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感統失調」、「感統訓練」,這兩個詞在媽媽圈中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很多兒童培訓機構也都推出了針對性的改善課程,孩子粗心、專注力不足等都被培訓機構打上了「感統失調」的標籤,為此,一些家長不惜花費動輒上萬的費用讓孩子去上這樣的訓練課。這樣的培訓課上些什麼內容?能取得什麼效果呢?
【熱搜培訓機構:80%兒童都「感統失調」】
記者在搜索網站中輸入「感統」、「專注力」等關鍵詞,排名首位的搜索結果,都是這家叫做「多特專注力」的培訓機構。在其網站首頁上,「90%以上學員訓練半年,能力提升2歲」的標題非常顯眼;這家培訓機構還在公示欄上聲明:「全國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比例佔80%」,隨後,記者打通了熱線電話。
「多特專注力」公司客服介紹,「感統訓練」包含了大運動、聽覺和觸覺;原理就是促進孩子綜合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度,加快綜合三方處理的速度。如果說孩子整個綜合能力都提升的話,無論做什麼、學什麼都是比較快的。
原來,客服口中的大運動其實就是正常肌肉群的控制活動,比如趴、翻身、爬、走路、蹦跳等,至於具體的訓練項目以及費用情況,客服不願再多談,而是推薦記者去公司的南京校區做具體了解。
【花費一萬元訓練三個月 效果立竿見影?】
機構的顧問介紹,孩子基本上都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比如說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其他東西吸引。有的輕微有的嚴重,而剖腹產的小孩失調的概率更高一些。在他們機構課程的調教下,4-12歲的小孩,一般訓練3個月就會有所改善,費用大概是一萬多元。
不過,除了大運動類的課程,該顧問對感統方面的課程就語焉不詳了。最後,這名顧問遞給記者一本測試專注力的宣傳冊,說可以讓小孩測試一下。
【兒童心理專家:「感統失調」不能診斷為疾病】
記者發現,這些題目的難度差異較大,有些題目成年人也不一定能馬上答出來。那「感統訓練」究竟有沒有必要?南京市腦科醫院兒童心理衛生專家表示,目前還沒有明確的醫學臨床診斷把感統失調歸為疾病。並且,孩子是不是存在感統失調,早教機構無法作專業診斷。
南京市腦科醫院兒童心理衛生研究杜穎瑩認為,「感統訓練」只能是作為一個參考,但是僅僅憑藉幾道題目就去診斷一個孩子的注意力,顯然是不合適的。
杜穎瑩認為,通過這些課程只能說增加親子互動和鍛鍊孩子跟外界接觸方面的經驗,但要是說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的話,實在有些誇大。而對於機構所說的80%小孩都有感統失調和剖腹產的小孩更容易感統失調言論,也並沒有科學和實證依據。
【市場監管部門:培訓機構涉嫌誇大宣傳】
杜穎瑩提醒,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他的注意力可能就在十分鐘左右,等到了小學的時候,專注力才可能會達到30分鐘,如果說家長們發現孩子的一些苗頭,比如協調性不好、讀書寫字時出現跳字漏字的情況,可以到正規醫院就診,不要輕信早教機構所謂的感統失調的說法,無故增加自身的焦慮。
隨後,記者就「多特專注力」教育機構的相關情況,向南京市玄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作了反映。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人士表示,該教育機構的做法涉嫌誇大宣傳。
南京市玄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業務科張緯表示,商業廣告的內容必須清楚明白,而且要有相應的出處!
南京玄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將對「多特專注力」的宣傳內容展開調查。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