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八天過年!傳統的年前習俗,你知道多少?

2020-12-11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微生活一點通

再過八天,我們就將迎來農曆的新年啦!

作為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悠長文明的國度,

我們擁有著非常多的古老習俗。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燒年肉;

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貼花花;

二十九,上墳走;三十晚上熬一宿…

小編帶你漲知識啦!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以前的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古人以桃木為闢邪之木,後來被紅紙代替。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這些過年前的風俗,你知道多少呢?

本文轉載

相關焦點

  • 紅紅火火過年!這些僑鄉的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國僑網1月25日電 題:紅紅火火過年嘍!這些僑鄉的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為迎接這個盛大的節日,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小僑今天帶你看看,這些僑鄉別具一格的春節習俗。
  • 春節假期如何調整才能符合傳統文化習俗
    對於如此調整,個人覺得非常符合人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和文化,有利於全國人民在節日氣氛中增強民族自信心,增強文化自信。俗話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宰豬……無論是言語中的意思,還是人們心中的基因傳承,大家都覺得臘八之後其實就應該逐步進入過年的範疇了。而且,小編認為,臘八本身具有一定的節日意義,完全可以考慮把臘八設定為一個法定節假日。
  • 以前過年前除了殺年豬,還有哪些習俗?現在農村還會殺年豬嗎
    在農村過年前殺豬,確實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這是屬於農村幾代人的記憶,也是農村特有的傳統習俗。那麼農村除了殺年豬,還有哪些有趣的習俗呢?咱也不管這習俗究竟是哪裡的,反正在2000年前,當時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都有殺年豬的習俗。農村殺年豬其實也是有日子講究的,就以我家鄉來說,在每年農曆12月16開始,就開始逐漸有過年的氣氛了,在這一天我們當地人稱為「尾牙」,會做一大堆好吃的先祭拜,自己再享用。
  • 過年各個地區都有什麼樣的特殊習俗,你知道嗎?不出門看世界
    新年已過但是很多人都還沉浸在過年假期的餘溫裡,年前外出拼搏的人都會趕在過年之前和家裡人吃一頓團年飯,一家人緊鑼密鼓地置辦年貨,有些地區是年前走親訪友,很多地區還是年後訪友的居多,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有很多小夥伴選擇宅在家裡,但是就要一直在媽媽的嘮叨下度過了。
  • 過年時候這些傳統美食,哪一道是你們家鄉的?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過年時候這些傳統美食,哪一道是你們家鄉的?你知道的還有哪些?明天是南方人的小年,雖說鈺姐是蘇北人,不過我們這兒也是明天過小年。距離過農曆鼠年只還有幾天了,離除夕夜就更近了,也將更忙了,打工返鄉的人也紛紛啟程。
  • 過年的那些習俗,還有多少人記得,我來給大家整理整理
    農村還是以前的農村習俗,而有些城市的的已經忘記了過年習俗需要幹什麼了!!!民俗是我們中國老一輩人的合夥創造、一起享用、全國認同的生活方式。我是農村的,年前和年後的準備有以下幾點!二十三:全家都會拜一拜灶神爺,保佑我們一年過得平平安安!
  • 過年習俗之一,紅包!過年紅包包多少?市民表示:過年紅包壓力大
    據調查結果顯示,37.06%的受訪者預計春節消費超萬元,還有近1成的受訪者表示靠借錢過年。 而記者在街頭隨機採訪發現,不少人都表示春節的紅包「壓力山大」。 有市民說,過完一個年大概會花七八千的樣子在紅包上面。也有些市民說,現在隨著物價的上漲,紅包的價錢也上漲了。以前都是五六百的,現在給孩子的紅包都要一千起步了。
  • 春節習俗知多少,你的家鄉過年有哪些習俗
    過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家家戶戶歡歡喜喜過大年。無論這一年多麼的辛苦,我們都願意放下所有,與一家人開心的過個快樂年。中國56個名族,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不同地域春節文化不同。以此篇文章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一下不同地域的春節習俗,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吧。
  • 紅包:從傳統習俗到過年政治學
    過年發紅包是一種傳統。過年不說「恭喜發財」,說「祝您今年見到毛主席」。這麼一過就是十幾年。而在這樣的形勢下,再加之物質資源的極度匱乏,「紅包」也就在絕大多數地方銷聲匿跡了,少數遵循傳統的老人,也只能偷偷摸摸的塞給自己的後輩。
