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打造"昌化片美鎮圈"構建西部經濟增長極

2020-12-20 浙江新聞

    美麗臨安

  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當前,區域協同發展是大勢所趨。美麗城鎮建設如果能走出「各自為政」的格局,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可以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杭州臨安區已經先行先試,根據30分鐘內交通互達原則,在西部畫了一個「昌化片美鎮圈」,圈內涵蓋了地緣相近、文化互融、產業互補的昌化、河橋、湍口、龍崗、清涼峰等5鎮,通過科學統籌、資源共用、聯動發展,實現共興共榮。

  五鎮聯動

  擔起「西部富美」重任

  翻開地圖,地處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區的臨安,似長條狀東西延伸,東鄰杭州餘杭,西接安徽歙縣。特殊的地形地貌,讓「單極發展」模式在此難以為繼,昌化正是臨安絕佳的副中心。

  歷史大勢,奔騰向前,數不盡興衰與變遷。昌化,在時光長河裡,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和榮光。這個建制已有1300餘年的古鎮,原為昌化縣治所在,如今隨著臨安城區東移,曾經的古縣城成為了西部龍頭、副中心城市,肩挑引領「西部富美」的使命。

  時至今日,5鎮聯動發展仍將以昌化為核心展開,河橋、湍口、龍崗、清涼峰等地共同聯動發展,組成「昌化片美鎮圈」,為實現「西部富美」創造重要路徑。

  從地理位置上看,昌化與另外4鎮距離不到20公裡,30分鐘內可以互達,便捷的交通讓共建共享、差異互補成為可能。

  從歷史文化上看,5鎮共處浙皖交接之地,受徽州文化與吳越文化影響,二者交融產生了昌化片區獨有的民俗文化,包括耕讀文化、 特色民間文化、民俗節慶文化和國石文化等。

  從產業發展上看,昌化片區以山核桃產業為代表的農業產業鏈已形成,但是經濟總量偏小,農產品的生態安全與有效供給壓力大,通過區域聯動發展,實現設施共用、服務共享,能打造昌化片區從生產拓展到生產、銷售、物流、研發「四位一體」的生態農業全產業鏈。工業上以昌化片區美鎮圈為動力支撐,差異化發展定位,圍繞高端製造業發展工業,能科學統籌協調,打造功能合理、具有互補性競爭優勢的工業產業鏈。另外,昌化鎮交通設施、配套服務相對完善;河橋、湍口、龍崗、清涼峰等4鎮旅遊資源豐富;昌化片區聯動發展能將各鎮旅遊業不完善的劣勢轉化為區域旅遊產業互補的優勢。

  「頭雁」引領

  激活文旅發展動力

  近日,昌化8300文化體驗中心正式對外開放,這個由老廠區改造而成的文創綜合體,展陳了昌化片區共62類農特產品、8大類非遺作品和300多件原8300廠老物件,並包含網絡直播、產品展示和咖啡休閒三大功能。

  據了解,創辦於1969年的昌化國營8300廠,曾是浙江「小三線」軍工企業之一,填補了臨安電子工業的空白,為昌化精密元器件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是臨安現存最大規模的工業遺址,銘刻了一代代8300人奮鬥拼搏的青春記憶。

  為了讓該遺址不湮滅在滾滾向前的歷史進程中,浙江國興投資集團在整體接收後,賦予其文化旅遊中心的定位,通過重新規劃和改造,將其打造成臨安工業遺址保護的新案例,鄉村文化振興的新標杆以及杭州西部旅遊的新目的地。

  在這裡,遊客可以坐下來靜靜品一杯咖啡,從老物件中感受時代變遷。昌化國石印章、湍口紅毛獅子、清涼峰忠孝文化……浙西民俗文化也在這裡以各種形勢呈現,向遊客娓娓道來,樹起昌化片區內的一座文化地標。

  打造「昌化片美鎮圈」,需要5鎮各司其職、各展所長。對此,臨安已有「六個一」的頂層構架,要求5鎮結合組團式空間結構均衡布局各類不同功能用地,實行「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產業一條龍、文化一脈承、治理一平臺、運維一體系」。

