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小心是「感統失調」在作怪!

2020-12-19 百家號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太小時候的不愛說話,也不會過多的要求,反而覺得這樣咿咿呀呀的還有些可愛,可是等到孩子三歲還不會開口說話,就開始令家長感到恐慌了,明明生理上沒有任何問題,可就是不會開口。

然後家長不得不在網絡上搜索各種三歲了孩子還不會說話的相關資訊,偶然發現很符合感統失調的表現,就開始懷疑是不是孩子感覺統合能力方面出現了問題。雖然問題的原因可能找到了,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確定孩子是否患有感統失調。

哪裡可以檢測感統失調

要確定孩子是不是感統失調,當然不能僅靠家長的主觀判斷,能去相關機構做一個細緻的檢測自然是最準確的。想要得到專業的感統失調檢測,一般會有兩個渠道,其一是醫院,這當然我們最容易想到的,畢竟有問題上醫院是根深蒂固的觀念。

在專科兒童醫院一般會配備感統失調檢測項目,常見的是掛心理科或者兒童保健科,兒童醫院雖然在專業性上沒有問題,但畢竟是門診,每天需要接待的各類問題的孩子很多,為了滿足大多數家長的需求,可能在排了很長時間的號之後,真正的就診時間很短,只會針對重點的問題說說,後期有問題也沒辦法隨時溝通。

另外一種就是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這類感統訓練機構也可以檢測感統失調,它相對醫院主營的項目會更加精細,針對的就是感統失調兒童的教育教學。在人員的配備上會很充分,方便隨時解答家長的疑惑,同時校區的選址一般都在熱門商圈地帶,交通便利方便家長出行。當然不管選擇何種渠道,都不影響對結果的判斷,家長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就近選擇就好。

給孩子做感統檢測的必要性

從胎兒時期,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就已經開始發展,如果缺乏相應的感統刺激,兒童大腦和身體各部分很容易出現協調障礙。雖然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疾病,但是它不僅會對孩子的身體協調性、語言能力、專注力、學習能力、情緒自控能力等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人際社交等各方面發展。如果不能及時地通過針對性的感統訓練,幫助孩子改善感統失調的問題,孩子在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也會更多。

由於現在家長的工作都很繁忙,每天在一起的時光可能就晚上的那一會時間,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在這一天天的消逝中錯過了,而孩子在成長中出現的問題也隨之就這麼錯過了。這個時候我們對於孩子的整個成長階段都是處於無知的階段。如果沒有一個系統的感統測評,我們將對於孩子現階段的情況一直陌生。

感統失調可以自愈嗎?

當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表現、或者是已經在相關機構檢測出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時,家長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沒辦法去進行感統訓練,從而產生一種僥倖心理,「感統失調是不是可以自愈」、「孩子還小大了就好了吧」。正是因為家長這種無形的放縱,隨著時間的發展,讓孩子感統失調的情況越來越重。

如果沒有外界的幹預,想要孩子僅憑自己就讓感統失調完全自愈是不可能的。0-13歲的兒童行為心理都還處在學習階段,那些我們覺得還小沒必要管的問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並不會意識到我這麼做有什麼不對,但是沒人糾正我,可能意味著這麼做也並沒什麼問題,也就繼續保持了,乃至形成了一種定式。

而一旦超過12歲,大腦的發育就會形成定型,即便再想花錢、花時間去糾正孩子這種感統失調的表現,也不會有太大成效了。孩子有了自己的認知和想法,外界的幹預對他們的效果也就不會像小時候那樣顯著了。

當懷疑孩子存在感統失調的表現時,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帶孩子去相關機構進行檢測,無論是醫院還是感統訓練機構都是可以的,目的只是全面了解孩子目前存在的問題,並得到專業的人士的關於感統教育的指導,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更多關於感統教育的相關內容,歡迎關注感統100育兒指南百家號,或者在評論區跟我們留言互動。

