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廖夫妻最近有一件煩心事:他們家的小小廖,前段時間在某醫院檢查出了感統失調!這是怎麼回事呢?感統失調又是個什麼鬼呢?
1、學習不好的小小廖,原因在於感統失調
據小小廖的媽媽說,自從上了小學一年級後,她就為小小廖的學習操碎了心,因為做作業的事以及小小廖上課的表現,他們夫妻倆甚至經常在家長群裡被老師點名。
小小廖上課總是走神,別的孩子能好好聽課,他卻小動作不斷;抄寫生字時,經常照著課本抄都能抄錯,數字經常看錯看漏……小小廖的媽媽一直覺得小小廖粗心,不認真,為此沒少吼小小廖,但效果甚微。
上小學二年級後,小小廖換了一名班主任老師,這位老師在教了小小廖一個學期後,找來小廖夫妻談話:「結合你們家小小廖這一學期的表現,我懷疑可能是感統失調,建議你們帶孩子去專業機構檢查一下。」
小廖夫妻一頭霧水,將信將疑地帶著孩子去了某醫院,經過一系列專業測試,醫生得出結論: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的這些問題,確實是因為嚴重感統失調,與智商沒有關係。
2、感統失調有哪些表現?
什麼是感統失調呢?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用通俗的話來說,感統失調就是大腦和身體的發展不協調。
感統失調的具體表現包括:行動、吃飯、畫畫等動作時雙手協調不良;雖然看到了,但仍然經常碰到桌椅、柱子、門等物體;平衡能力差,手腳笨拙、容易跌倒;順序性、空間意識和時間意識差;繫鞋帶、按鈕扣等精細動作困難;語言表達不到位,經常自言自語,重複別人的話;讀書、寫字時經常丟字漏字、顛倒;容易走神,不安地亂動,小動作多;難以分清左右方向;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聞等等。
感統失調也稱之為學習能力障礙,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很多父母平常說的「粗心」「不認真」「故意氣我」,其實,很有可能是我們誤解孩子了。
3、感統失調怎麼辦?
出現感統失調,既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後天的原因。先天的原因包括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調,早產或剖腹產,孕期不正確用藥等;後天原因包括大人過度保護,事事包辦,精細動作鍛鍊過少,未鍛鍊爬行直接走路,大人對孩子的限制過多,造成觸覺刺激缺乏等等。
一般來說,感統失調的孩子3歲左右就能表現出來,如果此時加以幹預矯正,是可以改善的和糾正的(越早矯正效果越好),一旦過了12歲就定型了,要想再改正就難了。
要想避免感統失調,最好是讓孩子多練習爬行、精細動作以及進行觸覺刺激。爬行練習這個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精細動作包括敲打物體、用手抓東西、手指捏細小的物體、撕紙等,觸覺刺激則包括嬰兒期做撫觸,用軟刷子輕刷皮膚、用吹風機的低檔吹皮膚等。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感統失調,父母也不必驚慌,因為實際上,有80%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表現,這完全可以通過一系列的鍛鍊來糾正,比如說多做精細動作、搭積木、拍球計數、平衡車等,如果情況比較嚴重,也可以通過專業機構的一些專業器械鍛鍊來進行糾正。
你家孩子也有感統失調的表現或者學習能力障礙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