  昌化鎮作為文化中心、商貿中心、新經濟中心和旅遊集散中心,龍頭輻射帶動周邊。各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培育支柱產業,打造特色製造基地、綠色農產品基地、休閒度假基地,用電子商務扁擔,挑起農業產業和旅遊產業兩個籮筐,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把臨安西部打造成全國鄉村振興的樣板。

  在昌化常務副鎮長錢琪看來,作為片區的「頭雁」,昌化一方面要與各鎮共享教育、醫療、體育等優質資源,另一方面也要進一步發揮旅遊集散中心作用,成為遊客了解片區旅遊資源的樞紐。

  對此,昌化規劃建設一個與其餘4鎮連接互通的旅遊集散中心,使區域聯繫更緊密高效,並厚植「文化+旅遊」,以打造文化地標的方式展示「昌化片美鎮圈」的迷人風採,激活片區旅遊產業發展。

  區域協同

  營造新型城鄉空間

  一段時間來,河橋鎮大力推動與杭商旅集團的合作,為古鎮植入國漫「狐妖小紅娘」IP,通過數位技術、智能信息、物聯網等手段還原動漫場景,打造行浸式夜遊,建設國內首個「國漫數位化景區小鎮」,吸引更多年輕消費群體前來遊玩。

  地處昌化片南翼核心區塊,河橋是架起「昌化片美鎮圈」的重要橋梁。眼下,該鎮正憑藉優越田園風光、特色民宿集群,進一步完善旅遊、住宿、餐飲、休閒等服務,為區域發展貢獻力量,並重煥古鎮活力。

  而在湍口,以溫泉為核心的旅遊產業鏈已經趨於成熟。對於「昌化片美鎮圈」建設,當地將更多力量聚焦於旅遊配套。通過建設小鎮客廳,接駁昌化旅遊集散中心的遊客,有力支撐昌化的集散功能。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昌化美鎮圈」作為一個全新事物,前方必然長路漫漫。

  在臨安區美鎮辦《關於新時代美麗城鎮建設昌化片組團協同發展的建議》中指出,「昌化片美鎮圈」在空間規劃上不僅需要「生態底線思維」,更需要以人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為核心的「社會公平思維」與「經濟競爭思維」。要應對「兩個挑戰」:即如何統籌解決交通、環境和社會問題,不斷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如何在保證社會和諧、環境良好、土地集約利用的同時,不斷增強經濟綜合實力。

  對此,臨安的應對措施是遵循「一套理念」、 秉持「三大策略」。「一套理念」指昌化片美鎮圈發展模式應營造一個核心、開放、多點和綠色的新型城鄉空間。「三大策略」 即連結與組織、集聚與平衡、保護與增值三大策略。連結與組織旨在構建更外向、更緊密連接的交通系統,使昌化片美鎮圈內外聯繫更加方便;集聚與平衡主要應對產城融合、城鄉協同發展,構建網絡化、組團式、集約型的空間發展結構;保護與增值主要針對綠色和開敞空間的保護,重塑城鎮和自然的關係,強化生態空間對昌化片美鎮圈空間結構和布局的硬約束。

  在湍口副鎮長胡躍明看來,在「一套理念」「三大策略」指引下,「昌化片美鎮圈」可以實現「三同三互」,即規劃同一、建設同進、治理同步,產業互補、文化互融、運維互通。「三同三互」除了帶來產業協同發展、資源互用共享外,還有更深層次的作用。

  「湍口鎮唯有330國道穿鎮而過,無高鐵、高速等高等級公路。通過美鎮圈建設可以依託途徑昌化的杭徽高速、杭武高鐵等優勢,推進昌化至湍口、清涼峰至湍口的道路建設,打造以昌化為起始點,經龍崗、清涼峰、湍口、河橋的旅遊交通環線,串起浙西大峽谷、大明山、清涼峰、湍口溫泉、河橋古鎮。」胡躍明說。