相關焦點

  • 感統失調到底是什麼?怎麼預防寶寶感統失調?
    孕期瑜伽的時候,就一直聽老師講,這些動作能預防寶寶感統失調。後來接觸各種早教信息,又看到大量文章在講寶寶感統失調。感統到底是什麼呢?最近針對這個學習,才明白,感統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感統」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感統失調有哪些常見表現呢?1、 躲避接觸。一定要抱著某個物體才有安全感,不愛身體接觸。
  • 寶寶感統失調了?需要做感統訓練嗎?
    所以綜合來講,感統失調目前還是一個有待確定的說法,並未得到國際上相關專家的統一認可,也還沒有明確的醫學臨床診斷把感統失調歸為疾病。 我的寶寶真的感統失調嗎? 然而,當感統失調來到中國後,大大小小的早教機構就如獲至寶,多了一個讓家長為早教課買單的利器。
  • 感統失調的早期症狀,你家寶寶有嗎?
    據統計,在中國,感統失調的寶寶特別多,尤其是大城市,主要是因為養育環境、養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幼兒園期間就上培訓班,拼命地學英文、數學,寶寶疲於奔命地應付,沒有快樂的童年去鍛鍊身體,時間長了慢慢導致感統失調。其實感統失調不是病,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 家長對感統失調的六大誤區,你佔了幾個?
    前段時間,央視新聞點名「感統失調」這件事兒,我家宸寶也是感統失調寶寶,語言遲緩。作為家長你知道感統失調的具體表現嗎?它包括視知覺失調、聽知覺失調、觸覺系統失調、前庭系統失調、本體系統失調等幾種類型,每種類型的行為表現不同。
  • 感統訓練——感統失調or敏感期現象?
    為了讓大家不再為孩子正常的敏感期現象所困擾,也不再輕易忽視孩子出現的感統失調現象。今天的文章,就讓大家明確一下感統失調與敏感期現象的最大區別。敏感期現象與感統失調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感統失調的孩子通常智力都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而已。注意:感統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動消失,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進行幹預,可能還會有加重的傾向。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很難再改變。這樣一對比,是不是很明白了?
  • 感統對寶寶成長很重要,究竟它是什麼?嬰兒期如何預防感統失調
    經常聽到別人說感統失調,那麼感統失調會出現哪些徵兆呢?原來走路常摔倒,注意力不集中等都可能是感統失調。孩子感統失調,具體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感統差的孩子手眼協調較差1、手眼協調差。想要預防感統失調,可以從嬰兒期開始,具體來說,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最簡單的方面入手:一出生就對寶寶進行撫觸按摩
  • 原來感統失調是這樣造成的
    然而,很多家長天真地認為,孩子感統失調不是病,而是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感統失調確實不是病,但是如果不及時調整,孩子長大了就晚了。為什麼孩子會感統失調?一、生育原因1、準媽媽 「養胎過度」、「城市病」、「胎位不正、早產、剖腹產等非正常生育情況」,導致孩子在出生後出現的「先天」感統失調。二、家長的過度保護由於家長的過度保護,大大降低了孩子感知大自然的機會。為什麼常常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就是因為大自然從小就在鍛鍊我們感統的敏銳度。
  • 為什麼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如何提升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
    這樣的過度保護,會使得寶寶們失去了鍛鍊大腦和身體各大感統協調運作的機會,以至於很多寶寶有感統失調的情況。有些家長會說:「孩子現在還小,長大就好了!」、「樹大自然直」。因為現在寶寶的生長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獨生子女,小家庭制,城市化的生活環境,讓寶寶缺少了玩伴,缺少了競爭,缺少了必要的交流互動。為什麼會感統失調?
  • 感統失調會自愈嗎?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現在感統失調,長大了是不是就好了? 現在很多城市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整個家庭都圍繞著兒女轉。「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是很多家長的心態。這樣的過度保護,使得孩子失去了鍛鍊大腦和身體各大感覺系統協調運作的機會,以至於很多的城市兒童有感統失調的症狀。
  • 預防感統失調,爬行的好處多
    聽著媽媽們熱議,默默的低下頭看著自己8個月的娃,怎麼還沒一點「爬」的欲望,好捉急……網絡一搜索,不會爬的孩子要小心「感統失調」!!!其實「感覺統合」俗稱「感統」,隨著科學育兒的普及,現在被寶媽們越來越重視,都擔心孩子將來「感統失調」。
  • 牛頓四歲才會說話,寶寶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
