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穿反鞋,只是因為「感統失調」?背後還有這些原因要知道

2021-01-08 逗兒媽媽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周末本來打算和同事單獨出去逛街,誰知她家的寶寶妞妞也鬧著要跟我們一起去,無奈之下只好帶著這個「小電燈泡」一起去,逛到一半時妞妞便發現了商場裡的氣墊蹦床,在妞妞的軟磨硬泡下我和同事決定讓她玩一個小時,我們倆便坐在一旁聊天,不知不覺一個小時就到了,妞妞也很自覺的下了蹦床,這時她便懇求道要自己穿鞋並且不需要媽媽的幫助。

結果卻鬧了笑話,因為妞妞將鞋穿反了,同事告訴我,其實她早就料到了妞妞會穿反的,因為妞妞根本分不清左右,在家時經常將衣服、鞋子穿反,不僅分不清自己的左右腳,左右手,甚至在寫作業時也經常分不清左右,這讓同事很是苦惱。

其實分不清左右的現象在學齡前的孩子中普遍存在。我的一位老師朋友向我吐槽,現在的孩子常常會把「6」寫成「9」,把「b」寫成「d」等等類似的情況數不勝數。其實30%的人在區分左右時要比區分「上下」多花12秒的時間。一般來說三歲以前孩子分不清「左右」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身體的感統機能尚未發育成熟,但若已經超過三歲,孩子依舊分不清「左右」,家長就要注意了,可能孩子已經「感統失調」了。

一、「感統失調」您了解嗎?

「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對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味覺等不同感覺器官形成的感覺信號進行選擇、接受、整理的過程,而「感統失調」就是感覺信號在統合過程中發生了異常,對外界的刺激不敏感,甚至過分敏感從而導致失調現象的發生。而感統失調的症狀一般分為這幾大類。

1、觸覺敏感過度

觸覺敏感的孩子有點神經質,他們害怕接觸新的陌生環境,害怕與人相處,甚至會無情拒絕別人的邀請,在生活中常表現為不合群、性格孤僻、容易情緒焦慮等,此外常見的偏食、挑食的孩子也屬於觸覺敏感失調,這樣的孩子只執著於特定的口味,不肯嘗試新的味道。

2、聽覺統合失調

這樣的孩子經常表現為「兩耳不聞窗外事」,聽不進別人的一點意見,對於老師和父母的教導也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經常丟三落四。

3、前庭感統失調

前庭感失衡的孩子經常分不清左右,方向感不明,所以這樣的孩子轉圈一般不會有暈眩的感覺,他們喜歡爬高,兜著圈子跑,甚至會經常碰到桌角,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這也就是家長口中的「多動症」。

4、本體感不足

本體感不足的孩子沒有自信心,經常消極處事,做事馬馬虎虎,敷衍了事。他們唇部肌肉不能正常協調配合舌頭的發力,所以常常導致發音不準確,最終發展成語言障礙,比如我們常見的口吃就是本體感失衡的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感統失調」的兒童已經達到了80%,而且「感統失調」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消退,藥物治療也不會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必須通過正規合理的訓練才能得以矯正,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時了解清楚「感統失調」的症狀,再進行針對性的預防,「感統失調」會出現「穿反鞋」的現象,但並不是孩子穿反鞋就一定是「感統失調」這一方面的原因。

二、除「感統失調」外,孩子穿反鞋可能還與這些原因有關

1、尋求父母關注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已經慢慢學會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父母這時也會有意識減少對孩子的關注,而孩子一旦感覺父母不關心自己,就會產生不安全感,甚至會焦慮,總想著如何才能獲得父母的關注,於是就會出現一些「倒退行為」,比如尿褲子、尿床、穿錯衣服、鞋子等等來轉移父母的關注點,他們會覺得這是一種引起父母關注的方式,便會故意做錯一些事情。