  另據了解,作為省級中心鎮,昌化擁有派出所、交警隊、環保所等40餘個基層站所駐鎮,藉助數字駕駛艙建設契機,與其餘4鎮互聯互通,提高區域內社會治理智慧化水平。

相關焦點

  • 杭州臨安打造昌化片美鎮圈 因地制宜穩抓特色助推美麗城鎮建設
    杭州臨安區提出以昌化鎮為核心,協同兩翼四鎮區域協同、共創共建、五美共贏的30分鐘美鎮圈,輻射帶動周邊若干特色型城鎮,形成美麗城鎮集群,走出具有臨安特色的區域統籌一體化發展路徑,打造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的樣板窗口。
  • 臨安西部五鎮協同打造「美鎮圈」
    近日,一條連通昌化、河橋、湍口、龍崗、清涼峰五個鎮的綠道建設方案在幾經打磨中終於成熟,同時,在五個鎮構建30分鐘交通圈的規劃也在醞釀討論中落實細化。相關工作都聚焦同一個目標:在臨安西部五鎮打造「美鎮圈」。  新近召開的臨安區委全會將在臨安西部五鎮打造協同發展的「美鎮圈」,作為未來五年臨安聚力聚焦的一項重大工程。
  • 護好浙西生態大屏障 臨安如何唱響綠水青山富美曲
    上世紀80年代,臨安西部開始實施極嚴格的封山育林政策,對已遭到破壞的重點區域,禁止墾荒、放牧、砍柴。昌化鎮孫家村實行林權改革,提出了封山育林兩萬畝,大力發展生態林和建材林,造福子孫後代,並制定了嚴格的村規民約。  30多年過去,許多村規民約都進行過調整,唯獨封山育林條約沒有動。這些年,村裡還在村道兩側增加了7000餘畝生態林。
  • 臨安昌化鎮打造鄰裡中心集群 在這裡享受「生活美」
    「阿婆,今天我們這裡在舉行初心課堂,您快進來聽一聽……」近日,若你路過臨安昌化鎮黨群服務中心,一定會被裡面傳來的歡聲笑語所吸引。自4月份開館以來,依託八大特色主題,這個昌化黨群服務的「新地標」可謂天天有活動、場場人氣旺。這也是臨安昌化鎮在打造鄰裡中心集群、促進美麗城鎮「生活美」的一個縮影。
  • 臨安美麗鄉村美得有深度有活力
    ,高標準建設美麗城市、美麗集鎮、美麗鄉村、美麗公路,牽引著美麗鄉村由「一處美」向「一片美」、「一時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內在美」、「環境美」向「發展美」、「形態美」向「制度美」邁進。◎靚鎮行動 一直以來,「村美鎮破」是一種通病。為破解這一窘境,使連接城鄉的樞紐「腰」豔起來,臨安已經籌資20億元,在全區15個鎮街實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靚鎮」行動設計建設項目256個,包括鎮容街貌整治、打造精品街區等七個專項行動,還要治理「車亂開亂停」、「線亂拉」、「低小散」行業等。
  • 昌化著力打造「五美」城鎮
    新一年,面對省委、省政府高質量推進「百鎮樣板、千鎮美麗」工程建設的重大決策,昌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以建設「公共服務中心、區域交通樞紐、旅遊集散中心、西部富美龍頭」為目標,聚焦「五個美」、「十個一」,著力打造「杭徽門戶重鎮、生態品質新城」,爭創全省示範、全區領跑、產城文交相輝映的縣域副中心型美麗城鎮省級樣板。
  • 「建築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杭州美麗城鎮走向集群化融合
    目前,臨安區昌化鎮與位於兩翼的河橋鎮、湍口鎮和龍崗鎮、清涼峰鎮;蕭山區戴村鎮、樓塔鎮、河上鎮;淳安縣汾口鎮及其周邊的中洲鎮、屏門鄉;建德市梅城環三江口區域梅城鎮、三都鎮和大洋鎮等,圍繞各自特色,探索美麗城鎮集群創建,以交通互通、資源互用、文化互融、產業互補、經濟互動等優勢,放大美麗城鎮建設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區域聯動發展。
  • 蘇州高新區領導調研西部生態城(鎮湖街道)經濟工作
    蘇州高新區領導調研西部生態城(鎮湖街道)經濟工作 濱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時間: 2017-03-17 15:07:50     濱海高新網訊 3月16日,蘇州高新區領導高曉東率區服務業發展局
  • 淶水縣對標先進率先打造環首都新經濟增長極
    淶水縣對標先進率先打造環首都新經濟增長極 2013-09-27 14:53:37 來源:保定日報
  • 打造瀋陽國家中心城市 拓展區、瀋陽振興發展新增長極
    「『十四五』時期是新民市經濟結構由農業主導向工業主導轉型的關鍵5年,新民市將深入貫徹市委全會精神,主動服務『一樞紐四中心』建設,打造瀋陽國家中心城市的拓展區,努力成為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的增長極。」12月20日,新民市政府市長張文哲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建設新型工業聚集區。
