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美到每一個細節
美麗鄉村千千萬萬,臨安的美麗鄉村,內外兼修,活力迸發,自有一番「姿色」:
汙水治理「訂製」到家,垃圾分類蔚然成風,美麗公路縱橫阡陌,淘寶掌柜鍵通四海,特色民宿有腔有調,村落景區宜居宜遊,文化禮堂裡有歡歌笑語、創富故事,「好家風」帶來好村風、好民風……
如今的臨安正以「城市國際化、產業現代化、全域景區化」為統領,厚植浙西生態大屏障獨特優勢,高標準建設美麗城市、美麗集鎮、美麗鄉村、美麗公路,牽引著美麗鄉村由「一處美」向「一片美」、「一時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內在美」、「環境美」向「發展美」、「形態美」向「制度美」邁進。
清涼峰鎮楊溪村文化禮堂
「組合拳」發力,美麗鄉村「一處美」到「一片美」
◎鄉村升級 臨安美麗鄉村建設,經歷了村莊整治、「綠富家園」布點、「一廊十線」、「百路千裡」串線、全域景區化覆蓋等發展階段。截至目前,臨安市已累計投資34.3億元,建設了6個美麗鄉村示範鄉鎮、120個美麗鄉村,其中18個被命名為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
今年,面對全域景區化的新要求,臨安制訂了全省首個《村落景區標準》,分年建設30個村落景區,引領美麗鄉村的迭代升級。今年投資4.5億元,打造10個村落景區。在天目山下的月亮橋村,記者目睹了正在打造村落景區的美麗鄉村「升級版」:改建一新的民居粉牆黛瓦,流淌著江南風,間或穿插洋溢著田園風情的3D牆繪;村裡有礙觀瞻的舊房子被拆除推平,建起了花園、公廁、小超市、露天茶吧、露天影院;堆放雜物的牆角拐角,被逐一清理,變成了一個個鵝卵石壘砌的小花壇;全村還開通了5個共享單車租賃點;村外的小溪邊,村裡流轉了的200多畝竹園,將變成花海、果園。一條2公裡的綠道正沿溪而建,溪中部,將恢復重建月亮橋……原先廢棄的舊房變成了高端民宿「月亮工坊」,老闆娘潘女士介紹,「我們這裡就4個房間,打包價6600元,生意蠻好的,經常一房難求。」不遠處還建了2個民宿和17個農家樂,「我們緊挨著天目山,村落景區建好後,不愁沒有客人。」村幹部葉國富自信滿滿。
◎靚鎮行動 一直以來,「村美鎮破」是一種通病。為破解這一窘境,使連接城鄉的樞紐「腰」豔起來,臨安已經籌資20億元,在全區15個鎮街實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靚鎮」行動設計建設項目256個,包括鎮容街貌整治、打造精品街區等七個專項行動,還要治理「車亂開亂停」、「線亂拉」、「低小散」行業等。目前,項目已全面開工,其中189家「四無」企業(作坊)已整治到位,6個集鎮的杆線「上改下」已經完成,湍口溫泉小鎮等已初展「美姿」。
◎全域旅遊 村美、鎮靚,發展全域旅遊自然水到渠成。眼下,臨安正在著力做強錢王陵尋祖、青山湖問勝、太湖源探幽、天目山論道、大昌化攬秀等旅遊品牌,爭創浙江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目前,臨安已與省旅遊集團、東方園林等籤訂了130億元的合作協議,在戶外運動、村落景區、旅遊小鎮、大健康醫療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汙水治理,垃圾分類,美麗鄉村「一時美」到「持久美」
美麗鄉村,必須要有清溪和潔淨的村容。這些年,臨安在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和垃圾處置上,著實下了功夫。
◎農村治汙「定製」到家 做百姓滿意的治汙工程,是臨安農村治汙一以貫之的原則。為惠及每一位百姓,從最初的規劃設計,臨安就嚴格實施「三編三審」和「3+2」聯審,突出「一戶一策」,制定了由村、到戶、到每幢房子、到每一個接口的施工圖,依照各村和各家實際,分別採取「集中納管」、「聯戶治理」和「單戶治理」等治汙方式,以「私人訂製」的工匠精神,在全市建造了1482處治汙終端,確保了全區167條主河道常年保持或優於Ⅲ類以上水。臨安「三個堅決不放過」治汙精神,得到王輝忠、趙一德等省市領導的批示肯定,連年被評為全省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優勝縣(市)。
