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統失調,就要上感統訓練課?有心的家長自己就能搞定

2020-12-19 媽媽充電屋

我經常留意商場裡的培訓班,培訓班的種類已經超乎我的想像,除了傳統的英語數學舞蹈鋼琴畫畫,還有看名字不知道是幹啥的機構。前幾天看到一個訓練館,裡面有一些兒童健身器材,我以為是個體能運動館,沒想到是XX感統訓練館。

感統訓練,是智商稅,還是我不知道的寶藏?作為一個好奇寶寶,我開始翻書找資料,也就有了今天的這篇文章。

感統訓練的起源:感覺統合理論

感統訓練的理論支撐是感覺統合理論,感統就是感覺統合的簡稱,1972年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愛爾絲博士提出的。

什麼是感覺統合?感覺統合,就是人體各個器官的感覺信息輸入組合,經過大腦的統合作用,對身體內外知覺做出反應。經過感覺統合,人的神經系統會協調身體的各個部位,讓身體和環境順利的接觸。

感覺統合理論的提出,是因為城市化進程中,生活節奏加快,問題兒童越來越多。這些兒童在智力上沒有明顯缺陷,卻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手腳不協調等症狀。基於此愛爾絲博士提出感覺統合理論,並對問題兒童進行了感覺統合訓練。結果表明,經過感覺統合訓練的孩子,很多行為出現了改善,這也給感覺統提供了實驗支撐。

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講,感覺統合就是人通過眼睛鼻子耳朵手腳等器官,獲取了外部的感覺信息,比如天冷路滑,然後把這些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對信息進行綜合加工,作出指示,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來應對這些信息,天冷多穿衣,路滑慢慢行等。

三種重要的感覺:觸覺、前庭覺和運動覺我們熟悉的感覺有聽覺、視覺、嗅覺、味覺等等,但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生存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感覺是觸覺、前庭覺和運動覺。

正如視覺的感受器官是眼睛,嗅覺的感受器官是鼻子,觸覺的感受器官是人皮膚上的神經細胞。神經細胞能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溼度、疼痛、壓力及震動的感覺。

前庭覺和運動覺讓我們比較陌生,它們不像視覺聽覺那麼直觀。前庭覺,能告訴我們身體特別是頭部,是如何根據重力的作用確定方位的。這些信息的感受器是位於內耳中充滿液體的導管和囊中的小纖毛。

有的人在車上看書會噁心,這是因為視覺系統和前庭系統的信息發生了衝突。視覺提供的是靜止的信號,前庭覺提供的信號是移動,所以才讓人產生暈動。司機就很少會暈車,因為他們既能看到移動,也能感覺到移動,視覺和前庭覺沒有衝突。

運動覺,為人類提供運動過程中身體狀態的反饋信息,能讓人協調很多自主的運動,運動覺來自於身體內部肌肉和關節的感覺。

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為了說明感覺統合很重要。感覺統合好的人,會有超強的運動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感覺統合不足或失調的人就會出現很多的障礙。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感統失調的孩子,會出現運動協調能力差和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

運動協調能力差運動協調能力差,主要是因為前庭覺和運動覺沒有得到充分刺激,出現運動障礙。比如孩子左右手不協調,穿脫衣物動作笨拙,手部肌肉控制不好,精細動作做不到位。

還有的孩子不能判斷重力確定方位,翻爬坐站跑等大動作完成不好,喜歡旋轉或繞圈子跑、手腳笨拙、容易跌倒、常碰撞桌椅,不安地亂動,經常弄亂東西等等。

學習障礙有很多的孩子智力沒有問題,就是有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比如注意力難集中,看書如坐針氈。這不是他不想學習,是因為他的視覺發育不平衡,眼睛無法平順移動,不管是看書還是寫作業,會跳行隔字,形成閱讀障礙。

家長的行為也會影響孩子的感統能力。看到過一個案例,父母帶孩子去看醫生,說他有聽覺障礙,父母說什麼他都不反應。醫生給孩子做了大量檢查,發現孩子的聽力沒有問題。是因為父母經常大聲責罵孩子,孩子假裝「聽不見」,就養成了不聽別人說話的習慣。因為不聽,所以也很少說,聽說能力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造成孩子的感統失調。

