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感統失調、訓練專注力培訓機構的營銷謊言

2020-08-27 C媽生活志

作為現代父母,對感統失調和缺乏專注力一定都不陌生。

不知道為什麼那些症狀總是和自己家娃神奇的吻合,原因很簡單,那只是商家包裝項目的一種方式,你恐怕只是被營銷了而已。

凡事看起來人人都可以對號入座的,其實,推敲起來越是漏洞百出

01 大部分感統失調,只是階段問題

我們先來弄懂幾個關係:

感統失調的孩子生理髮育正常,但感官、大腦等功能發育不協調,可表現為專注力差、多動、語言能力差等。

通常是綜合型的感統失調,不會是單項的某種症狀。

自閉症、多動症的孩子會有感統失調的症狀,但反過來講,感統失調卻未必是自閉症、多動症,三者有聯繫,卻是不同的。

雖然自閉症的病因目前還不太明確,但是目前很多科研還是傾向於遺傳因素,所以不是感統失調造成自閉症,而是自閉症會有感統失調的症狀。

判斷孩子患有多動症,還是感統失調,最簡單辦法就是,多動症的孩子在任何環境中都不能安靜下來,而感統失調的孩子在一定環境下會很安靜

因為孩子還處在發育階段,感覺統合系統也處在發育階段,需要每天接受各種感官的刺激去不斷完善。

所以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感統失調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

作為一個普遍性的階段問題,再把症狀拿出來講,自然就可以命中很多孩子。

很多機構都告訴你要來我們這訓練就可以如何,但唯獨沒告訴你的真相是,只要不是過度保護孩子,保證足夠的戶外活動,這些看起來是問題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02 專注力差背後的原因

大家通俗的表述就是玩玩具不認真,做作業不集中注意力。

事實上,孩子越小對周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都會更強,所以不能長時間專注於一個玩具實屬正常,再者需要考慮的是,這個玩具是孩子覺得好玩,還是家長覺得好玩?

更令人堪憂的是,大部分家長就是直接把玩具丟給孩子讓她去打發時間……所以你要的專注力,可能只是希望孩子不要打擾自己吧。

等孩子再大些,我們理所當然覺得注意力集中越長的時間對學習越有幫助,但從來沒想過孩子在做作業時,東摸西摸就是不好好做作業的原因。

這件事情先放到到我們成年人身上來說,假設你是一個程式設計師,今天需要一段小代碼,你是不是馬上就可以三下五去二搞定?但如果今天需要你寫一篇800字的作文,你是不是會想先找找範文,再找找資料,再休息一會,半天還憋不出幾個字?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人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就會特別得心應手,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就可以開始執行,而在做一件自己非常不擅長的事情時,你就提筆不定,猶豫再三,這時東摸西摸是不是再正常不過?

再把事情回到孩子做作業,她今天上課聽懂了,作業自然下筆猶如神,上課沒聽懂,作業能做出來嗎?只好坐在那裡東摸西摸的了,這個時候又被商家鑽了個空,直接再加一個多動症,是不是聽起來合情合理?

03 充滿好奇才是真正的孩子

說一件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在cici兩歲的兒保科體檢中,醫生問了一個問題,孩子會不會玩玩這玩玩那,對什麼都表現的非常好奇?

答案是肯定的,我以為醫生要忽悠我感統失調,沒想到他解釋,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是要表現的對什麼都感興趣才正常

拋開本質講訓練都是耍流氓,天天嚷著要給孩子訓練專注力的家長,你們知道孩子每個年齡段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時長嗎?

孩子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

3歲前孩子是很容易被聲音、視覺幹擾分心,如果所處的環境中幹擾太多,自然會讓注意力能持續的時間變短,或一直被打斷。

一般來說,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

3歲能集中注意3-5分鐘,

4歲幼兒能集中注意10分鐘,

5-6歲能集中注意15分鐘左右。

但是在遊戲的條件下,

2-3歲孩子注意持續時間可以達到20分鐘,5至6歲孩子可達到96分鐘。

正常來說需要等孩子成長至10-12歲,有意注意力才趨於成熟

其實想想學校排課的時長就能看出這個問題,幼兒園小班,每節課的時長為10分鐘,很明顯在3歲安排這個時長是非常合理的,久了孩子根本坐不住。

04 為什麼會感統失調?怎麼辦?