2、「好奇叛逆」心理在作怪

一般穿反鞋的現象通常發生在孩子2-4歲這一年齡段,這一階段的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的叛逆期,自我意識已經慢慢形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對外界的一切新鮮事物產生好奇感,並在好奇心的促使下,不斷進行探索,這時父母越是不讓孩子做某件事,孩子對這件事的好奇心就越強,為了向父母顯示自己已經是個具有獨立意識的小大人,孩子會朝著父母要求的相反方向發展。

3、鞋子的設計、尺碼太大

現在許多鞋子的設計基本上都以圓頭為主,這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確實難以分清左右。另一方面小孩子的生長發育速度較快,許多家長在給孩子買鞋子時,擔心孩子長得太快穿不了多久,於是就給孩子買大幾號的鞋子,殊不知這樣的鞋子孩子穿起來會很不舒服,因為太大所以腳底沒有安全感,所以為了更好的控制鞋子,反穿則會給孩子帶來足夠的安全感。

經常把鞋穿反會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影響,比如引起腳趾畸形發育、影響腳底、足弓、甚至間接影響走路姿勢(X型腿和外八)和骨骼生長發育。除以上原因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及時糾正改善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

三、想幫孩子改善「感統」,分清左右,家長可以這樣做

身為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為人中龍鳳,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也能理解家長對孩子殷切的期望,但是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不盡相同,個體之間也有很大差異,父母想要提升、改善孩子的「感統能力」,不必花費大量的金錢在藥物治療和外界的感統訓練上,家長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發現孩子的這些表現,儘早對其進行有效的感統訓練,孩子的「感統能力」是完全能夠得到改善的。

1、增加親子間的接觸與交流

現在的家長經常忙於工作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往往對孩子產生的一些問題後知後覺,表現的很難過也很不解,為什麼以前就沒有發現呢?這其實就是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平時缺少對孩子的關心,等到問題越來越嚴重時再追悔莫及,此時糾正的難度也就越來越大,適當增加與孩子的相處時間,多陪孩子做做遊戲,及時發現問題,避免「感統失調」現象的發生。

2、鼓勵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

現在的父母對孩子都嬌慣的很,恨不得孩子時時刻刻在自己眼皮底下,出於對孩子安全問題的考慮會有意識減少孩子的戶外運動,這其實限制了孩子鍛鍊「感統」能力的機會,所謂的感統能力就是身體各種感覺器官對外界信息的整合能力,若孩子長期接觸不到外界的信息,這種能力就會慢慢減弱直至消失,最終孩子就會出現「感統失調」的現象。

3、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

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其實孩子的動手能力就是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發展的,若孩子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總是被父母包辦,那孩子就喪失了動手實踐的能力,長期下來孩子感受外界刺激的能力也會逐漸喪失,為了避免這種問題的發生,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做。

許多家長在發現孩子出現「感統能力失調」時才後知後覺,並會有些操之過急的行為,殊不知這樣不僅改善不了孩子的失調問題,還會耽誤孩子感統訓練的黃金時期,要知道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循序漸漸的,家長在訓練孩子的感統能力時,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少一點指責和批評,多一些鼓勵和表揚從而正確引導孩子改善錯誤行為。

今日互動話題:您家孩子也有「穿反鞋」的經歷嗎?您又是如何引導孩子正確改正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與逗兒媽媽一起探討,讓我們在育兒的道路上共同提高!