治汙工程交付後,建立了「五位一體」農村治汙運維管理體系建設,依託智能化監管平臺,實現農村汙水處理全程監控。市鎮村三級治汙體系建設,使臨安榮獲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治汙專項)。
今年,為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臨安又著手對處於水源保護區、生態敏感區、居民集聚區等重點區域,採用微動力、人工溼地、景觀塘和多級生態植物濾床等技術,提升改造300個終端,使臨安農村的水更清、景更美。
◎物業管理進農村 去過臨安農村的人,大多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待在鄉下比在城裡舒服!這與臨安農村環境整潔舒適有很大關係。
臨安是我省較早開展農村垃圾減量化處置和村莊常態化保潔的縣市之一。擁有一批像泥川村這樣,因為分類做得好,垃圾減量達70%的「模範生」。目前,臨安全區共有150個村開展垃圾分類,13個村成功創建省級農村生活垃圾試點村。全區18個鎮街全面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今年,臨安又打響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升級戰」,在「市場化運營、專職化保潔、智能化管理」的基礎上,按照「誰汙染、誰負責」原則,試點推行以「物業費眾籌、市場化運行」為核心的生活垃圾分類物業化管理機制。村民、外來戶、農家樂經營戶,或餐飲飯店店主均須眾籌數額不同的保潔費。這一做法像城市居民的物業管理費。當然,對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家庭,也能享受以獎代補的「福利」,可謂「賞罰分明」。目前,「分垃圾」「稱垃圾」「賣垃圾」已經成為臨安不少村莊的新時尚。
文化禮堂育「家風」,美麗鄉村「外在美」到「內在美」
臨安的美麗鄉村,除了形態美,還頗有氣質內涵,因為有文化的浸潤和「好家風」的滋養。
◎文化禮堂「村莊客廳」 為給農村百姓打造一方「聚人氣、揚正氣、接地氣」的精神家園、「村莊客廳」,2012年起,臨安在全省創新打造農村文化禮堂,「二堂五廊」成了文化禮堂的標配,也成為全省文化禮堂建設的範式。
通過整理展示各村村情村史、勵志故事、成功人士、能人鄉賢,使文化禮堂成為村民愛國懷鄉、見賢思齊的「精神殿堂」;通過開展文體活動、技能培訓、歲時節慶等各類活動,使文化禮堂成為村民心嚮往之的求富學堂。截至目前,臨安全市已建成文化禮堂103個,開展主題教育、民俗禮儀、文體活動、學習培訓等各類活動累計逾萬次。葛慧君等省領導多次批示肯定臨安文化禮堂建設。
◎「好家風」育民風 2014年,為積極貫徹習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講話精神,臨安立足傳承千年的《錢氏家訓》等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禮堂基礎上,創新開展「訪」、「評」、「曬」、「傳」,尋訪、挖掘、展示、評比、褒獎優良的家風家訓,以「好家風」,促民風,轉作風,正社風。
「好家風」建設三年多來,臨安全市共有10萬戶家庭立家訓,推選產生村(社)、鎮、區三級「好家風」家庭11258戶、「最美家庭」60戶,開展「好家風」家庭褒獎禮130餘場。
臨安還深化開展「好家風」進電商、組建「好家風」鄉村志願服務隊等活動,還為「好家風」家庭增加貸款授信額度、享受低息貸款、開展就業推薦、贈送寬帶及數位電視基本服務費等。使「好家風」化為屢屢「春風」,滋養村風民風,改變作風社風。全區建起了「好家風」鄉村志願服務隊987支、隊員3萬餘人,鄰裡守望相助成為臨安城鄉的靚麗風景。
土地確權激蕩農村發展活力
電商走俏,民宿「網紅」
美麗鄉村「環境美」到「發展美」
臨安的美麗鄉村,美得很有活力。
