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同樣的事物出生在不同的環境之中都有所差異,人就更是如此了。有些時候,即便是長相一模一樣的雙胞胎,在不同環境之中成長,很可能養育出兩個完全不同的人。
十年前一對中國夫婦在醫院誕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然而,當時這對夫婦並沒有為此感到高興,反倒是一臉愁容。
不久後,這對雙胞胎在路邊被人發現,顯然是夫婦二人有意將她們遺棄。由於一時半會找不到這對夫婦,所以孩子被轉交到當地的孤兒院。幸運的是,沒過多久,就有兩對夫婦前來將來領養這對雙胞胎。
有趣的是,領養雙胞胎姐姐的是一對外國夫婦,他們在辦理完手續以後,便將孩子帶回國外養育。而領養雙胞胎妹妹的是一對中國夫婦,這意味著這對雙胞胎姐妹不得不面臨分居兩地的事實。
轉眼間十年過去了,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了許多。依照兩對夫婦在孤兒院一同定下的規定,十年後這對雙胞胎姐妹將見上一面並且會被告知知道自己的身世。
按照約定,外國夫婦將姐姐帶回國內,姐妹倆在當初的孤兒院再度相見。雖說見面時兩個女孩的外貌還是比較相像的,但是她們的舉止談吐卻完全沒有雙胞胎那般的"默契"。
十年後,雙胞胎"各行其道"
雙胞胎當中的姐姐在國外生活了十年,受到西方文化薰陶的她不僅性格外向活潑,而且衣著打扮都十分前衛,給人一種陽光自信的感覺。
而相比較之下,妹妹就顯得內斂許多。在中國家庭之中成長,妹妹的很多行為舉止都是比較拘束的,並不會像姐姐那樣隨性。
此外,自幼遭到拋棄的痛苦經歷讓妹妹耿耿於懷,雖說養父母都很愛護她,但是這依然成了妹妹心中難以消除的桎梏。受此影響,妹妹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有些時候甚至會表現出自卑的情緒。
同樣是在領養家庭之中長大,十年後這對雙胞胎卻呈現出如此顯著的差異,可見兩種不同文化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完全不同的影響。那麼,究竟是哪些方面讓這對雙胞胎產生顯著差異的呢?
導致雙胞胎出現顯著差異的因素
1、家庭教育理念不同
絕大多數西方國家高度崇尚自由,在家庭教育方面,這樣一種理念也被貫徹得淋漓盡致。在教育孩子時,父母一般不會用各式各樣的要求約束孩子,儘可能保留他們的天性。
在這種教育模式下,西方國家的孩子大多都比較活潑好動,思維、視野更加開闊。一方面,這種自由的教育制度能讓孩子更加具有創造性。另一方面,這種教育方法容易導致孩子缺乏敬畏心,作出一些衝動的行為。
而相較之下,我國的家庭教育就要保守許多。我國絕大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會強調大是大非。有些家庭為了更好地約束孩子、將孩子培養成為自己期望的模樣,甚至還會給制定家規,嚴格要求孩子執行。
在這種家庭教育理念下,絕大多數中國孩子都比較乖巧聽話,但與此同時,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2、人才培養模式不同
國外對於孩子的培養與國內儼然不同。在高度崇尚自由的西方國家,學校的教育並不是將孩子長時間限制在教室之中,更多時候是讓孩子走出教室,去實踐之中探求知識。
這種培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激發孩子的潛力,但孩子散漫貪玩的天性也容易在這種培養方式下得到放縱。
反觀我國的應試教育,這種人才培養模式雖然會限制孩子的創造力,但是其能較好地對孩子進行管理,不容易出現散漫、無心向學的學生。
從這對雙胞胎姐妹的身上,我們也能看到這些文化差異的影子。受國外高度自由培養模式的影響,姐姐的衣著打扮更加成熟前衛,這是在國內長大的妹妹所不及的。
而受到國內傳統文化教育的妹妹更加穩重謹慎,言行舉止更為得體討喜,這一點是"慣於隨性自主"的姐姐無法比擬的。
我是海馬媽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