我是逗兒媽媽育兒師,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相關焦點

  • 孩子總穿反鞋,只是因為「感統失調」?背後還有這些原因要知道
    導讀:孩子總穿反鞋,只是因為「感統失調」?背後還有這些原因要知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孩子總是寫反字,左右不分?是「感統失調」,用這5個小遊戲解決
    不僅在學習方面出現了左右部分的問題,在這場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況,例如把鞋左右穿反,衣服不會扣扣子等。 在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陳小春的兒子Jasper,陳小春曾經在網上曬出他曾經寫的字,其中就把"小"字寫反了。相信有很多的孩子都存在這方面的問題,而也有許多的父母覺得這純粹是因為孩子左右不分。
  • 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在家自評一下就知道
    當今社會,由於自由活動的受限、家長溺愛的包辦、缺少玩伴、剖腹產孩子的增加、先天原因等各種因素,導致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現在,有很多家長都了解了感覺統合,也知道了孩子會感統失調。由於家長忽視了他們的需要,這些孩子經常被稱做「壞孩子」、「野孩子」,實際上他們在滿足自己在感統方面的需求。
  • 感統失調的7大類型,對比下自己孩子表現,是不是有感統失調?
    本章是《30節感覺統合訓練課》第三章,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訂閱,帶大家了解感統訓練及其相關訓練方法。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大體介紹了感統失調的原因,今天這篇文章我將帶領大家從內因到系統分析感統失調的原因,並認識感統失調的7大類別。
  • 孩子總是「左右」不分,或是「感統失調」惹的禍,家長要注意
    周末的時候,表妹帶著她的孩子熊熊來我們家玩,到了傍晚的時候,熊熊便吵著要回家,他自己來到門口,想要自己穿鞋回家,結果卻鬧了笑話,因為熊熊將鞋的左右穿反了。表妹跟我說,熊熊總是分不清左右,不單單是鞋子總是會穿反,分不清左右手、左右腳,在寫字的時候也會經常犯左右不清的情況。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要做好引導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專注是一種能力,有些孩子能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就是因為他有很強的專注力。但這部分孩子畢竟是少數。注意力不能持久是大部分孩子在成長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同時,這也是每個家長都要面對的一道難關。
  • 「你孩子感統失調,得治!」不要被騙了,感統失調在家就能「治」
    (1)先天原因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待足10個月後來到這個世界,只有媽媽本人才知道懷胎有多麼不容易,各種擔心,比如害怕一不小心感冒吃藥,對孩子也不好之類的。而引起孩子感統失調就有先天性的原因,而且有些原因是很難去避免的,比如孩子胎位不正、懷孕時不正確地吃藥打針、生孩子的時候過份擠壓等。先天因素大多時候難以避免,就只能通過後天的訓練來提高孩子這方面的能力了。
  • 孩子有這些表現的話,可能是感統失調的情況,家長要及早預防
    小夢覺得這孩子是上天恩賜,本來是被醫生判定不孕的體質卻意外懷孕,因此就算有經濟壓力也要生下來。因為體質的原因,小夢選擇了剖腹產。因為孩子來的意外,小夢也沒了解多少孕產知識,她發現自家寶寶翻身、爬行都比別家孩子晚,感覺孩子做事還有些慢半拍,小夢起初沒在意,只覺得這孩子只是發育晚。等孩子上學之後,學習成績特別差,總是佔據班級倒數。
  •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
    覺得聰明伶俐,但是動作不協調、笨手笨腳,他們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比同齡的孩子讓家長多操心……這些孩子究竟是怎麼了?2.本體感失調動作不協調、反應遲緩、手腳笨拙,做手工、塗色、剪紙等精細動作總是做不好;跳繩、拍球、滑滾軸總也學不會;寫作業時,速度特別慢,邊寫邊玩,寫字不工整;計劃性、條理性、自理能力差,所以事事愛依賴家長。
  • 孩子左右不分並非太笨,或許是因為感統失調了!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現在很多父母為了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早早地就把孩子送進了早教班。前兩天鄰居家的孩子跳跳第一次去上課,本來鄰居是抱著能讓孩子早些得到鍛鍊,有益於孩子智力發展的目的去的。結果上完課的第一天,老師就跟鄰居反應,孩子好像不太對勁,因為跳跳已經三歲了,但是有時仍然左右不分,穿鞋的時候還會左右穿反,就連寫字的時候有時比劃也會左右寫反。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記者丨蔣超 沈興超日前,成都90後新手媽媽李女士在給孩子選早教班時,從課程顧問口中聽到了一個新詞——「感統失調」。「對方將孩子注意力差、行為習慣不好都歸咎於感統失調,(跟我說)如果不及時糾正,未來將影響孩子成長,還說剖腹產也是影響娃娃感統失調的原因」,李女士既驚嚇又懷疑:「聽起來很懸,總覺得像忽悠。」
