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網絡綜藝而言,2017年過的異常精彩卻又相當艱難。2014年,當網絡平臺紛紛開始嘗試自製網絡綜藝的時候,他們也許沒有想到,在2017年就迎來了網絡綜藝如此大規模的爆發,網絡視頻平臺會迅速從一個「點播回看」的播放平臺,向「創造者」的身份變身。
2013年到2016年,網絡視頻行業付費用戶規模出現跨越式增長,用戶群體激增和付費意願成倍式增長——這無疑也在刺激著越來越多的參與者進入這個市場,使得整個市場呈現出朝氣蓬勃的繁榮景象,但「朝氣」之下也暴露了同質化增多、原創力不足等問題。在12月8日的三聲「文藝復興」論壇上,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馬延琨給出了行業問題的思考——文娛產業下一個最重要的驅動力是什麼?什麼是內容創作者持續奮鬥的精神?答案是:創造力!這也是騰訊視頻自製綜藝的堅持。
「創造力」是行業解藥IP和偶像是關鍵詞
與歐美、日韓相比,國內市場的創新力還存在一定的欠缺。馬延琨認為,創造力其實應該源於當下的社會環境,以及現階段用戶的需求,在這個基礎上研發和迅速生產的新內容才是創造力的體現。
對於「創造力」的解讀,馬延琨給出了兩個關鍵詞:「IP」和「偶像」。
IP的立足之本一定是內容價值和用戶價值。馬延琨認為,「超級IP」離不開創造力的加持,比如《明日之子》的原創模式,在研發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如果缺少創造力和激情,那麼是無法獲得40億播放量的成績的。
另一檔即將播出的自製綜藝《王者出擊》也同樣如此,該檔節目是首個由遊戲IP改編而成的綜藝節目,這個研發的過程不是要消耗IP價值,而是延展、擴充,同時滿足遊戲用戶競技和非遊戲用戶娛樂兩種不同的需求。這項工作難度非常大,前期調研大量數據,後期的剪輯等都耗費製作人員很多心血。為了避免陷入IP的同質化陷阱,除了創造IP,還要進行深度挖掘,進行跨領域的合作開發,才能形成有效的競爭力。
馬延琨提到,在四年裡,企鵝影視確定了自己的體制和構架,不培養具體的細分工種,只培養製片人,他們的工作是基於用戶需求去研發新的模式,選擇與最優秀、最合適的團隊合作,如此去打磨出用戶需要的內容,這是企鵝影視最重要的任務。
而另一個重要方向則是「偶像」的創造。騰訊視頻過去的綜藝節目已經打造出了毛不易、馬伯騫等一批各個領域的優質偶像,新星的發展也會反哺節目本身。
以騰訊視頻偶像養成綜藝《明日之子》為例,這個主打圈層文化,播放量超過40億的節目輸出了毛不易、馬伯騫、趙天宇、荷茲等未來偶像,而《拜託了冰箱》則捧紅了新人王嘉爾。這些被培養出來的偶像將發揮粉絲效應,在騰訊視頻後續的節目中發揮更大貢獻。而這些網綜又培養了一批年輕血液,如《拜託了冰箱》、《明日之子》等綜藝的「製片人」都是騰訊自己打造的生力軍。騰訊內部重視製作團隊原創能力的培養,同時出品的這些綜藝對生活閱歷也有一定要求,這些都逼著年輕的團隊不斷去成長,去領悟,變成專業素養更高的製作者。
馬延琨提到,明星的昂貴之處正在於他的稀缺,目前的行業裡更多是學院派的培養和野蠻生長的路徑,缺乏創造新偶像的機制和平臺,而以綜藝實現創造偶像是一條新的道路。發現、打造、養成,騰訊視頻在嘗試用技術產品的力量打造好的機制。
「創造力」領銜全面布局IP創造新局面
在擁有絕對創造力打造優質IP的基礎上,騰訊視頻綜藝通過騰訊大數據與基於社交平臺的數據洞察,整合行業資源的創意性研發,不斷以優質內容形成與用戶、平臺、廣告主等的多面連接,實現聯動。這樣,才能在人口紅利減弱的情況下,實現視頻用戶的規模增長。視頻內容吸引力的提高和視頻內容分發的跨屏化發展,使得網絡打破了時空限制,創造了時空長尾效應,提升用戶的付費意願。
在「創造力」的核心驅動力下,騰訊視頻2018年也將推出多檔優秀的綜藝節目。其中《王者出擊》和《創造101》就是基於「創造力」原則,實現「創造IP」和「創造偶像」有效落地的優質網綜。《王者出擊》是這兩年的現象級手遊《王者榮耀》的實景真人對抗賽,對頂級遊戲IP「王者榮耀」進行了創新性的綜藝延伸。年輕偶像IP成為2018年重點打造的綜藝品類,《創造101》是大型偶像生存真人秀,爆款網綜IP《明日之子2》將再度回歸,加之《舞者24》和《朝陽裡N3》,騰訊視頻將從各個維度、各個環節全面挖掘偶像新星,進行全產業鏈的布局。
馬延琨認為,在文娛市場,沒有人、沒有作品是走不下去的,創造力是需要勇氣的。如果作為平臺方不做這個事情,那麼未來所有人就不會享受紅利,只是在一味的消耗。只有媒體與大眾更多的支持在做創造力這件事情的人和平臺,整個行業才能看到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