感覺是很寬泛的概念,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也有很多種,如果孩子存在某一方面的感統失調,父母也沒必要覺得天要塌了,一定要斥巨資給孩子報個感統訓練營。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感統失調,只要我們能夠意識到問題的所在,有目的的引導孩子多做這方面的訓練,就能夠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

做好這3點,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

為什麼現代社會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就是因為快節奏的生活,讓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在老人或保姆密不透風的保護下成長,過早進入規規矩矩的集體生活,失去了很多體驗的機會。與其花錢讓孩子參加各種訓練營,不如在家給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機會。

安全限度內,讓孩子自由探索孩子是全家的寶,是放在心尖上的寶貝,每個家庭都會做很多防護措施,來保護孩子的安全。

在一檔親子綜藝節目裡,馬雅舒對女兒的保護,可以說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擔心孩子被家具傷到,馬雅舒搬空客廳,什麼家具都不剩,全家只能坐在地上吃飯;孩子喜歡玩沙,玩水,馬雅舒覺得危險,不讓孩子玩。馬雅舒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導致孩子被幼兒園勸退。

試想一下,每天漂漂亮亮坐在寶座上的公主,怎麼會有感覺信息輸入大腦呢?沒有豐富的感覺,大腦也就沒有處理信息的機會,感覺統合能力有從何而來呢?

作為家長,我們要在安全的限度內讓孩子自由探索。讓孩子接觸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溫度的物體,豐富孩子的觸覺聽覺視覺。不見得一定要買多少玩具,家裡的很多物品都可以成為孩子的玩具,沙土、水、麵粉、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豆子,很少有孩子能抵禦它們的誘惑。給孩子開闢出專門的區域玩這些東西,孩子喜歡又不用多花錢,又能刺激孩子的感覺,一舉多得。

我們還要給孩子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讓他能自由摸爬滾打,摔倒了站起來,在家裡爬行,都能豐富孩子的觸覺和運動覺,提高孩子的感統能力。

秉承幼兒園的宗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上幼兒園學會的第一句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幼兒園能做到,在家裡又被打回了原形。孩子在家裡做不到一半是家長的原因。孩子做事慢,浪費時間,孩子收拾弄得亂七八糟,還得重新收拾,家長代勞又省時省力,只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讓孩子做自己的事情,擔心時間不夠就提前開始。

讓孩子自己吃飯,哪怕是幾個月的孩子,給他把手洗乾淨,讓他吃「手抓飯」,既鍛鍊手的運動能力,又豐富手的觸覺,還能增加孩子吃飯的積極性;

讓孩子自己穿衣服,是手和身體協調的過程,能鍛鍊孩子的運動感;

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和書本,能讓孩子有空間概念,記住物品存放的位置,還能鍛鍊孩子的空間感。

運動運動運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所謂的感統訓練,大多是通過不同的運動鍛鍊孩子的能力。運動的門檻並不高,帶孩子多運動,既能消耗孩子旺盛的體力,又能鍛鍊孩子的感統能力。

給孩子創造運動機會,帶孩子去公園踢球,玩沙玩水滑冰滑板車平衡車自行車,鍛鍊孩子的運動能力和平衡能力。

還可以自己發明運動道具,比如馬路牙子作平衡木鍛鍊孩子的平衡能力,玩對戰遊戲鍛鍊孩子的手腳協調,自製迷宮讓孩子闖關鍛鍊孩子的空間感和想像力。

實在沒有思路,可以去參觀參觀統感訓練營,兒童體能訓練館,找找運動思路。

我理解的課外培訓班,就是培訓機構在替家長補課。本應該在孩子1歲、2歲、3歲時讓他做的事情,因為諸多原因,孩子沒有做,家長也沒有做,培訓機構應運而生,額外給孩子補上這些課。

課外班是家長花錢替自己分憂的,只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就拿感統失調來說,僅僅依靠一周上一兩次的感統訓練課,很難看到效果。

