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上很多宣傳感統失調的,但是有的家長肯定會疑問:感統失調是真的嗎?
有這種疑慮很正常,畢竟感統失調這個概念流入中國也才20幾年,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興盛起來。
為什麼感統失調概念到現在才開始宣傳到多了呢?因為現在感統失調到孩子越來越多了。
現在社會越來越進步了,表面上看起來是好事,但是從孩子的成長環境來看,反而是越來越糟的。
因為我們的人體成長系統是為了適應千百萬年來的原始社會設定的,不是為了現在才幾百年的近現代社會。所以,現在社會的很多表面看起來的進步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以前的孩子都是在農村,孩子沒人管,他們可以天天上樹下河,各種調皮搗蛋,而現在呢?現在生產力解放,不像以前童年的孩子隨便玩耍,大人根本顧不上。現在很多全職媽媽,即使沒有全職媽媽也有專門的老人跟著孩子。孩子到時更安全了,但是普遍會被保護過度,髒的地方不準碰、水坑不準踩、危險的地方不準去……現在的孩子跟過去比,童年肯定是不自由。過多的限制必然是剝奪了孩子的運動體驗機會,孩子感統失調激烈肯定就會增高。
再說現在環境也變化了。以前是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而都住到城市裡,各種高樓大廈林立,使得孩子的活動空間減少,孩子得不到充分的運動鍛鍊,接觸不到大自然,自然使得感統失調的孩子就越來越多。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現在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
如果只是感統失調造成運動反應遲緩,很多父母可能還體會不到,不當回事,但是感統失調很容易產生都一個嚴重後果就是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因為運動鍛鍊補充,手眼腦沒有完全協調,使得孩子在聽課寫字時就不能做到完美配合,所以就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而注意力不集中肯定是影響學業的,所以感統失調的父母必然會重視孩子的感統訓練,於是這些年,感統訓練的概念就開始越來越普及了。
既然感統失調是真實存在的,也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那為什麼我說大多數的感統訓練機構是騙錢的呢?
首先,感統失調是一個相對概念,大部分的感統失調並不需要進行專門的訓練
應該說人人都存在一定的感統失調現象,因為感統失調是一種相對概念,我們不可能所有的動作行為都能做到完美協調。就比如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剛剛接觸打籃球,他肯定運球運不好、投籃投不進,難道我們就因此判斷這個成年人存在感統失調現象?這樣判斷肯定是不對的。
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本身身體發育就慢,各項神經、肌肉沒有得到充分發育,所以表現出一定的感統失調是正常的。
只有當孩子的行為表現嚴重落後於同齡人時,我們才能說這個孩子存在感統失調問題,必須要進行感統訓練。
但是現在大多數培訓機構為了招生,會誇大孩子的感統失調現象,把本來正常的孩子也劃分到感統失調孩子當中,從而誘導父母報課,你說這算不算騙錢?
2、感統訓練並不一定真的能解決注意力集中問題
父母之所以關注孩子的感統失調狀況,想給孩子報課主要是聽了感統機構的宣傳,說感統訓練可以改善孩子注意力。但事實是,感統失調雖然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但並不代表感統好的孩子就一定可以做到集中注意力。
感統就相當於人體的硬體,感統好的孩子硬體強,各組織器官協調配合能力好,建立在這樣硬體基礎上的注意力當然更容易集中。相反,硬體出了問題,當然注意力這方面就可能出現問題。
說白了,感覺統合能力更好的孩子更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但並不能說感覺統合能力好就一定注意力好。
但是很多的感統訓練機構為了招生,也知道父母來這裡的目的,所以可以強化感統訓練可以改善注意力,但這兩者之間沒有必要的聯繫。所以,很多機構在這一方面也是在欺騙家長。
最後,只是依靠每周幾節課的時間來改善孩子的感統問題是不現實的
感統失調問題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指望通過每周周末去上幾節課就可以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問題?但凡正常的人都應該意識到這是不可能的。
要想真的改善孩子的感統問題,去感統訓練機構進行訓練是必要的,但是正規的訓練機構也肯定會給孩子制定家庭訓練方案,讓父母在家配合訓練孩子。只有這樣長期堅持,才會真正的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狀況。
但是大多數的感統機構不會告訴父母這些,也不要求父母在家訓練孩子,他們可能巴不得孩子感統一直沒有改善,一直在他們那訓練呢。
綜上所述,感統失調是真的,感統失調的孩子也確實越來越多,但是完全指望改善了孩子的感統失調就一定可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這就不現實了。而且感統訓練如果只是在感統機構進行,那我勸父母還是不要花這樣的冤枉錢了吧。
而為了幫助父母們更好的了解什麼是感統,什麼是感統訓練,相關的方法和技巧,我創作了這個感統失調專欄,應該是頭條上最全面的感統專欄了,希望可以幫助有需要的父母。
並且購買了本感統專欄的朋友,都可以免費領取訓練資料一份,幫助孩子能更好的進行感統訓練,解決注意力不集中問題。
1、1000個左右的迷宮
2、10套電腦注意力訓練軟體,適合5-20歲
3、100張點仿畫
4、漢字劃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