  • 為什麼孩子會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通俗來講,就是孩子在0-6歲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內,缺少與外界的互動,缺少各種感覺刺激的輸入,造成了他的大腦功能發育不夠完善。若長期嚴重感統失調,就容易造成例如語言發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自閉等現代兒童疾病。所以感統失調的本質就是缺少多元的感覺刺激。
  • 感統失調孩子的一天:我很辛苦,可是你卻不知道……
    大腦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繫、統一),大腦統合這些感覺信息之後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就是感覺統合。感統失調則是指「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藥力是無效的,必須通過訓練才能糾正。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 當孩子有這10種「異常」行為,該注意了,可能是感統失調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知道了感覺統合、知道了孩子會感統失調,但是不知道孩子怎樣的表現才算是「感統失調」。因此,有些孩子即便已經出現了「異常」行為,家長也很難意識到孩子是想通過這些行為告訴什麼或者TA想避免什麼,甚至感覺這些行為毫無道理。
  • 孩子的這些行為,是因為感統失調,現在糾正還來得及!
    1、學習不好的小小廖,原因在於感統失調據小小廖的媽媽說,自從上了小學一年級後,她就為小小廖的學習操碎了心,因為做作業的事以及小小廖上課的表現,他們夫妻倆甚至經常在家長群裡被老師點名。小廖夫妻一頭霧水,將信將疑地帶著孩子去了某醫院,經過一系列專業測試,醫生得出結論: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的這些問題,確實是因為嚴重感統失調,與智商沒有關係。2、感統失調有哪些表現?什麼是感統失調呢?
  • CCTV點名「感統失調」,抓住孩子關鍵期很重要!
    日前,中央電視臺CCTV13新聞頻道對感統失調進行了專題報導。 央視新聞頻道官方認證: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學習困難,表達能力差,語言發育遲緩等狀況,要警惕孩子出現了感統失調,需要針對性的訓練。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回事
    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回事不知道家長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挺聰明的,就是注意力不太集中。」或者是孩子走路走的好好的,突然就手腳不協調,甚至是東倒西歪。很多家長可能就以孩子的年紀還小,手腳不協調,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還有些家長還認為,小孩子天真活潑是一件好事,說明孩子頭腦比較靈活。但是,我不得不在這裡提醒有些家長,孩子這些過於活潑的舉動,可能並不是孩子異於常人的原因,反而是孩子可能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不如別人,無法很好的掌控自己的身體,有關兒童專家稱這個現象為兒童「感統失調」。
  • 拆解感統失調、訓練專注力培訓機構的營銷謊言
    作為現代父母,對感統失調和缺乏專注力一定都不陌生。不知道為什麼那些症狀總是和自己家娃神奇的吻合,原因很簡單,那只是商家包裝項目的一種方式,你恐怕只是被營銷了而已。凡事看起來人人都可以對號入座的,其實,推敲起來越是漏洞百出。
  • 拆解感統失調、訓練專注力培訓機構的營銷謊言
    不知道為什麼那些症狀總是和自己家娃神奇的吻合,原因很簡單,那只是商家包裝項目的一種方式,你恐怕只是被營銷了而已。凡事看起來人人都可以對號入座的,其實,推敲起來越是漏洞百出。更令人堪憂的是,大部分家長就是直接把玩具丟給孩子讓她去打發時間……所以你要的專注力,可能只是希望孩子不要打擾自己吧。等孩子再大些,我們理所當然覺得注意力集中越長的時間對學習越有幫助,但從來沒想過孩子在做作業時,東摸西摸就是不好好做作業的原因。
  • 感統失調的這些表現,一定要重視起來!
    據北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專家透露,每年開學後的一段時間,都會有不少孩子因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問題而到醫院檢查。這些孩子經過專業全面的測量評估後,大多被診斷為感覺統合失調。去年CCTV央視新聞頻道,就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話題做了詳細的報導。統計數據顯示,現在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了。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