所以,如果家長有時間有能力,自己教孩子是最好的選擇。不管孩子學什麼,孩子能不能學好,都要看家長能不能及時跟進,和孩子一起,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才能讓孩子的學習訓練達到預期的效果。

相關焦點

  • 感統系統失調
    等系列問題,從心理生理上改變孩子現狀。臻愛暖陽兒童成長學院是一家以心理學為基礎專業提升兒童能力的成長機構。針對2-12歲語言發育遲緩、社會交往障礙、感統失調等現象的兒童及能力提升的培優機構,是目前濰坊市內為數不多擁有專業師資隊伍的能力提升培優機構。
  • 「你孩子感統失調,得治!」不要被騙了,感統失調在家就能「治」
    很多家長和我說過,自己孩子在出生時,就有從娘胎裡帶出來的"病"。比如左右不分,穿鞋子一直穿反;左撇子,有時候會被認為是異類的存在;甚至經常把"6"和"9"倒著寫,讓人搞不明白。但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有時候會會心一笑,認為孩子怎麼傻乎乎的,教了還一直做不好,甚至覺得孩子跟我們自己小時候很相似,也是經常犯這種呆呆的錯誤。這樣一想,便把孩子的這些行為認為是"正常現象"了。但其實這種現象在醫學上,不是一種正常現象,而是被稱為是一種"病"。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四川省政府婦兒工委辦兒童工作專家,四川省兒童工作資源中心負責人、成都理工大學李海梅副教授告訴記者,「感統失調是一個臨床心理學概念,通常也被叫做學習能力障礙,它主要是指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大腦綜合功能發揮失調的一種表現。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並不是一種疾病。」「家長們需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的特點。
  • 感統失調的7大類型,對比下自己孩子表現,是不是有感統失調?
    本章是《30節感覺統合訓練課》第三章,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訂閱,帶大家了解感統訓練及其相關訓練方法。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大體介紹了感統失調的原因,今天這篇文章我將帶領大家從內因到系統分析感統失調的原因,並認識感統失調的7大類別。
  • 寶寶感統失調了?需要做感統訓練嗎?
    關於感統訓練,如果有接觸過早教課,估計都不會陌生。市面上不少早教機構,當你帶孩子去上過體驗課後,經常會對孩子進行評估,然後跟家長說孩子感統失調需要進行感統訓練來改善。 那感統失調究竟是什麼呢?是否有必要特別去進行感統訓練呢?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 當孩子出現感統失調,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越早進行感統訓練越好
    因為我自己本人的哦,非常喜歡小孩。然後覺得這個孩子們一定要重視教育。所以三年前的我就是轉為這個親子教育了。我現在目前的是當地一家大型親子教育的親子老師和感統訓練老師。我就是接觸了很多家長也就是帶了好多孩子,就是教孩子呢。做這個感統訓練啊我帶過很多孩子。
  • 感統失調家長知多少?
    Q:什麼是感統失調?A: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大腦會接受各種感覺信息,我們需要運用多個感官的信息進行綜合處理,比如視覺、聽覺、嗅覺、本體覺等,大腦對於感覺信息的收集、篩選、處理和整合的過程就是感覺統合的過程。
  •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
    覺得聰明伶俐,但是動作不協調、笨手笨腳,他們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比同齡的孩子讓家長多操心……這些孩子究竟是怎麼了?感統失調藥物是無效的,必須通過訓練才能糾正。 也就是說,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病症。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感統失調方面的表現,可以帶寶寶去專業的醫療康復機構給寶寶做相應的幹預訓練。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
    「家長們需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的特點。只要孩子處於正常的生長發育狀態,即使出現與其他孩子不太一樣的特點,也不必焦慮,更不必盲目過分介入,完全可以給孩子更多成長空間。」
  • 孩子走路跌跌撞撞,可能是「感統失調」作祟,家長要及早幹預
    但感覺統合失調,並不是智力方面出現了問題,所以不用太過擔心。感覺統合失調其實是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問題,但大多數孩子出現感統失調都是比較輕微的,所以通過家長的一些幹預,就能及時的恢復正常,所以家長不用太過擔心。