我們再回到感統的問題,到底什麼叫感統?

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而要使得這些能力與日俱增的前提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學習演練。

在嬰兒時期,我們給與孩子足夠的自由活動空間,他們的感統就可以得到刺激,正常的發展。

可是,現在很多隔代育兒保姆育兒,怕髒不讓孩子接觸外界,不讓孩子爬,沒有爬行直接走的孩子,前庭沒得到刺激,肌肉也沒有力量,很有可能就會造成感統失調,可以表現為平衡能力差、運動能力差。

孩子長期沒和外界接觸,失去了基本的社交能力、語言能力,可以表現為對陌生事物極其敏感。

不讓孩子玩沙撿地上東西,僅僅只是因為大人怕髒,就剝奪了孩子接受來自大自然的感統刺激。

不讓孩子大跑大跳,就因為怕孩子流汗或者摔了,卻讓孩子大運動發展落後。

怕孩子吃不飽,就長期餵飯,怕孩子吞不下,長期只吃軟爛的食物,缺乏咀嚼鍛鍊咬肌、唇肌,也會讓孩子語言發育落後。

05

總之,過度保護、精細餵養,是導致感統失調的兩大原因,因為在他們不正常的生活裡,缺少了對各個感覺系統的刺激,自然也就發育遲緩了。

但目前,感統失調這一說法在學術界並沒有得到普遍認可,反倒是在培訓市場被宣傳的很火,原因可想而知。

用感統失調的理論和治療方法,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動作不協調的狀況,但對於多動症、自閉症等效果卻十分有限。

最後,劃重點:

1、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感統失調只是階段性的,正常環境下的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感統失調的現象也會逐漸消失

2、育兒不可過度保護、過分精細餵養,戶外活動是必不可少的,缺乏正常的生長環境,會造成感統發育遲滯;

3、更多時候感統失調只是一種表象,背後所隱藏的疾病(自閉症、多動症),還需要進一步到正規醫院確診和治療

————

參考資料

[關於感統失調的文獻綜述]

[感統失調訓練:在騙家長錢的路上,我們又走在了世界前列]

[感統失調和多動症的關係]

