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太小時候的不愛說話,也不會過多的要求,反而覺得這樣咿咿呀呀的還有些可愛,可是等到孩子三歲還不會開口說話,就開始令家長感到恐慌了,明明生理上沒有任何問題,可就是不會開口。
然後家長不得不在網絡上搜索各種三歲了孩子還不會說話的相關資訊,偶然發現很符合感統失調的表現,就開始懷疑是不是孩子感覺統合能力方面出現了問題。雖然問題的原因可能找到了,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確定孩子是否患有感統失調。
哪裡可以檢測感統失調
要確定孩子是不是感統失調,當然不能僅靠家長的主觀判斷,能去相關機構做一個細緻的檢測自然是最準確的。想要得到專業的感統失調檢測,一般會有兩個渠道,其一是醫院,這當然我們最容易想到的,畢竟有問題上醫院是根深蒂固的觀念。
在專科兒童醫院一般會配備感統失調檢測項目,常見的是掛心理科或者兒童保健科,兒童醫院雖然在專業性上沒有問題,但畢竟是門診,每天需要接待的各類問題的孩子很多,為了滿足大多數家長的需求,可能在排了很長時間的號之後,真正的就診時間很短,只會針對重點的問題說說,後期有問題也沒辦法隨時溝通。
另外一種就是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這類感統訓練機構也可以檢測感統失調,它相對醫院主營的項目會更加精細,針對的就是感統失調兒童的教育教學。在人員的配備上會很充分,方便隨時解答家長的疑惑,同時校區的選址一般都在熱門商圈地帶,交通便利方便家長出行。當然不管選擇何種渠道,都不影響對結果的判斷,家長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就近選擇就好。
給孩子做感統檢測的必要性
從胎兒時期,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就已經開始發展,如果缺乏相應的感統刺激,兒童大腦和身體各部分很容易出現協調障礙。雖然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疾病,但是它不僅會對孩子的身體協調性、語言能力、專注力、學習能力、情緒自控能力等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人際社交等各方面發展。如果不能及時地通過針對性的感統訓練,幫助孩子改善感統失調的問題,孩子在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也會更多。
由於現在家長的工作都很繁忙,每天在一起的時光可能就晚上的那一會時間,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在這一天天的消逝中錯過了,而孩子在成長中出現的問題也隨之就這麼錯過了。這個時候我們對於孩子的整個成長階段都是處於無知的階段。如果沒有一個系統的感統測評,我們將對於孩子現階段的情況一直陌生。
感統失調可以自愈嗎?
當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表現、或者是已經在相關機構檢測出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時,家長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沒辦法去進行感統訓練,從而產生一種僥倖心理,「感統失調是不是可以自愈」、「孩子還小大了就好了吧」。正是因為家長這種無形的放縱,隨著時間的發展,讓孩子感統失調的情況越來越重。
如果沒有外界的幹預,想要孩子僅憑自己就讓感統失調完全自愈是不可能的。0-13歲的兒童行為心理都還處在學習階段,那些我們覺得還小沒必要管的問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並不會意識到我這麼做有什麼不對,但是沒人糾正我,可能意味著這麼做也並沒什麼問題,也就繼續保持了,乃至形成了一種定式。
而一旦超過12歲,大腦的發育就會形成定型,即便再想花錢、花時間去糾正孩子這種感統失調的表現,也不會有太大成效了。孩子有了自己的認知和想法,外界的幹預對他們的效果也就不會像小時候那樣顯著了。
當懷疑孩子存在感統失調的表現時,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帶孩子去相關機構進行檢測,無論是醫院還是感統訓練機構都是可以的,目的只是全面了解孩子目前存在的問題,並得到專業的人士的關於感統教育的指導,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更多關於感統教育的相關內容,歡迎關注感統100育兒指南百家號,或者在評論區跟我們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