  • 指望每周上2節感統課就能改善孩子感統失調?智商稅不是這麼交的
    現在網上很多宣傳感統失調的,但是有的家長肯定會疑問:感統失調是真的嗎?有這種疑慮很正常,畢竟感統失調這個概念流入中國也才20幾年,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興盛起來。為什麼感統失調概念到現在才開始宣傳到多了呢?因為現在感統失調到孩子越來越多了。現在社會越來越進步了,表面上看起來是好事,但是從孩子的成長環境來看,反而是越來越糟的。
  • 孩子的感統訓練方法
    等系列問題,從心理生理上改變孩子現狀。臻愛暖陽兒童成長學院是一家以心理學為基礎專業提升兒童能力的成長機構。是一所專門從事自閉症、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社會交往障礙、發育遲緩、感統失調等特殊兒童的康復訓練機構,是目前濰坊市內為數不多擁有專業師資隊伍的特殊兒童康復機構。
  • 「丁香媽媽」炮轟早教機構拿「感統失調」當噱頭
    經常帶孩子到早教機構的家長,對「感統失調」這個詞應該不陌生。很多機構都推出了「感統失調訓練」,一些家長不惜花費動輒上萬的費用讓孩子去上訓練課。  「感統訓練」究竟有沒有必要?效果是不是那麼神奇?南京市兒童醫院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康復部醫生杜穎瑩表示,目前還沒有明確的醫學臨床診斷把感統失調歸為疾病,並且,孩子是不是存在感統失調,早教機構是沒法準確判斷的。
  • 你是怎麼一步一步把自己孩子帶成感統失調的?
    很多家長不太明白感統失調是什麼,今天,羅媽媽在這裡再和大家說一下,所謂的感統失調就是: 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感統」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
  • 疫情「宅」家,家長怎麼判斷孩子存在感統失調現象?
    其實孩子的這些表現有部分是由於近期一直宅在家,生活習慣沒有在學校時規律,聽課氛圍、聽課方式有變動,但是如果孩子不光是近期而是之前在學校也都頻繁出現上述的很多情況,那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感統失調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啦。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回事
    很多家長可能就以孩子的年紀還小,手腳不協調,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還有些家長還認為,小孩子天真活潑是一件好事,說明孩子頭腦比較靈活。但是,我不得不在這裡提醒有些家長,孩子這些過於活潑的舉動,可能並不是孩子異於常人的原因,反而是孩子可能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不如別人,無法很好的掌控自己的身體,有關兒童專家稱這個現象為兒童「感統失調」。
  • 孩子總是「左右」不分,或是「感統失調」惹的禍,家長要注意
    一般來說,正常的孩子到了兩三歲就能夠分清"左右"了,如果孩子到了三歲以上,仍然分不清"左右",甚至在被教導調整之後仍然無法改變,那麼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有可能孩子時患了"感統失調"。孩子分不清"左右"是小,但是如果孩子患了"感統失調",就要加以重視和調整。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呢?
  • 是什麼讓你的孩子感統失調?
    大家好,我是楊楊媽,昨天的文章裡講了感統失調的一些症狀,之前不了解這方面知識的家長可能對感覺統合有了初步的認識。我也收到了不少媽媽的信息,想諮詢是什麼讓孩子感統失調的呢?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感覺很多症狀都存在呢?
  • 為什麼孩子會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通俗來講,就是孩子在0-6歲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內,缺少與外界的互動,缺少各種感覺刺激的輸入,造成了他的大腦功能發育不夠完善。若長期嚴重感統失調,就容易造成例如語言發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自閉等現代兒童疾病。所以感統失調的本質就是缺少多元的感覺刺激。
  • 感統失調訓練:在騙家長錢的路上,我們又走在了世界前列
    孩子大動作發育慢,感統可能不太好。你們寶寶玩不了 10 分鐘就要幹別的,有可能是感統失調。孩子但凡有個小問題,都有可能跟「感統失調」掛上鉤。這兩年,隨著早教的興起,有關「感統失調」的宣傳鋪天蓋地地向家長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