相關焦點

  • 拆解感統失調、訓練專注力培訓機構的營銷謊言
    作為現代父母,對感統失調和缺乏專注力一定都不陌生。不知道為什麼那些症狀總是和自己家娃神奇的吻合,原因很簡單,那只是商家包裝項目的一種方式,你恐怕只是被營銷了而已。凡事看起來人人都可以對號入座的,其實,推敲起來越是漏洞百出。
  • 80%兒童「感統失調」?培訓機構:花一萬元訓練三個月就好了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感統失調」、「感統訓練」,這兩個詞在媽媽圈中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很多兒童培訓機構也都推出了針對性的改善課程,孩子粗心、專注力不足等都被培訓機構打上了「感統失調」的標籤,為此,一些家長不惜花費動輒上萬的費用讓孩子去上這樣的訓練課。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據了解,「感統」是「感覺統合」的簡稱,是指人體從周圍環境中接收信號並傳輸到大腦,大腦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及時做出的適應性反應,從而有效與環境互動。近年來,「感統」一詞越來越多地被各大早教機構提及。記者調查發現,「感統」訓練、專注力培養,幾乎成為早教標配。
  • 感統失調訓練最佳年齡是越早越好嗎?--多特兒童專注力
    多特兒童專注力專家表示,感統失調訓練,確實越早越好,但多數家長有個誤區,認為感統失調訓練是早教的範疇,其實感統訓練的黃金期是在12歲以前,錯過了0-6歲的早教訓練階段,那在7-12歲時就更應該抓緊訓練了。那麼,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有哪些呢?
  • 感統失調的孩子,如何在「玩」中訓練改善?
    上面這些問題,與感統失調都有很大關係,我發布了很多關於孩子感統失調問題的文章,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嚴重感統失調的人往往在運動、協調、判斷、處理、語言、視覺、聽覺,記憶、和其他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問題。感統失調隨著年齡、身體的發展,會有相應的改善,但如果不及時幹預訓練,成年後仍然會存在,身體協調差、易疲勞、情緒差,計劃和組織事務,存在相應困難的問題。
  • 寶寶感統失調了?需要做感統訓練嗎?
    關於感統訓練,如果有接觸過早教課,估計都不會陌生。市面上不少早教機構,當你帶孩子去上過體驗課後,經常會對孩子進行評估,然後跟家長說孩子感統失調需要進行感統訓練來改善。 那感統失調究竟是什麼呢?是否有必要特別去進行感統訓練呢?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 石家莊新華區注意力感統訓練 機構排名
    小編為您誠意推薦全納優童兒童感統訓練中心,這是一家具備強大師資力量擁有著小班制教學方式的兒童感統教育機構。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吧! 全納優童學校注重孩子的多方面發展,下面是這所機構的簡介: 全納優童致力於提升兒童的專注力;增強兒童學習能力;擴展兒童思維能力;建立情緒管理能力;引領兒童建設良好性格;培養規則意識和優秀習慣;加強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塑造兒童優良的道德品質;改善兒童感覺統合失調表現;提高個人品德修養及生命品質。
  • 孩子寫字不好,學習困難,感統訓練怎麼玩?(附:訓練項目)
    下面針對這些問題,做下介紹:當孩子在認真寫字的情況下,仍然出現這些問題時,說明孩子感統失調了,那麼,關於感統失調,我在過去的文章中,也曾多次提到,現在也有很多這樣的培訓機構,通俗的講:人體就像一個複雜的機器,我們所有的行動,都需經過大腦進行分析處理後,發出指令,身體做出相應的反應,這種能力叫做「感覺統合」。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
    據了解,「感統」是「感覺統合」的簡稱,是指人體從周圍環境中接收信號並傳輸到大腦,大腦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及時做出的適應性反應,從而有效與環境互動。 近年來,「感統」一詞越來越多地被各大早教機構提及。記者調查發現,「感統」訓練、專注力培養,幾乎成為早教標配。
  • 杭城【注意力訓練】機構優缺點評測,到底要不要上感統訓練?
    添添接受專業【感統訓練】已經有大半年,好多媽媽和我討論這個,我也在觀察效果、研究如何更有效幫助我們感統失調的孩子、包括我們家長應該做什麼?當孩子的注意力出現問題、試聽學習障礙、甚至多動的狀態時,到底應該怎麼樣選擇呢?
  • 十個娃九個感統失調,感統訓練是真有效,還是在收父母的智商稅?
