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最早來源於上古時期的庶物(神靈、圖騰)崇拜,真正出現在殷商時代,殷天子祭祀天地之時就已把宮門當作其中一項。到了周代五祀之後民間門神也陸續出現。最初無論官府還是民間都是以桃木雕刻神像放在門的兩側,隨著歲月的更迭和歷史的演變也各有不同的延續和轉型。
一個民族的歷史越悠久,他的文化也越豐富。門祀作為一種特定的傳統文化形態,與對聯和節日文化一樣,也有著其特定的含義和寓意。比如古代官府門前的獅子和麒麟等物,都屬於一種門神的體現。佛道兩家也有各自的守護門神。
在民間,門神的種類更是多種多樣。有古代的,有近代的。有文門神,有武門神。有的依舊張貼門上,有的做成雕像。有的放在院中,有的陳列於廳堂。雖各代表的寓意有所不同,但都屬於寄託著世人的美好追求與願望。
由於門祀文化歷史悠久,人們意識思維形態的不斷改變,以及中國歷史上經典人物和聖賢越來越多,門神形象也不斷的轉型。寓意和象徵性也逐漸被擴展和延伸。但是經典的門神依然廣泛地存於民間。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從古至今十大門神。
從古至今十大門神(按出現先後順序排名):
5、忠勇門神——秦瓊、尉遲恭:
秦瓊和尉遲恭是唐代著名的戰將。位於大唐開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能徵善戰,忠於君王。相傳唐太宗夜晚經常被鬼怪驚擾。秦瓊和尉遲恭為了讓李世民安心睡眠,輪值守候殿外。從此皇宮安寧,唐太宗再沒有被鬼怪驚擾。也因此,秦瓊和尉遲恭被演變成門神而流傳開來。
秦瓊、尉遲恭作為門神應該起於明清時代。他二人在當下,是最被華人認可和流傳度最高的門神。這與秦瓊和尉遲恭忠勇愛國、敢於挺身分憂的品行是分不開的。受到世人的讚美和推崇也在情理之中。從某個角度看,他們更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和寄託。
4、仁義門神——方弼和方相(哼哈二將):
方弼和方相源於唐代佛教《大寶積經》。這兩位本是商紂王手下的兩位鎮殿大將軍。根據記載,商紂王殘暴無道,害死姜皇后後,又欲殺死親生兒子殷郊殷洪。作為鎮殿將軍的方弼和方相,在黃飛虎和比乾等大臣不敢出聲的情況下。指出商紂王昏庸無德,並反出朝歌。
這兄弟二人明辨是非,維護正義,並為大周朝建立做出了貢獻。因此也深受人們讚賞和稱譽,是我國最早以真名實姓冠名的門神。也是後來《封神演義》出現的哼哈二將鄭倫和陳奇的原型。作為門神,他二人全身盔甲手持畫戟一左一右位於兩側門扇之上。在佛寺和道觀都有出現。
3、佛教門神——韋陀、伽藍:
韋陀、伽藍是佛教寺院的左右護法。也是佛教的守護神。相傳韋陀姓韋單字名琨,是南天王手下的神將。韋陀(又稱韋馱天)因擒獲制服盜取佛家舍利的羅剎而被諸天神王賞識,認為他有驅妖伏魔的本領。作為門神的韋陀手持金剛杵位於左側門扇。
相傳,伽藍是佛教寺院的右護法。指的是關公(羽),關雲長。是三國時期的劉備手下的大將,忠勇仁義。被孫權殺害後,民間為了紀念他,奉他為神。在宋代被納入佛教。作為門神的關公關雲長腰懸寶劍位於門扇的右側。關公是一位在佛、道、儒三家皆被稱神的人物。
2、正統經典門神——神荼、鬱壘:
這兩位最早來自於《山海經》裡的記載。居於度朔山上,大桃樹下,是看守鬼門的神人。對那些不按規定出入、胡亂遊蕩,危害世間的妖魔鬼怪,這兩位大神抓住,直接用桃條或葦繩困住,扔給猛虎吃掉,絕不手軟。有關他們的傳說很多,也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
門神屬於神話系統裡的小官。按理說這兩位無論出身還是來歷,都是很有資格被提升的。這兄弟二人,到了漢代以後就變為世間的門神了。神荼手執金戢看守左側,鬱壘手撫猛虎位於右側門扇。為世人鎮守門戶、消災免禍。在《枕中書》中神荼、鬱壘被稱五方鬼帝。
1、原始門神——神虎(後演變為白虎、青龍):
來自《民俗通義》記載。在上古時代,人們根據神荼、鬱壘抓住遊蕩作惡的鬼就扔去餵虎的傳說,認為惡鬼是最怕猛虎的。所以最先開始的門神就是猛虎。把虎刻在桃木上懸掛門口,或是直接在門上畫上一隻猛虎,藉以嚇走那些不祥之鬼。
白虎和青龍來自最早的星象崇拜,同為四象之神。也同為古代神話中的創世之神。漢朝之後被道家引用。作為道派的白虎被稱為「監兵神君」,青龍被稱為「孟章神君」。白虎作為戰伐之神,是最早的門神,是單一存在的。青龍作為門神身份屬於後世道教配對加進去的。這兩位是道教門神。
後記:
其實在我國,有關門神人物還有很多,各個地域和各個民族也不盡相同。門神的類別也有很多,比如說驅邪類,祈福類,宗教類,文官、武將類,先賢、英雄類等等。有古代的傳奇人物,也有近代的時代英雄。特別到了現代,門神除了有佑護的寓意,還有很多具有紀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