以如何,但唯獨沒告訴你的真相是,只要不是過度保護孩子,保證足夠的戶外活動,這些看起來是問題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 寶寶感統失調了?需要做感統訓練嗎?
    關於感統訓練,如果有接觸過早教課,估計都不會陌生。市面上不少早教機構,當你帶孩子去上過體驗課後,經常會對孩子進行評估,然後跟家長說孩子感統失調需要進行感統訓練來改善。 那感統失調究竟是什麼呢?是否有必要特別去進行感統訓練呢?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其中大運動,精細動作,認知水平是可以看出(孩子)是否感統失調的。積木寶貝感統課屬於半治療課程旗下積木運動課可訓練感統「我們積木寶貝這邊目前沒有專門針對感統(訓練)的課程,對於寶貝感統方面的成長目標,我們是嵌入到課程設置中的。比如我們三種主打課程中的積木運動課,主要就是鍛鍊寶寶大運動能力和感統方面的課程。」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
    積木寶貝 感統課屬於半治療課程 旗下積木運動課可訓練感統 「我們積木寶貝這邊目前沒有專門針對感統(訓練)的課程,對於寶貝感統方面的成長目標,我們是嵌入到課程設置中的。
  • 每小時收費數百元的感統失調訓練 是忽悠人還是新病種
    浙江在線05月13日訊(今日早報 記者 黃淼君 通訊員 林平 馬寅斐)杭州的錢女士,最近有些想不通,三歲的兒子因為說話晚,被醫生診斷為感統失調,推薦到鳳起路上的一家早教訓練中心做康復,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收費近200元。
  • 南開感統失調訓練線上課程_星寶上學教育
    感統失調並不是個別小朋友的小毛病,它其實是一個普遍現象,多發生在6歲至12歲兒童身上,只是大部分家長無發現意識。現代化都市家庭中,存在感統失調的孩子比例高達85%以上,其中約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統失調。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關鍵在於後天的教育和訓練。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很難改變。
  • 南京【小孩感統訓練】
    一般來說,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在了解孩子感統功能失調的情況下,感統訓練會更具有針對性,訓練方法更齊全,訓練效果更有保障,出結果也快。小孩感統功能失調怎麼辦?小孩感統功能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息無法在孩子的大腦中進行有效的組合,孩子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組合的能力,而使機體不能和諧運作的現象。那麼小孩的感統功能失調應該怎麼辦?
  • 孩子兩歲半上幼兒園感統失調 家長這些感統訓練可以提前做
    一個家長反映:孩子剛兩歲半,進入幼兒園第四天情緒變的焦慮嚴重,膽小怕生,不合群,感統測評前庭覺重度失衡,觸覺重度失衡,本體覺中度失衡。這時候,如果孩子感統失調較重的話孩子會非常缺乏安全感,無論是前庭覺、本體覺或者觸覺都各方面都需要一個加強的訓練,幫助孩子改善這種焦慮、膽小的情況。
  • 感統訓練——感統失調or敏感期現象?
    為了讓大家不再為孩子正常的敏感期現象所困擾,也不再輕易忽視孩子出現的感統失調現象。今天的文章,就讓大家明確一下感統失調與敏感期現象的最大區別。敏感期現象與感統失調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感統失調的孩子通常智力都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而已。注意:感統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動消失,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進行幹預,可能還會有加重的傾向。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很難再改變。這樣一對比,是不是很明白了?
  • 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及時進行感統訓練
    前庭覺統合失調的兒童 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聽講,小動作不斷,走路容易跌倒,比一般孩子更能給家長老師添麻煩,邏輯能力陷於混亂中。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感統失調?如何進行感統訓練?
    特別是還處在學齡期的孩子們,正處於大腦和身體的快速發展階段,每天呆呆地坐在教室,缺乏鍛鍊,特別容易出現感統失調。關於感統失調感統失調大體分為6類:視覺統合失調、聽覺統合失調、觸覺統合失調、平衡統合失調的孩子、本體統合失調的孩子、前庭平衡覺統合失調。
  • 被央視點名的「感統失調」,正在禍害孩子,家長早知道早阻止
    這期節目,讓我意識到「感統失調」正在禍害我們的孩子,所以我們來說說這個詞背後的含義。如果現在家長對「感統失調」已經初步了解了,應該就能發現它像是一個現代孩子身上才常會出現的。以前的孩子,像70、80年代的孩子,每天上躥下跳,玩跳房子、扔沙包、爬樹,各種機靈搞怪,像猴兒一樣活潑、靈巧,很少出現柔柔弱弱,連路都走不穩的情況。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出現「感統失調」呢?
  • 感統失調的孩子,如何在「玩」中訓練改善?
    上面這些問題,與感統失調都有很大關係,我發布了很多關於孩子感統失調問題的文章,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嚴重感統失調的人往往在運動、協調、判斷、處理、語言、視覺、聽覺,記憶、和其他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問題。感統失調隨著年齡、身體的發展,會有相應的改善,但如果不及時幹預訓練,成年後仍然會存在,身體協調差、易疲勞、情緒差,計劃和組織事務,存在相應困難的問題。
  • 針對視覺類感統失調的家庭訓練方法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視覺類失調的表現以及對孩子所造成的影響,有粉絲詢問關於視覺類感統失調的訓練方法,所以這一篇著重介紹這一內容。視覺類感統失調可能很多家長覺得陌生,但造成的影響在大多數孩子身上都有體現。
  • 孩子走搖搖晃晃,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祟,家長早幹預娃早恢復
    感覺統合失調其實是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問題,但大多數孩子出現感統失調都是比較輕微的,所以通過家長的一些幹預,就能及時的恢復正常,所以家長不用太過擔心。但很多家長對於感統失調,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甚至在孩子已經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還並不知道。那麼孩子在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往往會有哪些表現?
  • 親子感統訓練很重要,除非您確定自己沒有感統失調
    家長都是非常堅定的回覆我:「不可!」但是,經過一次次的拒絕後,我至今仍然不放棄的在我們的閱讀群裡,堅持著發自己家的親子感統視頻,只要還有一個人看,我都堅持發!只要還有一個家長跟著我做家庭親子訓練,我就不懈的繼續發!哪怕只能改變少數的家庭,只能改變少數的孩子,就說明我沒白忙活!(潤潤爸爸深蹲,給潤潤做忽上忽下,驟停驟起的前庭平衡覺親子訓練。
  • 「你孩子感統失調,得治!」不要被騙了,感統失調在家就能「治」
    這個說法是由1972年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麗斯博士提出的,她認為孩子可能會受先天和後天的影響,導致大腦功能失調,即感統失調。感統失調是一種"病"?1.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簡單地來說就是孩子的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輕微障礙,需要依靠藥物或是康復訓練才能矯正。2. 孩子為什麼會得感統失調?
  • 家長對感統失調的六大誤區,你佔了幾個?
    前段時間,央視新聞點名「感統失調」這件事兒,我家宸寶也是感統失調寶寶,語言遲緩。作為家長你知道感統失調的具體表現嗎?它包括視知覺失調、聽知覺失調、觸覺系統失調、前庭系統失調、本體系統失調等幾種類型,每種類型的行為表現不同。
  • 孩子有感統失調,不能等!年齡越大,感統訓練效果越差
    常常有家長會問,感統訓練適合什麼年齡段的孩子?我的孩子年齡太小適合做感統訓練嗎?那麼針對這一疑問,我們結合科學理論和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總結出: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與兒童的生理髮育和腦神經網絡聯結息息相關,感統訓練是以兒童的生長發育為中心,以尊重兒童的差異發展為原則的能力提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