    ……有懷疑是正常的,本篇文章我就來跟大家討論下「感統訓練是不是騙人的」。概括地說,感統失調是真的,感統訓練對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也確實有幫助;但是感統訓練機構大部分卻大都是騙錢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且看我一一給你分析。
  • 國內開辦的感統訓練機構都是騙人的?你真的了解感覺統合失調嗎?
    感統訓練是否有用?能不能選擇做感統訓練?感統訓練真的是騙人的嗎?就比如,口肌和語言不好的自閉症兒童進行感統訓練是沒用的;認知理解能力不好的兒童進行感統訓練沒用;智商和情商不好的兒童進行感統訓練沒用。(OT),很多感統訓練師往往短期培訓了一段時間就開始上崗,並不具備評估和治療師的資歷。
  • 針對視覺類感統失調的家庭訓練方法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視覺類失調的表現以及對孩子所造成的影響,有粉絲詢問關於視覺類感統失調的訓練方法,所以這一篇著重介紹這一內容。視覺類感統失調可能很多家長覺得陌生,但造成的影響在大多數孩子身上都有體現。
  • 感統訓練好處多,選對機構有收穫
    其實呀,這些問題的出現很可能是因為孩子的感覺統合(以下簡稱感統)失調了。可能很多家長會問,什麼是感統?失調了又該怎麼辦?今天,體育壹佰分就為你科普一下感統這個話題。一、什麼是感統?原來感統訓練也有黃金時期很多家長或許想訓練孩子的感統,但是又擔心孩子太小或者焦慮孩子大了訓練是不是沒效果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合適的訓練年齡,這裡,體育壹佰分給大家科普一下,感統訓練的黃金時期。
  • 小心是「感統失調」在作怪!
    哪裡可以檢測感統失調要確定孩子是不是感統失調,當然不能僅靠家長的主觀判斷,能去相關機構做一個細緻的檢測自然是最準確的。想要得到專業的感統失調檢測,一般會有兩個渠道,其一是醫院,這當然我們最容易想到的,畢竟有問題上醫院是根深蒂固的觀念。
  • 感統失調訓練:在騙家長錢的路上,我們又走在了世界前列
    孩子但凡有個小問題,都有可能跟「感統失調」掛上鉤。這兩年,隨著早教的興起,有關「感統失調」的宣傳鋪天蓋地地向家長襲來。孩子是不是「感統失調」,成了千千萬萬家長不容忽視的焦慮源。到底什麼是「感統失調」,動輒上萬的「感統訓練課」有沒有必要上,今天我們請葉壯老師好好說說。
  • 孩子感統失調是一場騙局?還是確有其事?
    很多家長對於感統失調一詞還很陌生,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以前沒聽過的感覺統合,有科學依據嗎」「從前的小孩都不需要,現在為什麼要花錢去訓練」「有些機構把感統說得很有些機構把感統說得很「神」,真的能達到嗎現在很多早教機構也開設感統課,早教感統課更注重親子互動的歡樂氛圍,對孩子能力的提升沒有嚴苛要求,效果自然也不明顯;其次一些感統訓練機構為了吸引家長,誇大了廣告和訓練效果,實際上專業程度達不到要求,而真正專業的感統機構會針對不同孩子存在的個體差異性進行訓練,給孩子的能力進行功能對標,
  • 「丁香媽媽」炮轟早教機構拿「感統失調」當噱頭
    經常帶孩子到早教機構的家長,對「感統失調」這個詞應該不陌生。很多機構都推出了「感統失調訓練」,一些家長不惜花費動輒上萬的費用讓孩子去上訓練課。  「感統訓練」究竟有沒有必要?效果是不是那麼神奇?南京市兒童醫院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康復部醫生杜穎瑩表示,目前還沒有明確的醫學臨床診斷把感統失調歸為疾病,並且,孩子是不是存在感統失調,早教機構是沒法準確判斷的。
  • 三思啟智太原中心升級為善時慧兒童感統專注力中心
    近日,三思啟智太原中心正式更名為善時慧兒童感統專注力中心,按照國際標準面向0~12歲兒童打造了全新的教學體系,課程數量也從兩種增至五種。這家山西省成立最早,最出眾的兒童感統培訓機構翻開了嶄新的一頁。Ayres團隊培訓,Ayres是美國南加州大學博士的名字,感覺統合(簡稱感統)正是她於1972年首次提出的,是指人體利用自身感觀,從外界獲得信息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
  • 淮安一機構稱"八成孩子專注力有問題" 專家:不可信
    3月30日,淮安市清江浦區的黃玉香(化名)向本報讀者熱線(025-84701119)反映:自己帶8歲女兒在淮安萬達金街新開的一家機構「多特兒童專注力」做完測評後,被告知孩子感統失調導致專注力差,每周至少要做兩次課程訓練,否則易形成專注力缺陷,「如果參加訓練,半年費用1.44萬元,若3月31日開業當天報名,有優惠」。惶恐糾結的她問記者:「這家測評機構靠不靠譜?這個名能不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