  • 成渝西崑菱形經濟圈 打造西部大開發升級版_四川新聞_天府要聞...
    有利於更好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互聯互通有利於形成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也有利於打造國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的戰略平臺,推動東、中、西部更好地均衡協同發展從國家規劃層面構建成都、重慶、西安、昆明「成渝西崑菱形經濟圈」,打造西部大開發的升級版。
  • 哪個「群」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作為該城市群實力最強的膠東經濟圈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下面,觀象君著重分析膠東經濟圈在第二梯隊城市群中的優劣勢,探討其有沒有可能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02二看區位優勢發展經濟,「地段」很重要,考量新增長極,區位是關鍵因素之一。
  • 內江市威遠縣:工業挑大梁 建設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發展再上臺階,再造一個產業威遠風帆正高揚,為建設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夯基壘臺。  力推工業轉型升級  在大樹下培育生態綠洲  威遠是一個工業大縣,中國500強企業川威集團在這裡發展了近百年,在過去的5年,威遠的工業走出了一條轉型升級之路。
  • 浙江杭州臨安: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打造鄉村振興文化新地標
    這些企業填補了臨安電子工業的空白,也為今日當地精密元器件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90年代後,這批老工業企業相繼改制或撤離,但這些老廠房卻一直保存了下來,是臨安現存最大規模的工業遺址,銘刻了一代代8300人奮鬥拼搏的青春記憶。
  • 都市圈、中心城市建設提速 區域協調發展激發強勁增長極
    配套措施出實招提升吸引力 都市圈、中心城市建設提速  區域協調發展激發強勁增長極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正式印發,《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區域發展戰略激發強勁活躍增長極,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 融創華中打造中部城市經濟新增長極
    在文旅、會議會展等方面,融創也不遺餘力,打造以武漢甘露山文旅城、南昌融創文旅城為代表的文旅項目,以長沙國際會議中心、武漢國際博覽中心為代表的會議會展項目,積極參與城市共建。融創華中多維度新格局確立後,將圍繞「地產 」,各板塊相互賦能,多項目、各業態互補,為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 傾力打造美麗經濟 「西部美谷」發布秀在重慶銅梁舉行
    ▲「西部美谷」推介發布秀現場 「西部美谷」推介發布秀由中共重慶市銅梁區委、銅梁區人民政府主辦,銅梁高新區管委會、重慶新聞旅遊集團、重報集團旅遊發展中心承辦
  • 成都經開區加碼「汽車智造」 欲打造新能源汽車西部增長極
    財聯社 (成都 記者 崔文官)訊,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21-2035)》明確了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和目標,未來有望催生萬億市場,而在此過程中,西部地區因資源、低成本等優勢,吸引了眾多汽車商、電子製造商關注的目光,成為推動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 成都石板灘鎮構建川西「客家風情田園」小城
    ,形成全國一流西部農機裝備貿易物流基地。立足成都,面向四川,輻射西部,打造國內一流、西南第一的區域性大型農機產業園區。   該園區總體按「一個基地、七個中心」布局,體現園區「功能完善、集約發展、分區布局」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