    真的有「貴人語遲」一說嗎,寶寶說話越晚越聰明?論語所謂的貴人語遲,是指不平凡的人往往不會輕易發言,謹言慎行,並不是指「貴人說話晚」。所以在孩子語言的發育出現問題時,別再聽信他人這是聰明的表現,並沒有實際科學依據!
  • 孩子出現感統失調問題,跟家長有關係嗎?
    我們只好坐在他旁邊督促他寫,發現他錯了就馬上糾正,這樣每天晚上都弄到很晚才能把作業寫完,大人和孩子都很疲倦,孩子也越來越厭學,我們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了。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也就是為什麼家長所說的「小孩越長大越不乖,越長大越笨」的原因。的確,孩子們的很多感統問題都跟家長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不妨來分析分析,孩子的感統問題是如何造成的?
  • 孩子說話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孩子1歲多不會喊爸爸、媽媽,2歲多不會說句子等等,均是孩子說話晚的表現。孩子說話晚是指其語言發育沒有達到與其年齡相應的水平,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善好。那麼孩子說話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一、家長帶養方式不當造成的孩子說話晚1、家裡語言環境複雜(如地方口音、普通話等多種語言),影響孩子的仿說,降低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理解,從而導致小孩說話晚。2、家長常常在孩子發出需求信號之前,就已經滿足了寶寶的欲望,孩子不需要說話就可以達到其目的,即無說話欲望。
  • 是什麼讓你的孩子感統失調?
    大家好,我是楊楊媽,昨天的文章裡講了感統失調的一些症狀,之前不了解這方面知識的家長可能對感覺統合有了初步的認識。我也收到了不少媽媽的信息,想諮詢是什麼讓孩子感統失調的呢?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感覺很多症狀都存在呢?
  • 感統對寶寶成長很重要,嬰兒期如何預防感統失調?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日常活動對寶寶的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視覺和平衡能力進行刺激就可以了,也可以進行一些親子遊戲。在增進與孩子感情的同時,還有助於幫助孩子感官均衡發展,減少感統失調的發生。一、日常生活中多和寶寶有一些肌膚的接觸家長在寶寶出生後就可以進行撫觸按摩,撫觸不僅是增加親子關係的活動,讓寶寶的皮膚得到充分的接觸,也是一種脫敏的好方法。
  •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
    這一過程是否能有效完成將會對寶寶的成長造成極大的影響。2、寶寶一個月以上要經常讓寶寶練習趴著、抬頭。3、多抱抱孩子、多和寶寶有一些肌膚的接觸。4、給予爬行、鑽洞等探索的機會,鍛鍊腰和手的力量。如何糾正感統失調?
  • 10個親子遊戲,讓寶寶遠離感統失調!在家就能練,讓寶寶更聰明!
    所以,孩子每天醒來自然就會看、會聽、會聞到味道、會吃東西,因此,前4個感覺系統不大容易被關掉或被忽略,但是感覺統合裡的觸覺、前庭覺、本體覺則是3個容易出現失調的系統。愛爾絲博士指出:感統失調會嚴重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主要體現在心理素質差、學習能力和性格上出現障礙。
  • 孩子說話比較晚不要著急,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一、家長帶養方式不當造成的孩子說話晚1、家裡語言環境複雜(如地方口音、普通話等多種語言),影響孩子的仿說,降低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理解,從而導致小孩說話晚。2、家長常常在孩子發出需求信號之前,就已經滿足了寶寶的欲望,孩子不需要說話就可以達到其目的,即無說話欲望。
  • 為何說話晚的孩子越來越多?原來是這樣
    通常寶寶1歲開始就會「咿咿呀呀」學說話,到了2歲基本能跟家人進行溝通交流。可是也有一些寶寶到了2-3歲還是遲遲不肯開口。這時,家長就會非常著急,而現在說話晚的孩子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呢?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在排除生理因素外,以下幾方面也是造成孩子說話晚的因素:1.營養能量不足寶寶在出生後需要兩種營養,一種營養來源於食物,一種是促進神經系統發育的「營養」,而這種「營養」
  • 「你孩子感統失調,得治!」不要被騙了,感統失調在家就能「治」
    這個說法是由1972年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麗斯博士提出的,她認為孩子可能會受先天和後天的影響,導致大腦功能失調,即感統失調。感統失調是一種"病"?1.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簡單地來說就是孩子的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輕微障礙,需要依靠藥物或是康復訓練才能矯正。2. 孩子為什麼會得感統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