◎美麗經濟的「當家花旦」 9月12日,天貓「淘搶購」在白牛村上線,不到24小時,白牛村的淘寶掌柜們一共做了3萬多單生意,賣出了價值150多萬元的山核桃。
白牛山核桃的網上熱賣,折射出的是臨安農村電商的勃勃生機。近年來,依託「網際網路+」和山核桃原產地的優勢,臨安大力培育發展農村電商,構建了以阿里巴巴臨安產業帶、「淘寶特色中國·臨安館」和「微臨安」為主體的線上平臺,形成了以堅果炒貨、生鮮農產品等為特色產品的農村電商生態體系。
在鞏固提升電商公共服務體系的同時,臨安還全力推進淘寶、趕街、村郵樂購等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布局,加強「光網城市」「無線城市」和物流體系建設,實現區鎮村光纖和物流全覆蓋。實施「電商夥伴計劃」,全力培養農村電商人才。目前,全區已建立了農村網店2500餘家、電商服務站點307個,建成淘寶鎮6個、淘寶村22個。2014年,汪洋副總理親臨白牛村視察。臨安還榮獲中國電子商務百佳縣、全省電子商務示範市等多項榮譽稱號。2016年,全區農產品網銷額突破30億元。
◎特色民宿一夜「網紅」 臨安山高水長,峰秀谷幽,享有「江南養生殿」的美譽。78.3%的森林覆蓋率、兩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躲避喧囂的人們提供了絕佳的庇護所。
近年來,臨安依託自然稟賦,大力發展特色民宿產業,湧現出天目山月亮工坊、雲泊天目、一山九舍、雲相見等50多處民宿示範點。不少民宿,一夜「網紅」,一房難求。目前,全市12個鎮街、39個行政村、1088戶農家樂已經完成改造提升。2016年,全區農家樂、民宿共計接待遊客711萬人次,帶動從業人員5680人。全區實現鄉村旅遊經營性總收入6.7億元,同比增長39.1%,位列杭州地區首位,躋身浙江旅遊十強縣(市、區)。
農地確權,林地流轉
美麗鄉村「形態美」到「制度美」
臨安美麗鄉村的發展活力,源於好政策、好制度的驅使,「制度美」激發出臨安美麗鄉村深入持久的內在動力。
◎土地確權領跑全省 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三權分置」的前置條件就是農地確權。
臨安作為全省農地確權的試點之一,自2015年10月以來,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對255個村、10萬戶家庭開展了確權登記頒證,形成了農地確權「852經驗」。今年6月,臨安土地確權工作因「進度質量領跑全省」被評為優秀等次,成為全省首個通過考核驗收的縣(市)。孫景淼副省長批示:「請農業廳閱研並借鑑。」去年,臨安成功舉辦了全省農地確權工作現場推進會。農業部領導來臨安調研,省內外52批(次)1200餘人(次)來臨安考察學習。
今年,為力求讓權證「活起來」、讓農村產權市場「亮起來」,讓農民「富起來」,臨安建立了土地確權和數位化檔案二大資料庫,開發了相應的信貸產品,10月底,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將正式建成,區鎮村三級將有專職工作人員、有專門服務場所、有專業信息發布平臺、有專家業務諮詢、有專業法律顧問,這將為農地的「活權」提供保障。臨安區農辦主任陳嫩華介紹,臨安開展土地確權工作以來,已有1.2萬畝農地實現了流轉,土地確權激蕩了農村發展新活力。
◎林權改革成效顯著 臨安是國家森林城市,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近年來,臨安圍繞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等,在國內較早開展林權制度改革,開展林地流轉、林權證抵押貸款,推進林木股份合作,助推綠色經濟發展。截至目前,共林地確權12.37萬戶,確權率98.6%;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11.8億元,流轉林地42.9萬畝。成功實施了國內首例農戶森林經營碳匯交易,42戶林農成為全國首批因林業碳匯交易受益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