  • 「祭灶神,拜財神」,春節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我覺得朱自清先生所寫的《春》中那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特別適合現在的氣氛,只需把春天換為春節即可,你說呢?春節,每個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那麼,對於這個傳承千年的節日,有關它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一、小年祭灶。雖然不是同一天,但南北方的小年都才剛剛過去,所以我想大家對於小年的習俗應該還算是比較熟悉吧。在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傳統習俗便是祭灶,也就是祭祀灶王爺。早在商朝的時候,古人就開始了祭灶這一活動。
  • 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農曆九月九日,俗稱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老人節」、「重九節」、「登高節」、「曬秋節」、「踏秋節」、「茱萸節」。重陽節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在唐朝時期,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在這一天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共同慶祝重陽節。
  • 快過年了,做點什麼比較掙錢
    結合你當地的習俗,可以分為快消,慢銷的,就看你野心大不大啦,你首先內心問下自己,你擅長做什麼?會做什麼?能做什麼?喜歡做什麼?像我們廣西這裡還喜歡做那個芝麻餅,粉利,大粽子,這些就是我們廣西的特色美食,過年很暢銷的,也就是賣一個月或者半個月左右,投資成本低,見效快,還可以,都是做燒烤三五千塊錢隨便幹,做這些都是一天可以賺幾百到上千元的小生意! 總的來說結合下你當地的習俗吧,做生意一定要懂得隨機應變,就地取材,就能逢畢生輝!
  • 馬上就要過年了,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嗎?傳統習俗又有哪些呢?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 二月二龍抬頭節日的來歷、傳統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多少?
    二月二龍抬頭節日的來歷、傳統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多少?時間:2020-02-23 20: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節日的來歷、傳統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多少?
  • 盤點:農村過年「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你不看看嗎?
    盤點:農村過年「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你不看看嗎?年末將近,將迎來中國最盛大傳統節日——春節,你們對春節的習俗了解多少?下面來看看農村裡「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吧。初九,這一天是民間習俗裡玉皇大帝的誕辰,因此要舉辦盛大的活動。初十,這一天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石不動」等。因此在這一天不能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初十一,這一天是「子婿日」,因此嶽父會請到女婿來家做客吃飯。
  • 那些被淡忘的過年習俗
    人經歲月愈見成熟,處事越來越淡然,那些歡樂的幼時活動也隨著時代的改變在慢慢消失,那些90之前的過年習俗,你還記得多少。二,放鞭炮年獸是過年由來的主要生物,和平精英裡存在的年獸保留了人們關於過年的神話色彩,然而隨著國家對環境管理和監督的嚴格,各村各寨過年禁止燃放煙花炮竹已經落實到鄉村。
  • 你們那過年壓歲錢給多少?
    然而,除了買票之外還有一件事情令人發愁那就是壓歲錢!>到底給多少壓歲錢合適呢?你知道其他國家都給多少嗎? 新加坡:5至20新元約合23至90元人民幣 新加坡華人也有過年發紅包的傳統但不論多少錢,錢數必須是雙數。 漲姿勢!原來壓歲錢有這麼多習俗!給孩子壓歲錢的初衷就是祝願健康平安相比金額,心意是最重要的!
  • 過年的習俗你知道哪些?二十八把面發是什麼意思
    #春節裡的美食文化#在北方,每到臘月二十八,過去家家戶戶發麵準備蒸饅頭,你知道有哪些寓意嗎聽老人們講,人們辛苦了一年,要在正月初八之前不再做什麼事,在年前多做些饅頭,豆包之類的食物。如果餓了就熱著吃。這期間可以去鄰居家聊家常,去親戚家串門。有的地區習俗在正月初二之前不扔垃圾,過年不弄壞東西,不要說壞了,破了的話。正月裡不剪頭等等。現在的小孩不會理會這些的。過年蒸饅頭寓意來年有個好兆頭,日子蒸蒸日上。
  • 春節過年,各地習俗您知道嗎?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如南京的夫子廟燈會、高淳的跳五猖、大馬燈、打水滸,還有梵剎聽鍾。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但南北方過年的習俗差這麼多?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因為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